“希望用這種方式,讓大家不要感到孤單!”

“希望用這種方式,讓大家不要感到孤單!”

“6小時一輪崗,在崗時不敢多喝水,不敢吃東西,怕上廁所浪費防護服,怕離開耽誤病人救治。”


“就算護目鏡裡全是環境悶熱升騰的哈氣水,也要堅持完成工作。”


“輪崗休息能不能吃口熱乎飯全看運氣。”


……


午夜時分,長春市民進會員、吉林大學第二醫院護理部內科科護士長王豔軍從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走回了一路之隔的住宿地,稍事休整後錄下了心情日記:


2020年2月7日,多雲。來武漢已經第十三天了,又一批姐妹即將踏上征程投身抗疫的前線。希望寒冬儘快過去,春天如期到來……


“希望用這種方式,讓大家不要感到孤單!”


雖然到武漢有十幾天,但是王豔軍和她的同事仍然沒有適應武漢陰冷的氣候。


王豔軍說,武漢氣溫零上十幾度,沒帶太厚的衣服,但是到這邊來的時候,沒有厚衣服厚褲子在室內是非常冷的。同濟醫院領導看我們帶的衣服都薄,給我們送來了棉服。但我們穿防護服和隔離衣的時候穿的都是單衣,每次脫防護服下來的時候,護目鏡裡除了哈氣就是汗水,裡面的衣服幾乎都溼透。


“希望用這種方式,讓大家不要感到孤單!”

王豔軍(右一)與吉林援鄂醫務人員在病區互相鼓勵


回憶起大年初一,接到單位電話,讓所有醫護人員到崗集合。這個有著17年呼吸科護理經驗的老護士長,毅然交出了請戰書,報了名。


“怎麼說呢,就是有一種使命感吧,既然是搞呼吸的,我覺得這個時候就應該承擔這個擔子,沒有衝動。”王豔軍說,愛人送她到門口的時候說:“你做什麼決定我都支持你。”這令王豔軍特別感動和欣慰。


大年初二,吉林省首批醫療隊踏上飛機馳援武漢。


“到達前可能會想,少交流,避免增加感染的機會。但真正看見患者的時候,特別想安慰安慰他們,跟他們說兩句話,讓他們放心的話。而且,我們很快就進入了工作狀態,跟平時療區工作一樣,不過是身上多了一身防護裝備。”王豔軍說。


“希望用這種方式,讓大家不要感到孤單!”


隔離病區中,有多名被確診的新冠肺炎病人。這裡便是王豔軍和其他醫務人員的戰場,送飯送水、擦拭身體、測血壓、測血氧飽和度、輸液……幾個小時下來,醫護人員的防護面罩上已全是水滴,戴著防護裝備的醫護人員鼻翼和臉頰上也都被勒出印痕,嚴重處已經破皮。


“四班倒,每班6個小時。原來3-4個小時就已經是我們的極限了,現在穿著防護服、帶著三四層的手套,還要穿著防護服隔離衣、帶著不太清楚的護目鏡給病人做穿刺,然後採動脈血、靜脈血,這個就比較麻煩。因為戴著手套觸感是不好的,這就大大地增加了護士的工作難度。”王豔軍說。


“雖然我們工作時看不到各自的臉,雖然我們休息時獨自一人,雖然少了面對面的交談,但我們在同一個團隊,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守住抗疫第一線。”這是工作之餘,王豔軍在微信群裡鼓勵年輕護士時發的內容,作為團隊裡的大姐姐,王豔軍說:其實就是希望用這種方式,讓大家不要感到孤單。



記者:高峰

審核:趙彤 李木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