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揚城抗疫“兵器庫”,十八般兵器全亮相——揚州“戰疫群英譜”③

古龍筆下的江湖世界中

有七種令人聞風喪膽的兵器

每一種都精妙絕倫,非尋常物件

如果說醫療一線是第一戰場

那麼其他各條基層防疫戰線

就是第二戰場

上戰場就得有趁手的武器

第二戰場上的那些“武器”

01紅外熱成像儀

打開揚城抗疫“兵器庫”,十八般兵器全亮相——揚州“戰疫群英譜”③

“請站在前方地面上的小方框內”“體溫正常,請登記個人信息”……2月10日上午,在揚州電力設備修造廠有限公司門前,108名員工正有序排隊進廠,每人站在地面一個小方框內,停留3秒鐘,對面的一臺看似“照相機”的儀器便顯示出體溫值。這是企業為了提高體溫監測效率和精準度花重金採購的紅外熱成像儀,一旦體溫值(體表溫度)超過36.8攝氏度,儀器就會自動報警提示,再由安保人員使用體溫槍進一步確認。

02額溫槍

打開揚城抗疫“兵器庫”,十八般兵器全亮相——揚州“戰疫群英譜”③

為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揚州所有村莊、小區、單位實行封閉管理,進出人員都要測量體溫,額溫槍成了防疫一線必備“武器”。

03抖音、短視頻

打開揚城抗疫“兵器庫”,十八般兵器全亮相——揚州“戰疫群英譜”③

武塘社區黨委副書記黃罡用手機錄製,並編輯《入黨申請書就是我的請戰書》短視頻作品,前天被人民網轉發,昨天,《老支書參戰》短片又被人民網採用了。

揚州平山鄉還聯合揚州三灣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推出抖音短視頻,教大家防疫小知識。

只有掌握了正確的洗手方法,才能有效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才是對自己和家人最好的呵護。

04快板

打開揚城抗疫“兵器庫”,十八般兵器全亮相——揚州“戰疫群英譜”③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揚城湧現了一群青年人衝在前、做在先,築起了一道疫情防控的青春長城。近日,東昇花園社區的14歲男孩李逍遙在家中演繹了一段快板,為武漢鼓勁加油。“我演的這段快板是為了告訴大家在疫情期間,我們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我們要相信黨相信政府。希望疫情早日結束,希望患者早日康復,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李逍遙說。

05鑼鼓

打開揚城抗疫“兵器庫”,十八般兵器全亮相——揚州“戰疫群英譜”③

“鑼鼓一打響噹噹,疫情來了莫驚慌,不傳謠言不亂逛,相信政府相信黨...... ”在揚州市最東邊,江都區小紀鎮花彭村活躍著一支由黨員和群眾組成的志願者隊伍,他們分成4個小組開展防控工作,這是宣傳組根據當前新型冠狀病毒防控知識新編的“唱鳳凰”。

06無人機

打開揚城抗疫“兵器庫”,十八般兵器全亮相——揚州“戰疫群英譜”③

“各位帥哥,沒有人懷疑你們都是灌籃高手,疫情防控期間,不要聚集,青年人要帶好頭!”13日下午,景區梅嶺街道一處籃球場上,幾位小夥子打籃球,一架無人機盤旋而至,隔空喊話勸導,喊話的是梅嶺街道的社區網格員錢鋒。

梅嶺街道無人機中隊,有4名隊員,平均年齡30歲,管控8架飛機,平時飛行,巡查路面遊商、防止高樓違建。疫情發生後,他們在飛機上安裝擴音器,以空中喊話的方式,對人員聚集、不戴口罩等行為進行監測和勸導。

“同樣是喇叭喊話,無人機更能引人注意,宣傳效果好!”錢鋒羅列無人機編隊巡查一系列的好處,“速度快、覆蓋面廣、不受地形影響……”不僅如此,他們還通過技術革新,不僅在飛機上安裝了紅外測溫儀,還能將航拍畫面實時傳輸到街道疫情防控指揮中心,無人機化身“抗疫奇兵”,提升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效率。

梅嶺社區的無人機喊話也是硬核得很,高大上有木有?

07作戰圖

打開揚城抗疫“兵器庫”,十八般兵器全亮相——揚州“戰疫群英譜”③

廣陵區曲江街道新民村實行網格化防控,將區域平面圖劃分成“ABCDEF”6個網格,每個網格由專人負責。防控人員戲稱,“這就是我們的作戰地圖。”

每天對網格進行不少於4次巡查,發現問題及時勸導、上報。此外,防控人員全面地毯式排查去武漢旅遊、途經武漢回來人員,對1名重點人員實施“3對1”監測管理。

08手機“千里眼”

打開揚城抗疫“兵器庫”,十八般兵器全亮相——揚州“戰疫群英譜”③

手機震動一下,響起“嗶嗶”的報警聲,鳳凰橋社區書記王育就會劃拉一下手機,她的手機,一頭連著街道的疫情防控智能指揮中心,一頭聯著醫學隔離群眾的微信群,成了她與防疫重點對象聯繫的“千里眼”與“順風耳”。

從武漢回來的社區居民在家隔離觀察,隨之帶來一系列問題:每天體溫有無變化?垃圾如何統一收集、物資如何及時配送?王育徵求居民意見,在他們的家門口安裝了電子探頭,通過無線網絡連接到街道智能平臺,只要一開門,街道平臺和社區網格員就可收到短信和預警電話,避免工作人員頻繁上門可能造成的交叉感染,同時對隔離人員違規行動實時監控、預警。

09三色卡

打開揚城抗疫“兵器庫”,十八般兵器全亮相——揚州“戰疫群英譜”③

“菜我都放在門外面了,你等會兒來拿一下。你們體溫量過了沒有?”“量過了,都正常的。”“那就好,有什麼事情,可以在微信上跟我說。”廣陵區曲江街道文昌花園社區黨委書記鄭翔把菜丟在這個樓道門口,又去下一戶被隔離的家庭,送去孩子所需要的課外書籍。

“對於‘蝸居’的居家觀察人員,既要滿足他們日常所需,更要滿足他們精神文化需求,不能疏忽個別存在的心理問題”。文昌花園社區黨委書記鄭翔告訴記者,社區為居家隔離人員推出“暖心三色”管理模式:粉色菜單,滿足日常所需;橙色課件,豐富精神生活;綠色貼士,呵護焦慮心理。社區下載名家講座、趣味線上答題等軟件和文件,推送到公眾號或者微信群中,不斷豐富市民精神生活。

10出入證

打開揚城抗疫“兵器庫”,十八般兵器全亮相——揚州“戰疫群英譜”③

外防輸入,內防外散,2月5日開始,揚州已有小區實行居民進出要憑“證”,且出門次數及人數有限制。

11傳送神器

打開揚城抗疫“兵器庫”,十八般兵器全亮相——揚州“戰疫群英譜”③

近日,揚州泰富特材全面復工,公司有一個附屬碼頭,經常有船舶停靠。為防控疫情傳播,該公司規定,碼頭靠泊船隻人員一律不得上岸,通過長杆網兜進行文件、物資的遞送。

12消毒車

打開揚城抗疫“兵器庫”,十八般兵器全亮相——揚州“戰疫群英譜”③

從大年初一到目前,揚州7萬多物業人員始終以昂揚的鬥志,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由於任務重工作量大人手不夠,將平常的三班調整至兩班,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連續奮戰10多個晝夜,每天2萬多人次的物業管理人員進行消毒、防控檢查,送菜送物資給隔離人員;一天僅消毒用去的消毒液就達3000多公斤,小區消毒人次累計近30萬人次……有的物業甚至用上消毒專用車,給小區進行消殺。

13集裝箱櫃房

打開揚城抗疫“兵器庫”,十八般兵器全亮相——揚州“戰疫群英譜”③

“天下雨了,想到你們這裡的帳篷不防雨,我們把集裝箱櫃房運來了,給你們遮遮風雨,感謝你們替我們守好了‘大門’!”近日,啟揚高速江都北出口處的防疫點實現了設備“升級”,供執勤人員休息備勤的簡易帳篷“下崗”了,取而代之的是不透風、不漏雨,還能接電的集裝箱櫃房。免費提供櫃房的是江都路橋工程有限公司,他們緊急聯繫了12個櫃房,運到了啟揚高速江都北出口、345國道嘶馬和328國道郭村檢測點等防疫站點。

14小喇叭

打開揚城抗疫“兵器庫”,十八般兵器全亮相——揚州“戰疫群英譜”③

疫情防控,我們身邊的小喇叭也功不可沒。防疫人員手持喇叭,邊走邊喊,重複著相同的話語,是防疫戰線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除了小喇叭,在鄉村的抗疫一線,大喇叭絕對算得上一件“神器”。從江都區宜陵鎮團結村,到廣陵區灣頭鎮聯合村,從寶應縣西安豐鎮林溪村,到廣陵區沙頭鎮人民灘村,大喇叭喊出的話語,通俗易懂,直抵人心。

15噴霧器

打開揚城抗疫“兵器庫”,十八般兵器全亮相——揚州“戰疫群英譜”③

在揚州顧莊社區,施志銀每天揹著三十多斤的消毒水,從早上7點到8點多,對小區的垃圾桶進行消毒。隨後,施志銀沒顧得上喝口水,又趕緊拎著消毒噴壺走進樓裡,對樓梯扶手等大家容易觸碰的地方,進行噴灑和擦拭。走遍小區8個單元,爬了幾十層樓,逐門逐戶不留死角地噴灑消毒水,汗水浸溼了棉襖,每天下午3點到4點還要進行第二次消毒。

16消毒池

打開揚城抗疫“兵器庫”,十八般兵器全亮相——揚州“戰疫群英譜”③

“請到這邊‘紅毯’上站一站,踩一踩。”在翠崗社區海德莊園和玫瑰香榭兩個小區門口,進入小區的居民有序排隊,在社區志願者和物業保安指引下,出示通行證、測量體溫,最後依次通過“紅毯消毒池”。為把好進入小區消殺第一關,翠崗社區轄區內上房物業從網上學來“紅毯消毒池”的做法,引導居民對鞋底和非機動車輪胎進行消毒。

17標語、海報

打開揚城抗疫“兵器庫”,十八般兵器全亮相——揚州“戰疫群英譜”③

疫情防控期間,揚州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標語橫幅,有的是溫馨提示型的,有的是良藥苦口型。總之,它們都充滿了抗擊疫情的力量。

2月13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在《戰“疫”,社區紮緊防控籬笆》的報道中,刊登了江蘇揚州東關街道網格員張貼防控疫情公益海報的圖片報道。

18鐵腳板

打開揚城抗疫“兵器庫”,十八般兵器全亮相——揚州“戰疫群英譜”③

最後這件抗疫兵器,有些與眾不同,不像前面那些都是身外物,這一件是社區熱心居民的一雙鐵腳板。

眼下,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在揚州市雙橋街道雙橋社區,有一名社區“疫情管控員”——85後軍嫂汪靜文。她主要負責逐戶排查人員情況、封閉管理崗口值班、小區防疫宣傳、重點隔離人員管控區域值守,以及為特殊群體購買物資、送藥上門等工作。老小區居民樓都是四五層樓,汪靜文每天走訪居民都要徒步爬樓梯,合計一天要爬135層樓。

圖片設計:曹歡

通訊員:江組萱、侯瑞芳、王金榮、伯奎、帆帆、方興灣村、張琳珊、景元俊、翟榮梅、尹德勤、張雲、周明、牛兵、萬學梅、王磊斌、楊穎、李紅梅、陳桂香

攝影:司新利、徐毅、施華健

記者:胡儉、劉峰生、趙磊、嵇尚東、黃媛媛、仲冬蘭、莊文斌、張孔生、王鑫、宮鋆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