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只是普通的父母,為啥卻總是妄想著孩子是出類拔萃的那一個呢?

閱讀參考


希望孩子出類拔萃不是妄想。俗話說,量老莫量少。每個孩子都有可能成為有大出息的人。乞丐也可以做皇帝,做將軍,成富翁。父母希望孩子有個好的未來,是他們培養孩子的精神動力。雖然成功的人是少數,但誰又能預測呢?只有多一份爭取才多一份成功的機會。望子成龍,積極向上是對的,是正能量。只有這樣,社會才能進步。


苦蟬5


我是個普通母親,我很小就想著要有個出類拔萃的孩子。因為我看過很多小說。也聽父母講過父輩和母輩先祖的榮耀。我們的父母和我們這一輩也有優秀人才。只是優秀人才不是我。既然有優秀人才,就說明基因優秀。為什麼我不是優秀人才,應該是父母教育的失敗。如果我教育不失敗,就有可能培養出出類拔萃的人才。

大學學了臨床醫學,卻做了生理學教師。又學過心理學,社會學。就用自己的知識,經過十五年的努力,終於培養出一個令自己滿意的出類拔萃的人才!

我將我的成功經驗分享到今日頭條,經常受到一些人的質疑。也沒關係。好的經驗,有同感,可以採納。也可以根據你的經驗,提出反對意見。只要沒有人身攻擊,我基本不拉黑!


彭如心老師



鳳146983974


對於這個問題我兒子說他來回答,以下是他的看法。

很多父母會說:“我們只想他過上好的生活,讓他以後少受生活的苦。”這是大部分父母的回答,也是最官方的回答。其實,在我看來,這只是一種比較膚淺表面的回答。在潛意識裡,大部分人都是有一些私心的。比如,一有些家長知識分子過得卻不是他們滿意的生活,自己沒有能力改變現狀,於是乎把自己的夢想寄託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完成自己的願望,我稱這種小孩為“遺夢小孩”,父母希望遺失的夢在孩子身上實現。二,還有一種家庭環境不好,父母自己沒有什麼能力,生活都是問題,只能把最後的籌碼壓在孩子身上,想孩子出人頭地後能帶著他們一起過上富足的生活,我稱這種孩子“寶藏小孩”,在父母眼中,他是能讓他們擺脫貧困的“寶藏”。三,前兩種都有些相似,而第三種就有些不同,一些家庭的生活條件好,父母都努力工作,十分優秀,因此對小孩要求更嚴格,希望孩子出人頭地,經常拿孩子在別人面前炫耀來滿足她的虛榮心,我稱這種小孩為“掛飾小孩”,因為在某一種角度來說,孩子就是他們的一件飾品。

以上是他的(一個十四歲男孩)看法,我只能說每個年齡段或每個角色的回答都不相同。





糖糖愛賣萌


這個問題問得真好,我想能問自己這個問題的父母,一定是會反省會思考的父母,一定會是好父母。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出類拔萃,這當然是生而為人的本能。當我們自己年歲一大、被社會磨去了雄心壯志時,我們有了孩子,孩子是我們生命和基因的延續,自然也會成為我們人生理想的延續。

從古至今,父母都會把把願望投射到孩子身上去,所以會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說,尤其當父母對孩子抱有很高期望、為孩子犧牲、不計代價去培養孩子,最後還真的得到了很好的回報時(比如朗朗的父母),這種行為就會被社會讚賞、傳播,導致越來越擴大成為主流的社會價值觀,所以才可以看到那麼多父母們在這條培養孩子的路上,越來越地不惜代價……

只是,成功的案例有,但傷痛也照樣不少,很多孩子被父母強烈控制、禁錮而失去了自我,完全失去了自己存在於世的價值,如果你聽過北大心理學教授徐凱文定義的一種“空心病”,現在這個時代空心病的人越來越多,基本都是在嚴苛的父母教育下形成的病症。

所以,如果父母們能覺醒,接受自己和孩子有普通的一個人生,我相信孩子們會更擁有心理的健康、更獲得精神的自由。


玲瓏心理諮詢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我想能問自己這個問題的父母,一定是會反省會思考的父母,一定會是好父母。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出類拔萃,這當然是生而為人的本能。當我們自己年歲一大、被社會磨去了雄心壯志時,我們有了孩子,孩子是我們生命和基因的延續,自然也會成為我們人生理想的延續。

從古至今,父母都會把把願望投射到孩子身上去,所以會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說,尤其當父母對孩子抱有很高期望、為孩子犧牲、不計代價去培養孩子,最後還真的得到了很好的回報時(比如朗朗的父母),這種行為就會被社會讚賞、傳播,導致越來越擴大成為主流的社會價值觀,所以才可以看到那麼多父母們在這條培養孩子的路上,越來越地不惜代價……

只是,成功的案例有,但傷痛也照樣不少,很多孩子被父母強烈控制、禁錮而失去了自我,完全失去了自己存在於世的價值,如果你聽過北大心理學教授徐凱文定義的一種“空心病”,現在這個時代空心病的人越來越多,基本都是在嚴苛的父母教育下形成的病症。

所以,如果父母們能覺醒,接受自己和孩子有普通的一個人生,我相信孩子們會更擁有心理的健康、更獲得精神的自由



汽修沙鈑勇


世上絕大多數父母是普通父母,但確實絕大多數父母都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所以如此,大概有以下原因:

一是從進化論的角度來講,生物在進化過程中,總是向著越來越完美的方向發展。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很少會出現突變而一躍成為最好的物種。所以需要籍著一代又一代的進步去實現完美的目標。動物界中,上一代在傳授下一代諸如飛翔、逃跑、捕食等本領時是不遺餘力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就是為了自己的物種變得更加強大而可以繁衍生存。人作為動物的本能其實沒有改變,那就是希望自己下一代更好,更有利於生存下去。

二是從傳統文化和社會環境來講,從古至今,人們都崇尚英雄人物、成功人士、卓越領袖和優秀人才,而這些人也確實能掌握更大的權力、更優質的資源、更多的財富,從而過上更好的生活,進入更高的社會階層。“勞心者使人,勞力者使於人”,雖然是封建思想,卻也是大實話。絕大多數人都追求更好的社會質量,都想進入更高的社會階層,所以在教育孩子時一定會明的暗的以這些思想作為主導,希望自己的孩子上進以達到目標。生活的周圍有成功的人士或者優秀的孩子,也是大家羨慕的對象,這也會影響父母的教育觀念,不由自主督促向那些更優秀的人看齊。

三是從做父母的社會角色來講,作為一個社會人,父母也需要別人的肯定和尊崇,在某些方面甚至表現為虛榮心。父母有教育兒女的責任,盡到責任的標誌就是教育出更優秀的兒女,這樣的父母會在社會上得到更多肯定。“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後三十年看子敬父”,如果孩子特別優秀,父母就會得到別人的尊敬,也可以讓自己的後半生過上更有質量的生活——無論在精神層面還是物質層面。因此,做父母的沒有理由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

當然,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應當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科學教育,因材施教,量力而行,切不可好高騖遠,不切實際,拔苗助長,否則可能就會適得其反,枉費心機。教育孩子又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另當別論吧。





鄴水朱華1


我們普通父母為什麼不能有這樣的想法呢?這不是妄想,只是難度較大!進步這是人類的本性,發展的必然。普通的父母有此想法不錯,首先,誰的娃誰疼,沒有不望子(女)成龍(鳳)的。其次,為什麼普通家庭的孩子不能出類拔萃,不能出人頭地。歷史上寒門崛起例子太多了。有苦讀出仕的,有精忠報國的。提問的多看看歷史書籍吧。就是現在哪個行業出類拔萃的沒有普通家庭的孩子,多有。官二代富二代癟子也很多嘛,普通家庭的孩子有很多優秀的,只不過付出的要太多太多而已。當然普通家庭在方方面面培養孩子上是有不足的地方,但不去想是不對的。


一帆風順風之語


不想則己,想必高端極致,這是人類的普遍性思維定勢,不僅是普通人。這是緣於人類自恃是萬物之靈,既自信又自負導致的。正因為如此,所以普通人的父母也一樣,就是未來的孩子大了,對於他們的後代也會是這樣的。

一方面是人們承續的先天思維慣性使然,因而易於走向極端。想要好起來,就選擇最高標準的作為追求目標;另一方面是現實也逼迫人類不得這樣選擇。為什麼呢?

古話說"行百里者半九十"。就是定個百里目標,己走九十里,才算走了一半路程。如果目標定低了,差距就更大了(這是諸多解釋中之一種丿;孔子也插話了,凡事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就是說目標定到高等才能得到中等;如果目標定到中等,只能得到下等。

古人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來自實踐中的經驗之談。一個目標的實現,取決於多種因素,人的主觀努力只是其中之一。其他因素不僅都是人力難於預知的,而且也是難以控制的。因此才有如此一說。

所以這並不奇怪。有個高企的目標,是有積極意義的,可以激發孩子學習熱情,增加學習動力,即使最終沒能實現目標,起碼可以得到中等成果,不也是值得高興嗎?




天道若龍


普通父母與出類拔萃沒有不等號。

所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不少出色的人物來自民間。想都不敢想?沒必要這麼不自信。

問題在於,出類拔萃只是極少數,不是靠想出來,而是靠教育出來、培養出來、當然天賦、獨特的先天條件也很重要。

最近熱門人物:女藍的李夢,4歲愛游泳、5歲愛打藍球。大人支持,找到名師,在母親生癌的艱難條件下,堅持再堅持。女兒又爭氣,一個世界藍壇名星可能產生。李夢父母是普通家長,他們發現並支持了女兒的愛好、特長⋯類似的朱婷等很多體育名人,都來自普通家庭。

想,心懷希望是第一步,也是極重要的一步。敢想更要敢做,科學的做,必要好結果,那怕不能出類拔萃,也必是合格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