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是普通的父母,为啥却总是妄想着孩子是出类拔萃的那一个呢?

阅读参考


希望孩子出类拔萃不是妄想。俗话说,量老莫量少。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有大出息的人。乞丐也可以做皇帝,做将军,成富翁。父母希望孩子有个好的未来,是他们培养孩子的精神动力。虽然成功的人是少数,但谁又能预测呢?只有多一份争取才多一份成功的机会。望子成龙,积极向上是对的,是正能量。只有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苦蝉5


我是个普通母亲,我很小就想着要有个出类拔萃的孩子。因为我看过很多小说。也听父母讲过父辈和母辈先祖的荣耀。我们的父母和我们这一辈也有优秀人才。只是优秀人才不是我。既然有优秀人才,就说明基因优秀。为什么我不是优秀人才,应该是父母教育的失败。如果我教育不失败,就有可能培养出出类拔萃的人才。

大学学了临床医学,却做了生理学教师。又学过心理学,社会学。就用自己的知识,经过十五年的努力,终于培养出一个令自己满意的出类拔萃的人才!

我将我的成功经验分享到今日头条,经常受到一些人的质疑。也没关系。好的经验,有同感,可以采纳。也可以根据你的经验,提出反对意见。只要没有人身攻击,我基本不拉黑!


彭如心老师



凤146983974


对于这个问题我儿子说他来回答,以下是他的看法。

很多父母会说:“我们只想他过上好的生活,让他以后少受生活的苦。”这是大部分父母的回答,也是最官方的回答。其实,在我看来,这只是一种比较肤浅表面的回答。在潜意识里,大部分人都是有一些私心的。比如,一有些家长知识分子过得却不是他们满意的生活,自己没有能力改变现状,于是乎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完成自己的愿望,我称这种小孩为“遗梦小孩”,父母希望遗失的梦在孩子身上实现。二,还有一种家庭环境不好,父母自己没有什么能力,生活都是问题,只能把最后的筹码压在孩子身上,想孩子出人头地后能带着他们一起过上富足的生活,我称这种孩子“宝藏小孩”,在父母眼中,他是能让他们摆脱贫困的“宝藏”。三,前两种都有些相似,而第三种就有些不同,一些家庭的生活条件好,父母都努力工作,十分优秀,因此对小孩要求更严格,希望孩子出人头地,经常拿孩子在别人面前炫耀来满足她的虚荣心,我称这种小孩为“挂饰小孩”,因为在某一种角度来说,孩子就是他们的一件饰品。

以上是他的(一个十四岁男孩)看法,我只能说每个年龄段或每个角色的回答都不相同。





糖糖爱卖萌


这个问题问得真好,我想能问自己这个问题的父母,一定是会反省会思考的父母,一定会是好父母。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出类拔萃,这当然是生而为人的本能。当我们自己年岁一大、被社会磨去了雄心壮志时,我们有了孩子,孩子是我们生命和基因的延续,自然也会成为我们人生理想的延续。

从古至今,父母都会把把愿望投射到孩子身上去,所以会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说,尤其当父母对孩子抱有很高期望、为孩子牺牲、不计代价去培养孩子,最后还真的得到了很好的回报时(比如朗朗的父母),这种行为就会被社会赞赏、传播,导致越来越扩大成为主流的社会价值观,所以才可以看到那么多父母们在这条培养孩子的路上,越来越地不惜代价……

只是,成功的案例有,但伤痛也照样不少,很多孩子被父母强烈控制、禁锢而失去了自我,完全失去了自己存在于世的价值,如果你听过北大心理学教授徐凯文定义的一种“空心病”,现在这个时代空心病的人越来越多,基本都是在严苛的父母教育下形成的病症。

所以,如果父母们能觉醒,接受自己和孩子有普通的一个人生,我相信孩子们会更拥有心理的健康、更获得精神的自由。


玲珑心理咨询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我想能问自己这个问题的父母,一定是会反省会思考的父母,一定会是好父母。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出类拔萃,这当然是生而为人的本能。当我们自己年岁一大、被社会磨去了雄心壮志时,我们有了孩子,孩子是我们生命和基因的延续,自然也会成为我们人生理想的延续。

从古至今,父母都会把把愿望投射到孩子身上去,所以会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说,尤其当父母对孩子抱有很高期望、为孩子牺牲、不计代价去培养孩子,最后还真的得到了很好的回报时(比如朗朗的父母),这种行为就会被社会赞赏、传播,导致越来越扩大成为主流的社会价值观,所以才可以看到那么多父母们在这条培养孩子的路上,越来越地不惜代价……

只是,成功的案例有,但伤痛也照样不少,很多孩子被父母强烈控制、禁锢而失去了自我,完全失去了自己存在于世的价值,如果你听过北大心理学教授徐凯文定义的一种“空心病”,现在这个时代空心病的人越来越多,基本都是在严苛的父母教育下形成的病症。

所以,如果父母们能觉醒,接受自己和孩子有普通的一个人生,我相信孩子们会更拥有心理的健康、更获得精神的自由



汽修沙钣勇


世上绝大多数父母是普通父母,但确实绝大多数父母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所以如此,大概有以下原因:

一是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讲,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总是向着越来越完美的方向发展。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很少会出现突变而一跃成为最好的物种。所以需要籍着一代又一代的进步去实现完美的目标。动物界中,上一代在传授下一代诸如飞翔、逃跑、捕食等本领时是不遗余力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就是为了自己的物种变得更加强大而可以繁衍生存。人作为动物的本能其实没有改变,那就是希望自己下一代更好,更有利于生存下去。

二是从传统文化和社会环境来讲,从古至今,人们都崇尚英雄人物、成功人士、卓越领袖和优秀人才,而这些人也确实能掌握更大的权力、更优质的资源、更多的财富,从而过上更好的生活,进入更高的社会阶层。“劳心者使人,劳力者使于人”,虽然是封建思想,却也是大实话。绝大多数人都追求更好的社会质量,都想进入更高的社会阶层,所以在教育孩子时一定会明的暗的以这些思想作为主导,希望自己的孩子上进以达到目标。生活的周围有成功的人士或者优秀的孩子,也是大家羡慕的对象,这也会影响父母的教育观念,不由自主督促向那些更优秀的人看齐。

三是从做父母的社会角色来讲,作为一个社会人,父母也需要别人的肯定和尊崇,在某些方面甚至表现为虚荣心。父母有教育儿女的责任,尽到责任的标志就是教育出更优秀的儿女,这样的父母会在社会上得到更多肯定。“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如果孩子特别优秀,父母就会得到别人的尊敬,也可以让自己的后半生过上更有质量的生活——无论在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因此,做父母的没有理由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

当然,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当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科学教育,因材施教,量力而行,切不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拔苗助长,否则可能就会适得其反,枉费心机。教育孩子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另当别论吧。





鄴水朱華1


我们普通父母为什么不能有这样的想法呢?这不是妄想,只是难度较大!进步这是人类的本性,发展的必然。普通的父母有此想法不错,首先,谁的娃谁疼,没有不望子(女)成龙(凤)的。其次,为什么普通家庭的孩子不能出类拔萃,不能出人头地。历史上寒门崛起例子太多了。有苦读出仕的,有精忠报国的。提问的多看看历史书籍吧。就是现在哪个行业出类拔萃的没有普通家庭的孩子,多有。官二代富二代瘪子也很多嘛,普通家庭的孩子有很多优秀的,只不过付出的要太多太多而已。当然普通家庭在方方面面培养孩子上是有不足的地方,但不去想是不对的。


一帆风顺风之语


不想则己,想必高端极致,这是人类的普遍性思维定势,不仅是普通人。这是缘于人类自恃是万物之灵,既自信又自负导致的。正因为如此,所以普通人的父母也一样,就是未来的孩子大了,对于他们的后代也会是这样的。

一方面是人们承续的先天思维惯性使然,因而易于走向极端。想要好起来,就选择最高标准的作为追求目标;另一方面是现实也逼迫人类不得这样选择。为什么呢?

古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就是定个百里目标,己走九十里,才算走了一半路程。如果目标定低了,差距就更大了(这是诸多解释中之一种丿;孔子也插话了,凡事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就是说目标定到高等才能得到中等;如果目标定到中等,只能得到下等。

古人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来自实践中的经验之谈。一个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多种因素,人的主观努力只是其中之一。其他因素不仅都是人力难于预知的,而且也是难以控制的。因此才有如此一说。

所以这并不奇怪。有个高企的目标,是有积极意义的,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热情,增加学习动力,即使最终没能实现目标,起码可以得到中等成果,不也是值得高兴吗?




天道若龙


普通父母与出类拔萃没有不等号。

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少出色的人物来自民间。想都不敢想?没必要这么不自信。

问题在于,出类拔萃只是极少数,不是靠想出来,而是靠教育出来、培养出来、当然天赋、独特的先天条件也很重要。

最近热门人物:女蓝的李梦,4岁爱游泳、5岁爱打蓝球。大人支持,找到名师,在母亲生癌的艰难条件下,坚持再坚持。女儿又争气,一个世界蓝坛名星可能产生。李梦父母是普通家长,他们发现并支持了女儿的爱好、特长⋯类似的朱婷等很多体育名人,都来自普通家庭。

想,心怀希望是第一步,也是极重要的一步。敢想更要敢做,科学的做,必要好结果,那怕不能出类拔萃,也必是合格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