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北京人為什麼喜歡豆汁,麻豆腐嗎?

空間氣體


豆汁兒麻豆腐~小時候住衚衕裡的時候,經常聽見的吆喝聲。然後奶奶就會給我個小盆讓我去買兩塊錢的回來。豆汁兒一定要配著鹹菜絲和焦圈吃,麻豆腐一定要得是羊油炒。直到現在,還是記憶猶新的!除了好吃,愛吃、吃習慣了以外,也是一種情意結。


宣武的衚衕妞兒


主要因為童年的記憶呀。就像別的地方從小就吃毛豆腐,折耳根,甜豆花,鹹湯園… … 每個人都一樣,小時候沒有吃過的東西,就難免會覺得奇奇怪怪的呀!!!而且舊時北平冬天生爐子,房間裡很乾燥,喝一碗發酵過的熱熱的豆汁兒,渾身出汗,通透,爽快。


土裡的種子


1.老北京人愛喝豆汁,或者直接買來生豆汁回家自己熬,一般冬天都這麼喝;或者是到廟會和街頭的豆汁攤兒上去喝,一般夏天這麼喝。現如今,走街串巷豆汁小販都沒有了,廟會上還偶爾見到。豆汁難覓,正宗豆汁更難覓。這可苦了那些愛喝豆汁的北京人了,他們只能到那麼有限的幾個小吃店去滿足這一口了。

2.麻豆腐是老北京的漢族特色小吃,平民美食。河南安陽也有類似食物,稱為粉漿坨子。此物出自舊京的粉房。粉房原來是出產粉皮澱粉的地方,把豆子放在石磨上一碾,隨碾隨加水,同時這豆子就分成了三種東西。頂細的成了豆漿,是正品,用來做澱粉;頂稀的成了汁兒,即是豆汁;中間一層稠糊凝滯的暗綠色粉漿,裝入布袋加熱一煮,濾去水份,就是麻豆腐。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麻豆腐 主要食材 豆腐,肉末,素油,豆瓣辣醬 分類 京菜 口味 酸鹹 麻豆腐是一種北京小吃,是將綠豆加水磨粉後,經發酵後濾去上層液體狀的豆汁,而殘留下的絮狀綠豆渣。烹製方法是加羊尾巴油(羊尾巴上主要是肥肉)、紅辣椒、青豆(或黃豆)、雪裡蕻一起炒,味道微酸,是一道老北京的家常菜。在一些老北京風味飯館裡,也常常供應這道菜,烹製之前店家會主動詢問客人,使用味道較重的羊油還是用味道較為清淡的素油,如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等。





支海江


誰告訴你北京人喜歡豆汁兒、麻豆腐的?你怎麼知道北京人喜歡豆汁兒、麻豆腐?

不錯!確有一小部分人喜歡喝豆汁兒、吃麻豆腐,那是很小很小一部分。

不是喜歡喝,而是過去因為窮才喝。豆汁兒是用綠豆製作粉條剩下的邊角下料,不捨得扔,發酵了,又酸又臭,有好事夥計大膽嘗試,喝完沒事兒,但覺的味道特殊,夠刺激,於是流行,逐漸市面上小吃攤出現很多豆汁,便宜,所以販夫走卒之類窮人花很少很少錢就能喝上一大碗,解渴方便便宜,特別是冬天,北京風大,寒冷乾燥,容易上火,喝上一碗,暖身去火…

豆汁兒得喝熱的,涼的沒法兒喝.就點兒小鹹菜,省的胃裡反酸水兒

後來逐漸流入宮中,滿人口味重,喝酒吃肉,飯後喝上一碗,解油膩,有助於消化。

現在旅遊熱,外地人到北京,都好奇的嘗試著喝上一碗,其實不好喝,要不是外地遊客喝豆汁兒,北京絕大部份豆汁兒店都得關張。

賣豆汁兒就指著你們外地人喝呢!北京人一年也喝不了一次。在家沒法兒喝,味太大,街坊鄰居都能聞見,找罵呢!

不過現在的豆汁兒為了迎合外地遊客的口味,酸臭味小多了,,,[大笑]

說起麻豆腐,其實很多北京年輕人根本就沒吃過,所以真談不上喜歡。

麻豆腐是豆汁兒的哥哥,比豆汁兒高級點兒,是做豆漿的沉澱物,濾去水分,就是麻豆腐。要用羊油、黃醬+黃豆芽兒等炒,差不多變成灰色了,出鍋兒,潑上紅辣椒油即可,油大味重是其特點。一般的老北京飯館裡有。

這兩樣兒食品,地方特色濃郁,但味大油重偏鹹,南城那邊兒比較流行,如果不是老北京,喜歡這兩樣兒的人真不多。




旅人210108670


嗨,你好,我是東哥,你的問題是有人知道北京人為什麼喜歡豆汁麻豆腐嗎!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第一,麻豆腐是老北京的特色小吃,豆子在石磨上一碾,隨碾隨加水,最後形成三種東西,豆漿,豆汁,麻豆腐,北京的麻豆腐在烹製上有所不同,炒麻豆腐用羊油,酸鹹適口,別有風味。普通百姓愛吃,有錢人也愛吃,很多人吃的上癮。

第二,北京的麻豆腐在原料有所選擇,配料用純正的羊尾巴油,“野雞脖兒”的嫩韭菜,方能炒出麻豆腐的英雄本色,炒麻豆腐,加一些雪裡蕻是為了讓炒出的麻豆腐有筋骨,用切成丁的羊尾油炒,會更香,盛一勺炒好的麻豆腐放到嘴裡,吃到羊尾油時會咬出一股油來。

第三,主料綠豆味道甘甜而性寒,可以清熱消暑,美容養顏。不但明目還可解酒。只是性寒,所以脾胃虛弱的人不宜多食。

對於北京的豆汁麻豆腐,很有特色風味,就連梨園春的名角都愛北京的豆汁麻豆腐,至今北京的不少餐館多有供應,1994年全國第一屆清真烹任技術比賽中,南來順飯莊年輕的廚師吳邊,受飯莊之命,以炒麻豆腐參賽,由於色、香、味、型俱佳,榮獲金牌。炒麻豆腐也獲得“全國風味名牌產品”稱號。我是東哥。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東哥廚房


一. 豆汁兒是咱老北京皇家傳下來的!

早在宋遼時期豆汁兒就已經是民間大眾化的食品,而到了乾隆年間更是成了皇宮內院的宮廷飲品,一時間這有著一股子泔水味的東西,晉升為了王宮貴胄的特級飲料。

千百年間這豆汁兒得以流傳下來,源於它的營養豐富,又有祛暑清熱、開胃健脾等功效,再加上其獨特的味道,終被北京地區的人士所喜愛。

所以說豆汁兒這東西很早就是老北京的本命食,北京人愛喝豆汁,早已經把喝豆汁當成是一種享受。

二. 從我爺爺那輩傳下來--喝豆汁

我問了身邊不少80,90後的朋友,但凡能喝下一碗的很多是從小被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帶著喝的。

小時候嘴饞,說帶著吃什麼都想去,小時候口味兒也沒現在這麼挑剔,一進館子也不怎麼覺得難聞,一回生二回熟,跟著喝了幾次,喝著喝著就長大了,也就慢慢習慣了。

所以說什麼東西都要從小培養,這老北京人的豆汁兒更不例外,要想喝得慣,就得從小喝!

三. 豆汁兒中品味出的人生感悟

豆汁兒作為一種北京傳統牛逼吃食,數年來名滿天下傳承多年肯定有其獨特的原因,熬好的豆汁兒色澤暗淡,入口滾燙厚重,酸腐味兒淺下去很多,吃時還要就著辣鹹菜絲和焦圈,鹹辣糅合酸甜,各去鋒芒,圓融適口。

北京人喜愛豆汁兒,不僅因為它是家鄉的美食,更因為它味道中蘊含的五味雜陳,像極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人在世間走一遭,各種味道各種經歷都要品味一番,北京人骨子當中那種淡然和灑脫,通過豆汁兒的味道反應的淋漓盡致,非北京人,非熱愛豆汁兒之人不能體會!!

四. 茲要是北京人都要喝

那天有個朋友跟我說了他能喝豆汁兒的原因:“身為一個北京人,在大勢所趨之下,我不喝豆汁兒誰喝豆汁兒!”

一日,他的兩個外地妹子來找他玩,說想嚐嚐豆汁兒,於是帶她們去了北京城最好的豆汁兒店。

眼見三碗豆汁兒擺在了面前,我這哥們正躊躇自己也喝不慣這玩意兒時,只見一個妹子端起碗一口乾了;另一個妹子眨著大眼睛看了看他,叫了聲“歐巴”,順勢把自己這碗推給了他,求代喝。

此時此刻,他,一個北京人,不喝被人瞧不起,喝了喉嚨受不了,左思右想,表面依然談笑風生,說起這幾日自己偶感風寒鼻子不舒服,於是一掐鼻一仰頭連喝了這兩大碗,從此以後他就能喝豆汁兒了。

五. 天生就與豆汁兒結緣

這種人第一次進店,聞著這餿味兒就透著一股子親切,第一次喝就覺得一碗不夠,連著喝了兩大碗後,不禁覺得食慾大增,又點了三兩包子,一碗滷煮,之後又喝了一碗算是飯後“甜點”。

這類北京人天生對於豆汁兒就不排斥,可能是源於骨子裡的“老北京基因”,他們初次嘗試就甚是喜愛,倒與豆汁兒結下了不解之緣。

喝不慣豆汁兒的基本都是嫌太難喝,喝得慣的原因則可能千千萬。

但歸根結底,很多北京人會喜歡喝豆汁兒,喝的是一種文化傳承。千百年間源遠流長,這味道中包含著一絲辛酸氣,也孕育著一股北京味兒。





miss5201


北京沒人真喜歡豆汁,那東西不論從顏色還是味道講有什麼可值得人喜歡呢?它純是底層人沒轍吃不起主菜只能習慣喝點殘渣剩湯留下的傳統,在外人看好像是喜歡,其實是老北京人要臉兒故意拿這個說事聊以自慰的窮講究。京劇有一齣戲叫《豆汁記》,說的是老乞丐女兒用豆汁救活窮書生的故事,你想呀乞丐家的吃食能證明是傳統上檔次的北京小吃嗎?不能,所以也只配在廟會攤棚裡售賣,它是南城百姓的專利,東城西城富戶不恥。但是老百姓是人口多數,進入平民時代老百姓的日常飲食就可以代表當地的飲食傳統,豆汁麻豆腐這類東西也就被流行開了,說真的能喝豆汁的人絕對是正宗北京人,但絕對是少數北京人,北京人再傻客觀上講豆汁好喝難喝心裡還是清楚的。


蛩嗚齋主


大家好,下面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①豆汁是老北京獨具特色的傳統小吃,根據文字記載有300年的歷史。豆汁是以綠豆為原料,將澱粉濾出製作粉條等食品後的剩餘殘渣進行發酵產生的,具有養胃、解毒、清火的功效,非常好吃!

②豆汁兒歷史悠久,風味獨特,據說早在遼宋時期就已在北京地區盛行,而豆汁成為宮廷飲料是100多年前的清朝乾隆年間的事情。

③麻豆腐是北京的特產,我國北方少數地區也有分佈,此物出自舊京的粉房。粉房原來是出產粉皮澱粉的地方,把豆子放在石磨上一碾,隨碾隨加水,同時這豆子就分成了三種東西。頂細的成了豆漿,是正品,用來做澱粉;頂稀的成了汁兒,即是豆汁;中間一層稠糊凝滯的暗綠色粉漿,裝入布袋加熱一煮,濾去水份,就是麻豆腐。

④麻豆腐由於是制粉絲的下腳料,價錢便宜,普通百姓都喜歡吃,尤其到了秋風一吹,天氣漸涼的季節,走街串巷的小販,或推車或挑擔,邊走邊吆喝豆汁來——麻豆腐!這個季節也正是想吃麻豆腐的時候,筆者就喜食此菜,到了秋冬季,甚至趕在上市之前求人從粉絲廠帶回來,分與愛好吃這口的老朋友同享。

⑤最後總結一下,北京人為什麼喜歡吃豆汁和麻豆腐,其實這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千百年前養成的飲食習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把美味流傳至今,仍然受到老北京人的喜愛的原因吧!





蜜蜂de私房菜


說到這個豆汁兒和麻豆腐。其實在北京喜歡的人也是小眾的。很多人誤以為所有北京人都愛吃這兩樣小吃。其實是一個誤解。北京一千多萬人,怎麼可能口味都一樣呢?應該說,喜歡這些小吃的都是年齡偏大一些的。那麼,年輕人裡有沒有呢?當然,也有。可大多是受老一輩的影響,喜歡上這些小吃的。

為什麼小眾呢?因為本身這兩樣小吃就都是回民的小吃,回民就是清真回教。大家可能都知道北京的牛街吧,那就是一個很有名的回民聚集地。類似於這樣的地方,北京有很多。如果您不是很瞭解,您就注意一樣東西,在北京有些地方有那種圓頂的,很高的,類似阿拉伯建築的地方,一般都有回民居住。因為那大圓頂的建築就是清真寺。

這回民大家都知道,本身就是中國的少數民族。這回民的小吃在北京也就是北京小吃裡的一個類型啦。跟他們同屬清真小吃的還有很多。比如艾窩窩,驢打滾,門釘肉餅,麵茶,糖卷果,糖耳朵,芝麻燒餅,爆肚。。。等等等等。數不勝數。

北京城的小吃多,南來北往的,全國各地的特色在北京都有。有些就逐漸的轉化成北京當地的特色。比如南方的豆花,北京就叫豆腐腦兒。比如南方的雲吞,北京就給弄成餛飩。總之,不管是傳過來的,還是學過來的,都變成了北京本地的一種特色。

早年間北京的小吃都是流動的攤子。有的在路邊擺攤兒,有的走街串巷吆喝著賣。老百姓有很多的選擇。比如就說這豆汁兒,下午您有些餓了,馬路上一溜達,隨處能找著這豆汁兒的攤子。來上一碗熱氣騰騰的豆汁兒,就著倆焦圈兒,辣鹹菜。這叫打打餓勁兒。絕對不是正餐。這要是讓人家英國人說,就叫下午茶不是。

其實中國人看豆汁兒,就像是外國人看松花蛋。中國人吃著很習慣的松花蛋,外國人眼裡是什麼呀?“one thousand-year-old egg”翻譯過來就是“一千年的蛋”。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很不可思議的食物。而喝不慣豆汁兒的中國人同樣是很受不了這個獨特的味道。

我曾經在豆汁兒店看到很多外省的時尚的小女孩兒愣神的看著豆汁兒的碗,很驚訝。因為她們來北京之前,大多都是從網上知道豆汁兒是北京獨特的小吃,而他們的想像裡呢,既然是首都大北京的小吃,就應該是一種類似烤鴨一樣美味的東西。可真正看到的時候卻是這一碗泛著綠光的渾濁的液體。喝一口那就是酸臭的感覺。我估計她們都想問問北京的小吃店,你們傳說中的豆汁真的是這個味道嗎?可又怕露怯,就都不敢問。最後滿滿的一碗豆汁兒就一動不動的放到那裡,惟一的作用就是拍了一個照,發到朋友圈裡了。

麻豆腐也是一樣,那是一種用羊油炒出來的,做粉絲的下腳料。味道也是酸中帶臭,還有很濃郁的羊羶味兒。如果沒有吃過的人,吃上一大口就會懷疑人生。

我之所以說這兩種小吃是小眾,也源於他們的味道都很獨特。太獨特了。豆汁兒之所以在中國人心中的形象很高大,可能跟改革開放以後有些人的炒作有關係吧。其實這就是北京人裡很小的一部分的人喜愛的東西。從地域上來說吧,就是南城的人比較喜歡的吃食。而早年間,北城大多是皇親國戚,高門大院,很少有人會喜歡這種平民的食品。

所以,現在北京的豆汁兒店裡喝豆汁兒的也就是兩種人。一種是來懷舊的人,一種是旅遊的打卡者。懷舊的有老人,也有原來住市區的年輕人,以前跟著老人喝慣了這個味道了,幾天不喝就想。打卡的都是來品嚐的,大多覺得受騙了。沒有辦法,日復一日的來所謂受騙的外省遊客。豆汁兒店的服務員大多都見怪不怪啦。

所以,北京人喜歡的也是少數,而北京人喜歡這兩樣小吃的人真的沒有什麼具體的原因。要我看就是情懷罷了。

大家好,我是北京城市專家@北京範兒,有關北京相關的問題您都可以向我提問。


北京範兒


疫情過後 最想吃的豆汁 焦圈 鹹菜絲兒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