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魯迅先生筆下的“閒人”?

一個人和三個人稱


回答“如何評價魯迅先生筆下的‘閒人’?”問題,我們要從先生的作品裡來研究。其實魯迅先生筆下的“閒人”也是就他筆下的那些“看客”們。

首先說,“看客”所看到的,是“病態的社會中的不幸的人們” 和“在寂寞裡奔馳的勇士” ,他們會消費這些被看的人們的苦痛,以此滿足自己空虛的精神世界。其實,魯迅先生早就發現了這一點,魯迅的小說當中,人們“一面‘看別人’,一面被‘被別人看’,由此而形成一個‘看/被看’的模式” 。從《示眾》裡面的看客,到《孔乙己》裡面的孔乙己,再到《祝福》裡面的祥林嫂,再到《藥》裡面的夏瑜,一連串看與被看的現象,都被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其次是,“看客”們的麻木與冷漠讓人吃驚。魯迅不僅是小說家,更是雜文家。不僅是文學家,還是思想家、革命家。小說當中,多是生動的形象,雜文裡面,則是精闢的分析。對於“看客”現象,魯迅一直予以最犀利的批判。《論‘人言可畏’》中,魯迅講了一件事情,明星阮玲玉因為報紙上記載的各種流言,承受不住壓力,自殺了。這一件事情,給了魯迅很大的刺激。他在多篇文章中都提及到了此事。阮玲玉在這裡,就是一個被看的對象。“她頗有名,卻無力” ,是社會上的弱者。報章、新聞記者、小市民,合謀在一起,消費她的苦痛,不斷地給她施加精神上的壓力,以此得到名聲、金錢、滿足感。最終的結果就是她的自殺。自殺之後,還有“強毅的評論家”來呵斥。

再是,魯迅對“看客”們是既愛又恨,所謂愛指的是都是我們的國民,所謂恨指的是這些看客不爭氣。在魯迅的作品裡對看客是出了奇的憤怒,疾言厲色地怒聲道:“倘有誰以為容易麼,那麼,你倒試試看!” 。如,在《紀念劉和珍君》一文中,魯迅也曾沉痛地說道:有限的幾個生命,在中國是不算什麼的,至多,不過供無惡意的閒人以飯後的談資,或者給有惡意的閒人做“流言”的種子。然而,在那個時代,社會中看客的群眾數量非常龐大,他們存在於社會上每一個角落中,造成了非常恐怖的後果。許多弱者、幼者,都在他們的消費中,變得麻木或者絕望,最終失去了生命之所以存在的意義。

所以說,魯迅筆下的“閒人”,指的就是那些“看客” 們。


魯源


魯迅先生筆下的“閒人”分為兩種:

1,無惡意的“閒人”

這類人只在乎茶餘飯後談資的質量,只要聊的開心,則不會關心談資對於當事人造成什麼程度的傷害。

2,有惡意的“閒人”

這一類“閒人”,在他們已知狀態下,故意做出或者說出一些傷害他人的話。他們是熟悉傷害程度的,但是依然“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這類人,充滿惡意。現實生活中必須敬而遠之。


熙雨詩情


閒字門中木,

也可木換月,

人若有此二,

柱木觀恆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