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日本”那几行诗,让你不适?真的用不着大惊小怪


就在全国打响了协同抗“疫”的人民战争之时,“来自日本”的几行诗却出奇的温暖人心。但同时,也引起了大家的过度解读。


‖ 事件回顾


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局援助给湖北高校的物资上,写道“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意思是我们虽然不在同一个地方,未享同一片山川。但当我们抬起头时,看到的是同一轮圆月。这句话是唐代鉴真东渡时候的一句偈语,被视为中日友好的佐证。


“来自日本”那几行诗,让你不适?真的用不着大惊小怪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大连市的友好城市,日本舞鹤市在捐赠给大连的一批救援物资上写道:“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送柴侍御》,意思是,你我在一路相连的青山两旁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这两句话是日本捐赠辽宁省物资上的寄语,改编自南朝梁·周兴嗣的《千字文》,引用其中诗句:“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其中同气连枝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辽河的雪融化了,富士山的花也开了;我们的兄弟姐妹,一同期盼着疫情过后,春天的到来!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日本捐助给湖北的物资上写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这句话出自《诗经·秦风·无衣》,它是产生于秦地(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部)人民抗击西戎入侵者的军中战歌。在这种反侵略的战争中,秦国人民表现出英勇无畏的尚武精神,也创造了这首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慷慨战歌。意思是谁说没有战袍?与君同穿裳衣。


‖ 舆论反应


感激之后我们开始变得敏感。

因为,这些可都是中华诗词啊!

标题为“不读书,你连标语口号都写不过人家”从微信、各类论坛上开始发酵。

“来自日本”那几行诗,让你不适?真的用不着大惊小怪


在类似想法中 , 最重磅的声音 , 来自海峡对岸的文化名人龙应台 。她在社交网络发文称“为什么别人会写‘风月同天’ , 你只会喊武汉加油?” 。

她认为 , 这个原因在于“集体的心灵贫乏、草率、粗糙 , 甚至粗暴 。 ”


“来自日本”那几行诗,让你不适?真的用不着大惊小怪


‖ 该怎么看?

该怎么看,我不禁想起耳熟能详的古文故事。

——《战国策》的《邹忌讽齐王纳谏》。

其中讲到:(邹忌)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是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也就是说,说什么话,往往要看到行为人的目的。在此事件中,我们无意揣测日本友人的善意之举,但是必须明确的是,日方“目的不纯”。


我们不妨作个比较。


“来自日本”那几行诗,让你不适?真的用不着大惊小怪


人民日报媒体和各地小区、村镇打出的标语,从“武汉加油” 到“今年上门、明年上坟”、“老实在家防感染、丈人来了也得撵”,浅显易懂,目的在“广而告之”,让不同文化层次的广大民众能懂、易记、易传。从宣传上最大程度告知民众,严防扩散。


而再看从日本而来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等。

除了实打实的捐助之外,强调的是,我们虽然不是不在同一片土地,但作为邻居,灾难来了,会帮助你度过,这是来自他乡的,显现出礼节性的交好。

除了彼此“目的”间的不同之外,主客关系也不相同。

大家熟知的《史记》中的《田忌赛马》,每个马面对的对象不同,输赢结果也不同。(当然这个比喻可能不太恰当,但有助于浅显的说明问题。)


人民日报及村镇小区,面对的是谁?拟定标语的和民众是什么关系?是自家人,是人民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是社区大妈对小区邻居的善意提醒,是话白理不糙的同一个村的乡党之间的忠告,自家人说话之间需要那样引经据典吗?


“来自日本”那几行诗,让你不适?真的用不着大惊小怪


我一点都不怀疑我们的人民日报,我们的社区群众中没有几个能想出几句应景的诗句来。我们应当有这个自信。如果同等对垒,我相信《中国诗词大会》上的康震、蒙曼等老师,还有我们的百人团,会用“飞花令”“镖伤”日本友人。


我想说,我们的传统文化基础并不弱,从小学到中学,我们的语文课本里的古诗词占了很大的比重,是比日本多得多的。

但我们也应该辩证的看。


改革开放后,为了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实用主义、短视主义、政绩主义盛行,那种在短时间内不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知识被忽略,那样的人才同样也被忽略。相信多数人都熟知那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话吧。因为数、理、化是直接服务于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的。


如果人人都吟唱着、过着 “坐看庭前花开花落,笑看天边云卷云舒” 的生活,我想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不会有那么多年纪不大就走向社会的廉价劳力,也不会有那么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更不会过去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提升。诸多事务,换个方面来看,有得有失,这一点必须辩证的看。


不过我们也要感谢那些因此崇尚日本,质疑我国教育的人们,虽然有失偏颇,但至少提醒了我们,民族的有些东西,不能丢。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有诗心的,诗常常给人以温暖。热播的《中华诗词大会》也足以说明现在民众当中有大量的诗词爱好者。但同时要搞清,会诗的人任何时候都是少数人。即使在唐朝,文学创作、诗歌创作只是属于一部分人的事情。

正如蒙曼所说,诗给人以精神,但不能给人民币,爱诗就好,理解到什么程度,看缘分看造化。


‖ 如此真相


如果你不太赞同笔者的分析,请看真相。闹了半天,这些都是中国人想出来的。

环球时报调查发现:上面提到的这些诗词几乎都是中国人想出来的 。

实际上 , NPO法人仁心会是一家在日华人组织 , 由在日或有留日背景的医药保健从业者以及相关公司组成的新生公益组织 。NPO法人仁心会事务局告诉环球时报-环球网采访人员 , 由于第一批捐赠物资是防护服 , “岂曰无衣 , 与子同裳”恰好可以表达海外华人华侨与一线医护人员共同战胜病毒的同仇敌忾之情,这是海外华人对同胞的守护之爱 。

再看来自日本舞鹤市驰援大连物资诗句:“青山一道同云雨 , 明月何曾是两乡” 。

“来自日本”那几行诗,让你不适?真的用不着大惊小怪


舞鹤市港口振兴国际交流课课长小岛宏在接受环球时报-环球网采访人员采访时透露,这句诗是一名在该机构进行交流的中国人想出来的 , 来自大连 。 舞鹤和大连自1982年结成友好城市以来,有着密切交往。小岛宏告诉记者, 当这名中国同仁提出使用这句诗的时候 , 他们都说好,认为诗里恰如其分的表达了“人分两地 , 情同一心”的深厚情谊 。他强调说, 日本和中国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不久后还将送达第二批驰援物资。

最后感谢这迟到的真相。

和合之美(微信公众号:西安和合之美)认为,毕竟在真相到来之前,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许多人开始读书了。


同时感谢日本,毕竟这些物资是从日本捐出的,毕竟除了这些华人团体,的确有日本本土组织向我国捐款捐物,相比提醒所有航班不要去中国,曾说捐给中国1亿美元而迟迟未到的美国,日本好多了,谢谢!


“来自日本”那几行诗,让你不适?真的用不着大惊小怪

本文征得文章原作者同意,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西安和合之美。原题为““来自日本”捐赠箱上的那几行诗,用不着大惊小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