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秦帝国的灭亡并非巨鹿一战

导读:

公元前208年,原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旧贵族赵歇于信都(今河北邢台)重建赵国。而当时秦朝在秦二世的统治下,命令刚刚于定陶战役打败楚国项梁的章邯军队南下,进攻赵国。

而刚刚打败楚军主力的章邯部队正士气昂昂,主将章邯认为都已经将西楚霸王项羽的叔父项梁都打败了,自负的认为这个新建的赵国不足为患,便直接度过黄河北上,与秦军支援部队汇合,去攻灭这个新建的赵国。

当时刚刚建立赵国的赵王属实经不起事,听闻秦军要来攻打自己,便闻风丧胆,逃入位于国都信都以北的巨鹿城,而后被秦军将领王离率领的部队包围在巨鹿。因为当时处于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刚被镇压的时期,而秦军当时可以机动的部队可以分为四部分,一是征伐南越的大军,二是分布在各地的守备部队,剩下的便是章邯与王离的部队了。

谈秦帝国的灭亡并非巨鹿一战

巨鹿之战战线图

可以说秦军的部队分散在整个中国,一时很难集结起来。剩下的只有刚刚打完定陶战役的章邯与王离所率领的两支军队可以调动了。由于巨鹿所处的位置是黄河以北的交通要塞,所以如果当时秦军拿下巨鹿的话,对再次统一黄河以北的区域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所以秦军集结了手里仅有的两支部队就可以看出,秦军是抱着势在必得的,务求一举歼灭赵国,从而统一黄河以北,再图霸业。

正因为巨鹿如此的重要的战略意义,黄河以北的楚、齐、燕、魏等国都意识到赵国如果被灭了,那么下一步秦国的目的不言而喻,所以都不约而同的动员起来,北上救赵。当时还只是楚国一员大将的项羽,也领兵六万前往巨鹿。著名的“破釜沉舟”就是项羽在这场战争中表示必胜的心态所出的典故。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从这可以看出,反秦部队的决心,是必须要赢下这场战争的。后来项羽所带领的部队,凭着这抱着一死的态度渡江去巨鹿与秦军战斗。最后果不其然项羽以六万的部队大战秦军四十万部队,九战九捷,直接歼灭了秦军20万,使秦国的实力直接受到了致命的打击,最后惨败而归。这次战役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奇迹战役“巨鹿之战”,此次战役结束后的一年,公元前207年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秦朝彻底灭亡。

那么一个建朝百年,历经商鞅变法,经历了战国时代,扫灭了六国,成为了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帝国。强盛一时的秦朝为何会在经历了损失20多万的战争中走向灭亡呢?不要忘了在公元前260年秦朝与赵国之间长平之战的时候,秦朝损失更达25万兵力,而后也没有挡住秦朝灭掉六国统一中国的步伐,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呢?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索导致秦朝真正灭亡的原因!

谈秦帝国的灭亡并非巨鹿一战

战国时期秦朝的疆域

1、秦朝初期秦始皇只注重政治上的专制,而忽视了建设思想上的统一

在古代每次更朝换代的时候,每一位新君主都会实行专制主义的政治体制,这是中国古代的主要的政治特征。当然秦始皇这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更不例外。秦统一六国之后,第一步就是建立了皇帝制度,为了更好的中央集权,防止权力下放,又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包括三十六个郡县,使得地方权力过度的分散。

秦始皇的权力得到了很好的集中,不管是军事上,财政上各项的大小事情必须经由地方报告统治者,然后经过秦始皇的批准,决定才能开始施行。大家都知道在古代那个交通讯息不发达的时代,一旦遇到事情,各地还要去向统治者报告,这样使得各地难以快速组织大范围的力量去解决国家危机,导致后来出现了很多危机都无法及时解决,最后酿成大祸。加上统一后的嬴政是独断专行和统一前嬴政遵循的法家主张“事皆决于法”的思想是截然不同的。

法家著作《申子大体篇》主张: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臣常其事。

法家的意思是:为了防止君主被奸臣蒙蔽,君主应当听取多人意见,鼓励大臣们直言不讳。从这可以看出当时的嬴政还可以做到听取群臣意见从而明智的做决断。但是秦始皇统一后,大权独揽之后,完全不听群臣直言,从自己的好恶来安排国家大事。在政治上秦始皇的专制使得权力无限扩张,杜绝了一切逆耳忠言,使得秦始皇真正的成为了孤家寡人。

从上可以看出秦始皇只注重政治权力上的统一和集权,但从未注重过思想上的统一与建设。大家可能会想起秦始皇发起的“焚书坑儒”不就是为了思想的统一么?其实不然,在古代通过政治迫害的手段实现思想上的统一是很不可能的。

《史记·秦始皇本纪》: 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远方,实不称名,故不久长。

可以看出在古代很多朝代为了统一民众的思想,总会建设一种神或者一种超脱的理念去统一。而秦始皇不屑于用鬼神去统一民众的思想,他认为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是直接使用政治迫害,去坑杀了很多与自己思想不符的人,这不是建设,而是一种赤裸裸的与人性的对抗。

谈秦帝国的灭亡并非巨鹿一战

历史上的秦始皇

虽然秦始皇没有建设国家信仰从而统一思想,但并不代表当时没有传统的宗教活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于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上泰山,搞封禅。这也是历史上记载秦王朝唯一一次的封禅活动。但是在一次秦始皇出巡湘山的时候,遇到了大风,他随即就表现出怒不可遏,命人将山上的树木全部砍伐。

从这可以看出秦始皇的专政的态度,不仅不允许大臣们对他谏言,就连神灵他也不放在眼里,秦始皇这种盲目自大的思想,注定了其秦王朝的灭亡结局。

总上可以看出秦始皇建国初期实行的一系列的中央集权政策导致专制权力恶性膨胀,不仅逐渐的背离他发家的“法家治国”的理念,更被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专制权力所破坏。导致秦始皇的行为完全由自我的好恶去决定,没有任何法律和制度可以控制他。再加上秦始皇不注重建设政治信仰只一味的对人伦的实施残暴的政治迫害,不仅没有形成思想的统一更是徒增了自己的对立面,导致社会反抗力量过大,更是秦朝加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所以由于秦始皇只注重政治上的统一,而忽视了思想上的统一,是秦灭亡的原因之一。

谈秦帝国的灭亡并非巨鹿一战

表示秦始皇封禅场景的图画


2、蝴蝶效应:秦始皇君道的败坏直接导致了官吏们借法欺民,腐败横行引起民怨四起

由于秦始皇政治上的专政不听取大臣们的谏言,导致秦始皇真正的成为了孤家寡人,从而使得君道败坏。而君道的败坏直接影响了官吏们的败坏,而官吏们的败坏直接导致下面的百姓无法生存,民怨四起。

在古代,要想保证官吏们的清廉与勤政,不仅需要严密的法律,更需要帝王以身作则,恪守为君之道。然而统一后的秦始皇都是以个人的好恶去决断政策,加上当时的秦国已经没有法律可以制约皇帝,官员们更是助纣为虐,去执行秦始皇毫无道义的政策。秦始皇的昏道使得官吏们更有义正言辞的理由去破坏法律,君道的败坏必然导致官吏们的不正之风流行起来,各级官吏的腐败之风便蔓延开来。

当时的奸臣李斯曾对嬴政说:明主圣王之所以能久处尊位,长执重势,而独擅天下之利者,非有异道也,能独断而审督责,必深罚,故天下不敢犯也。

李斯认为,要想做稳天下,必须要对不合帝王思想的官吏采取重罚的政策。所以秦朝时候对官吏的要求极为严格,官员一旦有一点不合皇帝心思,轻则罚俸,重则抄家,导致官吏们的权益极难保障。这种情况下,官吏们只能剥削民脂民膏,用各种非法的手段敛取财物,导致平民百姓民怨四起,民不聊生。在李斯的这一思想下更加快速的导致了官吏腐败。


谈秦帝国的灭亡并非巨鹿一战

秦始皇与李斯

秦始皇不仅对秦朝的官员严格,对待百姓更是空前绝后的残酷。在修长城的时候,只要家里有男性就必须要参加劳役,躲避劳役的更是直接施行惨无人道的劓刑。将受刑者的鼻子拿铁骑刮下来。这种施刑的残酷程度,更是令人发指。

汉代学者贾谊所著一书《过秦论》记载: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从上面史书记载可以看出,秦始皇的君道是如何的败坏。到秦二世的时候不仅没有收敛,更加重了刑罚的酷滥,导致民不聊生,发生很多农民起义反抗,其中陈胜吴广起义就是被当时秦朝的残暴统治下发动的著名起义。

最后再加上秦朝常年处于征伐战争,百姓不得以休养。还大兴土木(著名宫殿阿房宫就是在这个时候建造出来的)导致国家的赋税徭役极其的繁重,官吏作为秦朝政策的执行人,自然成为了百姓反抗的对象。因为秦始皇君道的败坏引起的蝴蝶效应,进一步的将秦朝推向灭亡。

谈秦帝国的灭亡并非巨鹿一战

秦时郡县行政图

结语:

从上面总结可以看来,秦朝的灭亡并不在于巨鹿一战,而是由于秦始皇建国初期权欲的恶性膨胀,急功近利,从而导致所创建的专制制度决定了后来官吏腐败而引起民怨四起,最后不得人心的主要原因。

东汉时期文学家王符《潜夫论》一书曾说: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君敬法则法行,君慢法则法驰。

上面的意思是一个国家用严格的法律来治国,这个国家就会越加昌盛,如果法律松弛了下来,就会衍生很多动乱,一个君主更应该以身作则,才会使得法律可行。

反观当时的秦朝却恰恰相反。秦始皇虽然在统一前恪守的是依法治国,但随着势力的增大私欲也随之膨胀,直接导致其赋予个人过大的权力,破坏了法律,依附自己的私欲去独断专权,直接造成了官员的腐败,民怨四起一系列的蝴蝶效应,最后导致秦朝在统一中国仅十五个春秋后便灭亡。

在文章的最后,十哑君想送给各位读者一句话:

<strong>“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最后感谢大家耐心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