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条为什么红楼梦里的金玉良缘会是悲居收场?

昭奚弥久


这个问题我看到就有想说点什么的欲望,也不知正不正确,这里简单分析一下,权当交流。




首先金玉良缘是指贾宝玉和薛宝钗之间的姻缘,金指薛宝钗的金锁,玉代表贾宝玉出生时口中所衔之玉。(这是一块很有故事的玉,这里就不解释了,有兴趣的可以去搜搜,或者看看红楼梦加以了解。)

为什么金玉良缘会以悲剧收场?

贾宝玉是贾府的富家公子,薛宝钗是薛家的大家闺秀,知书达礼。按理说随着黛玉魂归离恨天,金玉良缘这对在当时可谓是门当户对的绝世姻缘了。可为何黛玉死后本应幸福生活的二人却也是悲剧收场呢?这和全文的行文的完整性有关,贾宝玉可以说就是一神石,来到人世间是为了完成任务,任务完成了自然是要回去的。而刚好等到林黛玉元神归位后。贾宝玉已经差不多完成任务了。因此需要回去,这是悲剧的原因之一。


另外,全书的脉络是四大家族由盛转衰的,所有的一切包括贾府四个小姐的名字(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连起来就是原应叹息)都在暗示着没落。试想一下如果结尾的时候来一个好的结局——金玉良缘这对金童玉女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红楼这部巨著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性是不是就要打很大的折扣了?所以这也决定了这对金玉良缘不可能以好的结局面向世人。

细看红楼,最后所有人几乎都是以悲剧结尾。冥冥之中天注定,之所以悲剧这是上天早就安排好了的结果。


青了了


第四条为什么红楼梦里金玉良缘会是悲剧收场?。“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从这首《终身误》曲中,你可听到曹雪芹先生的弦外之音,至于为什么?大概也只有曹老先生心中明白。

不过我们从曲中可以听到象征着封建婚姻的“金玉良缘”,和象征自主恋爱的“木石前盟”却被画上癞头和尚“神符”,而且还入了太虚幻境仙册。从孽海情天对联“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不难发現,宝黛的悲剧,宝钗结合,便成了早已注定的命运。

这就充分说明,在封建宗法社会,要想违背封建秩序.礼教,背离封建家族利益,建立在志同道合自主相爱结合难上加难,因此以泪还债和金玉相配的结果就是必然。


老兵4200


在《红楼梦》第八章回里贾宝玉去看薛宝钗,薛宝钗先看了贾宝玉出生时带下来的通灵宝玉,宝玉一面刻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四字,而薛宝钗的脖子上挂的金锁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果然是对联。这也是在用文学手法写出宝玉跟宝钗成婚的事实,因为在前面有金玉良缘的暗示。判词中说:“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这里其实一直在对比。如果用世俗的三角关系眼光来看,宝钗跟宝玉是这一世的缘分,而黛玉跟宝玉是前世的缘分。对宝玉来讲,前世的缘分要比这一世的更让他惦念。

黛玉与宝玉自小一起长大,情感自比对薛宝钗重,况且黛玉是理解宝玉的,在精神层面上俩人更接近,黛玉说气话如若有一天我死了……宝玉立马急霍霍的说到:你死了,我就去当和尚。最后宝玉真出家做了和尚。

其实在小说中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的感情也是一种青春时代人人都有可能遇到的事,蒋勋老师讲的《细说红楼梦》里就说了红楼梦大观园里就是谱写了一个青春王国,宝玉的青春记忆,也是曹雪芹的青春记忆。

黛玉与宝玉是木石前盟,宝玉只记得。和宝钗是金石良缘,是王夫人是老太太给宝玉选的,是封建时期的悲剧。宝钗幸福吗?她肯定是不幸福的,她只是达到了自己可以嫁给贾家,而不是小权小贵之家。宝玉在大雪中离去,宝钗又会怎样?所以金玉良姻悲剧早就注定。



雨雨99


《红楼梦》一书中有两条显性线索:一条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线索,另一条是以宝黛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故事为线索。作为《红楼梦》中重要的感情线索,宝黛钗三人的感情纠葛是书中的重头戏。

在《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两人彼此相爱,即便最终黛玉去世了,宝钗嫁给了宝玉,在宝玉的心中,所爱之人依旧还是黛玉,宝钗终究还是没能取代黛玉在宝玉心中的位置。宝钗同黛玉一样,也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可是为何宝钗始终没有走进宝玉的内心呢?

说到底,不是因为宝钗不优秀,而是因为宝钗与宝玉三观不合,心意不通,而黛玉与宝玉则三观相合,心意相通。宝黛钗三人的爱情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爱情里,三观相合,心意相通很重要。

(一)“混世魔王”贾宝玉

贾宝玉是贾府中的“混世魔王”,为人聪明灵慧,却秉性乖张叛逆,平日里最喜欢混迹在胭脂粉堆里,与女孩子们玩笑或是读写诗词曲赋,最不喜欢读圣贤书,作八股文,对于仕途经济更是厌恶之极。贾宝玉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叛逆者,在他的心中,向往平等、自由、爱和美好。这样的宝玉,显然与当时的时代,周围的环境是格格不入的。

第二回,借冷子言之口对宝玉有过这样的评价:“虽然淘气异常,但聪明乖觉,百个不及他一个,说起孩子话也奇怪......将来色鬼无疑了。”第六十六回,借小厮兴儿之口也有对宝玉的评价,在兴儿的眼里,宝玉是一个外清内浊的人,空有一副好皮囊,其实并没有什么用处,既不学文,也不习武,还不善于交际,只喜欢与女孩子们在一起厮混,一点主子的样子都没有。

在常人眼中,宝玉的言行举止是怪诞的,是让人无法理解的。虽然每日围在宝玉身边的人很多,但是这些人其实都不曾真正理解宝玉,读懂宝玉。不过,有一个人例外,此人便是与宝玉自幼相伴,青梅竹马的林黛玉。

(二)宝玉与宝钗三观不同

宝玉平日里最怕听人劝他走读书做官的“正道”,倒也不是害怕,而是厌恶。

第三十二回,湘云来到怡红院,恰逢贾雨村来了,贾政命人叫宝玉去陪客。宝玉一边穿衣一边发牢骚。湘云见状劝说宝玉应该改改性子,不要整日与姑娘们在一起厮混,就算不愿意读书考功名,也该经常与那些为官的人多交流,多应酬一些。宝玉一听,立马冷下脸来,下起了逐客令。边上的袭人接话说,之前宝钗也劝过宝玉一回,宝玉当时就冷了脸,理都不理就走了,还没说完话的宝钗当时就红了脸,尴尬得很。

宝玉平日里待这些姐姐妹妹们向来温柔可亲,从未发过脾气,可是当宝钗等人劝说他走读书做官之道时,宝玉立刻翻了脸。

说到底,还是因为宝钗与宝玉想法不同,三观不同。

(三)宝玉与黛玉三观相合

当袭人夸赞宝钗大度,并提及黛玉时,宝玉立刻说林妹妹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混账话,如果她也说过,自己早和她生分了。

黛玉与宝玉自幼在一处长大,从未劝说宝玉读圣贤书,走官场仕途,她并非是因为宝玉不喜欢而不劝说,而是在她的内心中,并不想劝说宝玉走仕途官场之道。黛玉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立的世界观体系的人,她向往自由,爱和一切美好。黛玉所读的书,对人生的理解与经世济国那套理论并不挂钩,所以她并不像宝钗那般热衷官场名利。

其实,黛玉所想未必与宝玉所想完全一致,但黛玉能够理解宝玉的心思。黛玉与宝玉二人都视对方为知己,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中,没有人理解他们的想法和行为,唯有彼此才是真正理解,真正懂得对方心思的人。

(四)宝玉与黛玉心意相通

所谓“心意相通”,就是不必言明也能读懂对方的意思,宝黛二人便是如此。

第三十四回,宝玉让晴雯给黛玉送去两条手帕子,晴雯不解其意,宝玉笑道:“你放心,他自然知道。”晴雯来到潇湘馆,黛玉问晴雯来做什么,晴雯说宝玉让她送来两条手帕,还说是家常旧的。黛玉听后,思忖一时,大悟过来,立刻明白了宝玉的意思。二人虽未言明,但彼此早已心意相通,宝黛两人在精神层面已达到了一致,形成了共识。

宝黛两人的爱情故事之所以被那么多人关注认可,不正是因为他们的爱情是纯粹的,是真挚的,是契合的吗?

好的爱情,一定都是三观相合,心意相通的。

(五)“金玉良缘”悲剧根源

《红楼梦》中,宝钗与宝玉最后成为了夫妻,但是两个人都没有因为成婚而改变自己的想法,宝玉和宝钗依旧三观不合,心意难通。最终,宝玉出家了,宝钗的“金玉良缘”化为泡影。

毫无疑问,宝钗与宝玉的结合是一场悲剧,而这场悲剧的根源就是因为宝玉与宝钗两个人自始至终都三观不同,心意不通。

宝钗是一个很优秀的女子,她善女红,懂诗画,不仅年轻貌美,而且学识渊博,聪慧能干,在她的身上,有很多闪光点。假若宝钗遇到的人不是宝玉,而是一个与她三观一致,心意相通的人,我想,她的婚姻生活应该会很美满。

只可惜,宝钗遇到的人是宝玉,是这个在思想上与她完全不在同一个频道上的贾宝玉。因此,宝钗的悲剧从她选择宝玉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

所以说,好的爱情一定要在彼此相爱的基础上,三观相合,心意相通。两个人可以脾气秉性不同,爱好特长有别,生活习惯各异,但是,若两个人三观不合,心意不通,那么这条爱情之路必定艰难重重,难以长久。


乾坤书书


按照现代来说,薛宝钗是属于比较拜金的女孩子,一心希望进入上层社会,做不成皇妃就想做贾家的孙媳妇,虽然贾宝玉不爱读书还特别喜欢跟女人扎堆,但在贾家老太太对他的喜爱程度和作为元春贵妃的弟弟这两重身份来看,贾宝玉就算一无是处也是百分百会袭爵。而且薛宝钗的控制欲特别强,从管家到劝贾宝玉读书,她都特别让贾宝玉反感,另外还精于算计。简而言之薛宝钗和贾宝玉三观不合而又遇贾家削爵抄家,最后金玉良缘只能悲剧收场。


易凡不是女孩子


大家好,我是三道!

关于红楼梦这步著作,我也看了两三遍,我认为金玉良缘以悲剧收场,其主要描写当时社会的封建思想以及当时对于林黛玉的不公,所以也凸显一句古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对于违背天意的事情,天会给与惩罚。历史上班有很多类似的案例。列举几条

1.诸葛亮违背天数,帮助刘皇叔成就帝业,但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不过也留下了千古绝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始终违背天意。

2.很多皇帝废长立幼,结果留下了不少的战乱,这也就违背了规矩。

3.每个朝代都有兴衰存亡,不要强行保存,有句话叫“强扭的瓜不甜”,要尊崇中国道家创始人老子所宣扬的道家最高思想“道法自然”,顺其自然,切记不可逆天而行!

4.不要有封建思想,支持婚姻自由,切不可指腹为婚,和什么娃娃亲等封建思想!

谢谢!





三道论乾坤


红楼金正良缘把我遍,害妹妹塊离恨天就能很说明问题,贾府以桃带李以贾乱真的婚姻遍局是满不了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