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大姜癞皮病该怎么预防?如何才能有效控制?

新农人郑二妮


生姜作为一种地下生长的根茎类蔬菜,经常发生的病害有生姜腐烂病,根结线虫病,斑点病,炭疽病等,其中的姜瘟病和根结线虫病危害最大。虫害主要有姜螟,甜菜夜蛾,小地老虎,蓟马,根蛆等。那么题主所问的癞皮病又是何方神圣呢?

一,癞皮病

生姜癞皮病就是根结线虫病,有的地方也称其为疥皮病,是由根结线虫侵染后引起的一种病害。最近几年来,癞皮病趋于加重的趋势,已经成为生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

根结线虫主要侵染生姜的根系和地下姜块,侵染后的生姜植株生长发育不良。生姜癞皮病可自苗期至成株期均能发病,发病植株在根部和姜块上都会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根结,根结为豌豆大小,有时连接成串状,最初是黄白色的凸起,以后逐渐变为褐色,呈疱疹状破裂,腐烂。生姜根茎表面产生的这些瘤状或疱疹状出现裂口或伤口,表皮干燥后形成粗糙的伤痕,像疥疮一样,所以称之为癞皮病。

生姜发生癞皮病后,因根部受害,吸收机能受到影响,生姜生长缓慢,叶色暗绿,植株矮小,分枝减少。轻者影响生姜的商品性,重者不堪食用。病姜不能进行贮藏,否则会大量腐烂。


二,病原

生姜根结线虫的病原为南方根结线虫,其卵为肾脏形至椭圆形,淡褐色。二龄幼虫头部钝圆,尾稍尖,蠕虫形,无色透明。雌虫鸭梨形,虫体是白色的,前体部分突出,后体部圆球形。雄虫细长,蠕虫形,头部略尖呈圆锥形,尾部钝圆。

为何如此详细?因为我们就是干这个的,我们有显微镜可发现它们。

三,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根结线虫主要是在土壤中和发病的姜块中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并可借助姜种的调出调入作选距离传播。

在我们北方姜区,一般是在每年的7月中旬以后,逐渐出现发病症状,生姜植株生长缓慢,甚至停滞,病原侵染根系以后,根尖开始出现受损,发根数量很少。到了8月份,发病生姜的姜块就会出现病变的突起,根尖开始出现腐烂。到9月中旬,是生姜发病最严重的时候,发病的生姜植株明显低于正常植株,叶色变淡,姜块上有突起,呈现出疣裂症状,根系腐烂达到一半以上。到9月中旬以后,发病的生姜植株基本上就停止生长了,姜块发生疣裂的速度逐渐减缓。收获后的生姜在贮藏过程中,发病速度加快,导致难以售出,严重者造成腐烂。

根结线虫主要靠灌溉水,雨水,带病土壤,病株等途径传播,每年一般发生3代。

生姜根结线虫的发生与蔓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根结线虫的卵和幼虫存活的最低温度为0–5℃,而且侵染能力的最高温度是35–40℃,最适宜繁殖和侵染的温度为25–30℃,55℃以上即可短时间致亡。根据多年种植生姜的经验可知,沙质土壤种姜,根结线虫发生率较高,较重,而潮湿,黏重的壤土因不利于线虫活动,发病率较轻。生姜连作地块发病逐年上升,大量追施钾肥的地块,生姜癞皮病发生普遍且比较严重。长期积水的姜田中,线虫难以存活。

四,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癞皮病发病严重的地块最好是实行轮作,如南方地区可与水稻轮作,水淹田根结线虫将全部被消灭。旱地种植的生姜可同粮食作物进行间隔2年以上的轮作。严格挑选姜种,凡是发生根结线虫的姜田,最好不要再留作姜种。

根结线虫主要分布于土壤的表层10厘米内,可利用其不耐高温的特性,在夏季高温采用地膜覆盖,大棚覆盖等方式,使土壤温度上升到55℃以上,可有效杀灭根结线虫。也可在冬季深翻土地,利用低温冻亡部分越冬虫卵和幼虫。

2,土壤增施有机肥

生姜田增施有机肥,不仅可以保证养分的均衡供应,而且还会使土壤中真菌数量大幅度增加,土壤中某种成分的大量增加,可破坏线虫的结构,最终杀灭线虫。土壤增施有机肥,对根结线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可减轻根线虫对生姜的危害。

3,土壤消毒

利用棉隆微粒剂,氯化苦等进行土壤消毒处理,不仅可以杀灭根结线虫,而且对姜瘟病,茎基腐病等土壤病菌及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4,药物防治

在生姜的种植期,或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看病情进行沟施杀线虫剂。发病初期,可选择使用阿维菌素,米乐尔,噻唑磷等随水冲施,杀灭根结线虫。

总之,生姜根结线虫所造成的癞皮病,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势头,因生姜本就喜欢沙壤土,而且还喜欢钾肥,但这却恰恰也是根结线虫所喜欢的发生因素,同时由于偏施化肥,而忽视了有机肥的施用,再加上重茬连作,从而导致生姜根结线虫的发生呈上升态势,给生姜生产带来了很大影响,一定要注意防治好根结线虫,为生姜的高产优质打好基础。


努力就好


种植大姜的姜农们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大姜有毛病,不论是什么样的病害,都是老百姓不喜欢的!

下面我们来说一下大姜的赖皮病,大姜癞皮(又叫根结线虫或者是蚧皮病)时有发生,如果有之这种病对大姜的质量和产量会有很大的影响,严重的姜苗不长高,干尖黄叶,出现了这种情况后再来治疗己晚了,要想种出大又好的生姜来就在种植前以预防为主,对发病的地对症下药,采用国家标准低毒农药来防治(1)要保证大姜安全(2)要减少生姜损失。

一、因为在农村一般不是农场种植模式农户自己没有大型农机。像我们山东莱芜,我们这边的生姜种植在全国也是很有明的,《莱芜生姜》我们自己没有(耕地机 培土机)都需租别人的,所以这就要在种植首要对农机具和自己穿的鞋子,还有上一年姜田里有病姜苗与病土集体装出销毁填埋,也可以在上一年生姜收获后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的生姜田地杀菌剂(威百亩 棉隆 氯化苦)来进行防治与预防。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家的生姜田地用棉隆杀菌剂来处理的癞皮病,在大姜收货后,把姜苗全部运出地,趁地里的墒情能达到棉隆杀菌剂的要求快来进行,用棉隆杀菌剂处理地得用到聚乙烯地膜来覆盖这样的成本有点高但安全放心)。

二、用生物菌肥

在生姜种植时要做到深翻土壤,(对上

一年熏蒸地块开春前早翻几遍地,让地早透透气这样会大大降低因熏蒸而带来的药物残留对大姜的危害)。熏蒸能杀死在地里的病害也会把姜地里面的有益菌杀死,所以要

生姜在栽种前10天左右,要沟撒生物菌肥100—150公斤来增加地里的有益菌,好好的保护土壤的微生物生态平衡,抑制线虫发生。

三、姜种选择

姜种要选择无病害田地里的大姜,姜块大而亮度好来做姜种适用。

如果有条件的姜农朋友最好是轮作种植最好,这样可以减少各种土传病害发生。

四、生姜后期管理也是很关键,姜幼苗期需肥料少,要少施已氮肥为主,立秋前后生姜开始大培土要重施转折肥,要亩施100—150kg硫酸钾复合肥,姜地里的雨后积水要及时排出,浇水要在早晚进行,生姜生长期的虫害要及时药物喷雾要在下午进行为好。

下面图片是我家今年的“生姜癞皮病”和姜地里用棉隆熏蒸的地:











淳朴乡村70后


大姜是一种常见的经济作物,在全国各地都有种植,最近几年,由于大姜的连续重茬种植,导致一些病虫害发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大姜癞皮病,因为这个病属于土传病害引起的,发病前看不出来,一旦发病才能发现,而防治起来也就显得比较困难,很让种植户头疼,下面我就结合我的管理经验来说说大姜癞皮病该怎么预防,怎么才能较好的控制?

什么是大姜癞皮病?

大姜癞皮病是个俗称,也有的地方老乡叫它姜老赖、姜蚧,其实在学科中称它为姜根结线虫病。因为这种病主要是因为根结线虫引起的,说到根结线估计很多人都听说过,它是一种杂食性的专业化的植物病源线虫,根结线虫以前主要危害黄瓜、番茄、茄子等茄果类的蔬菜,现在已经危及到了叶菜、大姜等多种作物,而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生姜种植中,它被列入排在姜瘟之后的第二大病害。被它侵染后的大姜根部形成许多根结,这些根结相互连接,表面上生出许多须根,如果切开这些根结,里面就会发现许多半透明的小虫,大小如同有针尖,这些小东西在根部会逐渐兴风作浪,一开始会让大姜出现卷叶,然后生长不良,渐渐地就会出现植株矮小、变黄,然后根部腐烂,收获大姜后会发现姜的表皮有皴裂或者孔洞,失去了商品价值,严重影响咱们的种植收益。。

根结线虫何侵染大姜有何规律?

如果没有经验,出现了大姜萎蔫,叶片卷曲或者不长,大多数老乡会认为是大姜缺少肥料,或者缺少元素,往往会增施肥料或者补充各种微量元素,这样经常会贻误治疗,让大姜根结线虫病越来越严重,一般感染了的姜田少则减产三成,多则能够减产一半以上。那么一个小小的针尖大小的害虫怎么会影响那么大呢?其实根结线虫一头虽然很小,但是它的繁殖非常厉害,根结线虫属于固嗣性的繁殖,就是一头线虫侵进去以后,它就会发育成一头雌虫, 一个雌虫它会产生一到二百头卵,然后这一到二百头卵又形成一到二百个线虫,这一到二百头线虫又同时侵染以后有形成一到二百个雌虫,这样的繁殖的速率是非常非常快的,一般的从卵到成虫大概需要一个月左右,所以千万不要觉得它是小虫子咱们就掉以轻心。根结线虫一般寄居在姜种块上,第二年种植会继续繁殖,除此之外,它还可以借助雨水、农具等进行传播。

大姜癞皮病怎么预防和控制?

大姜癞皮病怎么预防呢?要先预防,咱们必须要先来了解一下根结线虫的生活规律,经过多年的调查发现,根结线虫的卵和幼虫在零度以上就可以存活,最活跃的温度是摄氏35度左右,最适宜繁殖和侵染是在摄氏25到30度之间,如果温度达到了摄氏50度以上,基本它就可以很快灭亡。

1、隔离防控。因为这个线虫本身咱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要想预防特别是在育苗期不要在以前发病的地块去育苗,即便是你在发病地块去育苗的话,一定采取一些隔离的措施。

2、高温防控。同时还可以在利用强光对发病土壤进行高温消毒,也就是在夏季高温时间,给发病田块浇水后,用黑色塑料全田覆盖,然后密闭,利用阳光造成高温杀死土壤中大部分根结线虫。

3、轮作防控。同时咱们还可以通过轮作的方式对发病地块进行防治,可以通过种植大葱、辣椒等作物,对线虫形成自然隔离,随着减少并形成预防,同时,根据大姜癞皮病的发病,对于南方地区的老乡也可以采取水稻等作物的轮作,一般情况下根结线虫很难再水中发病。此外,咱们还要注意对各种农具的单独使用,尤其是对发病地块进行耕作后的犁具、锄具要禁止直接在其他地块进行翻耕,一定要清洗干净后再使用。

4、药物防控。除了采取以上的几种农业防治措施外,咱们还可以采取药物防控,根据我们的研究 效果比较好的药剂一个是福气多 ,一个克线丹,使用的具体方式就是穴施。具体的用量是,每亩地可施用10%的福气多2公斤,10%的克线丹4公斤,施用前最好把棚室内的土地进行深翻,因为根结线虫多分布在20厘米左右的土层中,尤其在3-10厘米的土层内最多,而病源线虫一般活动性不强,土层越深,透气性越差,越不适宜其生存,故深翻可减少根结线虫的虫口密度。同时也可以采用一些药剂灌根的方式,可以采用阿维菌素等药物进行灌根,也能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

小结

大姜癞皮病的发生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咱们连年在同一块地种植引起的,为了很好的预防和根治,除了实施轮作外,咱们还应该注意保护土壤,适量增施有机质含量高的肥料,也可以增加一定量的菌肥,通过培肥土壤也利于杀死根结线虫,遏制它的发展繁殖。此外,还可以从种源方面进行控制,坚持使用消毒姜种,通过以上这些方式就能较好的解决大姜癞皮病,实现较好的收益了。


燕赵农业


解决大姜赖皮病即根结线虫,我建议大家采用我提出的“3+1生态种植技术”,切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其它病虫害也是一样。

提高自身抗病虫害能力;营养元素要全面科学;高度重视微生物的应用,并且是整个生育期经常性地用;化肥农药除草剂要慎用。





生态种植技术


姜癞皮病是一种影响姜品质的病菌性病害,在种植大姜遇到此类病害应该如何识别和预防,以下详细分析。

一、危害症状:

癞皮病是用肉眼看不到的线虫病害,多发生在地下茎块上,自生姜“三股杈期开始,为害姜块表皮内肉质和根系,使生姜须根和肉质变粗变短,肉质根产生瘤状物,随着姜块分枝,表面形成突起的瘤状物并伴有裂纹斑。侵染生姜的根系,肉质根产生病态,变粗、变短,根部产生瘤状物并有裂纹根斑,从根尖向上腐烂,然后再感染母姜和子姜。基部出现的突起瘤状物,阻碍养分吸收和姜块膨大,地上部茎、叶变矮、萎缩,叶片岀现黄色斑点,根部受害,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根结,块茎受害部表面产生瘤状或疱疹状物并出现裂口。

二、发病规律:

以线虫在土壤中越冬,种子带病播种,增加病害发病程度。沙质土壤通气性好,土壤湿度小,易干燥地块有利于癞皮病的发生。背风向阳、保肥保水性差,易干燥地块有利于癞皮病的发生。生姜癞皮病的发生对土壤有选择性,沙粒粒径大、团粒结构差、透水透气、易干燥地块,线虫越活跃、为害越重。生姜癞皮病始发期较轻,大田中只有零星出现。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癞皮病侵染在土壤中,加重了对生姜的为害程度。生姜癞皮病一旦发生如不采取药物防治,将会造成严重减产

三、防治办法:

1、选用抗病害强的品种,播种前进行土壤深翻消毒。

2、化学农药防治:

10亿CFU/毫升蜡质芽孢杄菌悬浮剂:在根结线虫发病初期,每亩用药4.5-6升,加足量

的水稀释,灌根法施药,如病情严重,两周后可补施一次。本剂为微生物农药,严格按照使用方法施药,可有效的防治根结线虫。

98%棉隆微粒剂:施药前先松土,然后浇水湿润土壤,并且保温3-4天(温度以手捏成团,掉地后能散开为标准)。施药方法根据不同需要,有效的撒施,沟施,条施等。施药后马上混匀土壤,深度为20厘米,用药到位(沟、边、角)。混土后再次浇水,湿润土壤浇水后立即覆以不透气塑料膜用新土封严实,以保持土壤避免棉隆产生气体泄漏。密闭消毒时间、松土通气时间和土壤温度关系。在施药处理的土壤内,随机取土样,装半玻璃瓶,在瓶內撒需移栽种子的湿润棉花团,然后立即密封瓶口,放在温暖的室内48小时,同时取未施药的土壤作对照,如果施药处理的土壤有抑制发芽的情况,松土通气,当通过发芽安全测试,才可栽种作物。棉隆是一种低毒的土壤消毒剂,施用于潮湿的土壤中时,会产生种异硫氰酸甲酯气体,迅速扩散至土壤中,有效地杀死各种线虫。

小结:种植生姜之前,进行土壤深翻消毒,把前茬遗留下里的残渣清理干净。同时做好田间的排灌和肥料管理。多施入一些有机肥料补充土壤的有益菌,维护土壤的微生态平衡,从而抑制线虫发生。以上的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川妹莎啦


大姜癞皮病(又称姜蚧、大姜根结线虫病)时有发生,对大姜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为了有效防治大姜癞皮病,笔者建议:采取以 “种植前预防为主,对发病地块对症下药”的办法防治,尽量采用低毒农药防治,在保证大姜质量安全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农业生产损失。

一、积极指导农户采取农业防治措施加以预防。首先要特别注意避免农具 (培土机、旋耕机等)、鞋子等将线虫传入姜田引发病害。同时清除病残体,做到集中销毁并掩埋,可有效防止大姜癞皮病的发生。其次是增施生物菌有机肥 (如多菌宝、宝地生等)。姜种播种前一周,每亩沟施生物菌有机肥100公斤改土沃土,栽培期间,可半月随水冲施一次生物菌肥,补充土壤有益菌,维护土壤微生态平衡,抑制线虫发生。再次是姜种播种时,深翻土壤,并选用无病无虫的种姜。播前姜种可采用1.8%的阿维菌素800倍药剂进行处理。最后是提倡轮作,可明显减轻各种土传病害发生。

二、对发病地块使用低毒药剂防治。一是姜种用阿维菌素处理,可杀灭其所携带的线虫。二是定植时,大姜覆土后,上面撒施与土拌匀的福气多(1.5公斤/亩)或扫线宝(3公斤/亩),提前预防大姜癞皮病发生。待大姜培土时,再用上述药方拌土均匀后撒施在大姜沟内即可。若线虫为害严重,在培姜前亩用天线一号一公斤混甲壳素3000倍随水冲施,防效佳。


滇南苗家二姐


题主提了一个好问题!解疑释惑,我们今天就来说说这个大姜癞皮病,从头至尾了解一下大姜癞皮病的发病原因、传播规律和防治方法。

嗨!原来大姜这样儿,就是得了癞皮病。

大姜癞皮病有许多别名,它还被称为姜蚧、大姜根结线虫病等等。

生姜自苗期至成株期均能发病,发病植株在根部和根茎部均可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根结,根结一般为豆粒大小,有时连接成串状,初为黄白色突起,以后逐渐变为褐色,呈疱疹状破裂、腐烂。

由于根部受害,吸收机能受到影响,生长缓慢,叶小,叶色暗绿、茎矮、分枝小,自7月上中旬开始即可显现出来,8月中下旬前后可比正常植株矮50%左右,但植株很少死亡。

幼虫多从幼嫩的根部侵入,刺激寄主细胞增生,使受侵害部位形成根结。幼虫在根结内发育,1龄在卵内发育,2龄离开卵壳并脱离生姜进入土中,进行再次侵染或越冬,也可以卵在姜块及姜根中越冬,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灌溉水、病土、病株及带病种姜等。

咦!大姜癞皮病的发病原因原来是这样的。

生姜癞皮病的发生与土质、地势及耕作制度均有密切关系。

地势高燥、质地疏松、低盐分和中性砂壤土适于癞皮病虫活动,发病重;而地势低洼、潮湿、土壤板结,不利癞皮病虫活动,则发病轻。

病地在长期积水或长期完全干燥的情况下癞皮病虫即死亡。癞皮病虫的虫瘿多分布于耕作层土壤,深翻可减轻病害。另外,连作发病重,连作期越长发病越重。

大姜癞皮病还有一个最为直接的发病原因,就是通过患有癞皮病的大姜种子直接进入土壤进行危害的。

好!原来有这么多招数可以在防治大姜癞皮病时使用。

1、实行轮作。要坚持合理轮作,最好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的轮作,从源头阻截病源。

2、选择抗病品种。选无病虫种姜,并在实施深翻土壤的同时,搞好土壤消毒,可利用二溴乙烷、溴甲烷等药剂在种植前15~20d施于深15cm耕层中,施药前应保持土壤湿润,施药后应当压实土表,以提高药剂的熏蒸效果。

3、加强栽培管理。植前可选用l0%克线磷,或3%米乐尔,或5%益舒宝等颗粒剂,每667m2用3~5 均匀撒施后耕翻入土。也可用上述药剂之一,每667m2用2-4kg在定植行两边开沟施入,或每667m2用1~2 随定植穴施人,施药时要防止根系直接与药剂接触。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择用2%阿维菌素乳油300~4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或9O%晶体敌百虫800~1 000倍液进行灌根,每株灌药液200~250 mL。此外,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清除田间病残体,并集中处理,也可减轻病害。

后话:

大姜癞皮病在各地发生比较普遍,严重时对生姜的质量和产量都会造成一定的危害与影响,一般情况下可能会减产10%-20%,严重的话会减产超过50%以上。但在许多农家自用种植过程中并没有得到防治上的重视,也有不少人根本就不认识大姜癞皮病。因此,我们种植户需要从思想上切实提高认识。

以上就是关于题主“种植大姜癞皮病该怎么预防?如何才能有效控制?”的回答。如有什么疑问和不同见解,欢迎大家留言补充,我们一起交流学习,谢谢!


乐平乡村


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才能有效防止大姜的癞皮病。大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调味品,自古就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说法,可见大姜在人们心中的位置和受人们喜爱的程度。大姜不但是调味品,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由于种植大姜的经济效益不错,种植面积也有扩大的趋势。在种植大姜的过程中,不乏有大姜的病虫害发生,比如,经多年重茬种植的大姜出现的根结线虫病,就是其中大姜的一个重要的病虫害之一。大姜的根结线虫病又叫大姜癞皮病,姜蚧,这种,地下害虫,对生姜的质量和产量都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与影响,一般情况下减产10%-20%严重者减产超过50%以上。怎样才能有效的防治大姜的癞皮病呢?

目前,防治大姜赖皮病主要的采取措施是,在种植以前进行预防,结合中期给药治疗,可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在大姜生产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姜重茬种植年数越多发病越重。因此,在对大姜预防治疗根结线虫病时,采取的最有效的办法是与其他农作物,进行3-4年的轮茬种植,收到的产品产量质量都相对单纯治疗癞皮病的效果要好。因此,如果有条件,尽可能的首选进行轮作倒茬种植。

二,在进行对大姜整地种植时,采用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在定植沟里,每亩撒施生物菌有机肥一百公斤,与土混合均匀后一个星期在播种定植。用土壤中的有益菌抑制有害菌以及线虫的发生。

三,对大姜种子的处理,根结线虫病有一个最为直接的传播途径,就是通过大姜的种子进入土壤进行危害。为了防止根结线虫通过大姜种子进行传播,在挑选大姜种子时,要选用外表光滑饱满,没有病虫危害的大姜种子。挑选好的大姜种子,在定植前,放入由1.8%阿维菌素现配的800倍溶液中浸泡10-15分钟,然后,捞出沥去水分,进行催芽后准备播种。

四,对大姜播种。按照行距,开好播种沟,对播种沟内进行灌水,等待水下渗后,将大姜的芽门按照一定的方向排列播种,按入泥中,然后,在上面均匀撒施一层0.5%阿维菌素颗粒剂,根结线虫发病较重的地块,每亩地撒施3-5公斤,然后进行覆土等管理。以后,在对大姜进行培土时,顺水冲施3000倍甲壳素和天线一号1-1.5公斤左右,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于大姜的用药,尽量选用生物制剂,或者高效低毒的农药,严禁选用高毒高残留,剧毒的农药进行防治大姜的病虫害。










莱州庄户龙龙


大家好,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希望这回答能帮助到你们!

种植大姜癞皮病该怎样预防?如何有效控制呢?

近年来,大姜线虫病及大姜癞皮病已在广大的大姜种植区内大面积发生,成为姜农防治的重点虫害,那么该怎样预防呢?

嗜线菌du30,所含的甲壳素类物质可使土壤的综合性状得到改良,抑制土传病害的传播和蔓延,从而有效预防。

大江的防治时间最好在种植的时候就开始进行,在种植之前,在土壤中进行撒施,对地下的线虫有很好的防治作用,能够大大的减少或者根绝赖皮对大姜的危害!






土特产百货大全


生姜根结线虫病俗称生姜癞皮病、姜蚧。近年来,随着生姜连作和种植面积的扩大,这一病害呈加重为害和扩大蔓延的趋势,并且成为仅次于姜瘟病的第二大生姜病害,严重影响生姜的优质、高产。下面介绍这一病害的主要症状、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供参考。

  1 主要症状

生姜自苗期至成株期均能发病,发病植株在根部和根茎部均可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根结,根结一般为豆大,有时连接成串状,初为黄白色突起,以后逐渐变为褐色呈疱疹状破裂、腐烂。由于根部受害,吸收机能受到影响,生长缓慢,叶小,叶色暗绿,茎矮,分枝小,一般可比正常植株矮50 %左右,但植株很少死亡。幼虫多从幼嫩的根部侵入,刺激寄主细胞增生,使受侵害部位形成根结。幼虫在根结内发育,1龄在卵内发育,2龄离开卵壳并脱离生姜进入土中,进行再次侵染或越冬,也可以卵在姜块及姜根中越冬,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灌溉水、病土、病株及带病种姜等。

2 发生特点

生姜癞皮病的发生与土质、地势及耕作制度均有密切关系。地势高燥、质地疏松、低盐分和中性砂壤土适于线虫活动,发病重;而地势低洼、潮湿、土壤板结,不利线虫活动,则发病轻。病地在长期积水或长期完全干燥的情况下线虫即死亡。线虫的虫瘿多分布于耕作层土壤,深翻可减轻病害。另外,连作发病重,连作期越长发病越重。

3防治方法

生姜癞皮病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3.1要坚持合理轮作,最好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的轮作,从源头阻截病源。

3.2选无病虫种姜,并在实施深翻土壤的同时,搞好土壤消毒,可利用二溴乙烷、溴甲烷等药剂在种植前15~20 d施于深15 cm耕层中,施药前应保持土壤湿润,施药后应当压实土表,以提高药剂的熏蒸效果。

3.3植前可选用10 %克线磷,或3 %米乐尔,或5 %益舒宝等颗粒剂,每667 m2用3~5 kg均匀撒施后耕翻入土。也可用上述药剂之一,每667 m2用2~4 kg在定植行两边开沟施入,或每667 m2用1~2 kg随定植穴施入,施药时要防止根系直接与药剂接触。

3.4发病前用2 %阿维菌素乳油300~400倍液,或48 %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或50 %辛硫磷乳油1 500倍液,或80 %敌敌畏乳剂或90 %晶体敌百虫800~1 000倍液进行灌根,每株灌药液200~250 mL。此外,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清除田间病残体,并集中处理,也可减轻病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