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膛枪时代,骑兵为什么不用少数精锐正面冲击,随后大队进攻的方式来对抗火枪兵?

闪击伯爵2


火枪兵作战更讲究军阵战术。早期滑膛枪时代,步兵方阵中仍编有大量长矛兵,火枪兵实际是取代冷兵器时代弓弩手的位置,与长矛兵互相掩护协同作战。

比如著名的西班牙方阵,一个完整方阵一般由一个1000人以上的团组成。中心方阵由长矛手组成(2~3个连,约500-600人),四角部署火枪手小方阵(每阵一个或半个连,150-250人)。一般还有三到四门三磅团属火炮支援。

应战时方阵阵型严整,首先以火炮拦阻射击,破坏敌军阵型;待敌军到达百米距离,转入火枪分段射击;如果敌人训练有素能承受伤亡并进一步迫近,火枪手退后,长矛手前进肉搏;当敌人不支后退,长矛手即发起冲锋,火枪手则由两翼输出火力掩护。

西班牙方阵的配置,使他们可以对任意方向输出全队一半以上火力,因此他们不怕侧翼包抄。除非骑兵有几倍于他们的优势,并愿意付出巨大伤亡,否则不能冲散其阵型。

后来火枪轻型化,并可以安装刺刀,长矛兵便走向消亡,西班牙方阵逐渐发展为普鲁士线式战术。

中国明朝后期军阵与西班牙方阵相去不远,战术上没什么问题。但是兵员素质太差,以卫所制为基础的农奴化明军,根本做不到令行禁止,经常因为敌人骑兵佯动引诱,就在射程外轻率开火,自废火力输出。另外匠户制度出产的火器质量毫无保障,经常发生炸膛事故,以至将士对火枪缺乏信心,也就不会认真强化相应战术。


真正鳄鱼不哭


因为不需要这样。

滑膛枪固名思义就是没有膛线的枪,那个时代不仅没有膛线,它的枪管内径还大于子弹,所以不但射速低、射程近(只有100米左右),而且精准率低。那为什么这种火器还会代替弓箭和一部分刀枪出现在战场上呢?因为它方便、对战士身体素质要求低,试想从枪管前装弹然后瞄准是不是要比拉开强弓或硬弩来得轻松?而它的杀伤力又和弓弩相当或稍高。另外制造火器可以工厂化生产,抛弃了原来完全靠个人手艺的作坊模式。如果弹药充足的话,作战人员在战场上的持久性更好一些,也就是说在战场上体能下降比冷兵器近距离拼杀要慢很多。

是这个吗?

基于滑膛枪实战的考虑,在它有效射程一百米的距离上,对骑兵的速度来说,只有五到六秒的时间优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就算采取排枪轮射的方式也不能改变这一劣势。所以在那个时代,滑膛枪部队并不是每个国家或阵营主要作战单位,对付这种方阵也不需要先牺牲少数死士骑兵的问题,直接派主力骑兵发动全力进攻既可。如果当时火器在战场上起决定性作用的话,就不会有清军入关这种事情发生了。

当时作战的场景虽然没有录像和照片,但先人留下很多油画和描述,我们从中可以窥视一斑。比如雨果的《悲剧世界》就以拿破仑滑铁卢战役为引子。虽然是小说,但和当时实际作战出入不大。

当时,已经对英奥联军取得优势的法军在拿破仑的指挥下高歌猛进,这时我们的英雄决定发动一次冲锋打挎他的对手,当他举起望远镜发现敌方阵地前仿佛有一段不明地形,就问他的向导,那个向导不知出于什么目的,竟说前方没有任何阻碍。于是拿破仑大手一挥,他的将士们——法国的骑兵像飓风一样冲向敌阵。可前方的骑兵跑到近前发现那段不明地形是一道天然壕沟!大部分的骑兵就因速度太快刹不住而填了大沟,跑过去的骑兵因人数差距和英奥军队打了个平手,这时敌人的支援——普鲁士军队到了……

滑膛枪在那个时代并不是能起决定性作用的武器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那时主战的部队仍然是骑兵,主要武器仍然是长枪、大刀,火器只是实际作战的一个补充。即使到了二十世纪初,在保卫新生的苏俄政权时涌现的一个英雄——恰巴耶夫不也是跨马抡刀冲锋的形像吗?如果当时火器那么有效他不是“螳臂当车”那么可笑吗?还哪来的鼓舞士气的英雄!理论上讲,二十世纪初火器还没有改变战场上的战术打法。

二十世纪初火器还没有改变战场上的战术打法

所以,滑膛枪不是今天的重火力,排枪轮射也不是加特林。当时的火器在战场上也只不过是解放体力的新尝试,清军的大刀长矛打败了持有“现代化”火器的明军,“滑膛枪们”就退出了当时的中国军事舞台;欧陆国家没有那么多有体力的骑士,火器就侥幸留了下来。

排枪轮射也不是加特林


更多精彩请关注“金甲战象”。

一家之言,唯恐片面,欢迎留言讨论,共议五千年兴衰成败!谢谢!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金甲战象


首先要明确一个误区,那就是滑膛枪时代非常的长,另外由于出身问题骑兵非常的少且不可能变成死士,最后就是步兵方阵除了装备滑膛枪之外,同样有着克制骑兵的长枪。

在热兵器刚刚出现的早期时代,滑膛枪和长矛在步兵方阵中是搭配使用的,首先会用滑膛枪打一轮骑射,消弱骑兵远距离冲锋时的数量,等到骑兵冲到近前时在抗出长矛将方阵变成铁刺猬,迫使骑兵无法使用战马冲锋,等消弱骑兵的冲锋力度之后,再继续来一轮热兵器骑射。

等到滑膛枪时代稍后一些的时候,由于刺刀的诞生,滑膛枪既可以发射金属弹丸又可以当长矛使用,所以长矛就被淘汰,刺刀与滑膛枪成为了当时不可或缺的标配。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年滑铁卢战役中,法军正是由于过早的投入骑兵,结果被步兵全灭,最终才导致法国的战败。

最后就要说一说骑兵的组成了,无论是冷兵器时代还是滑膛枪时代,骑兵永远都是起着马威风凛凛的存在,而这些骑兵们的身份也非同反响,基本上都是贵族出身。毕竟骑马这个技能在欧洲是只有贵族才能掌握的,这中间农夫除外,因为农夫只会使用马车,而且那些马只适合拉车并不适合作战。

在一次大战之前,贵族可谓是欧洲政治、军事、经济的核心人群,你指望着这群人组成死士骑兵朝敌人的火枪方阵冲锋?这群贵族加入骑兵,其实只是为了到战场上获得战功,然后回去好继续封官进爵,毕竟欧洲的爵位不是世袭制的,儿子想要继承父亲的爵位就必须立相应的战功才行,所以他们才回去当骑兵。说白了人家上战场是来升官发财的,不是来当炮灰送命的。

当然骑兵也的确有冲锋的时候,电影爱国者中就有进行详细的描写。在英军步兵进行一轮线列设计之后,在加上一轮炮击将敌人的阵线打崩溃。当敌人开始溃散的时候,就到了骑兵冲锋并开始屠杀逃兵的时刻。


九品侍卫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请各位大神多多指教。

滑膛枪时代的大部分时间里,火枪手并不是作为单一兵种独自作战的。

火枪兵、长矛兵骑兵多是组成方阵中是搭配使用的。如果对方骑兵贸然冲锋过来,首先面对是如墙一般的弹雨,接近后还要面对我方长矛兵和步兵的联合绞杀。最后打的筋疲力尽之后,我方骑兵还可掩杀过去,驱赶对方骑兵反向冲乱地方的阵型。

清末八里桥之战时,按清军指挥官按照以往的经验,清军骑兵最多损失20%,就能冲到可以屠杀英法步枪兵的距离。

但实际上,英法军队在经历过拿破仑战争、克里米亚战争之后,军事技术非常先进,步炮兵几波齐射就杀伤了清军半数以上的骑兵,这大大超出了清军指挥官的估计,导致形势逆转。

在正面遭受巨大损失后,僧王的骑兵部队也想绕到对面的两翼,从侧面打击敌人,但英军保护火炮的骑兵逆袭,最后演变为一场骑兵追击战。

与大家印象中,英法联军只会放排子枪的形象相反的是,英法联军利用优势远程火力轰击中国军队后,真正起到一锤定音作用的还是骑兵部队。


七品阐史官


(现在我们国家除了边防,还用一少部分骑兵,几乎这个兵种基本可以说是被淘汰了。)

滑膛枪时代基本还属于初期热武器时期。

一过冷兵器时代,骑兵的位置就特别的尴尬。那时间汽车还没有普及,还得必须用马匹,但是马匹的局限性就无疑的暴露了出来。

真正让骑兵没落的是自动火器的出现。

自动火器出现前,火枪部队的火力投射纵然可以靠三线阵之类的战术弥补,依然是断续的,骑兵凭借速度、突然性完全可以承受一两次齐射就冲到步兵面前,而自动火器如重机枪不间断的火力投射能力则让骑兵几乎完全无法冲到步兵面前,也就从战场上被淘汰了。比如一战期间,战壕密布、铁丝网和重机枪遍地的西线战场是完全没有骑兵的余地的。

但即便是一战的年代,在地域广阔、火力密度不大的东线,骑兵依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突击作用,苏俄内战时期红色骑兵或许是人类战争史上骑兵最后的绝唱了。





钿车宝马


在自动化火器出现以前,对付骑兵冲锋,就只有三段击和火炮压制。随着自动火器出现了,尤其是装甲兵器出现后,骑兵就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了。骑兵在现代化战争里,就是后勤通信部门在保留使用。作为攻坚克难的主力?它们退出了历史舞台。


爱看爱思考


因为火枪兵没给机会。火枪兵对骑兵是有阵型的,不是扎堆放枪就完事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