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是少数民族版的春秋战国吗?

天地间的二十八点三米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追溯一下十六国形成的历史背景,在西晋建立之后,其统治者为了加强其统治,重拾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大封同姓王于各地,同时他们也被授予巨大的政治军事权利。


被封的各国割据势力在此形势下佣兵自重,导致西晋皇室衰微,发展到后期,各国更是参与并干涉国政,直接导致了后来的八王之乱。在八王之乱中,这些封国的统治者为了打击、对抗对方,竟然联合北方少数民族一起征战杀伐,企图削弱对方的实力。 而北方少数名族的统治者也趁此机会纷纷南下建立政权,形成了政权林立的局面。同时也开启了五胡乱华的乱世局面。

公元316年,西晋王朝灭亡。次年,镇守建康(今南京)的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室,史称东晋。 同一时期的北方自从公元304年外族氐族李雄建立成汉一直到公元439年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在这这100多年里,北方各民族政权兼并杀伐,先后建立了前赵(匈奴)、后赵(羯)、前燕(鲜卑)、前凉(汉)、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南凉(鲜卑)、西凉(汉)、北凉(卢水胡)、南燕(鲜卑)、北燕(汉)、夏(匈奴)、成汉(氐)等政权,统称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时期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政权形态。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对比历史,我们难免会把这个时间段同春秋战国时期来比较。从某种意义上去说,五胡十六国确实也是少数民族版的春秋战国时期。但同时我们也要认清两个时期所呈现的不同的社会属性。

第一,春秋战国时期是属于东周时期,周王朝的君主才是天下共主,虽然在那个时期已经名存实亡,但是依然改变不了那个时期的社会属性。而五胡十六国时期才是真正意义上独立政权、独立国家并存的局面。

第二,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瓦解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各国之间的相互征战是建立在各国变法图强的基础上,各国之间的征战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对社会生产关系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五胡十六国时期在生产力生产关系方面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持续性的征战反而给中国历史和中华名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第三,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思想大开放时期,期间各种政治思想、军事思想相互碰撞,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所谓形乱而神不乱正是这个时期所独有的。这一点是与五胡十六国时期最为不同的。


小宋拾趣


十六国,也称五胡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该时期自304年到439年北魏统一中国北方。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统称五胡。

汉末,司马氏在曹魏政权基础上建立了晋朝,统一中原,本来可以继续秦汉大统一的局面。但晋朝是门阀政治,靠统治阶级间的制衡维持统治。由此造成统治阶级间,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间的矛盾尖锐,西晋统治不稳固。

在西晋时期,五胡居于西晋北方、西方,对晋朝呈现半包围局面。五胡在西晋永嘉之乱后纷纷举兵,史称五胡乱华。晋王室则南迁避乱,史称东晋。

西晋灭亡后,中原地区战火纷飞,经济受到严重摧毁。各族先后割地称王,裂土建国。之后又很快被灭。实际上不只16国。16国只不过是其中较大的几个。直到鲜卑族北魏立国后,经过拓跋珪、拓跋嗣及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华北,进入南北朝时期。

如果说是少数民族版的春秋战国也不为过,但是那个时期实际比春秋更乱。因为春秋战国还是有不少国家是社会稳定的,大国与小国互为制衡,其上还有周王室,战争也不是非常频繁。而十六国时期,各国之上没有更高的政权,各国战乱频繁,之间完全弱肉强食。因此,说是复杂版的三国更准确些。







天地洋


五胡十六国和春秋战国完全不一样。五胡十六国是五个少数民族先后建立起十六国主要国家,他们有先后次序,并不是十六个国家同时存在,并且这些国家都是短命王朝。而春秋战国最大的特点就是各个国家同时存在,相互兼并。

这里我详细说说五胡十六国的过程。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公元304年,四川氐族流民首领李雄在成都称王,建立成汉政权,起统治范围包括今四川和重庆。同年稍晚,匈奴族首领刘渊在山西中部建立汉赵政权,经过与西晋多次战争,其统治地区扩大至山西陕西全境及河南西北部。

公元316年西晋被汉赵攻灭,西晋凉州地区和中原断绝。凉州刺史张氏一族成了凉州地区的实际统治者,表面上向东晋称臣,实际上凉州成为地方割据政权,统治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史称前凉。

公元319年,原先臣属与汉赵政权的羯族人石勒在襄国(今邢台)成王,建立后赵政权,范围包括今河北、山西、北京、天津及河南东北和山东大部。

公元329年,后赵攻灭汉赵,吞并起地盘。汉赵灭亡,立国25年。

公元349年,东晋名臣桓温攻灭成汉,收复四川,成汉灭亡,立国45年。

公元349年,后赵第二任天王石虎病死,其诸子争位引发内乱。350年,石虎养孙冉闵杀光石虎子孙自立,后赵灭亡,立国31年。

公元337年,发源于辽东的鲜卑族慕容氏首领慕容皝自称燕王。352年,燕王慕容俊擒杀冉闵,占领原后赵黄河以东大部地盘,定都邺城,慕容俊称帝,史称前燕。

而原臣属与后赵的氐族一部在首领蒲洪及其子蒲健的带领下占领关中地区,后蒲洪改姓苻。351年,苻健称帝,建立前秦。

357年,苻坚通过政变继位。苻坚是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中少有的圣明君主。继位后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他整饬吏治,建立法度,兴办儒学,发展生产。很快,前秦从落后的少数民族部落政权发展成新兴政权。随后,前秦四面扩张。

公元370年,王猛攻灭前燕,前燕灭亡,立国18年。

公元374年,前秦攻占东晋的四川。

公元376年,前秦灭前凉,前凉立国58年。

公元382年,苻坚派大将吕光征伐西域,自东汉后,西域重回中原政权管辖。

至此,前秦统一北中国,建立起东至辽东,西至西域,南到汉江、淮河,北至大漠的庞大帝国!

公元383年,苻坚兵败淝水,退回长安后,前秦国内开始内乱。

公元385年,苻坚被部下羌族姚苌擒杀,386年姚苌称帝,建立后秦,统治原前秦关中地区。

公元384年,前燕皇族慕容垂利用前秦内乱,占据邺城,建立后燕,统治原前秦黄河以东地区。

东晋也趁火打劫,收复四川和黄河以南地区。

吕光平定西域后,听说前秦内乱,班师回朝,走到凉州时听说苻坚遇害。386年吕光在凉州建立后凉政权。

同年,鲜卑族拓跋珪建立代国,统治山西北部及内蒙一部。后改国号魏,北魏立国。必须要指出的是,北魏不属于十六国。

公元394年,继承苻坚帝位的远亲苻登在与后秦的战斗中被俘后被杀,前秦灭亡,立国43年。

这一时期,后凉周边又成立三个小国:匈奴族沮渠蒙逊建立的北凉,汉人李暠建立的西凉,鲜卑族秃发部建立起南凉。

公元397年,北魏击败后燕,占领后燕华北地区,后燕势力退回辽东。

公元398年,后燕大臣慕容德定都于广固(今青州),建立南燕。

公元403年,后秦灭后凉,后凉立国17年。

公元407年,匈奴铁弗部首领赫连勃勃建立胡夏政权,统治今陕西北部,宁夏及内蒙一部。

同年,后燕最后一任君主被部下所杀,后燕灭亡,立国23年。

公元410年,东晋将领刘裕(后来的刘宋开国皇帝)攻灭南燕,南燕灭亡,立国12年。

公元414年,南凉被未列入十六国的西秦攻灭,立国17年。

公元417年,刘裕攻灭后秦,后秦灭亡,立国33年。

随后赫连勃勃攻占长安,势力范围扩大至关中地区。

公元421年,北凉攻灭西凉,西凉灭亡,立国21年。

公元426年,北魏攻占胡夏统治的关中。两年后北魏占领胡夏宁夏及内蒙大部,胡夏政权退至甘肃及青海东部。431年,臣属于北魏的吐谷浑部擒胡夏最后一任皇帝,送于北魏,胡夏灭亡,立国24年。

公元439年,北魏攻占河西走廊,北凉势力退至西域。至此北魏统一北中国。中国开始南北朝时代。

公元469年,北凉被高昌灭国,立国63年。


caniforget999


1、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2、五胡十六国

简称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后称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

十六国时期,汉地江南、荆湘地区有东晋控制,而汉地北部和西南部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

其中的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北魏史学家崔鸿取其中十六个国家来代表这段时期,称这时期为“十六国”。范围大致上涵盖汉地中部、东部、西部,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

北方各族的内徙促成民族大融合。同时,各国的君主为了增强实力,也在各自的根据地上实行一些发展生产的政策,使得各地区在华北动荡的背景下,形成局部稳定的局面。

在诸国混战期间,前秦苻坚一度统一华北,但在南征东晋时,于淝水之战惨败。其后各族于关东及空虚的关中叛变,加上东晋北伐,前秦全面崩溃,北部再度混乱。北魏立国后,经过拓跋圭、拓跋嗣及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华北,进入南北朝时期。

该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持续到南北朝时期,最后于隋朝时期完全融合。此外,几乎在同一时期,欧洲的西罗马帝国也在经历被日耳曼人、匈奴等游牧民族入侵,史称“蛮族入侵”。

五胡十六国不同于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本是周王朝的分崩离析。而十六国当中需要注意的是有外族入侵建立政权。


从零到贰


西晋王朝灭亡后,公元317年,镇守建康(今南京)的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室,史称东晋;“十六国”史称源出于北魏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从公元304年巴氐族李雄建立成汉和匈奴贵族刘渊建立汉国,316年灭掉西晋,到439年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这100多年里,北方各民族相互争战,先后建立了前赵(匈奴)、后赵(羯)、前燕(鲜卑)、前凉(汉)、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南凉(鲜卑)、西凉(汉)、北凉(卢水胡)、南燕(鲜卑)、北燕(汉)、夏(匈奴)、成汉(巴氐)等政权,总称十六国。

所谓“五胡十六国”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北方一些少数民族大规模南下,从而造成的与汉族政权对峙的一个特别动乱不堪的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因此,从大的层面来说,可以算是少数民族版本的春秋战国!


在历史中寻找生活


胡说啥呢!

当然不是了,春秋战国的另一面是诸子百家,对于中华文明,诸子百家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在世界的西方正是古希腊文明时期,这是巧合?还是巧合?不知道,细品有冷汗而已。

据《四库全书总目》说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著名的有几十家,发展成学派的有12家,他们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

再罗列一些人名吧!你一定听说过:孔子,老子,管子,晏子,孙子,范蠡,扁鹊,伊文,列子,庄子,田骈,黄老,杨子, 公孙龙子,鬼谷子,韩非子,吕不韦,荀子,邹衍,许行,慎子,申不害,商鞅,告子,墨子,孟子,苏秦,张仪,孙膑,庞涓。

上面罗列的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学者们,哪一个提溜出来,在整个东亚汉文化圈里面,也是千古流传的大人物呀!

春秋战国时代是诸侯们争霸,学者们周游列国,向诸侯们贩卖学问。

诸侯是贵族,十几二十辈子的贵族,懂得学问的重要性,自己也是有学问的人,虽然也打仗杀人。

然而,谈到追求,春秋战国诸侯们追求的主要还是“富国强兵教化百姓”。

而,十六国的霸主们呢?追求的是掠夺,是霸占。

还是罗列几个人名吧!诸位感受一下,和春秋战国时代的人比较一下:石勒,石虎,刘聪,刘桀,慕容冲,慕容永,拓跋什冀健,桓玄,桓谦,冉闵,梁虎子,杨太赤,杨广香,杨辟邪,杨难当,冯跋,赫连勃勃,慕容超,秃发乌孤,乞伏国仁,姚苌,慕容垂,慕容胜,苻坚,苻登,张天赐,张重华,秃发利鹿孤。

上面的人全是虎狼之人,起之野草田亩之中,出身奴隶佣耕之群,不要说有点“贵族追求”了,有点文化,能识几个字就不错了。

他们这些人少杀几个人,历史书上都要称赞他们是十六国的“明君”了。

如果硬要十六国时代的文化意义,个人观点,也就是缓解了人地矛盾吧!杀人太多了。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间接促进了长江之南的开发,因为好人,有本事的人,有文化的人都南迁渡江了。


葭明通半瓶历史


严格意义上来说不同于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本是周王朝的分崩离析。而十六国当中需要注意的是有外族入侵建立政权。就和清王朝一样,当然能推动君主立宪为什么没去做?是因为汉族人觉得它是一个满族政权,是外族。



贺兰剑客


是不同的,春秋战国时代除了战争频繁,最关键的是思想文化的大爆发。在中国战争只是政治与文化的延续,而十六国,在没有文化底蕴情况下,只是野蛮的掠夺与杀戮,像样的思想体系都没有。就好比暴发户与贵族的区别,在气质。[大笑]


红胡子老王


完全不一样。春秋战国时期不是有领土分明的国家,不是有战争才叫春秋战国。

第一,春秋战国有周天子,十六国没有

第二,春秋战国有诸子百家,有各种礼法,十六国没有


ID是废话


十六国基本算不上国,就是古代版的军阀割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