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叶问,功夫实力到底如何?

小天品历史


叶问,本名叶继问,出生于1893年佛山一个大家族中,他在家排行老二,所以算得上是富家少爷。由于叶问小时候身体并不健壮,所以他的母亲希望他学习咏春拳来增强体魄。于是叶问便拜在了咏春拳高手陈华顺门下,据说花了十二两黄金。

陈华顺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咏春拳师,对于这位活泼机灵的二少爷叶问又颇为喜欢,所以叶问一开始就得到了陈华顺的倾心教导。但是陈华顺由于身体不佳,没几年就回了老家养老去了,留下叶问跟着师兄吴仲素习武。

后来叶问去香港求学,又在姐姐的帮助下认识了梁璧,梁璧的父亲梁赞是陈华顺的师父,所以梁璧应该算是叶问的师伯。于是有了这层关系,叶问又在梁璧的教导下学了四年的咏春拳。

1938年日军占领佛山,由于叶家不配合日军,所以家境顿时陷入窘迫。而叶问当时没工作,很多时候要靠收的弟子们接济生活。在这时候叶问已算是将咏春拳融会贯通,在佛山和吴仲素、姚才二人并称“咏春三雄”。

直到十年后叶问经澳门到香港,经人介绍开始在深水涉大南街之港九饭店职工总会教职工咏春拳,也就是开拳术班。后来名声大了,不仅平常百姓会来学,就连警察都会赶来学习咏春拳,上到警督下到警员。

当年已是警务督察的陈暖林就拜叶问为师学习咏春,他说学了三个月咏春后就敢自己一个人上楼捉拿毒贩,而当时香港有名的探长邓生也拜叶问为师,之后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还花了很多心思在咏春的推广之上。后来“国术总会”成立,邓生就以咏春弟子的身份成为第一届主席。

虽然叶问备受推崇,但为人极为低调,与世无争,他不像其他武师穿精武服,反而喜欢穿深色长衫,不像是武师,反倒像是教书先生。叶问不与人比试武功高低,也不主动与人争斗,所以赢了的武林同仁的尊重和敬仰,在他去世后被同仁一致推崇为一代武林宗师。

如果非要问叶问有多厉害,那可以说一件早在1910年的轶事。当时叶问和表妹等人一起参加佛山的秋色游行,也就是展示特殊的民族手艺。结果当地军阀的一个排长就要对叶问表妹动手动脚,结果叶问一招就撂倒了这个排长。对方恼羞成怒,就要动枪。叶问反应奇快,一把握住对方的枪管,并用大拇指生生将手枪的枪心压弯,吓得对方溜之大吉。


邯郸醉


叶问一生没有上过擂台,没有和谁较量过,他几乎没有出手过!所以徐哥只能遗留的一些存迹中来窥探一二。

1893年,叶问出生于一个广东佛山的大富之家。

1899年,叶问6岁,师从陈华顺开始学习咏春拳。

1908年,叶问到香港求学,就读于赤柱圣士提反书院。

1913年,叶问回佛山继承祖业。

1949年,叶问来到香港,在九龙的饭店公会传授咏春拳。

1956年,李小龙拜师。

1972年12月1日,一代宗师在香港病逝。

享年79岁。

首先,叶问在香港武术界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功夫巨星李小龙就是他的得意门生,叶问一生的最大贡献是将咏春化繁为简,并且对外收徒。后来,通过李小龙的个人名气又将咏春的影响力扩展到全世界,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有300万咏春门徒!叶问对当今武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那么,叶问到底能不能打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叶问在佛山时已有名气,为佛山咏春三雄,阮奇山,姚才,叶问。如果不打得,怎么会有名?

但是真实的叶问是一个非常温润的武林人士,从来没有上过擂台,也没有参加过任何方式的武术较量。

据可靠人士的考证,叶文只与朋友和自己的门徒有过切磋,但可以肯定的是,叶问有和他已经成名的弟子进行过切磋,并且毫无悬念的获胜。被誉为“讲手王”的黄淳梁就是其中之一,而黄淳梁在自己的传记中也提到了这一点。

诚然,现在看来80多年前的拳种太旧了,而且打法被泰拳散打克制(近身贴手vs移动拳击),散打泰拳同时还在更新换代,取长补短,两者在技巧上的先进程度明显不同。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到更高远的天空,叶问先生是一代宗师,是我们的巨人。





徐哥看影视


李小龙演电影出名了,叶问才出了大名。但是在真实历史上,当时的武林中叶问一点也不出名,在中国武术史上没有他的位置,在民国年间大力提倡国术的时候,叶问根本不是一流拳师,更没有名气,在全国名拳师里根本就没有此人。查查民间年间的全国武术大赛,广东武师几乎没一个成绩好的,一九二七年的国术游艺大会上,广东所有参赛拳师在第一轮预塞中就全部被淘汰,你说叶问厉害不厉害?

是李小龙演的功夫电影在国外出名了叶问才跟着出了名。

近来叶问为什么这么出名?是广东人和准广东人的香港人投资连续拍了宣传叶问的片子,这些片子说实话就是在虚构和吹嘘出一个武功盖世的叶问,绝大多数情节故事都是子虚乌有的,那是影视艺术的夸张,但那些武术外行们就只会看电影中哪个功夫高就信以为真的。

因为电影中,甄子丹扮演的叶问在“太南了”的局面下,拓出了艳阳天,感动观众不愿电影和现实中“叶问”离去。

的确,电影中的叶问带着中国功夫来到了美国,一开始,美国军官不愿意接受中国功夫,后来经历了多次挑战,终于被中国功夫打败之后,最后美国军营也开始把中国功夫纳入了训练课程。

其实,这里面包含了一种理念,或者已经超越了动作片的范畴,不仅仅是谁打败谁,谁征服谁的问题,而是上升到了一种高度,那就是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包容,共存。

叶问离去,功夫在传承,他的儿子在学功夫,李小龙在传授功夫,更多的外国人,包括赫文,比利,都在学功夫。这么看来,功夫在国内和国外的传承,传播,也形成了一种对称。

当然,影视作品把叶问的故事显然进行了加工和处理,那么真实叶问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叶问于1893年出生在广东佛山的一个“地主”之家,因为家里非常富有,当时咏春拳传人、外号“找钱华”的陈华顺便租了叶家的祠堂作武馆。近水楼台先得月,叶问6岁那年因为经常看陈华顺教授弟子们咏春拳,他也要学拳。叶问的父亲当然不愿意,因为他年纪太小了。而他的母亲看到叶问从小身体不强壮,学点功夫对强身健体会有帮助,于是主动说服了叶父,让叶问拜陈华顺为师,开始学艺。

叶问展示了良好的天赋,拳艺练得有板有眼,陈华顺也对他很是满意,更是倾囊相授。1908年,15岁的叶问到香港赤柱圣士提反书院求学。当时正值腐败昏暗的清朝末年,中国人备受歧视和凌辱。而在学校里也不例外,英美学生经常欺负中国学生。叶问因为个子矮小,当然成了他们欺负的重点对象。

结果,叶问开始选择隐忍,后来忍无可忍时,奋起反击,使出拳术后,将外国学生打得满地找牙。而外校练过拳击和格斗的外国学生听说后,主动前来挑战,结果都被叶问打得落花流水。就这样,叶问一战成名,成了校园明星。

叶问20岁时,选择了回佛山继承祖业。然而,好景不长,很快日本入侵中国,期间整个佛山地区的工商业全部被日本人控制和侵占,叶家也由富家变成了穷前,连温饱都是个问题。据悉,就在这时,日本人却主动向名声在外的叶问投来橄榄枝——请他去担任宪兵队的武术教练。

结果出人意料,叶问断然拒绝了,理由很震憾:民族气节重于泰山

抗战胜利后,叶问辗转来到香港,为了生计,他接受了饭店工会理事长梁相投来的橄榄枝,在九龙的饭店公会传授咏春拳。

很快,求学者络绎不绝,于是叶问再三扩大场地,分多家武馆执教,其咏春拳得以开枝散叶,广为流传。

叶问到了晚年时,还在练武教学,此外,还喜欢和弟子饮茶闲谈。

虽说历史上无法从比武中得知叶问的武功真实实力,但从其弟子回忆中可知叶问是深藏不露的高手。当年的香港治安很乱,一日,年逾七旬的叶问外出散步,半路遭劫匪抢劫。结果叶问以快如闪电的咏春拳把他们打的直喊爹娘。

后来,在叶问的推广下,咏春拳除了中国地区以外,还在美国、英国、法国等地区盛行。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学习咏春拳弟子多达两百多万人。

1972年12月,79岁的一代宗师叶问在香港病逝,一代传奇落幕,但他武术却在其弟子们身上发扬光大下去。

叶问并不是一位格斗竞技选手,也不是拳击选手,他将毕生的心血投入到功夫的传授上。他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学习和了解了中国武术,咏春拳的魅力。

叶问是咏春拳乃至中国武术一致推崇的一代宗师,叶问众弟子当中就有青出于蓝的,其中除了封门弟子梁挺外,还有将中国武术闻名世界的李小龙。

叶问在香港授拳时,于原传统武术言传身教的授业方式上,将原博大精深包含武术套路与心法(诀语)的传授方式,拆改成一个个简单通俗的粤语动作名称(如摊、掌、膀、伏、抌、捶),让咏春拳以最显浅明了、通俗易懂的方式,在香港开宗立派,将原本秘而不传的咏春拳传扬开来;及至其后子弟门人孜孜努力,将咏春传至全世界,成为一系名拳。

叶问对咏春之改善及推广,摒弃门户偏见开创大咏春时代,使咏春一派能在香港、及世界各地得以发扬光大,声名大噪,成为良才、伟大的武术家。


古行生


在电影《叶问》上映之前,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的名字,都很少为人所知。尽管他的“江湖地位”丝毫不逊色于津门大侠霍元甲,尽管他是咏春拳得以在全球推广的关键人物,尽管他是大名鼎鼎的功夫巨星李小龙的师傅。

历史上的叶问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又是如何成为咏春拳一代宗师的呢?

家世显赫,习武只为强身

佛山历来武风尤盛,南派成名的武术大师如黄飞鸿、张鸿胜、梁赞、冯小清等,都出自佛山。

清末民初间,佛山有一叶姓大富之家,单是位于佛山福贤路的家宅“桑园”,就已经占了半边街位,其富由此可想而知。

1893年10月10日,叶家又添了一位小少爷,取名“继问”,即后来的咏春拳宗师叶问。叶家家教严格,从小就让叶问接受严谨的儒家教育。可是,这位小少爷却偏好三件事——玩枪、玩雀、玩功夫!

当时叶家的祠堂租给咏春拳传人、外号“找钱华”的陈华顺作武馆。6岁那年,叶问看到陈华顺教授咏春拳,就非要学拳。叶问的母亲考虑到叶问年纪小,身体也不强壮,学点功夫总会对身体有好处,于是就同意叶问拜师学艺。

叶问年纪虽小,却哄得他那七十多岁高龄的师傅对他疼爱有加。当年陈华顺的儿子偷了他的药书和武术书,当了六十两银子。陈华顺把书赎出来时,干脆送给了叶问。陈华顺一生教了36年拳技,先后收了16名弟子。想不到就是这名年纪轻轻的关门弟子,竟成了他日后的承继者!

叶问投师习艺不过三年多,陈华顺便与世长辞,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这位年幼的弟子,再三叮嘱二弟子吴促素照顾他。

香港奇遇,再得师叔真传

1908年,叶问得其姻亲庞伟庭资助,到香港求学,就读于赤柱圣士提反书院。

当时正值清末,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在学校里,英美学生经常欺负中国学生。叶问个子矮小,相貌清秀,更成了他们欺负的对象。谁知叶问奋起反击,将外国学生打得抱头鼠窜。后来,又有外校一些学过拳击格斗的外国学生过来挑战,都被叶问打得一败涂地。渐渐地,叶问的功夫便名声在外了。

有一天,一位姓冯的佛山籍男生,也是“南北行”的少东家,说家里有一位世伯,听说叶问会打咏春拳,而且从佛山来,便邀请叶问到南北行见个面。

两人见面,世伯要跟叶问黐(chī)手(咏春拳最常用的训练方式)。身为“咏春三雄”的叶问,出道之后罕逢敌手,二话不说,脱了长衫往茶几上一放,便与对方黐起手来。一搭手,叶问心里陡然一惊,他想起师父生前说过:如果遇上硬梆梆的对手,不用怕,那人功力有限;但如果遇上双手像烂毛巾般搭着不放的对手,便要小心了。

叶问此时正遇到了第二种对手,他在那世伯手里根本没有办法进攻,他使出的“绝招”刚一经接触,便给人家轻轻带过,他却连对方手脚怎样动作也看不清楚。对方却也无意伤他。叶问烦躁至极猛然出击,结果刹那间被世伯施以一招“漏手抱琶”打倒在地。

年轻气盛的叶问,败倒之后甚觉难堪,拎起长衫一语不发地走了。三天后,世伯再约叶问见面,说:其实你已相当不错,是否想学得更好一点?叶问答:我来香港是读书的,没有钱⋯⋯世伯说,我教你咏春拳不收学费,你学成后回到佛山应是无人能敌,到时你只要告诉别人,教你的人是梁碧就行了。

原来,此人正是咏春拳集大成者梁赞的二公子梁碧。梁赞有两个儿子,长子梁春,次子梁碧。兄弟二人分别学到梁赞的绝技,梁春学了中医,梁碧学了功夫。梁赞死后,其经营的药材铺“赞生堂”顺理成章交给了梁春,经济大权也落到了梁春手里。学功夫没收入,梁碧只好向哥哥要钱。要得多了,兄弟间的关系开始恶化。

梁赞去世后,他的徒弟陈华顺大概不知道梁碧也学了咏春拳,就对外人说,只有自己才是梁赞功夫的传人。为此,梁碧更为郁郁,遂离开佛山,出走香港,栖身于朋友冯某在香港文咸东街开的南北行。南北行经营中国大陆和南洋之间的贸易,里面有很多客房,可以免费吃住。

就这样,初来香港的叶问机缘巧合地与师叔梁碧相识,从此开始一边读书,一边跟他学习咏春拳,一直到叶问1913年离开香港。

咏春拳是女人拳?

关于咏春拳的起源,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以少林五枚师太的徒弟严咏春的名字命名的。清朝康熙年间,一些反清人士聚在福建南少林寺。清廷派兵围剿并火烧南少林,众僧死伤惨重,“少林五老”中身怀绝技的五枚师太藏匿到四川、云南交界处的大凉山下。南少林寺的俗家弟子严氏也逃亡在此。严氏有个女儿名叫严咏春,因生得靓丽,遭到当地恶霸逼婚。五枚师太为援救严咏春,将其带到山里,教授拳术。三年后,严咏春下山,将恶霸打得落花流水,登时名声大噪。严咏春问五枚师太该拳叫什么名字时,五枚说,这个拳没有名字的,就用你的名来称呼吧。咏春拳从此得名。正因为咏春拳的创始人都是女子,因此动作明显带有女性的扭捏,基本集中在中路。其基础马步更是与其他拳术都不一样,是两腿内夹的动作。

据传讲咏春的祖师是一个叫“摊手五”的湖北人。此人原名张五,戏曲和武技都十分了得,尤其精于少林技击。雍正年间逃亡至佛山,设立琼花会馆,把一身武艺都传给红船弟子。咏春拳的打法坚持在短线内小范围的短促突击,这完全符合船上空间狭小,漂移不定的特点。对于潜伏在红船上的反清义士而言,咏春拳是最适合用来防身的。

不管咏春拳起源何处,从在佛山开医馆药铺的梁赞开始,咏春拳的历史传承有了明确的记载。而梁赞一生甚少收徒,只传了外号“找钱华”的陈华顺和梁氏次子梁碧。咏春拳内,以授徒为职业,是从陈华顺开始的。机缘巧合的是,一代宗师叶问,分别在佛山和香港从学于陈华顺和梁碧,深得咏春拳真奥,遂成罕可匹敌的极顶高手。

武技非凡,多次大显身手

1913年,20岁的叶问告别梁碧,回佛山继承祖业。此时,他的咏春拳已突飞猛进,有些人误以为他学过别派武技,将他当作“叛徒”看待。

殊不知,咏春拳是一门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精奥哲理的武学。陈华顺虽然武功卓越,但终究碍于学识,难以将自己所知的精妙之处传授给下一代。故此梁碧的武功虽然未必敌得过陈华顺,却偏能调教出一位武技卓越的叶问来。日后叶问能成为一代宗师,也与他自身的学识修养不无关系。在香港读书期间,他就不断吸收现代科学知识,还经常用力学原理、几何角度去解释拳法。

因为是世家子弟出身,叶问从不喜欢像其他武师一样“身穿精武装,腰束纱带,脚踏精武靴”。他注重仪容整洁,喜穿深色长衫,即使平时也身着深色中式短装。

一次,叶问和表妹等去观赏“秋色”游行,他当时身着长衫和薄底礼绒鞋,看上去一副软弱可欺的公子样儿。途中,遇到一位当时的军阀排长上前欲对其表妹动手动脚。这时,叶问突然挺身上前,使出惯用的咏春拳法,对方立马应声倒地。一向欺压百姓的地方军阀,却败在一个斯文书生手下,哪肯咽下这口气。对方起身拔枪,叶问一个转身,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握住对方的左轮手枪,并用大拇指的力量,直压左轮手枪的转轮,竟然把轮芯压弯,使其不能发射。

为谋生计,开武馆惹非议

抗日战争期间,整个佛山地区的工商业全部被日本人控制和侵占。叶家的生活陷入困顿,常常三餐不继。叶问的功夫被日本宪兵队闻悉,找他去担任宪兵队的武术教练,但叶问断然拒绝。他说:“一个人的民族气节比什么都重要,在这个问题上绝对不能含糊!”

抗日战争胜利后,叶问因身怀绝技,应邀进入县政府刑事单位任职,担负追捕盗贼劫匪等工作。他曾亲手侦破佛山沙坊之劫案,并在升平路升平戏院内亲擒劫匪,颇得上级赏识。以后,叶问又担任过广州市南区巡逻队长等职务。一天,叶问带领部下在闹市跟踪一名刑事案惯犯,同事突发奇想,问叶问是否可以徒手捉住惯犯。叶问将手枪和手铐交给同事,悄悄走过去,三下五除二就将惯犯牢牢捉拿住。这一事迹顿时又在佛山传遍了。

1949年,叶问来到香港。为了解决当时的生活问题,叶问接受了饭店工会理事长梁相的安排,在九龙的饭店公会公开传授咏春拳。渐渐地,由于求学者众多,叶问再三扩大场地,还分出晚间若干时段,到多家武馆执教。正是从叶问到港广收门徒开始,咏春拳得以开枝散叶。

咏春拳是一门实而不华,简单直接和实用的功夫,因此叶问对初入门者的基本训练十分重视。比如传授咏春的基本功时,从正确手法,腰马配合,到发力运用,都没有设时间限制,只有学习者能达到要求,叶问才会教授新的课程,从不苟且。

叶问平时不大喜欢说话,连他自己也承认,“口才不大好”,若要他在大庭广众之下讲几句,他便会感到“口干舌燥”。他为人含蓄,性格高傲,生前授拳多以意会,甚少言传,一度被人讽刺“误人子弟”,并说他有“四不教”:无钱的不教,因为学不起;钱少的不教,因为他希望多敛一点钱财;聪明的不教,因为怕他学得太快了;愚笨的不教,因为反正也好不到哪里去。

事实上,说叶问故意歪曲了一些招式以愚他的弟子们似乎有点过分。但出身于书香世代大富之家的叶问,由于其极端高傲的性格使然,试问又何来耐心去对他眼中认为“平凡”的弟子们详加教导?再加上他那种旧派儒者的极度含蓄作风,就形成了即使眼见弟子错误百出也懒得理会的心态。直到叶问去世前后,门下黄淳梁、李小龙、梁挺等十大弟子相继声名远震,才一洗冤名。

叶问宗师晚年,除了练武之外,最喜欢和三五弟子或好友在茶楼饮茶。偶尔会打几圈麻将。仲夏之时,他最喜欢看斗蟋蟀。有时还和他的同乡、蛇形刁手梁家芳一起去看斗狗。

1972年12月,叶问在香港病逝,享年79岁。咏春门人一致推崇他为咏春派一代宗师。


過吥過還吥媞過



中国武术中,有个好传人真的蛮重要的,比如叶问,因为徒弟太火了,所以带火了师父。


叶师傅生前大约没有想到自己死后,名声声望能达到霍元甲,黄飞鸿一样的高度吧。


在过去中国武人学艺有成,一个去处是去当兵。


比如创立三皇炮锤的宋迈伦,学成功夫后,去投考神机营,在老七王爷面前,打败多位武术教头,从而被授予五品亮兰顶戴。


还有一个去处是去当保镖,为有钱的人家压运钱财,或者,给达官贵人们看家护院。


比如宋迈伦不当官后,开了清末十大镖局最大的会友镖局,还负责李鸿章家家宅的安全,算是现在的保安公司和快递公司的联合体。


比如著名的大刀王五,也是开镖局,兼给人当保镖,如果不是谭嗣同一心赴死,大约以王五的本事一定也能把他送出外洋去。


另外像孙禄堂,杜心五这些高手也都是当过保镖保护过民国的大人物们的。


反而是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电影中功夫高企的高手们,他们生前的战绩都不如电影上精彩。


比如黄飞鸿,给清军当过教练,后来靠着宝芝林医馆维持生计,但是医馆生意不佳,他死时无钱安葬,还是徒弟出钱才让黄师傅入土为安。


在电影《黄飞鸿》系列拍出来之前,黄飞鸿最有名的战绩是帮助鱼贩子马如灿暴打前来勒索的匪徒。


霍元甲的故事倒不是全赖影视剧的推广,霍元甲成名更早。


霍元甲和革命党人农劲荪成立精武武术会,为了推广武术会,霍元甲挑战外国杂技团的大力士,后来那个大力士没有来,霍元甲打了两趟拳,平息了前来看擂台赛的人的不满,精武武术会就此出名。


两个月后霍元甲暴毙,农劲荪开始宣传霍元甲的故事,后来霍元甲的故事被武侠小说家平江不肖生写进小说《近代奇侠传》中,从而天下闻名。


至于霍元甲的徒弟陈真,那是倪匡为李小龙量身编造的一个人物。



叶问的成名更多是因为李小龙。


我记得最早看过叶问的故事大约是在《武魂》一类的杂志上。


有一段时间我喜欢武侠小说,更痴迷各种武术,恰巧门口有个旧书摊,买各种过期杂志,那时候就买了基本武术杂志,有一本讲李小龙的师父叶问的故事。


那个故事就是现在被讲烂了的叶问晚年在香港遛弯抓坏人。


叶问去香港的五六十年代,香港的治安不好,匪徒夜晚抢劫的很多,叶问就各处巡逻,看到为非作歹的人就三拳两脚将坏人打倒。


叶问早年是个阔少,身体孱弱,拜了咏春高手陈华顺为师,学习武术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


所谓穷文富武,早年的叶问不必为生计发愁,自然可以专心武学,基本很扎实。


咏春是少林一脉,是南拳的一种,但是传播程度远不如蔡李佛,洪拳,等拳种。


叶问年轻时,因为身手好,进了佛山警察局工作,后来转到广州担任南区巡逻队上校队长。


在广州期间,发生了叶问捏碎歹徒枪管的事情,这事儿被电影大书特书一番,据说当时是他和同事打赌,徒手夺下歹徒的一把枪,枪管是没捏碎的,能徒手夺枪,这已经很厉害了。


1949年,叶问离开老家,到香港定居,走的很急妻子孩子都没来得及带走。


1950年他的妻子张永成去香港领取了身份证,回到佛山,大约打算收拾东西去和叶问一家团聚,1951年元旦中英忽然宣布封锁边境,夫妻从此永诀。


叶问今天的大热以及咏春的发扬光大,和叶问在香港收的两个徒弟息息相关。


叶问到了香港后,以教拳为生。


1954年叶问收了一位叫李振藩的14岁小孩为徒,李振藩就是后来的李小龙。


因为电影的巨大影响力,李小龙成了影响数代人的一代巨星,更是让功夫这个词红遍全球。


叶问的关门弟子叫梁挺,梁挺把咏春这门功夫带到了世界各地。


咏春的弟子们不太认可梁挺的教学方法,称他为咏春败类,但是不可否认正是由于梁挺的推广,咏春才被更多外国人所认识。



2008年武术首次成为奥运项目,为了庆贺,央视斥巨资拍摄了功夫明星李小龙的传记片《李小龙传奇》。


2008年一部以李小龙师父叶问为主角的电影也宣布开拍,电影名字叫《一代宗师叶问》,但是这部电影的导演不是王家卫而是叶伟信。


没错,就是甄子丹版叶问系列电影的导演。


据说王家卫早在1998年就准备筹拍叶问的故事,2001年注册了《一代宗师》的剧本。


但是以王家卫的速度,这部电影的开机还遥遥无期。


2008年黄百鸣监制叶伟信执导的电影宣布名为《一代宗师:叶问》,被王家卫的公司发言人炮轰:


叶问是个人物,用《叶问传》没问题,但不应用泽东所改的《一代宗师》。其实良性竞争是好,拍同一个题材手法不同,效果也不同。但如果连戏名都一样,这种行为好卑劣!……拍这部电影的老板黄百鸣身为前辈和影协的一分子,容许有这种行为发生,实在是香港电影界的遗憾。


王家卫更是直接说甄子丹的演技不如梁朝伟:


甄子丹是很出色,不过和梁朝伟的演技比是有段距离,这个大家有目共睹。


随后叶伟信的电影正式改名为《叶问》。


2008年10月,《李小龙传奇》在CCTV1播出,获得了空前的关注,收视率最高12.98,平均收视率10.35,其热度之高超过了国民剧《大宅门》。


趁着这股东风,2008年12月16日《叶问1》上映,打出的口号是:


李小龙恩师传奇。


但是这部电影里没有李小龙。


一年后,2009年11月,王家卫的电影《一代宗师》举行开机仪式。


当然王家卫依旧是慢工出细活,要到四年后的2013年,《一代宗师》才正式上映,这时候距离甄子丹叶伟信的《叶问2》都过去三年了。


检索了一下,和叶问相关的电影居然也有八部了,其中很多质量上乘,甄子丹演了四部,梁朝伟演了一部,叶问电影的质量已经快赶上黄飞鸿了。


鼎盛时期最有影响的黄飞鸿电影也只不过出了七部,徐克执导了五部,李连杰也不过饰演了五次黄飞鸿而已。


叶问在21世纪初走红,有运气的成分,他是李小龙的师父,但是他的故事人们知之甚少,所以人们想知道他的故事,喜欢为之买单。


功夫片在上世纪初也走到了一个节点,人们已经看厌了老的功夫传奇大侠黄飞鸿霍元甲等人的故事,再拍也没啥新意,这时候需要有个新人来救功夫片的场,于是叶问来了。



薛白袍


历史上,叶问出生于1893年,是富家少爷出身,学武艺拜入陈华顺(找钱华)门下成为最小得弟子。陈华顺身材高大雄阔,学咏春之前就有红拳功夫,实力不凡,据说曾与黄飞鸿切磋占上风!随陈华顺学艺几年后,十六岁就到香港读书,在香港又学了一段时间........

综合来看,在众多师兄弟中,叶问属于小弟,并不出众。非要评价武功实力的话,武功当然是不错的,但应该就是最多与其师兄吴,陈持平。但是叶问与其他同门师兄不同的是,他广收弟子,且弟子中出了个鼎鼎大名的李小龙,李小龙名扬世界,从而使启蒙师父叶问名杨天下。

由于叶问没有公开的实战记录或镜头记录,但从一些零零星星的他人的回忆中,可以推断一二

一,叶问曾打败黄淳梁,后者在此之后,心悦诚服成为了叶问的弟子,黄淳梁喜欢实战切磋,拜在叶问门下之后有了“讲手王”的称号,同时他也是李小龙,实际上的师父--由于是回忆所得,仅代表个人观点

二,在担任警察局刑侦队长之时,有过空手制服歹徒的战绩

三,就问在佛山期间,曾经与一个陕西舞狮金茂山当众切磋,并且获胜,这也是叶问一中樊少皇那个角色金山找的原型,据说赢的很轻松

正应如此,综合来看叶问的功夫在那个时代而言的,应该是不错。其次,叶问对武术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叶问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将咏春化繁为简,并对外收徒后来通过李小龙的个人名气,又将咏春的影响力扩展到全世界。

据统计,目前世界有300万咏春门徒,叶问对中国武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叶问称得上是一位伟大的大师。正因为他的无私,才让咏春拳这个原来小众的拳种变得世界知名,他对中国武术的贡献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君菌马克


虽说历史上无法从比武中得知叶问的武功真实实力,但从其弟子回忆中可知叶问是深藏不露的高手。当年的香港治安很乱,一日,年逾七旬的叶问外出散步,半路遭劫匪抢劫。结果叶问以快如闪电的咏春拳把他们打的直喊爹娘。

后来,在叶问的推广下,咏春拳除了中国地区以外,还在美国、英国、法国等地区盛行。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学习咏春拳弟子多达两百多万人。

1972年12月,79岁的一代宗师叶问在香港病逝,一代传奇落幕,但他武术却在其弟子们身上发扬光大下去。


九月qly


很多看了甄子丹电影《叶问》的朋友会问“历史上的叶问真的有这么厉害,一个人能打几十个练过跆拳道空手道的日本武术人士?为什么之前重来没有听说过那?”

首先历史上的叶问本人在香港武术界是响当当的人物,这一点毋庸置疑,其门下全球咏春弟子超过了300万人数,可谓是一个大门派,叶问毕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将咏春拳原来秘而不传的授课方式、调整为简单通俗显浅明了普通人都可以看懂学习的教授方式,并开宗立派将其发扬光大,后通过进一步传承将咏春拳推向了全世界,为中华武术在全世界的发扬光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历史上的叶问是一个儒雅的武林人士,生平没有任何擂台战斗记录也没有战绩,只有与朋友和门子弟子的切磋,据考证曾经击败过自己很出名的几个弟子,其中就有香港讲手王黄淳梁。这是黄淳梁后来在回忆录中亲口承认过的。

1931年日本占领佛山后,叶问拒绝了日本人的招降担任日本人宪兵武术教头的职位。尽显名族风气。叶问儿子叶准回忆,叶问一生从未从未与任何日本人交过手,更没有打过外国人,也没有与西洋武士比武,可见影视剧中硬是将历史真实的叶问添油加醋弄成了民族英雄,煽动起了民族情节。

历史中的叶问在1949年才去香港投奔表姐,此时的叶问已经50多岁,也远没有影视形象中那么年轻。

根据历史真实记载推断,叶问能打,但是不能那么夸张,叶问从未与日本人交过手,所以更不可能一个人击败十个日本空手道武术人士。就相当于一个拳击手,你让他同时去打败十个同量级的拳手显然也是不可能的,泰森也做不到。但是叶问无愧于一代宗师的称号,其无私无畏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才使得咏春拳由一个很小范围内传播的拳种变成了现在世界知名的武术体系,为中国武术作出了历史贡献,值得所有人敬仰。



哈哈118026702


叶问,生于1893年10月1日,但是这个生年其实是他虚报的,叶问的实际生年为1899年,这个在网上可以搜索到,大家不比跟我抬杠。出生叶家,算得上是当地的大户,家境优沃,叶问7岁时,拜陈华顺为师,叶问称之为华公。收了叶问之后,陈华顺便不再收弟子,叶问成为陈华顺封门弟子。

18岁的叶问来到香港跟表兄们一起读书,提一下,叶问姐姐嫁给了香港的商人。读书期间,叶问兼任学校的武术指导,来赚取生活费。当时,血气方刚的叶问遇到行为不端的欧洲学生闹事时,他便出面以武力主持公道,当身高只有1米63的叶问一次次的打倒那些高大粗壮的欧洲人时,心中不由得产生一种快感,对自己的武艺十分得意。

就在这时,叶问遇到了自己的第二个师傅,师公梁赞的儿子梁壁。

一次,叶问去药店买药,掌柜的听说他是叶问,便要跟他来切磋一下。叶问见老人年纪大了,不肯和他比,几番推辞,对方执意要比拼,无奈之下,叶问和老人动起了手,一比才发现对方是咏春的高手。后来才得知,原来是叶问的师公梁赞的儿子梁壁。而当年梁赞传授给陈华顺和梁壁的咏春拳是各有所长的,所以,关键来了,叶问的功夫是集合了陈华顺,梁壁两人之所长,是他的的功夫更上一层楼。这便是他能成为咏春宗师的基础。

在电影《叶问》中,叶问曾徒手捏坏过受伤,后来听叶问的长子叶准回忆,叶问确实真的捏坏过手枪,电影中并非编撰。

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私信评论我,谢谢大家支持。





Hai子君


叶问(Yip Man,1893年10月1日—1972年12月1日),原名叶继问[1],曾用名叶溢,祖籍广东省南海县桑园,毕业于香港圣士提反学院。师承陈华顺、梁璧,为咏春拳体系的开宗立派人。

叶问幼年天资聪颖,然体弱多病,佛山咏春拳宗师梁赞的弟子陈华顺租用叶问家宗祠设馆授徒,叶问便有幸拜陈华顺为师,学习咏春拳术。陈华顺中风病逝后,叶问随师兄吴仲素苦练三年。翌年,叶问奉其父命来港就读于圣士提反学校,在此期间,认识梁赞先生之子梁璧,并随梁璧修练咏春拳术。1946年,叶问出任佛山警察局刑侦队队长、督察长、代理局长,1949年出任广州市卫戍司令部南区巡逻队上校队长[2]。

1949年,57岁的叶问离开佛山赴香港定居。此后二十多年里,他先后在港九饭店职工总工会、九龙汝州街、李郑屋村、通菜街等地设馆授徒。叶问在社会上和武术界很有威望,跟其习武者遍及社会各阶层,其中不乏外国留学生。1971年,叶问弟子成立了“咏春体育会”,集教授、研究、交流咏春拳术为一体,并以此为中心,将咏春传播至世界。叶问的传奇人生也被后人拍成电影。叶氏门下高徒辈出,特别是凭着非凡的中国功夫扬威世界的李小龙[3]。

1972年12月1日,叶问在香港病逝,享年79岁。

中文名

叶问

外文名

Ip Man

别名

叶继问、叶溢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人物关系

张永成

妻子

叶准

儿子

叶少华

儿子

叶正

儿子

徐尚田

学生

叶步青

学生

黄淳梁

学生

李小龙

学生

精品荐读

咏春君子叶问

人物生平

叶问(Yip Man,1893年10月1日—1972年12月1日),广东佛山南海桑园人。叶问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咏春拳第一人。祖籍为广东南海罗村镇联星潭头村人,其父亲因避“红头军”之乱,才搬往南海县佛山桑园居住。在七岁时,便拜师入陈华顺门下。十六岁那年,叶问远离南海县,赴港求学,就读于圣士提反书院。后随梁璧学武。1950年赴香港,在港九饭店职工总会内传授咏春拳术,从而一举成名,成为真正的武术家。

还有一种说法,叶问当初遇见梁璧,欲与他比武,但无论叶问如何进攻都被他一一化解。叶问一问,方知原来这是师叔梁璧。民国初年,被誉为中国四大镇的佛山,每年都流行“秋色”游行盛会,以展示特殊的民族手艺,每年游行都是人山人海,更有来自外乡游客。

1949年,叶问来到香港,由好友李民之推介,认识饭店公会理事长梁相,梁相也是武术爱好者,可说是武林中人,曾习龙形摩桥,得知叶问为咏春拳陈华顺门人,即行拜师学技,并请叶问在九龙深水埗大街的饭店公会公开传授,当时除李民、梁相外,尚有骆耀以及其外甥卢文锦等,不到十人,而李民与叶问早已是世好,可说是亦师亦友,以后有叶步青、徐尚田等相继投入,由于求技者日渐增加,当时投入学技的,以九龙巴士同人为最,由于求学咏春拳技连绵不断,为了有更大的空间和场地,叶问再三迁换场地于九龙利达街、李郑屋村、九龙兴业大厦,并分出晚间若干时段,到香港荷李活道执教,使咏春拳技推遍港九每个角落。

叶问晚年后期收授梁挺为弟子,将当时“咏春体育会”班徒交与梁挺继续教授并委以咏春体育会总教练职务;及后由梁挺所发展出来的《梁挺咏春》WT咏春课程,发展遍布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4000多个支部,子弟门人近200万之众,蜚声国际、载誉全球;及至2012年受深圳文体部门邀请在位于深圳大梅沙的国际咏春中国总部,通过国内合法机构身份,将原传统师门授业方式、调整为现代培训授业方式,进行《梁挺咏春》WT咏春课程传扬,已培养出一批批新晋,承担起国内WT咏春拳传扬、弘扬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使命。[4]

中年生活

一代宗师叶问的传奇人生

12个视频 | 3万次播放

精选

片单

1955年叶问看到书信后,即日迁移到上海女子位于李郑屋邨的住处,后来生了儿子叶少华。梁相身为大师兄,叶师认“徐尚田上书一事,必是梁君计策”。梁于是离港到澳门工作一年,事件平定后再回来解释。

其他弟子都来交心并愿意追随终身。李小龙和梁绍鸿是此处的早期学生,伍灿为助教,邻近巴士职工多人来习武,邹子传于此时加入。由于李郑屋邨住处地方狭窄,并无处可放置木人桩设备,这时期的学生鲜能接触木桩与棍。

晚年生活

1968年收梁挺为“封门弟子”,在余下几年里不断把毕生所学传授给梁挺。

叶问大师1972年12月1日在香港病逝。咏春拳一代宗师,精神永在,为后世门人之敬仰。

咏春拳术,从一套女儿家的自卫术发展到实战技击之上,并在数十年间急速发展。

出生年份

实际上,叶问出生于1899年。1949年因为去香港投靠表姐,叶问留下妻子及三名年幼儿女,利用通行证,与大女儿先到澳门,后再到香港。叶问生前从来不说之前在大陆的事,甚至连儿女都不知道。来港后换取身份证时,他自己改名叶溢,而且虚报生于1893年。

家室

叶问妻子张永成为其生七个孩子,其中三个孩子夭折了,剩两子两女,长子叶准,次子叶正。其妾室上海女子为其生一子,名叫叶少华。另还有一女,名字不详。叶问死后,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分完家产,来往甚少。

个人成就

共39张

传统“穷文富武”,武术必须言传身教,一位名师一辈子最多带出数位子弟。据梁挺口述,当年叶问拜陈华顺为师求学咏春拳的学费是十二两黄金(折合为当前50~70万人民币)。一般是师父教育子弟从架子到意境一个或一整套动作后,才传授心法,这个“心法”包含了对这个动作的总结和核心要点提示,一整套武术从上到下从外至内,修习过程浅则十年八载,深则三五十年,为常数。往往一套近乎完美的武术,须经历几代甚至十几代人挚诚传承,才得以成就。

叶问,作为旧式世家子弟,得以承传。及至后来流落香港,所收门徒遍及各阶层,上至官绅、下及平头百姓,为适应和惠及众人,遂将原来博大精深的“心法”(譬如双龙夺珠、神龙摆尾、白鹤亮翅、饿虎擒羊、燕子抽水……)拆改成一个个简单通俗的动作名称,如摊、掌、膀、伏、抌、捶等,让咏春拳以最显浅明了、通俗易懂的方式,在香港传扬开来。

不过,叶问教拳,有其语言局限,叶问本身是南海(南海县)人,所持广东话为土粤音,与潮州音有语言沟通上的困难,所以是“连潮州人都不教”的。叶问秉持传统思想、不单纯追求名利而教人;所教之徒,必尽力让其通透明白,才得以修业。即便此,叶问在港授徒,仍然秉持“教拳、教马、教步”的渐进阶段过程,每个阶段浅则三五年、深则十年八载、甚至终生不授。及此,叶问的早期子弟,不乏有接受现代高等教育之人,更是使用现代教育思想和语言,将咏春拳逐步传扬开来。

所谓,嫡传、亲传、真传、秘传无数,遗传、谣传遍地,真全难求。

问公积极发扬咏春拳,在短短二十二年(1950—1972年)之时间,不但在港澳台地区把咏春发扬光大,封门弟子梁挺更将咏春种籽散落到世界每一角落,使咏春之果实牢牢散播于世界各大国家。叶问生前培养出之人才如梁相、叶步青、招允、李小龙、骆耀、徐尚田、梁挺、黄淳梁、卢文锦[5]何金铭等一班出色之弟子,分别都能继承宗师遗志,把咏春拳进一步发展,故宗师逝世后,咏春门人,一致推崇他为咏春派一代宗师。一直以来,咏春拳都只有少数传人。而叶问在港传技20余年,这情况才有所改变。

20世纪60年代,李小龙赴美国发展,逐步成名,通过电影将咏春拳传播至世界各国;叶问的弟子梁挺,更是凭着咏春真传,成传扬咏春拳的一代宗师。

此外,在叶问个人兴趣方面,每日随三、五弟子或好友在茶楼饮茶,偶尔也来几圈卫生麻将,除此之外,仲夏之时,叶问更是喜欢参观斗蟋蟀,其原因是广东的蟋蟀非常勇猛善战,不像台湾蟋蟀,相斗即定输赢。因此两蟋蟀斗下来,可以大战数十回合,更有蟋蟀的腿都打断了,仍然勇猛搏杀,比起擂台大战,更为过瘾。除了斗蟋蟀,斗狗也是所好也,至于叶问观看斗狗,多是与另一武林高手共往参观,他就是蛇形刁手梁家芳师傅,他与叶问同是武林中好朋友,也是同乡,可说是深交。

共39张

咏春拳

正宗真传

叶问毕生的成就,是将咏春拳以原本秘而不传的教授方式、调整为简单通俗、显浅明了的教授方式,开宗立派,成为一系名拳;后通过其完整的拳术课程体系、其子弟(包括梁挺等)将咏春拳广泛传扬开来,蜚声国际、载誉全球,为中华武术在全世界的发扬光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许多外国人眼里,咏春拳取代了太极、少林等,成为“中国武术”之一。

咏春拳的发源地与发祥地

关于咏春拳,核心一点就是,首先要弄明白,发源地(英文matrix)与发祥地(英文a place of origin),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国内通常说的“源于××”,指的是发源地。这是可以通过很多物证来证明得出的;而咏春拳,不仅仅是一个有形的物质;它的影响力和价值,是通过更广阔的文化承传来体现出来的。咏春拳,确实是叶问在香港发祥出来,才开宗立派、成为一系名拳的(这好比大家通常说刘德华就是指香港明星刘德华,而不是指千千万万个其他的、与刘德华同名的人,一样)。这里面,有香港当时的天时、地理、人文风貌基础,才产生出来的。所以,若离开对当时香港文化环境的理解、去另立、重新定义咏春拳,便难以精深了解它;而只有在对其所处的文化背景下去了解、修习咏春拳,才得以全面、精深。

招式

咏春拳所使用的招式,都是我们日常用于自卫自保的本能反应动作,既不神秘,也不华丽。我们只是在此基础上加以总结、并通过系统练习,成为我们连贯的技术应用,“以打为消、连消带打”,以此达到高度自保效果。——叶问

谈叶问——《说文学武》

师训

咏到梅花桩法妙,春生桃李艺林香。——叶问[4]

咏到梅花传妙技,春来桃李竞芬芳。——梁挺

教学特点

1、十分注重对人才之选择,他经常说:“徒弟选择一个好师傅,固然困难,但师傅选择一个好徒弟,更加困难。”作为一个一生以教拳为职志之人,能有这种心态,殊不简单,这可说是他对工作态度之认真,对所教徒弟负责之表现。

共3张

叶问第一代传人黄淳梁、李小龙

宗师一生教拳,从不挂牌,亦不卖招生广告,他之所以这样,其唯一之目的,就是保留这一个“有选择收徒弟之主动权”。二十年来,信守这个原则,作为一个教拳为职志者,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2、对初入门者之基本训练,十分重视,当传授小念头时,从正确手法,腰马配合,到发力运用,从没有时间限制,只要学者能达到他的要求,他才会进而教授新的课程,从不苟且,这其实是对勤学者一种奖励。

3、授拳另一特点,就是量才而教,他对每一个学者,从心理而至个性,身材体魄而至知识程度,文化修养而至吸收能力,先作充分了解,更根据每个学者不同所需,作出不同的方法而教,务使每一个学者都能更易学习和吸收。

共4张

叶问第二代传人蔡银川

4、教拳过程中极之注重黐手和自由搏击的练习,这是培养学者对咏春的喜爱和信心,从而引导学者进一步对咏春拳的法度和木人桩之研究。

与李小龙

叶问众弟子当中就有青出于蓝的,其中除了封门弟子梁挺外,还有将中国武术闻名世界的李小龙。

回首当年,李小龙出生在美国,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光是在香港度过的。小时候的李小龙身体十分瘦弱,父亲为了强壮儿子的体魄,便教其打太极拳。而李小龙本身就喜欢尝试新奇的事物,喜欢冒险,特别是户外运动。于是他彻底迷上了武术,除了太极拳,他还学过咏春拳、洪拳、少林拳等拳种,为今后自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小龙则是在街战失利及受好友张卓庆(WILLIAM-CHEUNG)的影响而决定投入到咏春门下的。因为李小龙突然间感觉到张卓庆的技击犀利了许多,原因是他学习了咏春拳,所以在张卓庆的介绍下他亦拜入了叶问宗师的门下,而开始系统学习咏春拳。开明的叶问亦不反对李小龙继续练习太极拳,也不反对自己的弟子与别的拳派过招,相反他还特别注重实战训练,因为他知道一个拳派要想生存下去靠的就是自己的实力,习武者只有在“实战”中,才能不断地完善与强大自己。这一切,均对李小龙影响至深。

在很多时候虽然是由师兄黄淳梁(Wong-Shun-Leung)代师授艺,但黄淳梁亦为一位闯将,十分爱打架,他的性格又与小龙投缘,而传给了他很多咏春诀要。后来李小龙独创一门拳学,他的截拳道仍有着咏春的影子,截拳道中一些核心技术仍与咏春基本类似。所以说,李小龙宗师后来功高盖世,而咏春拳对他的影响亦不可小觑,黄淳梁作为李小龙的授业师兄,李小龙的大多数咏春技术均由他所教。

美国报刊甚至把他誉为“功夫之王”,日本人甚至称他为“武之圣者”,香港报纸也赞誉他为“当代中国武术及电影史上的奇才”。

李小龙约在1954年间,在利达街武馆内拜入叶问门下,而他确实相当投入,从不缺课;但因移民美国,可惜未能连续学完所有拳法。发达后的李小龙,曾再亲访叶师,希望能学得咏春拳的木人桩法。并提出以一间楼宇的代价请叶师亲自示范全部咏春木人桩法,由李氏拍摄成影片携带回美国自行学习,却被叶问婉言所拒。但叶师其本人意愿是只要求学者有心学技,则全力传授,最重要的是更不能厚此薄彼,此种大家长作风,甚为其门下弟子所爱戴。

断言李小龙“短命”

1949年,叶问来到香港,由好友李民之推介,认识了饭店公会理事长梁相,梁相也是武术爱好者,得知叶问是咏春拳陈华顺门人,立刻拜师学技,并请叶问在九龙深水的大街饭店公会公开传授。渐渐地,求技者越来越多。为了有更大的练习空间,叶问再三迁换场地,九龙利达街、李郑屋村、九龙兴业大厦,并分出晚间若干时段,到香港荷李活道执教,使咏春拳传遍香港每个角落。

1954年,李小龙在利达街武馆内拜入叶问门下,李小龙上课相当投入。那时候,叶问曾以经验断言李小龙是个“短命种”。

原来,李小龙的双脚天生有小缺陷,走路的时候有一点上下“颠”。普通人不一定能看出这个缺陷,心明眼亮的叶问却早已看出他这个特征,笑言李小龙“走路时脚跟不到地,正是短命相”。李小龙天生平足,不但走路时“脚跟不到地”,早期更不能以整个脚掌触地的姿势蹲下来,这是叶问及其他与李小龙要好的师兄都知道的。所谓“走路脚跟不到地便短命”的传言,其实并非叶问所创,而是有医学依据的。

几年后李小龙再回香港探望叶问及师兄弟。一次与几位同门吃夜宵时,小龙故意问叶问“信不信我可以蹲下来”,叶问微笑不语,知道他已凭苦练克服此缺陷。

叶问与黄淳梁对李小龙6年的深刻教询,使他由一个巷战少年而过渡为真正的武术高手,当然这亦是李小龙后来成为武学大家的一个必然的前提。他首先是一位名贯香江的咏春闯将。李小龙后来在世界武坛上的辉煌成功,也为咏春拳的世界性传播作出了贡献。李小龙后来移民美国,但他一直钻研功夫。

人物评价

叶问在咏春拳术方面有着极深的造诣,对咏春拳术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于二十二年间,把咏春拳散播到世界各地,使咏春拳成为世界知名拳术之一。而且叶问的武德人品已堪称楷模,所以叶问终老后咏春拳派同人一致推崇他为一代宗师。

70年代出版《佛山华侨志》有专文介绍他的事迹,2000年落成的佛山武术博物馆有专设的叶问展室,美国俄亥俄州设有“叶问博物馆”,英国伯明翰的“叶问(海外)国术总会”设有纪念他的专栏,香港“叶问国术总会”挂有他的画像和练功等照片。

叶问以崇高的武德,推崇咏春拳的发展,堪为一代宗师,最终将中华武术发扬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