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張打油的《詠雪》,被岳雲鵬仿成首趣詩,無一雪字卻句句寫雪

當很多人還在討論打油詩到底是不是詩時,打油詩正以一種“無人阻擋”之勢,開始在唐、宋風靡起來。關於打油詩還有不少謎團,比如鼻祖張打油到底是文人還是農民,比如張打油為何要用打油詩的方式寫詩。這些謎團估計只有回到唐代,我們才能搞清楚了。

唐代張打油的《詠雪》,被岳雲鵬仿成首趣詩,無一雪字卻句句寫雪

雖然打油詩起源成謎,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它確實是最有生命力的詩體之一。現代人寫七律、五絕或許有些困難,但寫起打油詩來卻有不少高手。先有胡適的“哪有貓兒不叫春?哪有先生不說話”,老舍的“夏眠不覺曉,處處有跳蚤”,後有莫言的“韭菜爐包肥肉丁,白麵烙餅卷大蔥”,現當代文壇名家們寫起打油詩來也是都不太顧形象了。

從古代到現代,千年文壇中打油詩精品確實不少,但在很多人眼裡,最經典的還是要數張打油的《詠雪》,這是一首無人敢仿的打油詩。全詩如下:

《詠雪》

唐.張打油

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

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唐代張打油的《詠雪》,被岳雲鵬仿成首趣詩,無一雪字卻句句寫雪

短短20個字到底妙在哪裡?首先是看似無厘頭的對比,大雪鋪天蓋地,江山一片白茫茫,只留下井口像一個黑窟窿一樣鑲嵌在雪色中,這前兩句是用白雪與黑井作對比。後兩句則用兩條狗作對比,詩人不用一個“雪”字,卻寫出了雪後黃狗和白狗的變化,一個“腫”字堪稱點睛之筆,妙不可言。

唐代張打油的《詠雪》,被岳雲鵬仿成首趣詩,無一雪字卻句句寫雪

此詩問世後文壇也有過不少詠雪打油詩,比如民間無名氏的“昨夜北風寒,天公大吐痰”,比如張宗昌的“莫非玉皇蓋金殿,篩石灰呀篩石灰”。雖然這些打油詩每一首都寫得頗有意思,但都不是直接模仿張打油的《詠雪》,這或許是因為大家都覺得這首詩太過經典,所以不敢輕易挑戰。

然而詩壇名家們不敢輕易挑戰的,相聲演員岳雲鵬卻模仿了一首。在一次和老搭檔孫越的相聲表演中,岳雲鵬唸了一首詠雪打油詩,全詩無一雪字卻句句不離雪,句句令人捧腹:

唐代張打油的《詠雪》,被岳雲鵬仿成首趣詩,無一雪字卻句句寫雪

《雪贊》

天上一陣黑咕隆咚,

好似薄面往下扔。

墳頭倒比饅頭大,

哇塞,井是大窟窿!

很顯然這是逗觀眾樂的戲作,但確實是模仿張打油的《詠雪》。首句寫的是下雪前的陰天,次句寫的是下雪時的情形,三、四兩句明顯是模仿張打油的“井上黑窟窿”。這首詩的最大特點就在於不用“雪”字來寫雪,雖然水平算不上高,但這挑戰經典的勇氣倒是值得我們點讚的。

唐代張打油的《詠雪》,被岳雲鵬仿成首趣詩,無一雪字卻句句寫雪

在岳雲鵬唸完這首詩後,不少網友也是腦洞大開,寫下了不少詠雪打油詩,大家若是有興趣可以找來讀一讀。或許在很多人眼裡,“春眠不覺曉,處處蚊子咬”這類打油詩是難登大雅之堂的。但寫詩本就是為了歌以言志,這也是張打油發明打油詩的初衷,不是為名垂青史,僅是為了圖一己之樂。現代人既然寫不了律詩了,寫寫打油詩又有何不可呢?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