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忠於大漢的衛青,為什麼他死後,武帝幾近誅殺了其整個家族

漢武帝時期,我們最熟知不過的就是一生抵抗匈奴,並且戰功赫赫的衛青,以及年少有為,卻不幸英年早逝的霍去病。關於衛青的一生,可謂都在幫著漢武帝成事,可為何到最後,衛青家族卻在漢武帝掌權時期幾近被滅族呢?這其中肯定有其中緣由。但這一切和衛青本人,好似也沒有什麼實質性關聯,因為家族被誅殺時,衛青已是過世15年之久。

一生忠於大漢的衛青,為什麼他死後,武帝幾近誅殺了其整個家族


要說到衛青,最開始也只是平陽公主的騎奴,而後來的身為漢武帝皇后的衛子夫,就是他同母異父的姐姐。而衛青入朝為官還要從他的姐姐說起。從漢朝建國以來,素來就有外戚干政的惡習,在漢武帝之前,像呂雉呂皇后,還有竇太后時,都出現了大量的外戚把持朝政現象。而我們熟知的漢武帝,又是一位絕對性的專治獨權皇帝,他是絕不會允許在自己稱帝時有後宮和外戚的干預。所以在他繼位之後,對於自己母親王太后和自己奶奶竇太后的外戚勢力甚是反感,可當時又礙於長輩的顏面,他一忍再忍。直到竇太后和王太后相繼去世,漢武帝這才真正行使了他的皇權,一鼓作氣的打壓下數位前朝舊臣。同時他也開始了培養自己信得過的專屬勢力。

一生忠於大漢的衛青,為什麼他死後,武帝幾近誅殺了其整個家族


當時的衛子夫也不過是一介奴婢,可卻是有幸被漢武帝看中,更是直接將衛子夫立為了皇后。也是在此之後,漢武帝才開始逐漸提拔自己的“妹夫”衛青。因為在漢武帝眼中,衛青的身世清白,身份卑微,相對而言會更容易把控得住。而衛青也確實沒讓漢武帝失望,在外對抗匈奴的過程中屢獲戰功,他也就很快從一個士官做到大司馬,再到之後的大將軍,直至封了長平侯。要知道在漢代,劉邦曾經立下過一個規矩,就是非皇族貴士是不得封侯的,要麼是和皇家同姓劉,要麼是有大功勞者,方可封侯。而漢武帝卻是破了先朝規則的,在衛青打了勝戰後,直接把衛青的三個未成年的兒子全部封了侯。而衛青卻自知這並不是什麼好事,即便自己一生清白,也難免會有帝王的欲加之罪。

一生忠於大漢的衛青,為什麼他死後,武帝幾近誅殺了其整個家族


在漢武帝給自己兒子封侯時,衛青也一再推辭,可奈何漢武帝絲毫不聽。就這樣,衛青只能接受了皇上的“好意”。不過沒過多幾年,漢武帝便開始轉了思路打擊衛青的三個兒子。對於大兒子衛伉,是加以“矯制不害”的罪名,然後剝奪了爵位,意思就是衛伉假傳了聖旨但也沒有造成什麼危害,很顯然是給旁人聽的藉口。隨後又對另外兩個兒子衛登和衛不疑施加了“酎金不如法”的罪名,意思是給朝廷上供的金子成色不行,這個聽起來就更讓人不得信服了,這也叫事兒?可漢武帝卻是真的這麼做了。其實已經很明顯了,這就是給衛青看的。儘管衛青一直忠心耿耿,更是潔身自好的從不“養士”,可自己沒犯錯誤並不代表就能讓漢武帝滿意。他也只能認命,誰讓人家是一國之君。

一生忠於大漢的衛青,為什麼他死後,武帝幾近誅殺了其整個家族


其實漢武帝對衛青的打壓也不是沒有道理的,要知道當時的衛青家族可是一躍成了僅次於皇家的存在。對於衛青家族,最輝煌時甚至有五個人被封了侯,再加上身為皇后的衛子夫,還有丞相衛倌,以及自己的外甥霍去病和其子霍嬗。這麼強的朝中勢力,不讓漢武帝防著才怪,這可能也是漢武帝在後期一直打壓衛青的原因吧!可衛青生前,漢武帝為何一直沒有動衛青呢?要知道當時的宰相都換了好幾撥,還是無一善終的結局。說白了,是衛青還有用,漢武帝還要靠著衛青家族來抵抗進擊的匈奴勢力,所以一直到衛青去世都很平靜。

一生忠於大漢的衛青,為什麼他死後,武帝幾近誅殺了其整個家族


而《漢書》上說的“衛氏悉滅”,還要跟後來“巫蠱事件”相關聯。可這件事發生的時間,已經是衛青去世15年之後了,可以說漢武帝也並非是針對衛青才下的誅殺令。在整個“巫蠱事件”中,其實漢武帝也並沒有將衛青之後全部誅殺,衛青的兩個小兒子便是免於了牽連。由此可見,漢武帝當時也並不是想真的斬絕衛家之後,而是被朝堂的陰謀矇蔽了雙眼,才導致了衛青家族幾近滅族的悲劇。甚至在漢武帝之後,後續的皇帝繼位時,還逐漸為衛青後世之人平反了名譽,並允許他們重新在朝廷為官。所以衛青家族之後慘遭的幾近滅族,也只是被奸人陷害所致,並非與衛青的忠誠掛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