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忠于大汉的卫青,为什么他死后,武帝几近诛杀了其整个家族

汉武帝时期,我们最熟知不过的就是一生抵抗匈奴,并且战功赫赫的卫青,以及年少有为,却不幸英年早逝的霍去病。关于卫青的一生,可谓都在帮着汉武帝成事,可为何到最后,卫青家族却在汉武帝掌权时期几近被灭族呢?这其中肯定有其中缘由。但这一切和卫青本人,好似也没有什么实质性关联,因为家族被诛杀时,卫青已是过世15年之久。

一生忠于大汉的卫青,为什么他死后,武帝几近诛杀了其整个家族


要说到卫青,最开始也只是平阳公主的骑奴,而后来的身为汉武帝皇后的卫子夫,就是他同母异父的姐姐。而卫青入朝为官还要从他的姐姐说起。从汉朝建国以来,素来就有外戚干政的恶习,在汉武帝之前,像吕雉吕皇后,还有窦太后时,都出现了大量的外戚把持朝政现象。而我们熟知的汉武帝,又是一位绝对性的专治独权皇帝,他是绝不会允许在自己称帝时有后宫和外戚的干预。所以在他继位之后,对于自己母亲王太后和自己奶奶窦太后的外戚势力甚是反感,可当时又碍于长辈的颜面,他一忍再忍。直到窦太后和王太后相继去世,汉武帝这才真正行使了他的皇权,一鼓作气的打压下数位前朝旧臣。同时他也开始了培养自己信得过的专属势力。

一生忠于大汉的卫青,为什么他死后,武帝几近诛杀了其整个家族


当时的卫子夫也不过是一介奴婢,可却是有幸被汉武帝看中,更是直接将卫子夫立为了皇后。也是在此之后,汉武帝才开始逐渐提拔自己的“妹夫”卫青。因为在汉武帝眼中,卫青的身世清白,身份卑微,相对而言会更容易把控得住。而卫青也确实没让汉武帝失望,在外对抗匈奴的过程中屡获战功,他也就很快从一个士官做到大司马,再到之后的大将军,直至封了长平侯。要知道在汉代,刘邦曾经立下过一个规矩,就是非皇族贵士是不得封侯的,要么是和皇家同姓刘,要么是有大功劳者,方可封侯。而汉武帝却是破了先朝规则的,在卫青打了胜战后,直接把卫青的三个未成年的儿子全部封了侯。而卫青却自知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即便自己一生清白,也难免会有帝王的欲加之罪。

一生忠于大汉的卫青,为什么他死后,武帝几近诛杀了其整个家族


在汉武帝给自己儿子封侯时,卫青也一再推辞,可奈何汉武帝丝毫不听。就这样,卫青只能接受了皇上的“好意”。不过没过多几年,汉武帝便开始转了思路打击卫青的三个儿子。对于大儿子卫伉,是加以“矫制不害”的罪名,然后剥夺了爵位,意思就是卫伉假传了圣旨但也没有造成什么危害,很显然是给旁人听的借口。随后又对另外两个儿子卫登和卫不疑施加了“酎金不如法”的罪名,意思是给朝廷上供的金子成色不行,这个听起来就更让人不得信服了,这也叫事儿?可汉武帝却是真的这么做了。其实已经很明显了,这就是给卫青看的。尽管卫青一直忠心耿耿,更是洁身自好的从不“养士”,可自己没犯错误并不代表就能让汉武帝满意。他也只能认命,谁让人家是一国之君。

一生忠于大汉的卫青,为什么他死后,武帝几近诛杀了其整个家族


其实汉武帝对卫青的打压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要知道当时的卫青家族可是一跃成了仅次于皇家的存在。对于卫青家族,最辉煌时甚至有五个人被封了侯,再加上身为皇后的卫子夫,还有丞相卫倌,以及自己的外甥霍去病和其子霍嬗。这么强的朝中势力,不让汉武帝防着才怪,这可能也是汉武帝在后期一直打压卫青的原因吧!可卫青生前,汉武帝为何一直没有动卫青呢?要知道当时的宰相都换了好几拨,还是无一善终的结局。说白了,是卫青还有用,汉武帝还要靠着卫青家族来抵抗进击的匈奴势力,所以一直到卫青去世都很平静。

一生忠于大汉的卫青,为什么他死后,武帝几近诛杀了其整个家族


而《汉书》上说的“卫氏悉灭”,还要跟后来“巫蛊事件”相关联。可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已经是卫青去世15年之后了,可以说汉武帝也并非是针对卫青才下的诛杀令。在整个“巫蛊事件”中,其实汉武帝也并没有将卫青之后全部诛杀,卫青的两个小儿子便是免于了牵连。由此可见,汉武帝当时也并不是想真的斩绝卫家之后,而是被朝堂的阴谋蒙蔽了双眼,才导致了卫青家族几近灭族的悲剧。甚至在汉武帝之后,后续的皇帝继位时,还逐渐为卫青后世之人平反了名誉,并允许他们重新在朝廷为官。所以卫青家族之后惨遭的几近灭族,也只是被奸人陷害所致,并非与卫青的忠诚挂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