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稅地稅合併,工作人員應該怎麼安排?

藍天碧水77413731


1994年的拆分到2018年的合併整整24年,稅務經過又一次改革回到了“分工不分家”的狀態,這樣不僅對於稅務系統的工作人員來說工作更加容易開展銜接,對於所有的納稅人來說辦稅更加的方便,所有的業務只需跑一次,那麼這次國稅地稅的合併,工作人員的安排大概是以下這樣的:

正式職工整體不瘦身

只是合併,所有的稅種徵收仍保持原樣,所以在以前徵收崗或者會計崗的職員無需變化,所以正式人員的編制不會削減,不會收縮,也就是不會施行瘦身。

領導職位靈活處理

合併的改革方案一出就說明了領導職位的安排,對於兩個正職的情況,留一個在合併後的單位任正職,另一個回上級單位任副職,剩下的則為小系統內的管理職位,按能分配,必有留級,也有降級,但是待遇不變。

公益人員的安排

稅務系統也會有一些臨時工我們叫做公益人員,就是拿的錢少,幫著做一些平時的徵收工作,這類人員其實短期內是不會被替代的,畢竟成本低,活也乾的好,還不會參與某些遊戲中,所以有保留的價值。

另外,社保的徵繳也由稅務來管轄,所以人員的編制方面如果發生變化也只能是有增無減。


筆記簿杏豆


國地稅合併已經開始實施,目前看到的情況是這樣的:

一,整體原則,人員目前不瘦身,慢慢消化,從省局掛牌,市局掛牌,縣區局掛牌全部統一時間,體現了總局在這次機構合併的整齊劃一,工作做的非常到位。

二,領導安排,省局採取黨委,行政分開,其餘副職採取拉長板凳的辦法安排,市縣區局黨政一肩挑,副職也是拉長板凳的辦法安排,中層幹部要等“三定方案”出來之後,再妥善安排,暫時不動。

三,一般人員按照現行崗位工作,新崗位也要等“三定方案”出來才會安排。

總之從目前情況來看,國地稅合併工作走的有條不紊,給國家稅務總局贊一個。


煮茶聞書香


今年全國兩會表決通過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

根據這一方案,改革國稅地稅徵管體制,將合併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後,實行以國家稅務總局為主與省(區、市)人民政府雙重領導管理體制。

國地稅合併,必然帶來機構和人員的變化。特別在人事調整、人流上,尤為引人關注。

目前,部分省市的國地稅已完成合並,進入運轉期。根據目前已知的改革方案,國地稅合併具體人員安排大致遵守以下幾個方針:

1、領導班子成員

主要是原國地稅的班子成員,除部分年齡到槓或者接近二線的改非外,其他領導班子成員將大致保持現狀,通過拉長板凳的方式實現合併後的安置。如,市國稅局原有班子成員5人,地稅局5人,合併後除2人改非領導職務外,其餘8人將繼續留任,擔任合併後的稅務局領導班子成員。

2、中層幹部

採取年齡一刀切的辦法,部分提前離崗,即內退。剩餘的人按照定編定崗要求,或會適當增加中層崗位。符合擔任中層的,留任;不符合擔任中層的,改非。

3、一般幹部

在核定編制總數不增加的前提下,人隨崗走,以崗定人。部分科室人員在原有基礎上會有一定的擴增,這是屬於非常時期的非常做法,隨著時間的推移編制會逐年消化,按照隨空隨銷的原則,逐步迴歸正常編制職數。

4、二層機構事業編人員

少部分人員或分流到機關,轉為參公或公務員。其餘人員基本保持現狀。

5、合同工、臨時聘用人員

繼續實行合同制管理,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我是小公,專注公務員考試、任用、提拔等體制類問答,感興趣或有疑問諮詢的,可以關注私信我,我將提供全方位的權威解答


80後小公


目前國地稅機構改革進行到省市縣鄉掛牌的這一步了。因“三定方案”尚未出臺,目前這四級稅務部門處於簡單疊加的狀態,僅有少數幾個重要內設部門合署辦公。這一提問其實就是推測“三定方案”。

一是根據以往歷次機構改革和銀保監會的三定方案,會在四級按年紀實行“實改非”。很有可能是58555250。超過年紀的一律改非。

二是因社保和非稅等新業務的劃入成立相應內設部門。

三是實行“一級稽查”,取消所有的縣級稽查局,實行由市局稽查局垂直管理的跨區域的稽查分局。加大稽查力量,解決過去稽查是養老局的問題。加強同公安部門的協作,使稅警聯絡機制真正落到實處,有大機率在未來幾年成立隸屬於稅務局的稅收違法案件調查局,真正成為打擊違法犯罪的中堅力量。

四是有門路的改投地方其他部門任職。但是這樣的人極其稀少。畢竟此次機構改革改革涉及的部門很多,人員過多是個通病。

因為新業務和加強稽查,合併之後的人員並不會有太多富餘,加上實改非,能做事肯做事的雖然總量上升,仍屬於少數派。最後願此次國地稅合併能夠順利完成。


牧疆


國地稅機構合併改革不只是稅務機關本身的改革,還直接涉及到廣大稅務幹部的切身利益。這些看似細枝末節的因素,往往對改革有極其敏感的牽動作用。僅僅從初步統計數據來看,我國的國地稅機構合併改革涉及近80萬在職幹部職工、10多萬離退休幹部職工,加上每個人背後緊連著的家庭,可謂直接影響到數百萬人的工作生活乃至人生命運。

這裡筆者僅根據前七次國務院機構改革及相關財稅系統機構合併方案來對此次國地稅合併進行推演,所提均是原則和大方向,不作細枝末節敲定。按照提問者要求僅從人員安排談,不談內設部門的合併。

三級領導班子層面

領導班子穩定是國地稅機構合併改革的關鍵。對部分領導幹部,可採取擔任黨組(黨委)成員、參與班子分工、保留原職級等方式安排。難以安排的,也可以交流異地任職安排,撤併機構正職的安排,採取黨政正職分設、任常務副職、任一般副職保留原職級等方式安排。動員一批幹部,主要是領導幹部,交流到地方工作。

中層幹部及一般職工

秉承人隨事走,靈活安排的原則。一般進入新組建機構後擔任原職務相當的職務,職數不夠的,可先疊加整合。之後,再根據工作需要和幹部配備,逐步調整到位,逐步消化。其他人員,包括工勤編制、勞務外包人員,通過考試考核,實行競爭上崗。被淘汰的人員,也不能簡單地掃地出門,而是應該根據其自身素質和就業意願做好分流安置。

對於年輕稅務人員來說

可以憑藉年齡及工作經驗到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中介組織工作,特別要鼓勵一些稅收業務較強的人員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從事稅務代理工作。要鼓勵稅務人員參加各類深造學習,學習期滿後,由所在稅務機關根據實際情況負責推薦和安排工作,本人願意自謀職業的,應給予積極鼓勵。

機構合併和人員重組後,必然會造成部分幹部職工超職位安排,應採取逐步消化、平穩過度的辦法。可以按照三分之一留稅務系統、三分之一到財政系統、三分之一在政府其他部門安排的的原則。同時鼓勵提前退休和提前離崗。

再看改革時間表

省級國稅改革方案要在2018年9月底前報黨中央審批,因為新組建的稅務系統實行的是垂直管理,所以一般區縣級的國地稅合併方案肯定會在9月前出爐,並且在2019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合並工作。

機構合併做到平穩過渡,發揮1+1>2的整合優勢也很簡單,即給兩家人員“位置、票子和門路”即可,如何打通與地方政府部門之間的幹部交流壁壘、參與地方績效考核落實同城同待遇等是合併後新稅務機構任重而道遠的再改革任務。


碼上風


這是目前又一個熱門話題,國稅地稅合併工作人員如何安排?首先,兩局合併內部機構設置也相應調整或增減,根據實際需要,本著精幹隊伍、提高效率、優勢互補為前提。其二,在同等條件下,對群眾基礎好,呼聲高、業務能力強,業績突出者優先使用重用原則。三,充實一線,富裕分流,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因人而已,自願報名分流下基層。尤其對年輕幹部,提供下基層煅練機會。充分展示才能。


影像抒情


肯定減員.原國稅除了幹部就是工勤人員.最後是勞務派遣用工.原地稅有幹部,事業編、工勤,最後是臨時工.還是籤長期那種!今年總局有文件要裁員了.不用想第一個裁員的就是勞務派遣的.就是原國稅的勞務派遣.原地稅的臨時工一個都不動.臨時工是和地稅籤的.合併就變成稅務局籤的.


張明24665578






1、提前離崗,即內退。稅務歷次改革都有此慣歷。一般提前離崗給予行政級別或工資上調待育。

2、人隨崗位走,即以崗定人。比如管理與稽查均有人員需求。加崗增人。

3、業務增加,即職能增加。比如養老保險費的代徵,可消化國地稅合併人員。此事最為有利。還不會象車購稅併入時,增加職能,交通人員也跟來了。

4、事業單位改革完結,即定編定人。信息中心、培訓中心、科研院所、服務中心等事業單位改革,分流部分機關人員。


少爺56742832


拉長板凳,確保正常工作秩序、確保正常徵納關係、確保正常的稅收秩序。原公務員、事業單位、工勤人員、臨時僱傭人員都儘量保持不變。2018年7月份國、地稅省局、市級、縣區級、直屬機構、派出機構,按國家規定先掛牌合併,再進行人員、資產、資金的整合,後進行三定方案的更改。由於2018年經費執行的是2017年底的財務預算,因此2018年各級國地稅部門仍按2017年預算執行,會暫時出現同一個辦公室兩種工資標準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