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讀《道德經》,你不可不知的內容

道德經學習(前言篇)

接觸道德經也有一段時間了,一直都是斷斷續續的去看書看視頻,去查資料查註釋。一直也沒有靜下心來一章一章的仔細看仔細理解。最近疫情爆發,有時間可以靜心研讀。

研讀《道德經》,你不可不知的內容


看了很多版本的《道德經》,也聽了很多名人諒解《道德經》,從最初的理解字面意思,到聽到白巖松老師說《道德經》是他的生命之書,再到後面有幸和社科院的老前輩閒聊,他給我推薦了陳鼓應老師的《老子註譯及評介》(全是繁體字,我研究了好久,汗顏),老前輩說他去臺灣聽過陳鼓應老師的講座,覺得是最好的版本了。

研讀《道德經》,你不可不知的內容


研究《道德經》,那我們肯定要先了解一下老子為什麼要寫《道德經》。如果我們瞭解歷史,我們應該清楚,“道”並不是老子首先發現的,應該追溯到伏羲氏,只是當時並沒有文字去記載,只能一畫開天,稱為“象”,也正是因為這一畫,影響了中國幾千年,人們開始執迷於象,什麼天象,人像,面相,以及佛學裡面的著相,讓我們過分了追求外在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質。到了老子的年代,文字已經很成熟了,他害怕人們繼續這樣迷象,就破象立道,所以才有了老子五千言。但是老子又怕提出道後我們又開始執迷於道,所以又要破道。要想準確的解讀《道德經》,關於立而破,破而立,是我們必須知道並注意的。

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就像新冠肺炎,我們只有知道為什麼得病,才能知道怎麼控制怎麼治療。同樣的,《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所以學習研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我們只有找到方法,積少成多,才能覺道悟道得道。

研讀《道德經》,你不可不知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