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別離》:中國父母的“空心病”



你今天進不了前100,就進不了重點高中;

你進不了重點高中,就進不了重點大學;

進不了重點大學,你等於這輩子就完啦。

《小別離》裡,媽媽童文潔訓斥女兒方朵兒的這句話,不知道在多少中國家庭和學校中出現過。

身處教育行業的我看完這部劇後有話想說。

《小別離》:中國父母的“空心病”

《小離別》劇照截圖



“我不過是分數機器”

朵朵對著父母大吼“我不過是分數機器”,房門外爸爸和媽媽相互安慰默默擦淚。

這種所謂的“青春期的叛逆”沒有對與錯,但這句話確實是廣大少年學子的心聲。

他們最美的青春年華被死板的分數定義了,社會和父母都推崇精英至上,成績好就是未來的精英,反之則被敲警鐘。

大家可以搜一下樊登的一個視頻,聽聽他面對一個因孩子玩遊戲而焦慮的家長是如何說的。

記得上學時,學校有一個人人羨慕的學霸,她的父母對她要求特別嚴格。

她如父母所願,成為學校唯一一個考上華師附中的學生。

後來,聽說她退學了,因為承受不了那邊的壓力和父母的“得寸進尺”。

曾經,我也是被教導要“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祖國的花朵。

讓我慶幸的是,父母讓我自由發展,他們尊重我的選擇。

我知道,儘管過去有各種選擇導致父母沒有那麼優秀,但在養育子女方面,他們確實盡力了。

《小別離》:中國父母的“空心病”



父母的“空心病”

媽媽童文潔是典型的“中國式家長”:分數至上,抵制早戀,扼殺興趣,過度保護,忽視獨立人格的培養。

可她並非反面角色,反而最真實,她愛孩子的方式是希望孩子走上一條正統的成長道路,中規中矩,不惹任何是非。

劇中的方圓幾乎是完美家長的化身,他在朵朵考試、早戀、寫小說的問題上,一向是家裡的調和劑。

黃磊在一些採訪中表示,現實生活中的他比方圓做得更好。

他說:“”我無法想象一個完美父親的極限,以朋友的方式相交已是一種很理想的方式了。

在我的家長當中,他們大多屬於85後和90後,這一代人的成長有太多缺憾和資源稀缺,導致他們在教育自己的兒女時,要求他們“萬無一失”地去成長。

未來有一天,孩子不在身邊,父母第一次為了自己而活,他們反而染上了“空心病”。

《奇葩書》裡,儲殷教授說道:“父母哪有自己的生活,他們的生活就是孩子啊。”

這句話說出來,做父母的幾乎都點頭,做孩子的卻在嘆氣。

中國的親情就是不斷地“互相虧欠”嗎?

父母肯定會說:“等你做父母,你就什麼都明白了。”

可是,看到作為父母的你們那麼累,我真的害怕做父母啊。

《小別離》:中國父母的“空心病”


每一個轉身的背影,都是一次小別離

以前不懂什麼叫離別,

而今,故鄉於我只有冬夏再無春秋,

要是再忙些,或許便只剩下春節那幾日,

要是再過幾年,或許家鄉都要丟掉了。


劇中黃磊這樣定義“小別離”:

人這一輩子,從生到死,就是一次跟世界的別離。

可是為了讓你在死之前沒那麼害怕,前面還可以來幾回小別離,讓你先預習準備一下。

其中最猛的一次,就是這次人到中年,中年危機的時候。

自己兒女長大要走了,你得跟他別離;

自己父母老了,老了、垂死、衰老,也得跟你別離;

自己也不年輕了,身體沒以前好了,你跟你以前的青春也得別離。

總之就跟你熟悉的、習慣的、適應的、喜歡的生活,通通都得別離一次。這個叫小別離。

看完這一段,我很佩服這本書的作者。他能感悟到生命的真諦,直面自己各個階段的喜怒哀樂。

《小別離》:中國父母的“空心病”

《小別離》原作者魯引弓


小學的時候讀朱自清的《背影》,讀到“父親是個胖子”,臺下鬨堂大笑。

沒有人會注意到,臺上那個已為人父母的老師奪眶而出的眼淚。

如今讀《背影》,我才真正體會到“可憐天下父母心”。

《小別離》:中國父母的“空心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