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别离》:中国父母的“空心病”



你今天进不了前100,就进不了重点高中;

你进不了重点高中,就进不了重点大学;

进不了重点大学,你等于这辈子就完啦。

《小别离》里,妈妈童文洁训斥女儿方朵儿的这句话,不知道在多少中国家庭和学校中出现过。

身处教育行业的我看完这部剧后有话想说。

《小别离》:中国父母的“空心病”

《小离别》剧照截图



“我不过是分数机器”

朵朵对着父母大吼“我不过是分数机器”,房门外爸爸和妈妈相互安慰默默擦泪。

这种所谓的“青春期的叛逆”没有对与错,但这句话确实是广大少年学子的心声。

他们最美的青春年华被死板的分数定义了,社会和父母都推崇精英至上,成绩好就是未来的精英,反之则被敲警钟。

大家可以搜一下樊登的一个视频,听听他面对一个因孩子玩游戏而焦虑的家长是如何说的。

记得上学时,学校有一个人人羡慕的学霸,她的父母对她要求特别严格。

她如父母所愿,成为学校唯一一个考上华师附中的学生。

后来,听说她退学了,因为承受不了那边的压力和父母的“得寸进尺”。

曾经,我也是被教导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祖国的花朵。

让我庆幸的是,父母让我自由发展,他们尊重我的选择。

我知道,尽管过去有各种选择导致父母没有那么优秀,但在养育子女方面,他们确实尽力了。

《小别离》:中国父母的“空心病”



父母的“空心病”

妈妈童文洁是典型的“中国式家长”:分数至上,抵制早恋,扼杀兴趣,过度保护,忽视独立人格的培养。

可她并非反面角色,反而最真实,她爱孩子的方式是希望孩子走上一条正统的成长道路,中规中矩,不惹任何是非。

剧中的方圆几乎是完美家长的化身,他在朵朵考试、早恋、写小说的问题上,一向是家里的调和剂。

黄磊在一些采访中表示,现实生活中的他比方圆做得更好。

他说:“”我无法想象一个完美父亲的极限,以朋友的方式相交已是一种很理想的方式了。

在我的家长当中,他们大多属于85后和90后,这一代人的成长有太多缺憾和资源稀缺,导致他们在教育自己的儿女时,要求他们“万无一失”地去成长。

未来有一天,孩子不在身边,父母第一次为了自己而活,他们反而染上了“空心病”。

《奇葩书》里,储殷教授说道:“父母哪有自己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就是孩子啊。”

这句话说出来,做父母的几乎都点头,做孩子的却在叹气。

中国的亲情就是不断地“互相亏欠”吗?

父母肯定会说:“等你做父母,你就什么都明白了。”

可是,看到作为父母的你们那么累,我真的害怕做父母啊。

《小别离》:中国父母的“空心病”


每一个转身的背影,都是一次小别离

以前不懂什么叫离别,

而今,故乡于我只有冬夏再无春秋,

要是再忙些,或许便只剩下春节那几日,

要是再过几年,或许家乡都要丢掉了。


剧中黄磊这样定义“小别离”:

人这一辈子,从生到死,就是一次跟世界的别离。

可是为了让你在死之前没那么害怕,前面还可以来几回小别离,让你先预习准备一下。

其中最猛的一次,就是这次人到中年,中年危机的时候。

自己儿女长大要走了,你得跟他别离;

自己父母老了,老了、垂死、衰老,也得跟你别离;

自己也不年轻了,身体没以前好了,你跟你以前的青春也得别离。

总之就跟你熟悉的、习惯的、适应的、喜欢的生活,通通都得别离一次。这个叫小别离。

看完这一段,我很佩服这本书的作者。他能感悟到生命的真谛,直面自己各个阶段的喜怒哀乐。

《小别离》:中国父母的“空心病”

《小别离》原作者鲁引弓


小学的时候读朱自清的《背影》,读到“父亲是个胖子”,台下哄堂大笑。

没有人会注意到,台上那个已为人父母的老师夺眶而出的眼泪。

如今读《背影》,我才真正体会到“可怜天下父母心”。

《小别离》:中国父母的“空心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