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我所知道的几个缅甸翡翠场口--帕敢场口(上篇)

很多朋友经常跟我咨询关于缅甸翡翠的各个场口的介绍,尤其是各个场口的翡翠原石皮壳,大概都有哪些特征,老杜就试着根据自己的理解,整理了一些我所知道的缅甸翡翠场口,以及这些场口原石特点。

首先,必须要强调一下,缅甸翡翠场区、场口众多,老杜没有能力都介绍,因为我接触的范围也极其有限,只能把自己接触过的,熟悉的几个场口,做个大概的介绍,有不对的地方,也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文中关于缅甸翡翠场口的位置描述及图片,均来自马崇仁老师的《形象翡翠学》一书,这里向马老师致敬,感谢马老师为我们整理了这么详尽的资料!

而各个场口的皮壳特点,则是根据老杜个人理解整理,仅代表个人看法,不敢说正确,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借鉴吧。


-----正文-----

缅甸的翡翠矿区,位于缅甸北部山区,克钦邦西南部和实皆省东北部一带,距离缅甸的第三大城市曼德勒,也就是瓦城大概700多公里,距离我们国家云南的德宏州,盈江,陇川仅300多公里,

要明确一个观点,翡翠场区和场口的区别。翡翠场区,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通常一个场区,会包含若干场口。

聊聊我所知道的几个缅甸翡翠场口--帕敢场口(上篇)

缅甸翡翠的主产地,大概位于缅甸北部两条河流的中间

比如我们最熟悉的帕敢场区,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区域,由龙肯,帕敢,仙洞,会卡,大马坎五个场区组成,而这五个场区任何一个,又包含很多具体场口,比如龙肯场区,其中就包括最著名的莫希沙、革跌莫、凯撒、班加、雍曲等等几十个场口。

这里有必要插一句,上面提到的这个“雍曲”场口,其实就是大名鼎鼎的“永楚料”产地,很多朋友都把永楚料的产地说成危地马拉的危料,这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场口。

其中,由于帕敢的场区规模最大,场口数量最多,出产翡翠的品质最好,开采历史最悠久,所以在缅甸的开采行业,一直把帕敢当成缅甸翡翠最有代表性,最重要的玉石产地。

而这个场区最核心的老帕敢场口,早已经采挖殆尽,政府禁止继续开采,已经回填,住人了。

帕敢场区位于龙肯场区的西南,在雾露河北岸大概4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帕敢场区的场口众多,主要场区就有50多个,其中不乏很多如雷贯耳的场口,比如帕敢基、木那、莫湾基、麻蒙、琼飘等等。

聊聊我所知道的几个缅甸翡翠场口--帕敢场口(上篇)

帕敢场区卫星图


帕敢是缅甸翡翠场区开采最早的场区,其中的帕敢基,就是最早发现翡翠矿脉的场口。在缅语里,“基”就是老的意思,所以帕敢基,就是名震江湖的老帕敢,这里以出产品质最好,高色翡翠著称,老帕敢的料子,有几个特点,第一就是色极其容易进入原石内部,只要皮壳上有一点绿色,就很容易延申其内部。第二个特点,就是大家都知道,深色皮壳的翡翠原石,肉质百分之90以上都容易底灰,而老帕敢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例外,这个特点,除了老帕敢场口之外,还有会卡场口(青蜡壳,青黑蜡壳)和南齐场口。

聊聊我所知道的几个缅甸翡翠场口--帕敢场口(上篇)

帕敢场区的皮壳


帕敢场口的料子,大多是黑皮壳,灰褐色皮壳,水石,半山半水的料子都有,有的还有蜡壳。老帕敢的料子,皮壳光滑,大部分是水翻砂,有蜡壳,但是我们看到的大部分的蜡壳都已经脱落,皮壳上的沙粒非常细腻,粉状。

老帕敢的料子,通常皮壳比较薄,皮壳上经常可以看到莽带,品质好的,还可以看到白色雾层。

聊聊我所知道的几个缅甸翡翠场口--帕敢场口(上篇)

帕敢料子皮壳上的白莽


现在世面上经常提到的黑乌沙,其实就是特指老帕敢场口的料子,这是随着老帕敢场口采挖殆尽,后来翡翠商人,或者就把黑色的水翻砂料子,干脆都叫黑乌沙了,其实这是很牵强的。包括莫湾基的灰乌纱。也是这个意思。

虽然从皮壳看,几百个场口都出产黑乌沙和灰乌纱,但是其真正含义,跟老厂的帕敢基和莫湾基的区别是天壤之别了。

目前市场所见乌砂多产自麻蒙,麻蒙的黑乌砂黑中带灰,水底一般较差,且常夹黑丝或白雾,绿色偏篮。

距离老帕敢附近,有两个极其著名的小场口,勒麻拱和玻璃拱。“勒麻”是缅语中“一英寸”的意思,“拱”就是小土包。顾名思义,这两个场口的料子,水头可以达到一英寸的长度,也就是超过了十分水,包括旁边的玻璃拱,盛产顶级的玻璃种。可惜这两个场口,由于储量极少,开采又很容易,因此两个短命的小土包很快就被荡平,只留下彩玉人挥之不去的美好回忆。


帕敢的黑乌沙皮壳上的莽带,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种莽,一种是色莽,而色莽中,有一类是白莽,白莽下往往有高色,品质非常棒。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