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我所知道的幾個緬甸翡翠場口--帕敢場口(上篇)

很多朋友經常跟我諮詢關於緬甸翡翠的各個場口的介紹,尤其是各個場口的翡翠原石皮殼,大概都有哪些特徵,老杜就試著根據自己的理解,整理了一些我所知道的緬甸翡翠場口,以及這些場口原石特點。

首先,必須要強調一下,緬甸翡翠場區、場口眾多,老杜沒有能力都介紹,因為我接觸的範圍也極其有限,只能把自己接觸過的,熟悉的幾個場口,做個大概的介紹,有不對的地方,也歡迎朋友們批評,指正。

文中關於緬甸翡翠場口的位置描述及圖片,均來自馬崇仁老師的《形象翡翠學》一書,這裡向馬老師致敬,感謝馬老師為我們整理了這麼詳盡的資料!

而各個場口的皮殼特點,則是根據老杜個人理解整理,僅代表個人看法,不敢說正確,大家根據自己的需要借鑑吧。


-----正文-----

緬甸的翡翠礦區,位於緬甸北部山區,克欽邦西南部和實皆省東北部一帶,距離緬甸的第三大城市曼德勒,也就是瓦城大概700多公里,距離我們國家雲南的德宏州,盈江,隴川僅300多公里,

要明確一個觀點,翡翠場區和場口的區別。翡翠場區,是一個比較大的概念,通常一個場區,會包含若干場口。

聊聊我所知道的幾個緬甸翡翠場口--帕敢場口(上篇)

緬甸翡翠的主產地,大概位於緬甸北部兩條河流的中間

比如我們最熟悉的帕敢場區,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區域,由龍肯,帕敢,仙洞,會卡,大馬坎五個場區組成,而這五個場區任何一個,又包含很多具體場口,比如龍肯場區,其中就包括最著名的莫希沙、革跌莫、凱撒、班加、雍曲等等幾十個場口。

這裡有必要插一句,上面提到的這個“雍曲”場口,其實就是大名鼎鼎的“永楚料”產地,很多朋友都把永楚料的產地說成危地馬拉的危料,這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場口。

其中,由於帕敢的場區規模最大,場口數量最多,出產翡翠的品質最好,開採歷史最悠久,所以在緬甸的開採行業,一直把帕敢當成緬甸翡翠最有代表性,最重要的玉石產地。

而這個場區最核心的老帕敢場口,早已經採挖殆盡,政府禁止繼續開採,已經回填,住人了。

帕敢場區位於龍肯場區的西南,在霧露河北岸大概40多平方公里的區域,帕敢場區的場口眾多,主要場區就有50多個,其中不乏很多如雷貫耳的場口,比如帕敢基、木那、莫灣基、麻蒙、瓊飄等等。

聊聊我所知道的幾個緬甸翡翠場口--帕敢場口(上篇)

帕敢場區衛星圖


帕敢是緬甸翡翠場區開採最早的場區,其中的帕敢基,就是最早發現翡翠礦脈的場口。在緬語裡,“基”就是老的意思,所以帕敢基,就是名震江湖的老帕敢,這裡以出產品質最好,高色翡翠著稱,老帕敢的料子,有幾個特點,第一就是色極其容易進入原石內部,只要皮殼上有一點綠色,就很容易延申其內部。第二個特點,就是大家都知道,深色皮殼的翡翠原石,肉質百分之90以上都容易底灰,而老帕敢是為數不多的幾個例外,這個特點,除了老帕敢場口之外,還有會卡場口(青蠟殼,青黑蠟殼)和南齊場口。

聊聊我所知道的幾個緬甸翡翠場口--帕敢場口(上篇)

帕敢場區的皮殼


帕敢場口的料子,大多是黑皮殼,灰褐色皮殼,水石,半山半水的料子都有,有的還有蠟殼。老帕敢的料子,皮殼光滑,大部分是水翻砂,有蠟殼,但是我們看到的大部分的蠟殼都已經脫落,皮殼上的沙粒非常細膩,粉狀。

老帕敢的料子,通常皮殼比較薄,皮殼上經常可以看到莽帶,品質好的,還可以看到白色霧層。

聊聊我所知道的幾個緬甸翡翠場口--帕敢場口(上篇)

帕敢料子皮殼上的白莽


現在世面上經常提到的黑烏沙,其實就是特指老帕敢場口的料子,這是隨著老帕敢場口採挖殆盡,後來翡翠商人,或者就把黑色的水翻砂料子,乾脆都叫黑烏沙了,其實這是很牽強的。包括莫灣基的灰烏紗。也是這個意思。

雖然從皮殼看,幾百個場口都出產黑烏沙和灰烏紗,但是其真正含義,跟老廠的帕敢基和莫灣基的區別是天壤之別了。

目前市場所見烏砂多產自麻蒙,麻蒙的黑烏砂黑中帶灰,水底一般較差,且常夾黑絲或白霧,綠色偏籃。

距離老帕敢附近,有兩個極其著名的小場口,勒麻拱和玻璃拱。“勒麻”是緬語中“一英寸”的意思,“拱”就是小土包。顧名思義,這兩個場口的料子,水頭可以達到一英寸的長度,也就是超過了十分水,包括旁邊的玻璃拱,盛產頂級的玻璃種。可惜這兩個場口,由於儲量極少,開採又很容易,因此兩個短命的小土包很快就被蕩平,只留下彩玉人揮之不去的美好回憶。


帕敢的黑烏沙皮殼上的莽帶,大概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種莽,一種是色莽,而色莽中,有一類是白莽,白莽下往往有高色,品質非常棒。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