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強的大荔人民不可戰勝

  • 大荔濱河望嶽,一塊天設地造的風水寶地,山川秀美、物產豐富、人民勤勞。千百年來,歷經滄桑百折不撓,戰勝了一場又一場天災人禍,大荔愈發美麗美好幸福和諧,充分體現出大荔人融化在血液裡的剛強性情。


剛強的大荔人民不可戰勝


剛強的大荔人民不可戰勝


  • 天災不可測、人禍更難防,面對不期而遇的諸多困苦考驗,大荔人民理性睿智,表現出了一種難能可貴的大義凜然。在古代,落後的生產力與沒落的封建體制是不爭的事實,災害來臨之際,珍愛生命、渴望幸福的大荔人開展了豐富的互救、自救、義救活動。90年前鬧“年饉”,從民間到政府紛紛成立賑災組織,大荔縣亦成立了“陝西省救災委員會大荔縣救災分會”,有效籌集到賑災款、糧食、麵粉、棉衣、棉被、棉鞋、棺木和救災藥品等寶貴物質。當時旅居上海的著名書畫家蒙壽芝(許莊西漢人)得悉家鄉慘狀哀慟不已,遂發起陝災書畫助賑會呼籲賑災,且一改平生不賣藝籌財獲利之信條慨然義賣全捐,贏得於右任、張大千等名人的支持參與,以拳拳之情感染鄉民增強了與自然抗爭的信心決心。最為可恨是兵匪,本來十八年年饉前前後後已是家家室如懸磬,西一路的官兵、東一路的土匪催款派款猶如催命,百姓忍無可忍只有抗爭,於是大荔北塬南苑農民協會、紅槍會大量興起,兵匪見勢不妙聞風逃竄,群眾圍追堵截奮力擊打,趕走了“狼”“羊”才過上安穩日子。天災人禍並存疊害,加重了本已複雜的社會狀況。當年華州大地震後人人自危,情緒極易失控。這時,不僅是政府官員參與維護地方秩序,當地士紳也參與進來,秦可大《地震記》便有“同州之民劫鄉村,以舉人王命手刃數人而定”的記載。後來,更有朝廷不僅減免百姓稅負還賑災撥錢的有力舉措,地方政府救助和民間自救的相繼展開,人民群眾飢寒交迫的生活才得以緩解。


剛強的大荔人民不可戰勝


剛強的大荔人民不可戰勝


  • 自古以來,因了大自然“造物弄人”的惡作劇,農業農民屢屢呈現弱勢之態。大荔民眾睿智,深懂風調雨順、百姓安康常態下偶遇波折的必然,更為可貴的是把握住了每一次人與自然對決的契機,不斷修正自我行為提升駕馭能力,努力獲得了較前更好更優的發展進步。大荔多水卻也欠“水”,旱災頻顧關中大地,這方人民少了祈求神靈賜雨的愚昧,更多的組織起來興修水利,從西漢的龍首渠到當代的洛惠渠、從東首的范家雷北到西頭的段家坊鎮,鐮山上下渠道縱橫,灘區灌區沙區渠井雙保險,75萬畝良田擺脫了乾旱之憂,“赤地千里、餓殍載道”成了志書的過棄詞。發展變化的背後,是大荔人民不屈服不氣餒,感天動地的大幹實幹與苦幹。漢莊熊羆發卒萬餘費事十餘年鑿龍首渠,唐姜師度堰黃引洛灌溉通靈陂,宋薛顏開渠引洪入灘灌田保暢,清周銘旂陳文燦修渠掏泉蓄水,一代代的接續奮鬥繪就了“同州行雲布雨圖”。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後期,全縣27個公社東雷抽黃大會戰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4.5萬人餐風露宿吃住在工地歷時五年,慘痛付出許五喜、聶彩琴等16條鮮活的生命,贏得塬上塬下近40萬畝千古旱塬變成水澆地,大荔人從此再不用看“天”臉吃飯了。沒水不行,水多了也怕怕,03年8月渭河一場百年不遇洪災,從張家到趙渡,大荔沿河一線84公里上的“兩鎮四鄉”(官池鎮、韋林鎮,張家鄉、蘇村鄉、西寨鄉、趙渡鄉)13萬人民群眾總動員,“不讓洪魔肆虐狂,誓與大堤共存亡”堅守四十多天,秋夜寒似冬泥裡水裡搶險作業27處,我在官池壩上就眼見王明放、朱西潮等6名勇士著短褲下到3米多深的水中探摸險情,大荔漢子硬是用鋼鐵般脊樑頂起了保家護田的一片天。


剛強的大荔人民不可戰勝


剛強的大荔人民不可戰勝


  • 大荔人世世代代在廣袤的原野上繁衍生息,抗爭天災人禍、饑荒瘟疫,歷練血雨腥風、脆弱懦弱,渡盡劫難強肝膽、靈機萬道貫天地,“經過大閘子”後越發成熟、堅強、皮實、可靠。大荔人凡事看得開、想得出,舊社會大家“都沒有”,但家家都有兒婚女嫁、老來送終的事,而禮儀又是人老多少輩的傳承,於是大荔人就發明創造了個互助互濟的“喜孝會”,願者參加,誰家過婚喪大事,每戶定妥給主家拿出一斗或八升糧會來,這麼一來一往,家家過事就不覺那麼困難了。“三年困難時期”,大荔人守著“天下第一倉”也不夠吃,但舍小家為大家的步伐從未放緩,白天一手把整車整車皮糧食裝運到“更為困難”神州各地,晚上安然以青菜糊糊“粗糧細作”充飢止餓。磨難降臨“也就外大個事咧”,人們盡顯奓氣、義氣,“你沒有我有,勻一點都能過!”豁達的跟財東一樣。大荔人從不駁人面情,基本是“無原則”的有求必應,明明知道糧食就是“命”,依然執拗地伸手必借,而且是毫不在乎還不還、還多少。這多年每遇災情,最最動人的是多種形式、意想不到的慰問,這些事都不需要發動,大家完全是自發的,有錢捐錢、有物獻物,有手藝也成了奉獻愛心的“創造”,手捧車載積極踴躍,感動人的怕怕。都說大荔縣窮民富,可誰的錢也不是空裡刮來的啊!他們在自身生活與大眾利益面前堂堂正正,“抉擇”的絕對是大寫之“人”。聯想到史書所載災荒年月富戶巨賈開倉放糧、設棚濟粥的情景,八魚李家、同堤趙家、羌白溫家……內容實質一脈相承,這就是眾人眼中心中的“大荔精魂”,他們團結鼓勁、向上向善,永遠置公眾利益大於天,氣度恢弘、豁達泰然,心胸寬廣似大海,活的精神、精彩、有尊嚴。


剛強的大荔人民不可戰勝


剛強的大荔人民不可戰勝


剛強的大荔人民不可戰勝


  • 瞎事裡面有好事,災難暴露出大自然殘酷無情的一面,但是在每一次的重大災害面前,75萬大荔人民迅速凝聚在一起,表現出來的萬眾一心、同舟共濟、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和臨危不懼、頑強拼搏、堅不可摧的力量,足可驚天地而泣鬼神!這就是磨難考驗的收穫,一種淬過火的偉大精神。如同目下這場突如其來、波及全國的兇猛疫情,極大地激發了全國人民不畏艱險、百折不撓、決戰決勝的英雄情懷,黨中央國務院指引方向,縣委縣政府堅強領導,衛健系統緊急行動醫療大軍快速集結,多支醫療救護隊衝在一線搶救鮮活生命;從城市到鄉村,多個疫情防控工作隊、黨員先鋒隊和義工志願者夜以繼日在各個卡點辛苦值守;更有越來越多的“兩代表一委員”、工商業從業者和普通群眾積極踴躍捐款捐物奉獻愛心激勵士氣;融媒體工作者全員上崗擔當作為,黨員幹部堅持一線工作、一線付出、一線奮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忠誠、擔當、激情”,唱響了一曲曲慷慨悲壯的時代之歌。大災大難之下美麗“逆行”,建立起了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正能量,無論是“實用性”的價值取向,還是“生生不息”的精神追求,亦或是“國泰民安”的美好寄託等,無不體現著大荔人民對真善美的執著追求,都必將給民眾帶來更多的安全感與希望,有助於社會凝聚力的形成,亦可促使民眾在社會生活中進一步合作互助,對美麗大荔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大的精神力量。
  • 任它大風大浪,剛強的大荔人巋然屹立不可戰勝。大吉大利,大吉大荔!祝願家鄉一切安好。(來源:美麗大荔(美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