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學好中醫,是不是一定要找靠譜的中醫拜師?

老椰的自媒體


不知名師出高徒!此話從何而來的!難道也是西方而來嗎?當然也有無師自通的!也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我總覺得有好師父教出來,那要強得多!那師父一輩子的經驗能傳給你!那種技術難道沒有用嗎、等你摸索出師父那套本事,起碼要幾十年吧!是不是少走多少冤枉路呢!請問師父與老師有什麼區別呢!好老師教出來的學生升學率也會高得多吧!有人總有人認為以前的東西都不好!只有現代自己才是最好的!如果沒有昨天也不會有今天吧!沒有爸媽和祖宗,也不可能有你吧!


健康專家81493956


學中醫,取決於你自己,不要認為現在的醫生收入可觀,想要賺錢快、多。學醫者要有善德良心,救苦扶危的心,方能功成名就,不要明目瞎追最賺錢行業,如你確定有善心人士,這行業定能造就你及後代輝煌。

本人建議你從基礎學習開始,包括民間藥師都可學習,最起碼能學到點滳,充實自己愛好,或許你的聰明才智能夠做到邊學邊應用,只要你有信心,任何事情都是能如願!

但是一定要努力💪自學,爭取做到有名有實的好醫生👨‍⚕️。每年自學成才者多的是。加油💪!


潮汕草藥


能拜師當然是好,若不能拜師,自學也可成才。

拜師是學習中醫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相當於站在了巨人的肩膀去摘果實。古人云“讀書三年,不如名師一點”,自己讀書鑽研容易鑽牛角尖,某個問題想不明白更容易使自己停滯不前,這個時候,如果有個名師指點一二,頓悟就很輕鬆了。

但是,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大家都是為了生活,必須要上班掙錢養家庭養孩子,可能沒有時間去拜師學習。

那自學中醫,也是一條途徑。現在網絡上有很多中醫大家的講座,中醫書籍也方便購買,如郝萬山老師講的傷寒論,倪海廈大師講解的針灸,還有望診大師王鴻謨的面部色診診病法,等等,都可以學習。


古時候也不乏自學成才的名醫,在羅大倫老師的書籍裡就講解了“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因母親病故,四十歲而奮發學醫的故事,最終成就一代宗師。

學習中醫要有持之以恆的努力,還要發“大願”。什麼意思呢?張錫純就說過,醫者學醫要發為解救世人疾痛的“大願”,才能成為“大醫”,若行醫只為餬口,那隻能成為“小醫”。發“大願”才有“大願力”,那是無窮無盡的力量。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能找到好的師傅固然可以少走很多彎路,但是現在真正的好中醫已經很少了。

在中國古代,一般的讀書人都會一兩手中醫藥技能,而現在確是兩眼一抹黑,會的人沒有,吐槽抹黑的確是一大堆。原因就是現代教學中對古文的教學已經簡之又簡了,可以說一半的人看不懂古文了,看不懂古文就肯定看不懂醫書。雖然後世有對醫書轉錄成現代文,但是也根據轉錄人的理解而有所不同。

學醫,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都不是簡單的事情,不是一般人都能學會的。如果提問人真的想學好中醫,先提高自己的古文功底和文化修養,加強自己的辯證邏輯,到正規的中醫學校去踏踏實實學習,不要妄想走捷徑,好的師傅是有,但是可遇不可求。


遛鳥兒的大叔


不用,當今有好多中醫不靠譜!


好人好報hrhb0982


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是肯定的。現在哪個中醫靠譜呢?他們在哪裡呢?學院派中醫出身的那些教授、乃至國醫們肯定不靠譜。很多人聽了這句話,可能要和我叫板,我就問兩句:這些教授國醫們,哪一個能用中醫藥物療法之砒霜治療白血病?那一個能用中醫非藥物療法之金口玉牙,說好就好?當下真正高明的民間中醫中真正有做到的,儘管也只有二三人而已。但這些高明的民間中醫是不敢傳道授業解惑的,除非他們不想活了,就是豁出這條命傳承不下去。何因?大環境不允許。


真靈子


想學好中醫,是不是一定要找靠譜的中醫拜師?

答曰:“拜師”?因師而拜!什麼是“拜”?誠心請師扶師坐上位,面向師,雙手撐地,雙膝跪地,以頭磕地。三磕頭為“拜”,拜去什麼?“因師拜我”!自從有了老師之後,就拜(掰去,敗去,罷去,清洗潔白而去)去了“自我”,尊師重道!一直以無我的心態追隨在老師的前後,直至出師。

這是“拜師”的意義,如果明白此理,以“無我”的心態不斷地向您身邊的人學習,那麼就人人都願意做您的老師的,不曾聞:“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嗎。

能拜師者,德之基。


張建平149284331


個人認為,首先得看我們自己為什麼要學習中醫?

學醫之路漫漫是非常辛苦的,也有很多常常不被理解的地方,科班出身和師承出身各有各的優勢特長,我們需要根據自己的需要和現實狀況來看未來的發展方向。其次是如何去學?

如果自學沒有方向,跟師學習是一條必經之路!

拜師學藝或許就跟患者求醫一樣,有時候真的是需要緣分的,有的人看了很多名中醫就是感覺不對自己的症,終於有一天遇到了讓自己心裡石頭落地的醫生,自己的疾病也慢慢好了,我們認為我們遇到了對的醫生,於是會否認之前遇到的醫生都不好,但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不否認可能遇到的老師並非厲害,但俗話說的好,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即便是在古時候拜師學藝,也必不會一開始就手把手教你怎麼去看病,師父需要看到徒弟的品行和悟性,才能因材施教!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我們如今不能只看到師父教給我們的有多少,有沒有想過我們付出的有多少?所以拜師路上,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不僅僅是醫術,還有為人的道理!

如果是真的喜歡中醫,又不知道如何去讀經典,覺得讀不進去,要麼不是真的喜歡,要麼需要人指點迷津。

是不是真的喜歡,我們需要常常去內心問自己為什麼要學習中醫,如果可以堅持一輩子,那讓我們堅持下去的理由是什麼?需要有人指點迷津,那我們就需要常常讀書,常常學習,常常上臨床打磨自己,與人交流,跟著老師請教討論交流等等,不可能一直都有收穫,但往往在某個時刻你會恍然大悟一聲:喔!原來是這樣啊!一下子醍醐灌頂,那種感覺會讓我們覺得重新活了一遍!

如今拜師學中醫不一定非要一輩子跟定一位中醫師父,我們可以跟著很多老師學習,如果有緣,我們可能會碰到影響我們一生的導師,如果我們有這個能力,可以博採眾家之長,學以致用!

真正好的中醫,是希望好的醫德醫術源遠流長,在學中醫的路上,如果不知道如何踏出這一步,至少還有人能夠給我們答疑解惑指引方向,已是足夠!所以如果能碰到合適的老師跟著學習,至少先踏出這一步,慢慢總會越來越有方向的!


一隻特立獨行的小中醫


還是先看一本靠譜的中醫藥經典書好。

中醫有道,無需分派。

中醫藥理論核心的原創性重大突破----《自然藥觀》開創中醫科學之路

《自然藥觀》一書發現了內病外邪的奧秘,也就是《黃帝內經》的核心:五運六氣奧秘和規律,並詳細地加以歸納總結,使之清晰直觀地呈現在世人面前。讓中醫看病從此變得有理可依有據可查,依天道行醫,而不再只是憑經驗、感覺和驗方在看病。

《自然藥觀》詮釋了五運六氣的“藥道觀”,以六十甲子為週期,全景詳細地再現了“五運”中所蘊含的二十四種症狀、相應治則及二十四類方藥的選擇,全景詳細再現了“六氣”中所蘊含的三十六種症狀、相應治則及三十六類方藥的選擇,使後人能準確地做到因時制宜。

五運六氣可通俗理解為內病外邪。五運對應內病,六氣對應外邪。

當前,我們處在五運的四運(處暑後7日-立冬後4日),六氣的四氣(7月23-9月22日)。見p288頁。

一、四運的新病和未病表現為大腸實和膽實,有陰(熱)實和陽(寒)實之分,需要辯證。有人可能大腸、膽陽實,有人可能大腸、膽陽陰實,有人可能大腸、膽陰陽兩實,身體較平衡的人,則症狀不明顯。

(一)大腸實(p93頁):

大腸實,實有寒熱、陰陽。

熱實(陽實),則大喘、胸滿甚至仰面而喘,眼睛昏黃,口乾,鼻塞,流清涕或出血,喉嚨痛,肩前、上臂部痛,大指側、食指,脈所過的部分發熱和腫痛而不好施治。

寒實(陰實),則氣虛發冷,戰慄而不容易回暖。

(二)膽實(p92頁):

膽實,實分寒熱、陰陽。

熱實(陽實),則發怒,頭痛,驚悸不安,下額痛,外眼角痛,缺盆腫痛,腋下腫。

寒實(陰實),則導致骨病,自汗,發冷,胸、肋、脅、大腿、膝外側直至脛骨、絕骨、外裸前以及諸關節都痛。

二、四氣的外邪表現為:熱在泉和溼在泉。P139頁

熱在泉症狀:

腹中常鳴,逆氣上衝胸腔,氣喘不能久立,皮膚痛,眼模糊,齒痛,目下腫,惡寒發熱,如瘧疾狀,下腹痛,腹脹。

溼在泉症狀:

水飲積聚,心痛,耳聾,頭目不清,咽喉腫脹,喉痺,下腹腫痛,小便不利,上衝頭痛,眼如脫出,頂部似撥,腰像折斷,大腿不能擺動,腰彎不變,小腿似開裂痛。

這些內病外邪的症狀,是自然規律的表象,作為普通人也該瞭解和知曉,看醫生時也能講清楚自己的狀況。當然,作為醫生是必須要清楚的。

治則和用藥舉例詳見《自然藥觀》。三、不真懂標病和本病,不能區分舊病、新病和未病,何以行醫?

一炁三元,元炁,一焦得元精,二焦得元神,三焦得元氣,四元之病是先天的本病,本為病之源。

物質有陰陽二相,有陰陽五運六氣之虛相,有氣血精氣神(光熱力)之實相。虛相和實相病是標病,標為病之變。

人以心為本,《素問•靈蘭秘典論》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素問•人正神明論》:“氣血者,人之神”。先天元炁所化的血氣有四元之病,是元神的先天之病相。相對於先天而言,經天衝脈所化的血氣病,是標病,但相對後天而言,衝脈所化的血氣病,則是本病。陰陽五運六氣之虛相病和血氣的精氣神(光熱力)之實相病是後天的標病,後天的標病是識神後天之病相。

故血氣病為本病,也稱三焦病,寒熱相移,氣逆不順,《內經》稱為氣厥。心為先天元神本病之所。

陰陽病為標病,腎為後天識神標病之所,標病由五運六氣之虛相病和血氣的精氣神(光熱力)之實相病構成。現代醫學是建立在數理化學科上的實驗科學,是物體實象科學,如視力變化、體溫變化、血壓變化、血尿成分、體液各種物質的濃度變化、骨髓變化、神經變化、呼吸氣體變化等等,其本質都是光熱力的變化。

從時間上分,病可分為舊病、新病和未病。五運的每一運約為73天零五刻,六氣的每一氣為60天,三焦的每一焦為90天。在這三個週期前,所產生的五運病、六氣病、三焦病(本病)為舊病,也稱已病或久病;在這三個週期內,已產生的五運病、六氣病、三焦病(本病)為新病;在這三個週期內,將要發生的五運病、六氣病、三焦病為未病。

從診脈象看,脈來小弱而澀滯是虛,為舊病(久病);脈來浮滑而疾數是實,為新病。

舊病的五運六氣病(陰陽標病)和三焦病(血氣本病)按陰陽生克傳導或遁化給新病的五運六氣病(陰陽標病)和三焦病(血氣本病),新病再傳導或遁化給未病。舊病和新病的標本病變化傳導關係複雜,當出現氣逆、寒、熱、洩瀉、中滿、大小便不利、舊病邪氣有餘及舊病正氣不足時,可以區分先治或後治標病、本病,具體如下。

(1)先治本病情況:

(1)\t先有舊病,而後出現氣逆新病,則先治氣血本病。即“病而後逆者,治其本”。

(2)\t先有氣逆舊病,而後出現新病,則先治氣血本病。即“先逆而後病者,治其本”。

(3)\t先有寒舊病,而後新病,則先治氣血本病。即“先寒而後生病者,治其本”。

(4)\t先有舊病,而後生寒新病,則先治氣血本病。即“先病而後生寒者,治其本。”

(5)\t先有熱舊病,而後有新病,則先治氣血本病。即“先熱而後生病者,治其本”。

(6)\t先有舊病,而後有洩瀉新病,則先治氣血本病。即“先病後洩者,治其本”。

(7)\t先有洩瀉舊病,而後有新病,則先治氣血本病以調洩瀉,再治標病。即“先洩而後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調之,乃治其他病”.

(8)\t先有胸腹滿悶之中滿症的舊病,而後發生煩心的新病,則先治氣血本病。即“先中滿而後煩心者,治其本”。

(9)\t舊病邪氣有餘,轉為新病的本病,即先治氣血本病,後治陰陽標病。即“病發而有餘,本而標之,先治其本,後治其標”。

(10)先有大小便不利的舊病,而後有新病的,先治氣血本病,以利其大小便。即“先小大便不利而後生他病者,治其本也”

(11)新病中既有陰陽標病,又有氣血本病,如果發生大小便不利的,則先治其陰陽標病,如果有大小便利的,則先治其氣血本病。即“有客氣,有同氣。大小便不利,治其標,大小便利,治其本”.

(2)先治標病情況:

(1) 先有舊病,而後有胸腹滿悶之中滿症的新病,則先治陰陽標病;即“先病而後中滿者,治其標”。

(2) 舊病的氣血不足本病,轉為新病的標病,則先治陰陽標病,而後治氣血本病,即“病發而不足,標而本之,先治其標,後治其本”。

治病要“謹察間甚,以意調之,間者並行,甚者獨行。”病輕的,或已緩解的,可以標本同治;病急重的,則先考慮專一的治本或治標的方法。





自然藥觀


繼承春水閣閣主需要掌握春水劍法,卓王孫到了春水劍譜到面前卻拒絕翻越,他說,簡春水能創得春水劍法我卓王孫也創得

從絕對意義上講,學中醫莫說不拜名師,就是完全不認得中國字,不看任何中醫書,從神農嘗本草起步,你也可以成為好醫生的

科學的本質不以是否具象化而改變,一人能掌握,千萬人便能掌握

這是理論

但現實是,張仲景只有一個,卓王孫也只有一個

連最入門最高深的傷寒雜病論都背不下來,也想學好中醫,沒有長期吃苦奮鬥的毅力,沒有否定否定再否定的自我批判精神

就是張仲景從墳裡爬出來親自教你,你也成不了好中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