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有言:忠孝不能两全,你们怎么看?

A寻找电瓶车


自古道:论心莫论事,论事天下无孝子。当前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白衣战士和来自祖国乃至全世界四面八方各行各业援武的英雄们,冒着生命危险,撇妻儿闪爹娘,奋斗在抗疫一线,他们为的是民族大义,为的是国家安全。他们何尝不挂念自己的家人,只是忠孝两难全。让我们为他们喝彩,加油,祝福,祈祷。也祝愿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早日渡过劫难,继续踏上伟大复兴之路。


兵骅A


像过去许多文学作品描写的英雄,大部分都是舍小家,顾大家,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可歌可泣的动人的诗篇。像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岳飞、花木兰、以及为新中国诞生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们等等。这些都是“忠孝不能两全”的代言人和践行者。

“忠”和“孝”不论到什么时候都是褒义词。但是有的时候“忠”和“孝”同时出现在一起的时候,就很难兼得,不可能做到两全其美。就拿这次全国性的抗击新型冠状肺炎来说吧,许多人不都是舍小家,顾大家,忠于职守。担负着责任和使命的双重任务。远离父母妻子儿女,冒着被白感染的可能,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呢?

看一看从抗击一线前方传来的视频,大家就不难理解“忠孝不能两全”真正内涵是什么了。这里面没有空洞的政治口号,没有顾及到个人的生死安危,更没有想得到人们多少的赞杨,他们的职责就是尽快把疫情消灭,他们的目的就是让广大民众,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生存环境。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此时此刻有力的诠释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彰显了炎黄子孙真、善、美的仁爱之心。

疫情就是责任,抗击就是使命。所有的人,对自己热爱的事业,都想尽忠,对自己的父母也都想尽孝。但是当疫情出现时,当国家民族和个人的利益摆在面前时,他们却义无反顾的选择了为国家尽忠、为人民尽孝,这比单纯的为自己的父母尽孝,更加显得大爱无疆,难能可贵。这就是忠孝不能两全的最好诠释。


天老大11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其实我更愿意说古代忠孝两难全。现代社会是不需要古代那种近似愚忠的忠心,相比起社会忠诚,我更偏向家庭的孝。现代社会是不缺少你尽忠的机会的,但是尽孝,就这一次,错过了也就是人生的遗憾了。


暖心女神


最大的孝:便是对国家的忠。

自古道:忠孝不能两全。从这句话来看,尽忠与尽孝似乎是冲突的,其实不然,忠孝是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是对国家最小的忠;为国家尽忠,这是对父母长辈最大的孝!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只有懂得孝顺父母,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人才能更好的报效国家,回馈社会,服务人民。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亲生父母都不孝顺,连自己的长辈都不尊敬,那么何谈,热爱社会,热爱祖国?同时,只有尽忠报国,奉献社会才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孝之终也。”如何立身?踏入社会!如何行道,报效祖国!如何扬名于后世?奉献社会,有用于国。换言之,孝是忠的开始,忠是笑的升华。

远古时期的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十三年未曾侍奉过母亲,可是当他治理好洪水,回家看望母亲之时,禹的母亲却说:“儿大孝!”南宋时著名抗金英雄,爱国将领岳飞为了尽忠报国,也很少亲自侍奉母亲,可是岳飞却成了古往今来最大的孝子之一。抗战爆发以后,川军将士王建堂收到了父亲寄来的一面“死”字旗,在死字的两侧,各有一行小字分别是:

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


由此可见,忠孝并不是相互冲突不能两全的。只是有大小之分,对父母之孝是小孝,对国家之孝是大孝,即“孝之大者,忠也。”

正如抗日战争时出川血战,抗击日寇的川军;抗美援朝时告别父母,打击美帝国主义的志愿军;研究两弹一星时,隐姓埋名,远离家乡的各种工作人员;以及当下疫情肆虐之时,仍旧工作在第一线的医疗人员,安保人员,科研人员都是忠孝两全之人!他们既是国家的忠臣,也是父母的孝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