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後,如果企業宣佈降薪,你選擇接受嗎?還是直接走人?

本仙女胖胖滴


【蘇羨觀點】:我會從企業降薪的合理程度、時間長度進行考量,然後決定是去是留。

面對疫情,企業和員工過得都不容易,在這個時候光為自己著想,只會令彼此雪上加霜,最後損失的是我們大家的利益。關鍵時刻,需要我們團結起來,相互理解、相互扶持,我們才能撐過這個寒冬,迎來春風暖陽。

一、企業如果降薪,要降多少,是否符合公司現狀

企業如果在此時選擇降薪,以保證企業能順利渡過這個困難時期,我覺得可以理解,關鍵是,企業準備降薪多少,是否有必要降這麼多。

我看到朋友圈裡有人發心情,說二三月份工資少的可憐,只有基本工資2000塊錢,我問他怎麼只有這麼少,他說一月份就幹了半個月,二月份到現在還沒開工,公司上半年估計都沒接幾個單子,能不少嘛。

公司在這種情況下還能發工資,已經是良心企業了,我們可以試著陪公司一起共渡難關,即使這個時候跳槽,同行業其他公司估計也不好受,跳過去工資也不會高多少。

二、公司打算降薪多久,是否在變相裁員

這是另外一個考量維度,公司打算降薪多久?是就疫情這幾個月工資少點?還是沒有給個準信,一直這樣拖著?即使後續公司訂單多了也還這樣嗎?

我們可以思考,公司是不是在變相裁員或者故意少發工資,如果真是這樣,我們就可以騎驢找馬,一邊幹著一邊尋找合適的企業,擇良木而寢。

總結

遇到一個心裡裝著員工的好老闆不容易,如果老闆真的很不錯,在自己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跟著老闆一起熬過去,等後續企業緩過來了,領導也不會忘記你。但在困難面前,我們也更能看清某些公司或老闆的風格,及時另謀出路或許更為合適。

【我是蘇羨,專注於職場提升和好書分享,歡迎關注我@蘇羨Gavin ,在寒冷的冬日我們一起抱團成長。】


蘇羨Gavin


【星雨觀點】跟誰過不去,也不要跟錢過不去。因為沒錢的曰子實在是不好受。

由於疫情,我們公司還沒復工,但每天會安排一個人去值班。昨天正好是我值班,上班途中正好遇到了一個過去的同事。小夥子大學畢業後來我們公司工作,兩年前跳蹧到市內一家規模較大的民企。正好路上遇到,雖是非常時期,但還是聊了一會。

他跟我講了他的遭遇,應該與你提出的問題非常相似。去年底,他所在的公司因為效益不好,決定對企業的行政人員降薪。被降薪的人員雖然心存不滿,但在人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也就忍了。可是小夥子年輕氣盛,直接提出了辭職。本來想年後再去找一份工作,沒有想到遇上了這場疫情。現在是沒有了工資收入,天天在家乾著急也沒辦法。

客觀看待企業降薪。

記得過去有一個比喻,形象地把企業與員工的關係比喻成“鍋”和“碗”的關係,意思是鍋裡有,碗裡才會有。就是說企業效益增加了,員工的收入才會有增加。

這次疫情對企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很多企業至今沒有復工。即使將來複工了,也會面臨著缺資金、缺原材料、缺產品市場等問題。企業要想在短時間內擺脫困境、恢復正常發展,估計具有一定的難度,也需要一個過程。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宣佈降薪,我認為對企業的這一行為可以理解。

企業面臨困境,需要員工同舟共濟。

任何企業的發展,都是波浪式的。有順境,也有逆境。

企業在發展順風順水的時候,增長快效益好,員工收入有提高,這種情況下員工自然高興。但當企業出現了困難,生產經營停滯,經濟效益滑坡的時候,提出給員工降薪,大多數員工都會很難接受和理解。這實際上就是常見的只能同甘不能共苦。

企業和員工是相互依存的命運共同體,在企業出現困難的時候,員工應該多理解企業和老闆的難處,積極為企業的發展出力,與企業同舟共濟,共渡難關。

是接受還是直接走人?還是要取決於自身的態度和實力。

面對降薪,是接受還是直接走人?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1、你願不願意與企業共渡難關?如果願意就接受,反之則走人。

一般來說,在以下幾種情況下,都是會選擇接受降薪而留下來繼續工作,與企業共渡難關。

  • 在企業已經工作多年,有了較深的感情;
  • 感到這個企業工作的環境很好,對自己的現狀也比較滿意;
  • 認為企業雖然目前遇到了困難,但發展前景看好;
  • 自己覺得有個工作不容易,現在重新擇業也很難,不想再折騰;
  • 自身條件一般,估計離開了也不會找到象現在的工作。

以上的這幾種情況,應該都是會留下來繼續工作。

2、如果自身不具備一定的實力,選擇走人易,再想就業難。

可以預見,今年的疫情,必然會給就業帶來較大的影響。

許多業內人士預測,復工後仍然會有一部分企業開工不足。

企業開工不足,必然會減少用工需求,客觀上使求職增加了難度。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如果不是屬於緊缺的專業人才,或者高技能的專業人員,或者熟練工人,估計會面臨擇業的困難。

總結:面對企業降薪,到底應該如何選擇,建議還是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冷靜分析利弊得失,慎重地做出選擇。


星雨如風


對於我來說是選擇接受!

這個裡面關係到一個個人成本問題。它的決定因素可能和自己的家庭背景,年齡層次比較有關係!

我是在一傢俬人企業工作了12年的一位員工。在疫情沒有爆發之前,去年10月份我提出過一次離職。那個時候信心滿滿,認為憑著自己的能力和經驗可以找到一個比現在的崗位更匹配,薪資更優厚的工作,當然情況也正如我所預料一樣。工作不難找,而待遇不理想。然後結合自己的自身情況,選擇在這家企業繼續留了下來。

首先是個人表現的考量。那如果企業都復工後,相信每一個私企都會有這樣的一個類似情況出現的可能,如果我此時選擇走人,那我必將面臨著求職這件事情,而在求職的慢慢過程當中,還需要了解到每一家我所申請面試的單位,它們的背景條件和當前復工時候是否也有降薪的政策存在。因此我考慮更多的是自己現在在的這家企業裡面的職業位置是否能夠讓我有效的去規避這樣的降薪風險?以及我選擇留下來接受降薪能夠給企業帶來的今後對我個人忠誠度的評估。

其次,同樣我認為降薪政策在一家企業只是短暫的。也許僅僅就是這一個月給你的薪資降薪。但可能你收穫的是類似於和企業和老闆一同並肩,度過一個非常時期,拿出的是你對公司所做的一些努力和貢獻。

第三,拿我現在的同事來看,有很多同事,非但不是在公司出現降薪情況的時候選擇走人,而是在出現疫情時,當前公司需要召回一些同事,去奔赴一線抗擊疫情,他們也毅然決然的積極的響應著。

所以我想,假如說個人情況、家庭背景比較優厚;或者在年前,就已經產生過要離職的想法;再或者你已經對這家公司不存在更多的追求和夢想。那就沒有必要考慮太多,畢竟"做的不開心"和"錢不到位"是不想幹的兩個核心條件。

但對於我們來說,這樣的非常時期出現的特殊情況,我想應該是有心理準備和心理考量,能夠接受的。



菜神V5


任性一定要有強悍的實力做為後盾,說走就走的都不是一般人。在這場疫情之後,很多企業估計都會選擇降薪作為減耗的手段,每個人面對降薪的態度一定也不同。我覺得還是根據自己條件來選擇應對方法,理智才是職場人應有的態度。

不難想像,這次全國性的防疫工作結束之後,已經有不少企業倒下了。那些生存下來的公司為了持續經營下去,有一些一定會選擇開源節流,而減薪必然成為不可避免的手段之一。

作為職場人員,聽到降薪肯定第一反應就是吐槽,然後要麼鬱悶後接受事實,要麼選擇打包走人。對於降薪,我覺得首先要理智對待,接受也是想通後的接受,走人必須是理智下的選擇。

要從更遠的眼光看降薪。

我個人也曾遇到過降薪,是在08年金融危機時。公司宣佈全體下浮薪資百分之十時,大家內心開始都不爽,但基本上都默默接受了。因為公司遇到暫時的難關,只要挺過去不倒閉,以後再次騰起,大家的收入肯定也會更次漲到更高。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選擇是對的,沒多久金融危機過去,工資不但恢復原來水準,還每年漲一次薪。


在困難面前,如果能選擇與公司同舟共濟,這不失為一個穩妥的選擇。雖然暫時降薪,但要明白企業可以得到長期生存,以後自己也可能得到更大的收穫。

不要衝動地選擇走人。

沒有人願意收入走下坡路,但遇到降薪不經大腦就選擇離職是種魯莽。尤其是在整體大環境不好的狀態之下,衝動性辭職是給自己的生活挖坑。

降薪固然不爽,但我們首先要明白“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的道理,既然是因為整體形勢而降薪,那麼同行業其他企業的日子一定也不會好過。我們聽到降薪就走人,到了外面會發現求職的機會並不多,而且也很難找到工資滿意的工作。

如果沒有把握可以跳槽找到更好的工作,離職只會讓自己的生活突然陷入混亂。一家人的衣食住行,房貸車貸孩子教育等各種帳單隻會讓你後悔自己的任性。

走人一定是理智下的選擇。

非常之人方能行非常之事,我很佩服那些自信勇毅的職場人士,他們敢任性地跳槽。他們的離職往往都是自己清晰規劃之下的選擇,所以每次都能從容淡定地讓自己更上臺階。同樣,面對降薪,敢立馬走人必須是經過分析規劃的選擇才算理智。


如果自己的技術能力確實在行業或職業範圍中有很強的競爭力,降薪則是對自己職場發展的阻礙。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離開公司別謀高就。這個時候,我們也沒必要有心理負擔,離開公司是個人的職場選擇。

總之,如果是那些家中有礦,或者實力過人的朋友,公司降薪當然無需忍受,可以選擇立即走人。而對於有生活壓力,並且技能不夠出眾的大多數人來說,要麼接受現實,要麼騎驢找馬吧。

以上為個人觀點,歡迎討論留言。我是職場本紀,篤行職場十幾年,關注我分享更多職場智慧。

職場本紀


降薪,是降20%,降60%,還是降100%呢?

疫情影響下,很多公司由於生意癱瘓,造成資金緊張難以運轉。

選擇降薪的目的在於:節約用人成本,讓員工與企業共同承擔風險

對於企業宣佈降薪,是否該立刻走人?建議大家好好思考以下問題,再做考量。

1、降薪,是長期降薪嗎?如果不是,離職就能解決問題嗎?

這一次的疫情,對很多行業都造成影響。中小企業面臨著生存環境的困難和壓力。

說白了,企業降薪是為了管控公司運營成本,為後續發展節省空間。

降薪選擇離職,你要觀察企業降薪是否一直存在。

  • 如果說企業降薪是長此以往都降薪,而降薪對你的生活造成影響,與你的工作價值不對等,再三考慮後你選擇離職,這或許情有可原。
  • 如果只是這一個月降薪,從長遠發展考慮,離職是否能改變現狀?是否其他公司不會降薪?

2、降薪,與你的職業發展是否衝突?是否意味著你將失去升職加薪的機遇?

作為企業員工,千萬不要單純的看表面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才最重要。

你要思考下:

企業選擇降薪的原因是因為疫情影響入不敷出,運營成本增加還是因為你的個人能力問題降薪。

  • 如果是疫情影響降薪,說明全體員工都要付出代價,並不單單是你一個人。這種情況,建議不要輕易離職。因為其他公司,可能也是一樣的情況。
  • 如果是個人能力被降薪,那對於你今後職業生涯發展肯定會有影響。這種情況,建議你離開。因為降薪,代表著企業對你能力的不認可。

3、離職是否能改變降薪現狀?

如果對於企業降薪行為,你非常不認可、不贊同。

這時候你要思考下:離職是不是就能改變降薪現狀?離職是不是就一定能保持現有薪資的穩定?

如果這些問題,你自己都是未知數,建議慎重理智的選擇。

離職原因千萬種,但意氣用事的離職卻是不可取的。

就算要離職,也要做到騎驢找馬,不要裸辭。因為裸辭的代價,普通人真的耗不起。

我是 ,職場諮詢規劃師,互聯網公司運營經理,知乎專欄作者。更多職場精彩內容,歡迎關注我,與你一起優雅混職場。


壹哥職場說


【九九觀點】復工之後,會有很大一部分企業宣佈降薪,這似乎已成為了常態。畢竟站在企業的角度來考慮這件事情的話,遠沒有這樣簡單,因為企業它的資金鍊、它的營銷收益以及它在市場當中所佔的份額,都會或多或少的受到影響。

至於復工之後經濟是否會走向疲態,以及這個企業它在市場當中所佔的話語權影響力有多大,一切都是未知。一些企業他們會走下坡路,有一些企業會走上坡路。但是針對那些走下坡路的企業而言,降薪似乎成為了解決這種問題的為數不多的辦法之一。

既然沒有辦法短時間之內提高企業的效率,就只能開源節流了,而這個開源節流,絕大多數會對著員工下手。

一、企業宣佈降薪後儘量不要離職。

之前曹德旺關於中小型企業有過一篇言論,而那篇言論當中一些話的確是實事求是,講的實話真話,因為中小型企業尤其是部分中小型企業,它們在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可能有些困難。

既然有些困難,變相的裁員或者降低工資就成為了一個必然的趨勢,會有很多員工被開除,也有一部分企業承擔不了對應的壓力,直接解體了。

而且一旦解體或者要求員工離職的時候,就會面臨新一輪的招聘狂潮,也會面臨新一輪的競爭。

員工一旦離開自己之前的企業,再去找尋一份新的工作,再去找尋一個新的崗位時,難度無形當中加大了很多,因為你不單要和同期沒有工作的人相比較,還要和已經有離職打算或者離職的員工做競爭。

在多方競爭之下,如果員工不能夠拿出自己的優勢,不能夠展現出自己對於職場、對於企業的有利的那一面,很難被企業應聘。

二、可以以私下協商的方式來儘可能維護自己的利益。

的確,這次事件過後,一部分企業它們的壓力山大。

但沒有辦法,行情就是這個行情,誰也沒有辦法去改變,面對這樣的行情,我們只能主動尋求突破的方法,而不是被動的去接受帶來的損失。

我們可以私下會談或者私下協商的方式,向公司領導表明自己的狀態以及自己對於高額薪水的需求。

當然,最好能夠和領導達成協議,如果公司現在有困難可以先不發薪水,等這段時間過去之後,或者這段困難過去之後,再把自己之前的薪水足額髮放給員工。

只不過這樣的一種私下協商非常困難,如果不是員工當中的佼佼者,如果不是企業的頂樑柱的話,很容易談崩了。

但無論如何,我們仍然建議大家多忍一下,尤其是在這個時候千萬不要衝動,因為一旦離職之後,再想找到一份新的工作,實在是有些困難。


我是廈九九,上市公司品牌總監,職場二寶媽,成長學習博主、頭條號簽約作者,寫作教練,《撐過去,你終將成為更好的自己》作者。寫走心的成長感悟、實用的職場分享、高效的寫作技巧,歡迎關注我。


廈九九


事實上,企業是不可以單方面宣佈降薪的,這是違反《勞動合同法》的。企業在沒有與勞動者協商一致的情況下降薪,勞動者可以向企業所在地的勞動糾紛仲裁委員會提起勞動仲裁,要求認定用人單位單方面的變更無效。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五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變更勞動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所以,即使是因為疫情原因,復工後企業要求員工降薪,員工也是可以不接受的。

在現實中,情況可能分成兩種。

一種是員工本身是管理層,對企業有強烈的感情,但是企業確實因為疫情收到重創,員工願意用降薪的方式來幫企業渡過難關。

比如說前幾天新潮傳媒在復工之後進行裁員,裁掉500名員工,高管集體降薪20%。這裡面的高管能說百分之百都是自願降薪嗎?很難說吧。

只不過是在企業裡有了一定地位,通常是地位越高,與企業的命運捆綁得就越近,越不願意為了10%-20%的降薪就離開公司,或者向仲裁委提出仲裁吧。

現實有現實的難處,標準的解決方案不一定適用於這些高管。如果他們還希望自己的職業生涯不受到更大影響的話。

所以不管是心甘情願也好,還是“被動”地心甘情願也好,有一部分人為了穩定,為了更好地發展,忍一時之痛,不過是為了爭取將來更大的回報罷了。

還有一種情況是不願意接受降薪的,他們除了“走人”這個方式之外,還可以選擇倔強地留下。

如果企業宣佈降薪,自己接受不了,那怎麼走?自己提出辭職嗎?那也太便宜企業了。要是大家都這麼做的話,企業豈不是不用裁員給補償金了,乾脆先跟員工提出降薪好了,不能接受的就自己離職,補償金都省了。

事實上,如果員工不接受降薪,是可以向勞動糾紛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的,這種仲裁,只要你能拿得出有效證據,比如說工資條,當然,前提是你沒有在公司要求降薪的說明上簽字——簽字同意的話,基本就代表企業與你協商一致了——基本上你是可以勝訴的,企業的降薪就會被視為無效。

無論是哪種選擇,都需要自己深思熟慮。

如果企業值得你同意降薪去守護,如果一時經濟形勢不好不太容易找到工作,那不如先稍稍委屈自己一段時間。如果你認為企業這樣做太不近人情,自己沒辦法接受,那也可以直接對企業表達你不接受降薪的做法,要求企業保持原來的薪酬,否則就會向仲裁委提出仲裁。

關注@職場綠皮書,職場軍師,用生動的故事和案例講述職場上的那些事兒,與你一起成長。認同我的回答,請點贊、轉發、關注。

職場綠皮書


不想接受,但也不會直接走人

首先,看一下企業降薪的具體規則

如果,是短期降薪,後期補發,這種情況無可厚非,大環境如此,這個作為員工,該有的體諒還是要有的;如果是長期降薪,那就要看下降薪的幅度,如果幅度不大,可以短期接受的話,那就先勉強上班,後期再圖他路吧,畢竟這個時候很多企業都在裁員,也不好找工作;如果降薪幅度太大,難以接受,那就走正常流程,遵循自己的內心想法吧。

第二,看一下自己對公司的滿意度

如果,公司一直以來對員工都不錯,福利待遇也挺好,企業遇到難題,降薪無可厚非的話,自己也心存感恩,那就堅持下去吧,相信公司這個困難的時候,也是檢驗員工的時候,渡過難關後,公司也會知道誰可堪大用。

第三,看一下自己的存款、

如果自己的存款還充裕,自己也不想找工作,那就堅持一段時間,看看公司發展情況;如果存款不多,不足以支撐一段時間的日常開銷,降薪幅度又大,那就果斷選擇離職吧。不過離職也不要立馬走,最好還是先找好下家,不然大環境不好,如果工作不好找,那自己可能就要經歷一段時間的空檔期了。畢竟這個寒假大家都休了這麼久,都還想著抓緊上班賺錢呢。

第四,看一下自己的實際情況,有沒有能力短期找到合適的下家

如果短期能找到合適的下家,薪資待遇比現在的要好,那就果斷離職吧,畢竟咱有的是能力,憑實力吃飯,實力不允許咱將就。如果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自己難以預測,感覺還是先觀望一下吧,順便看看有沒有合適的工作,有合適的拿到offer後再提離職吧。


一點兒創業的事兒


復工後,如果企業宣佈降薪該怎麼辦?就於現在特殊時期,這種情況應該不在少數,我們應該怎麼辦比較好。

如果企業宣佈降薪怎麼辦

今年這場疫情嚴重,因為感染性強,國家號召儘量留在家中,不要出門。所以這個假期到處都異常的冷清。沒有人也不會有生意。

很多企業老闆都苦不堪言,旅遊、餐飲、零售、娛樂業都深受影響。過年已經虧損不少,現在雖然已經開始慢慢復工。但是這些行業依然不能營業。

企業每天都面臨不少的虧損。房租、水電、人工等讓這些,老闆也是隻能想辦法如果節省成本費用。那麼裁員和降低工資就出現了。

娛樂行業裡做得名氣不小的K歌王,復工第一天就裁員了幾百員工,西貝的幾千員工現在不少都在送外賣,海底撈每天虧歲幾千萬。

降薪對於打工者來說,無疑是很壞的消息。但是,特殊時期,我們還是要理性對待。

1、首先,你要對自己的工作有個正確的認識。這份工作你做了多長時間,你覺得是否有發展?福利待遇如何?與同事相處怎樣?

2、如果你的工作本來就不怎麼樣,你已經有過辭職的想法,公司也不值得你留戀。今天不過是雪上加霜的話,可惜考慮辭職。

3、如果平時公司各方面都不錯,自己也感覺很好,公司現在也需要你。最重要的是公司現在是短期困難,並不是沒有發展。那麼,你可以留下來和公司一起共渡難關。

有的企業也會對降薪有一定的說法,比如幅度、時間等等,讓員工放心,一起渡過困難時期。

個人觀點

現在是特殊時期,你可以根據公司和個人的具體情況來決定。疫情終會過去,我們的工作也會恢復正常。


敏學pai


復工後,如果企業宣佈降薪是接受,還是走人?如果直接從表面也是出發去回答會過於籠統,回答不清楚,我們要拆解之後再做回答,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企業宣佈降薪針對的是哪些人,以及他降薪的原因是什麼?

一、疫情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的經濟狀況,企業做的臨時薪資調整

對於這次疫情,眾所周知,對於不同行業的企業的經濟狀況都帶去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資金雄厚的企業影響較小,資金比較微薄的企業可能沒有度過這個難關,已經關門歇業了。

所以能堅持到疫情過後正常復工的企業都是有一些家底的,經過了如此難關之後,企業仍然能夠正常復,只宣佈了降薪而不是裁員,這對於員工來說應該算是一件幸事,因為很多企業很多人因為此次的疫情已經發展不下去了,企業關門員工職位不保。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如果宣佈降薪,我相信出發點一定是為了讓企業先存活下來,讓員工先有一份工作作為保障,然後等到經濟回升之後,恢復正常薪資。

二、企業宣佈局部降薪、變相裁員

降薪裁員其實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花樣,如果單位宣佈降薪是為了讓某些員工不能接受而自行離職,這個時候大家都知道企業是為了讓員工自行離職,然後節約經濟補償的費用,如果是這種情況,作為員工的一定不能往坑裡跳,這個時候如果離職就相當於中了單位的小伎倆。

搞清楚企業降薪的原因原因和目的之後,我們也不能立即做出判斷是否辭職,因為現在辭之後面臨的仍然是需要找工作,那麼我們就需要考慮到外界的環境對自身的求職有什麼影響,以及需要考慮的因素。

我們以上說到疫情對於很多行業都帶去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如果目前所在的企業採取了降薪的措施,那我們也應該考慮到外界的企業是否也有如此舉措,並且還要考慮到此刻求職的難易程度。雖然說每年找工作都是金三銀四,金九銀十,但今年的三月肯定是最特殊的一個求職季,就是肯定會面臨一些坎坷。

如果說企業降薪的原因和目的以及外界的環境我們都搞清楚了,這個時候就可以痛下決心做決定了:

如果企業是因為上述原因一普遍降薪為了先讓企業渡過這個難關,如果願意理解企業的不易,並且以前工作比較順利,那麼可以放手一搏先堅持一段時間,如果在企業經濟情況好轉之後,員工薪資待遇仍然不見回升,這個時候可以考慮到在離開,如果企業經濟狀況好轉之後薪資待遇恢復正常,也不會因做錯了一個決定而後悔。

如果企業是因為上述原因二變相裁員,採取降薪措施,這個時候往往是很有指向性的,平時自己的工作做得怎麼樣,領導是否滿意,大家心中都是有一杆秤的,因此,這個時候工作優秀的同事肯定是不會感到危機的,相反是那些混日子的同事應該考慮一下自己的處境,以及自己的未來如何發展。如果覺得領導指向自己,我認為這個時候可以自行離職,剛好利用疫情未復工這段時間好好規劃一下自己的未來,如何發展的更好,而不是持續的混日子,持續的混日子或許在當下可以勉強的撐過一段時間,但是長遠來看絕對是危機四伏,等到上了年紀之後效果就會更加顯著。最好不要有離職的想法等著單位主動辭退你,雖然這種做法我們都知道可以拿到一筆經濟補償金,但是長遠的來看,並沒有什麼實用性的幫助,只能度過一時的難關。

綜上所述,在企業宣佈了降薪之後,我們冷靜應該考慮清楚企業降薪的“面積”、降薪的原因和目的,再考慮清楚外界環境的現狀,最後考慮自己的發展和規劃,考慮這一系列相關聯的問題之後再作出決定,就會顯得更加慎重,俺不是一聽到降薪就立刻辭職,這樣既有風險也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


感謝閱讀@筆記簿杏豆:企業培訓師,勞動糾紛諮詢師,社保專家,專注職場乾貨、社保問題分享,歡迎點贊與評論,關注向我提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