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与病毒抢时间的赛跑--临沂卫健系统抗疫工作综述

防控:结成一张大网

提前全面部署;

每天2.5万名医护人员参与排查防控;

发热门诊累计就诊近5万人次;

病毒标本累计检测上万份;

……

1月中旬,临沂市疾控中心组织专家组进行了研判,发出了预警:疫情有很大可能在春节期间进入我市。几乎同时,市人民医院也对疫情做出类似预判。

几天后,我市出现了2例确诊患者。而此前,全市各级政府已经根据疾控中心的预警,拉开了一张全覆盖的防控大网。而我市人口基数巨大、流动人口众多,与武汉人员、物资交流频繁,病毒有爆发式传播的危险。

这是一场与病毒抢时间的赛跑。

市卫健系统取消春节休假,每天派出医务人员2.5万人,全链条参与疫情排查防控工作。他们做到“三个一律”:对所有密切接触者一律采样检测,当日清零;对所有管控的武汉人员一律进行核酸检测,清仓见底;对所有发热病人中有咳嗽、咽痛、胸闷等任意两种症状的,一律进行免费肺部CT筛查。

这其中的患者活动轨迹,是排查防控的关键环节。它来自市疾控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它的难度有二:患者不配合,活动轨迹复杂。疾控中心配合街道、社区,以极大的耐心,付出极大的精力进行调查,精准复原患者活动轨迹,再进一步查找密切接触者,然后对他们实施隔离措施。

疑似患者进了医院,怎么确诊?他们的样本还是要送到疾控中心,进行实验室检测。从样本接收登记、实验环境准备、个人防护装备、到病毒检测、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整个过程需要近7个小时。在此期间,检验员一秒钟也不能离岗,一口水也不敢多喝。负压环境导致呼吸憋闷,检验人员还要把自己封闭在厚重的防护服里,连体防护衣、护目镜、N95口罩、双层乳胶手套、双层靴套……连续工作7小时下来,总是又累又热,浑身湿透。

在全市1000多万人当中,查找出数千人的密切接触者,就诊近5万人次的发热者,检测出上万份的病毒标本……这一切,都是在三周时间内完成的。

在抢时间的路上,我们要比病毒跑得更快。有的定点医疗机构仅用9天就自行设计、建设、投入使用了发热门诊,就是这种速度的一个注脚。

1月30日上午,市委书记王玉君到市疾控中心督导工作,称赞市疾控中心等医疗机构是疫情防控战场上的“尖刀兵”。

一场与病毒抢时间的赛跑--临沂卫健系统抗疫工作综述

救治:与病魔短兵相接

2月3日,我市新增确诊患者2例;

2月6日,我市新增确诊患者3例;

2月9日,我市新增确诊患者2例;

……

形势刻不容缓,全市卫生健康系统迅速由“平时状态”转换为“战时机制”,各医疗、疾控机构严阵以待,在全市人民前面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疫墙”。各医疗机构严格执行新版诊疗方案,组织医护人员培训2万余人次;新建负压病房148间268张床位,采购18辆负压救护车;全市40家发热门诊24小时开放,设置分流专用通道,落实预检分诊措施,发现异常第一时间上报,实行“一人一车”专车转送;成立两个专家组,分片包干13个县区15家医疗机构,坚决防止医务人员感染。

市中心医院、市中医医院成立医疗专家组,专门研究中药、西药结合防治新冠肺炎课题;市妇幼保健院提升各环节管理,确保疫情期间产妇、婴儿的安全;临沂血站面对街头采血量急剧下降的情况,一手抓防疫一手保供血……

此时,人们的目光更多地集中在了全市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定点医院——市人民医院的东医疗区。该院区北侧原有一排平房,他们仅用三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清理、改建、布线、设备安装等工作。同时,腾空1座病房楼、300余张床位,用于疫情救治备用病房。为此,很多人都是在工地上度过了春节。

隔离病房有了,四级医疗梯队也迅速组建起来,包含了感染科38名医生和64名护理人员,其他科室自愿报名的精干力量也纷纷加入。

他们走进隔离病房,就是与死神短兵相接。身处负压环境之中,与重病患者零距离接触,三层隔离服里浸出的汗水、护目镜里模糊的水汽、口罩勒痕下的压疮、三层手套内皮肤的湿疹……使他们经受了技术、耐力、胆量和精神各个层面的严峻考验。

进入隔离病房就要连续工作7天,出了隔离病房还要被隔离14天,这意味着他们与家人21天不能相见。

东医疗区门急诊办公室主任徐静告诉记者,书记、院长每天坐镇指挥,各部门密切配合协作,全员发扬吃苦奉献精神,是对疫情取得压倒性优势的“三大法宝”。拿门诊部来说,从信息采集、预检分诊到再次排查、留观疑似患者,医护人员就像上了法条一样联轴转。这时,患者家人不能靠近,全靠医护人员照料包括打饭喂饭。至于畏惧,早就被忙碌远远地驱走了。

一场与病毒抢时间的赛跑--临沂卫健系统抗疫工作综述

奉献:一道白色的风景线

战时的节奏,战时的状态。全市医护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战疫一线,发出了“向我看齐”的声音,给全市人民以信心与希望,成为一道洁白的风景线。

我们难以记录他们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与点点滴滴,不妨以他们中的“夫妻档”为例,来扫描一下白衣使者们的身影。

一场与病毒抢时间的赛跑--临沂卫健系统抗疫工作综述

相龙云和陈涛

相龙云是平邑县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丈夫陈涛是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疫情出现后,平邑县启用距离县城5公里的南山医院作为隔离病房,陈涛被任命为第一梯队救治队长。他夜以继日奔忙在南山医院,还利用自己兼任的县心理学会会长的优势,为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和患者做起了心理辅导。虽然同在一个单位,岗位也仅仅相隔5公里,却一个多星期也见不到一面。偶尔在医院楼道里遇上,他们也只能是点头微笑示意。

陈孝凯与刘立霞

陈孝凯来自市人民医院东区感染科一病区,作为有10年以上从事传染病防控的专科护士,他经历过多次重要疫情考验。最早看到通知,他就报名加入第一梯队了,进入了封闭的隔离病区。他的妻子是神经外科护士刘立霞,疫情出现后也奔忙在第一线。入仓前,家中二宝已发烧三天,家务全都交由老人照顾。出仓后,他只想对爸妈说一声:辛苦了。

一场与病毒抢时间的赛跑--临沂卫健系统抗疫工作综述

孙淑香与刘乃青

刘乃青作为临沂市中心医院医务科的负责人,经常加班到凌晨1点,往往刚躺下就接到电话,再起身去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在同一单位工作的妻子孙淑香,是感染科护士长,一样坚守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在疑似病人来院时,最先冲在前面的就是她。由于他们的老人身体都不好,只能将两个孩子寄养在两个同事家,孙淑香曾连续21天见不到孩子。

……

采访结束时正值情人节,蒙蒙春雨中传来了好消息:全市一天有12名新冠肺炎患者同时治愈出院,这是抗疫以来出院人数最多的一次,并且包含了全省首例孕妇患者。我市的防控和治愈卓有成效,使得治愈者数量超过新增病例,也预示着新的生机正在各个领域勃发。


来源:临报融媒 彭庆东 汲长良 孔令华 通讯员 刘致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