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作为京津冀地区第三极,为什么经济发展如此之慢?

淡牙牙


不仅是石家庄发展太慢,整个京津冀除了北京之外都发展的太慢。


京津冀跟长三角完全没法比。


京津冀首都经济圈,5年前作为重大国家战略被提出,意在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

国家战略京津冀一体化的实际成效甚微,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都陷入了僵局。

这让我们忍不住去想:京津冀还有资格被定为国家战略吗?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也被定为国家战略。

如果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成效作为国家战略的标准,那么京津冀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战略的标准。

京津冀一体化,只是国家看在首都北京的面子上,给了津冀自我高潮的机会。

01

人口

城市发展的根本是人口,人口流动最能反映一个地方的发展与繁荣。

北京与上海,是我国唯二严格控制人口的城市。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2018年北京人口流出39.17万人,上海人口流出12.3万人。

而北京上海控制人口,受益的便是都市圈内的其他城市。

中心城市流出以及控制的人口有没有被都市圈内城市接受,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体化的程度。

近三年来,京津冀圈子中的天津流入人口为3.36万人,河北省几乎不进不出。

而长三角区域里,浙江、江苏、安徽三省人口大量流入。其中浙江流入99.6万人、安徽流入45.08万人、江苏流入12.7万人。

所以总的来说,京津冀人口在持续流失,而长三角区域人口在快速流入。

02

人均GDP

GDP能够反映区域的经济发展优良状况。

2018年,京津冀与长三角区域各省份中,河北和安徽的人均GDP垫底。

而在GDP增速方面,从2016-2018年来看,则由京津冀圈子里的天津以5.45%的增速垫底。

一个现值垫底,一个增速垫底。京津冀圈子里的难兄难弟,让北京这个老大哥十分难堪。

“带不动”,这可能是北京最想要对河北,天津说的话。

03

人均可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直接体现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是城市吸引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2018年,具体到城市,京津冀区域除北京以外,其他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整体低于长三角区域城市一大截。

特别是河北的重点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30000元/年左右,十分惨淡。

超低的可支配收入,可能就是津冀接不住北京流出及控制人口的主要原因。

04

新增就业人口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能够反应一个地区就业工作状况,充分就业代表了经济的均衡状态。

2018年京津冀地区新增就业人口均值59.43万人,长三角区域新增就业人数均值125.3万人。

几个重点城市中,长三角区域的江苏新增就业岗位最高,达125.3万人。

而京津冀区域除了河北,天津与北京双双垫底。核心城市北京更是远低于长三角区域的核心城市上海。

长三角区域提供了更好的就业岗位和就业资源,人口流入大也就不难理解了。

05

第一、二、三产业对比

第三产业包括各类服务业和商品经济,往往能够体现社会经济发展程度。

2018年我国第三产业的平均增速为7.6%,而

长三角区域第三产业的增速均高于全国水平。

毕竟“江浙沪包邮”声名在外,第三产业自然无可匹敌。

而反观京津冀,比之远远不及。

京津冀都市圈,能拿出手跟长三角比的,也就北京的首都地位及林立的名校了。

当然,尽管全面落后于长三角区域,但京津冀依然是中国顶级的都市圈,在全国经济群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津冀两个不争气的小弟,阻挡不了老大北京强势前进的步伐。


看楼市谈房产


这个问题提法就有瑕疵。

关于河北省11个地级市里,到底谁才是京津冀第三极,很多人心里都有数,这个城市肯定不是石家庄。

在河北省内,经济总量排名第一的不是省会石家庄,而是远在京东的唐山市。作为大地震后重新崛起的重工业城市,唐山的经济水平一直名列前茅。

所以,之前提出的“京津唐”工业区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后来才有的环渤海经济带以及京津冀一体化。

那么,作为河北省的省会,石家庄有什么优势呢?答案是省会的政治地位。这是唯一超越唐山的地方。而河北省内,也只有石家庄可以和北京、天津在政治地位上称兄道弟,因为政治地位更加接近。

那么,作为河北省的省会,为什么相比于其他省会,特别是郑州,石家庄的经济发展如此滞后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位置欠佳

石家庄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其区位十分尴尬。

石家庄市的地理位置在河北省中南偏西的位置,一般而言,省会的位置都基本靠近本省的自然中心或者本省的经济重心。而作为河北省的省会,石家庄市既不在自然中心,也不在经济重心。

我们知道,河北省的自然中心在保定市,而经济重心在唐山秦皇岛地区。两头都不占的石家庄只能以政治中心抢占风头。

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因为北京和天津的存在,石家庄对河北省北部和东部地区基本没有影响力,特别是经济影响力。

在先前的文章中,静夜史曾经以“中心城市经济腹地”理论分析过石家庄的区位,概括起来就是:因为石家庄的位置偏西靠南,所以河北省内能够作为石家庄市经济腹地的,除了石家庄地区,就是衡水、形态和邯郸。也就是说,石家庄作为省会,能够辐射和带动的,也就是4个地级市。

那么剩下的7个地级市怎么办呢?答案是被北京和天津市瓜分,北京周边的张家口、承德、廊坊、保定加上天津,构成了环首都经济带。而唐山、秦皇岛、沧州则和天津一起构成了环渤海经济圈。

河北省在事实上,是南北割裂的。

而石家庄作为经济腹地的四个地级市,也没有完全被石家庄引领,因为河北省西有太原、东有济南,南有郑州,这就意味着邯郸除了是石家庄的经济腹地,也可以是郑州的经济腹地,衡水除了受石家庄辐射,也在受济南辐射。从德州到衡水,只有一步之遥,说山东省不影响河北省,那是不现实的。

所以,石家庄的经济腹地被各方挤占所剩无几,而经济腹地又决定了一个城市发展的规模和前景。所以石家庄的发展形势不太乐观!

2、政策不利

河北省面积18.88万平方公里,作为一个面积并不算太大的省份,却囊括了几乎所有的地形区,包括高原、山地、平原、丘陵和盆地。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奇观,是因为河北省作为一个东部省份,其主要作用除了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保障首都的安全。

民国时期,张家口是察哈尔省省会,承德是热河省省会,当时的天津市是河北的省会,所以河北行政区划上是一个整体。

建国后,为了提升首都周边的安全水平,察哈尔省和热河省以及绥远省被撤销,内蒙古恢复到清朝时期的面积,而首都周边的张家口、承德等地,则被划入河北省。而天津市作为首都的门户,也升格为直辖市,河北省对京东地区的影响力微乎其微。

而从1913年到1968年,河北省的省会变迁超过11次,直到1968年石家庄才成为河北省省会并稳定下来,长期的省会变迁使得河北省无法专心致志搞建设,极大地浪费了社会资源,而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的省会,只是在天津市升格为直辖市后,河北省做出的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这也说明了除了天津,河北省境内再也没有一个城市适合担负引领全省发展的大旗。

而作为河北省的省会,石家庄虽然也在奋起直追,但是毕竟起步晚,所以赶超其他省会城市,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石家庄,作为省会城市,因为和首都和天津的距离过近,所以难以发展航空等交通事业,同质化的竞争必然导致石家庄形势被动。

在提出环首都经济带和环渤海经济带时,石家庄是被排除在外的,这就让石家庄事实上成为被首都抛弃的对象,而河北省对于首都和天津的发展,是鼎力支持的,这就和全力扶持省会发展的大方向相冲突,必然导致石家庄的发展不尽人意。

好在近年来提出的“首都一小时经济圈”,将石家庄勉强算了进来,不过这样的经济圈对于石家庄而言,更像是对石家庄的“空吸”。

所以,石家庄发展任重而道远!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石家庄一直发展不起来的问题其实好多人都有评论。尤其是跟郑州进行对比,今天我就简单谈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看下石家庄的经济数据,2017年石家庄GDP6558亿元,人口总计1078万人;2017年郑州预计GDP9000亿,总人口972.4万人;只看经济数据就可以看出石家庄已经开始慢慢掉队了,之前石家庄和郑州可谓是难兄难弟,河南和河北也是一对难兄难弟,两个省份隔黄河而望,都是经济不够发达的省份,高等教育都是全国倒数,都是以煤炭等自然资源为主的重工业;环境污染都是严重,都被国家点名。可是什么时候石家庄怎么与郑州的差距越来越大了?

第一、石家庄所处的河北省,中间是北京和天津两座超大级城市,优秀的人才和优秀的企业都被这两个城市所吸引,石家庄相对的吸引力就下降了好多,一个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个国家直辖市,无论是哪方面都是这个所谓的省会城市所不能比拟的。过去十几年北京和天津的虹吸效应是愈发明显,石家庄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或许京津地区企业外迁会给石家庄带来一次真正的机遇吧。而郑州则是举全省之力进行发展,不断得到国家政策红利的支持,中原城市群,国家支持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全省人才甚至从京津地区“逃离”的人才都向郑州进行聚集,此消彼长,石家庄肯定不如郑州发展的快。

第二、石家庄所处的位置并不是交通枢纽,北京是全国枢纽,天津是重要的交通枢纽,石家庄呢?郑州是全国的重要交通枢纽,地位可以说是全国举足轻重。郑州也是以此作为振兴地区经济的重要举措,物流和交通已经是郑州地区的核心竞争力,甚至郑州已经开始打造全球物流中心。石家庄呢?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消息,它有的只有北京和天津的资源溢出效益。

第三、在经济转型方面,石家庄和郑州都是全国重要的粮、菜、肉、蛋、果主产区,近些年郑州已经开始转型以食品加工(三全和思念等)物流服务业和金融业为主的经济模式;石家庄则在这方面的进行的转型慢的多,目前还是以轻工业为主,单一的发展模式也注定了石家庄的经济发展的缓慢。

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有疑问欢迎关注或者留言。


勇谈房产壹贰叁


首先,有部分政策原因,致使整个河北省发展都慢,因为是巩固京津的定位。再有76年以后,国家对唐山非常照顾,原因大家都知道发生了天灾,我们当时没有要国际援助,所以以全国之力发展建设新唐山,这样的背景下,河北省也是以建设新唐山为第一要务的。所以唐山我在九三年当兵时我认为唐山是建设的最好的河北省的城市,街道当时河北省最宽。我认为当时的唐山百货大楼河北省最大。


石家庄起步就晚,还经历了我认为全省支持唐山建设的原因,所以发展的不是很好,虽然后来这二三十年石家庄占尽了资源优势,可是地理位置尴尬,虽然现在在河北省最大,还是二级城市,除了石家庄人还有政府部门认同,存在感太差,城市历经了三次转型,据说还都不成功。(这点是在我别的关于石家庄帖子下的留言,具体情况因为我不是石家庄人我并不清楚)。

现在要建设疏解首都功能的雄安新区这个战略部署了,石家庄的发展可能还会减慢,毕竟没有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城市半小时交通圈内,以上都是个人见解,并代表对,那里说的错了,请您指出来让我多长点见识。谢谢大家。

最后想说的是,虽然现在石家庄比我们保定大,楼也高,发展更好。但的确起步晚,发展慢。在市里石家庄人的穿着打扮个人认为比保定人差点,有点土。91年以前我在河北省体工大队呆过几个月,当时保定的商场已经有很多开放型的了,而当时石家庄的商场还都是传统柜台的那种,可能我当时还是在石家庄逛的少吧!


保定微评说


京津唐工业基地,是专家学者的总结;京津廊城市群,是房产开发商的叫法;京津保,是清末民初的华北三大城市的叫法。

石家庄,京津冀第三极,是河北省的一个定位。

不同于京津保与京津唐,石家庄作为京津冀第三极,只是处于定位阶段,并没有完成。

因此,并不是说,石家庄被定位为京津冀第三极,就会发展好。

而是说,只有石家庄经济发展好了,它才能成为京津冀第三极。

石家庄已经制造了京津冀第三极的地位,但是并不代表,它具备了京津冀第三极的实力。

石家庄位于河北省的西南,目前是河北省的省会,但是,了解河北省变迁的人会知道,石家庄已经是河北省的第12个省会了。

地理位置以及政策因素,是影响石家庄发展的最大原因。

河北省最北部的城市是承德,纬度为北纬40°;最南部的城市是邯郸,纬度为北纬36°。

河北省最东部的城市是秦皇岛,经度为东经119.57。

而河北省最西部的城市,则是石家庄。

或许不少人会以为,河北省最西部的城市是张家口,实际上并非如此,张家口的经度为东经113.5,而石家庄的经度,则为东经114.48。

石家庄城区在河北省的格局,偏西偏南。

和石家庄面临同样困境的,还有江苏省的省会南京市。

而南京,一直被不少江苏人笑称为徽京。

这也是石家庄比起南京来,要尴尬许多的原因。

南京虽然在江苏地理位置偏僻,但是,只要它愿意向西扩张自己的地盘与势力,那么安徽省的滁州、马鞍山与芜湖,都会纳入到它的势力范围。

不能很好地吸血江苏,但是可以利用安徽东部地市来进行发展。

而石家庄,没有这项优势。

石家庄和山西省太原市距离十分近,中间只隔着一个阳泉。

如果石家庄向西扩展,也只有一个阳泉可以吸血。

石家庄比起郑州来,之所以发展缓慢,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郑州作为河南的省会,可以吸纳河南所有的资源。

这一点,从石家庄与郑州的铁路线路图可以看出。

郑州的铁路与高铁,基本可以直达河南全境,当然,也有像是南阳这样没有直达的地级市。

但是,石家庄与河北的大部分地级市,完全隔绝了。

张家口、承德、秦皇岛、唐山、廊坊、沧州,完全不能直接到石家庄。

对于张家口而言,到达石家庄,最便捷的方式是跨过保定,直接到达。但是目前来看,张家口即便通高铁,也只能通北京,通保定从而到石家庄遥遥无期。

而承德,则同样需要跨越北京和保定。

秦皇岛和唐山,则需要跨越天津和保定。

沧州目前和石家庄的铁路已经有了眉目,究竟何时修好却没有音信。

对于石家庄来说,北京、保定和天津成为了阻隔它将势力延伸到河北北部最大的阻力。

而郑州,则没有这样的阻力。

在河北省西南的地理位置导致了石家庄的尴尬。

郑州在河南的中部偏北,黄河一带的汴洛,自古就是河南甚至中国的中心,郑州向河南的扩张,没有任何阻力。

而石家庄的扩张,倘若只限定在河北南部,不会有太大问题,衡水、邢台、沧州都是石家庄的势力范围。

或许石家庄与目前的河北省都明白,石家庄的格局,太过拘囿,适合防守,但是不适合进攻。

当年比较保定和石家庄做省会,不是有官员曾说,石家庄在太行山深处,不易遭受进攻。

倘若石家庄要将河北北部纳入发展范畴,那么最终它要对抗北京、天津和保定,因为河北北部想要到达石家庄,必须从这三个地方的其中之一跨越过去。

而河北南部,比起河北北部与河北中部来,一直都是河北省最大的投资热点。

无论是石家庄的三年大变样,还是黄骅港,抑或石家庄的石太客专与石济客专以及河北省极力推动的石衡沧港高铁项目,基本上河北省算是舍弃了河北北部与河北中部,全力在打造河北南部。

不过,可能因为雄安新区与张家口冬奥会太引人注目,使得不少人觉得,河北的重心在河北中部与北部,但是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

石家庄定位为京津冀第三极,究竟能不能达成很难说。

但如果石家庄仅仅把衡水、邢台以及沧州,或者,更远的邯郸作为自己的腹地区域的话,或许会把自己的地位定义得更为明确,也能有一个更清晰的发展规划。


林一行


其实石家庄的经济增速与全国平均增速基本持平,2016年为6.8%左右,为河北省GDP第2多的地级市(当然也是省会城市),比唐山市少了约450亿元,比河南省第一的郑州市少了约2137亿元左右,2016年郑州GDP较上一年增长了约8.5%,从总量及增速上看确实多于与快于石家庄。



2016河北11地级市GDP



2015~2016河南18地级市GDP

石家庄虽为省会,但与唐山和保定一带相比距首都经济圈及天津经济圈还是相对较远的。京津冀一体化对河北环北京、天津周边地区更有利,机场、城际铁路、环城/城际公路等基础设施更有利于完善,这样石家庄就有些被"孤悬"的感觉!


河北环抱京津二市,两市距河北北部与南部均不远,而两市的服务范围及影响力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这样就会造成石家庄人才与经济腹地不足!

石家庄西部受太行山阻隔,东南与鲁西北相距不远,冀中南城市圈显然无法与环京津一带相题并论!

接下来说一说郑州,郑州与石家庄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经济腹地辽阔,河南为人口大省,郑州又是河南首屈一指的第一大城市,其对人才物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况且河南周边又没有什么比郑州更高等的城市了,郑州的优势更相对明显了。而河北也为人口大省,但"内部"的竞争与人才的分流状况就大相径庭了!郑州为中原城市群的"领头羊"而石家庄在京津冀一体化中有些"微不足道"!



再者郑州与石家庄相比交通更占优势,两城均为火车拉来的城市,但受独特位置的影响,显然郑州更优!



海阔天空218505852


首先,作为京津冀地区的第三极,题主也说了,第三极。。。京津冀就那么大点地方,你都排到第三极了,还叫优势吗?

石家庄经济发展缓慢吗?

我觉得一点也不慢,由于2017年的数据还是快报,未来可能还会有调整,所以我们谈截至2016年的数据。2012年到2016年,石家庄GDP名义增速为30.18%,这个经济增速我认为并不算慢。

石家庄与郑州的差距

2012年,石家庄GDP4500亿,郑州GDP5547亿,差距1047亿。

2016年,石家庄GDP5858亿,郑州GDP8114亿,差距2256亿。

石家庄GDP名义增速30.18%,郑州GDP名义增速46.28%

总GDP增速来看,石家庄在过去几年确实被郑州越拉越远,这是无法规避的事实,而且从2017年的情况来看,这种差距可能还在增加,预计郑州将于2019年破万亿,而石家庄2019年也就是7500亿左右的水平。

差距为什么越来越大?

关于人口

2012-2016年,郑州人口从903万人增长到972万人,增速7.64%;石家庄人口从1039万增长到1078万人,增速3.75%。作为省会城市,人口增加是常态,但显然,郑州对河南人的吸引力比石家庄对河北人的吸引力要强的多。经济的发展,人口基数非常重要。郑州的管辖面积大约是石家庄的一半左右,人口密度几乎是石家庄的2倍,在这样的密度下,城市发展的快也就变得容易理解。

关于地理位置

(上图为郑州CBD)在地理位置上,郑州处于更加中心的位置,交通枢纽的作用要比石家庄更大,虽然石家庄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但和郑州比,在交通作用上还是逊色不少。无论机场还是火车站还是高速公路,吞吐能力方面石家庄都有不小的差距。

吸血效应

2012年河北省常住人口7287万人,2016年7470万人,增速2.51%,石家庄人口增速3.75%。

2012年河北省GDP26575亿元,2016年31828亿元,增速19.77%,石家庄增速30.18%。

2012年河南省常住人口9406万人,2016年9532万人,增速1.34%,郑州人口增速7.64%。

2012年河南省GDP29810亿元,2016年40160亿元,增速34.72%,郑州增速46.28%。

2016年,石家庄GDP占河北省比例为18.40%,郑州GDP占河南省比例为20.20%。

郑州的人口吸血效应强,经济增速上,郑州高出河南省11个多百分点,;石家庄对人口吸血效应一般,经济增速上,石家庄高出河北省10个多百分点。

从经济总量来说,河南省无论总量还是增速,都要好过河北省,可能会有人得出石家庄吸血更强的结论,但我不认同,因为开头我也说了,京津冀地区,石家庄是第三极,第一和第二极在哪儿,我就不说了。

结论,石家庄经济发展并不慢,但郑州经济发展增速更快,至于石家庄发展弱于郑州的原因,我觉得比较复杂,其中人口增速和地理位置方面可能是比较重要的因素。

以上。

可爱的时光,石家庄独立的吃喝玩乐点评自媒体,一个有趣的灵魂。


可爱的时光


外来人员太多,资金外流。


心猿意马210717109


为了保卫首都


guidaocang


石家庄作为第三极的提法存在于雄安新区设立之前。雄安新区成立之后逐渐淡化。为什么石家庄称不上第三极,主要有4个方面的因素:

1.省会的地位形成在于政治,经济,科教文卫,交通等要素的集聚和带动。石家庄唯一的优势在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尽人意;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资源非常匮乏,整个河北没有好大学,河北相对较好的大学又不在石家庄,而是分散于唐山保定秦皇岛等地。对石家庄的人才积聚非常不利。其他地方又没有好的企业和产业基础,无法承载毕业生就业。唐保秦的大学生对石家庄也非常陌生,导致大量河北学生直接去京津求职。

2.河北交通体系混乱,张承唐秦廊等地无法快速直接联通石家庄,省内经济社会要素流动较差,由于京津的国家战略,很多要素被京津截胡,石家庄的经济社会流量流失严重,省会的政治优势并未带来经济社会和交通的优势。

3.国家战略布局倾向于高层级城市,河北没有副省级城市,地级市数量也远低于山东河南,导致河北在京九高铁等国家战略层面缺乏主动权,京南除了衡水就没有地级市,冀东南地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漏斗局面,缺乏中心城市带动。

4.北京摊大饼的发展模式,成为京津冀的黑洞,不仅河北,天津也深受其害。同样是特大城市,上海周边带动了苏州,无锡,南京,杭州等数个大城市。反观北京,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资源单向输入北京,导致河北不仅没有像样的城市,还形成了环京津贫困带,值得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