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作為京津冀地區第三極,為什麼經濟發展如此之慢?

淡牙牙


不僅是石家莊發展太慢,整個京津冀除了北京之外都發展的太慢。


京津冀跟長三角完全沒法比。


京津冀首都經濟圈,5年前作為重大國家戰略被提出,意在促進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的需要,實現京津冀優勢互補、促進環渤海經濟區發展。

國家戰略京津冀一體化的實際成效甚微,無論是人口還是經濟,都陷入了僵局。

這讓我們忍不住去想:京津冀還有資格被定為國家戰略嗎?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也被定為國家戰略。

如果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成效作為國家戰略的標準,那麼京津冀還遠遠達不到國家戰略的標準。

京津冀一體化,只是國家看在首都北京的面子上,給了津冀自我高潮的機會。

01

人口

城市發展的根本是人口,人口流動最能反映一個地方的發展與繁榮。

北京與上海,是我國唯二嚴格控制人口的城市。

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6-2018年北京人口流出39.17萬人,上海人口流出12.3萬人。

而北京上海控制人口,受益的便是都市圈內的其他城市。

中心城市流出以及控制的人口有沒有被都市圈內城市接受,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一體化的程度。

近三年來,京津冀圈子中的天津流入人口為3.36萬人,河北省幾乎不進不出。

而長三角區域裡,浙江、江蘇、安徽三省人口大量流入。其中浙江流入99.6萬人、安徽流入45.08萬人、江蘇流入12.7萬人。

所以總的來說,京津冀人口在持續流失,而長三角區域人口在快速流入。

02

人均GDP

GDP能夠反映區域的經濟發展優良狀況。

2018年,京津冀與長三角區域各省份中,河北和安徽的人均GDP墊底。

而在GDP增速方面,從2016-2018年來看,則由京津冀圈子裡的天津以5.45%的增速墊底。

一個現值墊底,一個增速墊底。京津冀圈子裡的難兄難弟,讓北京這個老大哥十分難堪。

“帶不動”,這可能是北京最想要對河北,天津說的話。

03

人均可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直接體現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是城市吸引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2018年,具體到城市,京津冀區域除北京以外,其他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整體低於長三角區域城市一大截。

特別是河北的重點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30000元/年左右,十分慘淡。

超低的可支配收入,可能就是津冀接不住北京流出及控制人口的主要原因。

04

新增就業人口

城鎮新增就業人數能夠反應一個地區就業工作狀況,充分就業代表了經濟的均衡狀態。

2018年京津冀地區新增就業人口均值59.43萬人,長三角區域新增就業人數均值125.3萬人。

幾個重點城市中,長三角區域的江蘇新增就業崗位最高,達125.3萬人。

而京津冀區域除了河北,天津與北京雙雙墊底。核心城市北京更是遠低於長三角區域的核心城市上海。

長三角區域提供了更好的就業崗位和就業資源,人口流入大也就不難理解了。

05

第一、二、三產業對比

第三產業包括各類服務業和商品經濟,往往能夠體現社會經濟發展程度。

2018年我國第三產業的平均增速為7.6%,而

長三角區域第三產業的增速均高於全國水平。

畢竟“江浙滬包郵”聲名在外,第三產業自然無可匹敵。

而反觀京津冀,比之遠遠不及。

京津冀都市圈,能拿出手跟長三角比的,也就北京的首都地位及林立的名校了。

當然,儘管全面落後於長三角區域,但京津冀依然是中國頂級的都市圈,在全國經濟群體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津冀兩個不爭氣的小弟,阻擋不了老大北京強勢前進的步伐。


看樓市談房產


這個問題提法就有瑕疵。

關於河北省11個地級市裡,到底誰才是京津冀第三極,很多人心裡都有數,這個城市肯定不是石家莊。

在河北省內,經濟總量排名第一的不是省會石家莊,而是遠在京東的唐山市。作為大地震後重新崛起的重工業城市,唐山的經濟水平一直名列前茅。

所以,之前提出的“京津唐”工業區絕對不是空穴來風,後來才有的環渤海經濟帶以及京津冀一體化。

那麼,作為河北省的省會,石家莊有什麼優勢呢?答案是省會的政治地位。這是唯一超越唐山的地方。而河北省內,也只有石家莊可以和北京、天津在政治地位上稱兄道弟,因為政治地位更加接近。

那麼,作為河北省的省會,為什麼相比於其他省會,特別是鄭州,石家莊的經濟發展如此滯後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位置欠佳

石家莊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其區位十分尷尬。

石家莊市的地理位置在河北省中南偏西的位置,一般而言,省會的位置都基本靠近本省的自然中心或者本省的經濟重心。而作為河北省的省會,石家莊市既不在自然中心,也不在經濟重心。

我們知道,河北省的自然中心在保定市,而經濟重心在唐山秦皇島地區。兩頭都不佔的石家莊只能以政治中心搶佔風頭。

這還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因為北京和天津的存在,石家莊對河北省北部和東部地區基本沒有影響力,特別是經濟影響力。

在先前的文章中,靜夜史曾經以“中心城市經濟腹地”理論分析過石家莊的區位,概括起來就是:因為石家莊的位置偏西靠南,所以河北省內能夠作為石家莊市經濟腹地的,除了石家莊地區,就是衡水、形態和邯鄲。也就是說,石家莊作為省會,能夠輻射和帶動的,也就是4個地級市。

那麼剩下的7個地級市怎麼辦呢?答案是被北京和天津市瓜分,北京周邊的張家口、承德、廊坊、保定加上天津,構成了環首都經濟帶。而唐山、秦皇島、滄州則和天津一起構成了環渤海經濟圈。

河北省在事實上,是南北割裂的。

而石家莊作為經濟腹地的四個地級市,也沒有完全被石家莊引領,因為河北省西有太原、東有濟南,南有鄭州,這就意味著邯鄲除了是石家莊的經濟腹地,也可以是鄭州的經濟腹地,衡水除了受石家莊輻射,也在受濟南輻射。從德州到衡水,只有一步之遙,說山東省不影響河北省,那是不現實的。

所以,石家莊的經濟腹地被各方擠佔所剩無幾,而經濟腹地又決定了一個城市發展的規模和前景。所以石家莊的發展形勢不太樂觀!

2、政策不利

河北省面積18.88萬平方公里,作為一個面積並不算太大的省份,卻囊括了幾乎所有的地形區,包括高原、山地、平原、丘陵和盆地。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奇觀,是因為河北省作為一個東部省份,其主要作用除了經濟發展,更重要的是保障首都的安全。

民國時期,張家口是察哈爾省省會,承德是熱河省省會,當時的天津市是河北的省會,所以河北行政區劃上是一個整體。

建國後,為了提升首都周邊的安全水平,察哈爾省和熱河省以及綏遠省被撤銷,內蒙古恢復到清朝時期的面積,而首都周邊的張家口、承德等地,則被劃入河北省。而天津市作為首都的門戶,也升格為直轄市,河北省對京東地區的影響力微乎其微。

而從1913年到1968年,河北省的省會變遷超過11次,直到1968年石家莊才成為河北省省會並穩定下來,長期的省會變遷使得河北省無法專心致志搞建設,極大地浪費了社會資源,而石家莊作為河北省的省會,只是在天津市升格為直轄市後,河北省做出的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這也說明了除了天津,河北省境內再也沒有一個城市適合擔負引領全省發展的大旗。

而作為河北省的省會,石家莊雖然也在奮起直追,但是畢竟起步晚,所以趕超其他省會城市,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石家莊,作為省會城市,因為和首都和天津的距離過近,所以難以發展航空等交通事業,同質化的競爭必然導致石家莊形勢被動。

在提出環首都經濟帶和環渤海經濟帶時,石家莊是被排除在外的,這就讓石家莊事實上成為被首都拋棄的對象,而河北省對於首都和天津的發展,是鼎力支持的,這就和全力扶持省會發展的大方向相沖突,必然導致石家莊的發展不盡人意。

好在近年來提出的“首都一小時經濟圈”,將石家莊勉強算了進來,不過這樣的經濟圈對於石家莊而言,更像是對石家莊的“空吸”。

所以,石家莊發展任重而道遠!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石家莊一直髮展不起來的問題其實好多人都有評論。尤其是跟鄭州進行對比,今天我就簡單談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看下石家莊的經濟數據,2017年石家莊GDP6558億元,人口總計1078萬人;2017年鄭州預計GDP9000億,總人口972.4萬人;只看經濟數據就可以看出石家莊已經開始慢慢掉隊了,之前石家莊和鄭州可謂是難兄難弟,河南和河北也是一對難兄難弟,兩個省份隔黃河而望,都是經濟不夠發達的省份,高等教育都是全國倒數,都是以煤炭等自然資源為主的重工業;環境汙染都是嚴重,都被國家點名。可是什麼時候石家莊怎麼與鄭州的差距越來越大了?

第一、石家莊所處的河北省,中間是北京和天津兩座超大級城市,優秀的人才和優秀的企業都被這兩個城市所吸引,石家莊相對的吸引力就下降了好多,一個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一個國家直轄市,無論是哪方面都是這個所謂的省會城市所不能比擬的。過去十幾年北京和天津的虹吸效應是愈發明顯,石家莊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或許京津地區企業外遷會給石家莊帶來一次真正的機遇吧。而鄭州則是舉全省之力進行發展,不斷得到國家政策紅利的支持,中原城市群,國家支持建設國家級中心城市,全省人才甚至從京津地區“逃離”的人才都向鄭州進行聚集,此消彼長,石家莊肯定不如鄭州發展的快。

第二、石家莊所處的位置並不是交通樞紐,北京是全國樞紐,天津是重要的交通樞紐,石家莊呢?鄭州是全國的重要交通樞紐,地位可以說是全國舉足輕重。鄭州也是以此作為振興地區經濟的重要舉措,物流和交通已經是鄭州地區的核心競爭力,甚至鄭州已經開始打造全球物流中心。石家莊呢?完全沒有這方面的消息,它有的只有北京和天津的資源溢出效益。

第三、在經濟轉型方面,石家莊和鄭州都是全國重要的糧、菜、肉、蛋、果主產區,近些年鄭州已經開始轉型以食品加工(三全和思念等)物流服務業和金融業為主的經濟模式;石家莊則在這方面的進行的轉型慢的多,目前還是以輕工業為主,單一的發展模式也註定了石家莊的經濟發展的緩慢。

希望對你有幫助,如有疑問歡迎關注或者留言。


勇談房產壹貳叄


首先,有部分政策原因,致使整個河北省發展都慢,因為是鞏固京津的定位。再有76年以後,國家對唐山非常照顧,原因大家都知道發生了天災,我們當時沒有要國際援助,所以以全國之力發展建設新唐山,這樣的背景下,河北省也是以建設新唐山為第一要務的。所以唐山我在九三年當兵時我認為唐山是建設的最好的河北省的城市,街道當時河北省最寬。我認為當時的唐山百貨大樓河北省最大。


石家莊起步就晚,還經歷了我認為全省支持唐山建設的原因,所以發展的不是很好,雖然後來這二三十年石家莊佔盡了資源優勢,可是地理位置尷尬,雖然現在在河北省最大,還是二級城市,除了石家莊人還有政府部門認同,存在感太差,城市歷經了三次轉型,據說還都不成功。(這點是在我別的關於石家莊帖子下的留言,具體情況因為我不是石家莊人我並不清楚)。

現在要建設疏解首都功能的雄安新區這個戰略部署了,石家莊的發展可能還會減慢,畢竟沒有在京津冀一體化的城市半小時交通圈內,以上都是個人見解,並代表對,那裡說的錯了,請您指出來讓我多長點見識。謝謝大家。

最後想說的是,雖然現在石家莊比我們保定大,樓也高,發展更好。但的確起步晚,發展慢。在市裡石家莊人的穿著打扮個人認為比保定人差點,有點土。91年以前我在河北省體工大隊呆過幾個月,當時保定的商場已經有很多開放型的了,而當時石家莊的商場還都是傳統櫃檯的那種,可能我當時還是在石家莊逛的少吧!


保定微評說


京津唐工業基地,是專家學者的總結;京津廊城市群,是房產開發商的叫法;京津保,是清末民初的華北三大城市的叫法。

石家莊,京津冀第三極,是河北省的一個定位。

不同於京津保與京津唐,石家莊作為京津冀第三極,只是處於定位階段,並沒有完成。

因此,並不是說,石家莊被定位為京津冀第三極,就會發展好。

而是說,只有石家莊經濟發展好了,它才能成為京津冀第三極。

石家莊已經制造了京津冀第三極的地位,但是並不代表,它具備了京津冀第三極的實力。

石家莊位於河北省的西南,目前是河北省的省會,但是,瞭解河北省變遷的人會知道,石家莊已經是河北省的第12個省會了。

地理位置以及政策因素,是影響石家莊發展的最大原因。

河北省最北部的城市是承德,緯度為北緯40°;最南部的城市是邯鄲,緯度為北緯36°。

河北省最東部的城市是秦皇島,經度為東經119.57。

而河北省最西部的城市,則是石家莊。

或許不少人會以為,河北省最西部的城市是張家口,實際上並非如此,張家口的經度為東經113.5,而石家莊的經度,則為東經114.48。

石家莊城區在河北省的格局,偏西偏南。

和石家莊面臨同樣困境的,還有江蘇省的省會南京市。

而南京,一直被不少江蘇人笑稱為徽京。

這也是石家莊比起南京來,要尷尬許多的原因。

南京雖然在江蘇地理位置偏僻,但是,只要它願意向西擴張自己的地盤與勢力,那麼安徽省的滁州、馬鞍山與蕪湖,都會納入到它的勢力範圍。

不能很好地吸血江蘇,但是可以利用安徽東部地市來進行發展。

而石家莊,沒有這項優勢。

石家莊和山西省太原市距離十分近,中間只隔著一個陽泉。

如果石家莊向西擴展,也只有一個陽泉可以吸血。

石家莊比起鄭州來,之所以發展緩慢,最重要的原因在於,鄭州作為河南的省會,可以吸納河南所有的資源。

這一點,從石家莊與鄭州的鐵路線路圖可以看出。

鄭州的鐵路與高鐵,基本可以直達河南全境,當然,也有像是南陽這樣沒有直達的地級市。

但是,石家莊與河北的大部分地級市,完全隔絕了。

張家口、承德、秦皇島、唐山、廊坊、滄州,完全不能直接到石家莊。

對於張家口而言,到達石家莊,最便捷的方式是跨過保定,直接到達。但是目前來看,張家口即便通高鐵,也只能通北京,通保定從而到石家莊遙遙無期。

而承德,則同樣需要跨越北京和保定。

秦皇島和唐山,則需要跨越天津和保定。

滄州目前和石家莊的鐵路已經有了眉目,究竟何時修好卻沒有音信。

對於石家莊來說,北京、保定和天津成為了阻隔它將勢力延伸到河北北部最大的阻力。

而鄭州,則沒有這樣的阻力。

在河北省西南的地理位置導致了石家莊的尷尬。

鄭州在河南的中部偏北,黃河一帶的汴洛,自古就是河南甚至中國的中心,鄭州向河南的擴張,沒有任何阻力。

而石家莊的擴張,倘若只限定在河北南部,不會有太大問題,衡水、邢臺、滄州都是石家莊的勢力範圍。

或許石家莊與目前的河北省都明白,石家莊的格局,太過拘囿,適合防守,但是不適合進攻。

當年比較保定和石家莊做省會,不是有官員曾說,石家莊在太行山深處,不易遭受進攻。

倘若石家莊要將河北北部納入發展範疇,那麼最終它要對抗北京、天津和保定,因為河北北部想要到達石家莊,必須從這三個地方的其中之一跨越過去。

而河北南部,比起河北北部與河北中部來,一直都是河北省最大的投資熱點。

無論是石家莊的三年大變樣,還是黃驊港,抑或石家莊的石太客專與石濟客專以及河北省極力推動的石衡滄港高鐵項目,基本上河北省算是捨棄了河北北部與河北中部,全力在打造河北南部。

不過,可能因為雄安新區與張家口冬奧會太引人注目,使得不少人覺得,河北的重心在河北中部與北部,但是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

石家莊定位為京津冀第三極,究竟能不能達成很難說。

但如果石家莊僅僅把衡水、邢臺以及滄州,或者,更遠的邯鄲作為自己的腹地區域的話,或許會把自己的地位定義得更為明確,也能有一個更清晰的發展規劃。


林一行


其實石家莊的經濟增速與全國平均增速基本持平,2016年為6.8%左右,為河北省GDP第2多的地級市(當然也是省會城市),比唐山市少了約450億元,比河南省第一的鄭州市少了約2137億元左右,2016年鄭州GDP較上一年增長了約8.5%,從總量及增速上看確實多於與快於石家莊。



2016河北11地級市GDP



2015~2016河南18地級市GDP

石家莊雖為省會,但與唐山和保定一帶相比距首都經濟圈及天津經濟圈還是相對較遠的。京津冀一體化對河北環北京、天津周邊地區更有利,機場、城際鐵路、環城/城際公路等基礎設施更有利於完善,這樣石家莊就有些被"孤懸"的感覺!


河北環抱京津二市,兩市距河北北部與南部均不遠,而兩市的服務範圍及影響力在全國也處於領先地位,這樣就會造成石家莊人才與經濟腹地不足!

石家莊西部受太行山阻隔,東南與魯西北相距不遠,冀中南城市圈顯然無法與環京津一帶相題並論!

接下來說一說鄭州,鄭州與石家莊相比最大的優勢在於經濟腹地遼闊,河南為人口大省,鄭州又是河南首屈一指的第一大城市,其對人才物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況且河南周邊又沒有什麼比鄭州更高等的城市了,鄭州的優勢更相對明顯了。而河北也為人口大省,但"內部"的競爭與人才的分流狀況就大相徑庭了!鄭州為中原城市群的"領頭羊"而石家莊在京津冀一體化中有些"微不足道"!



再者鄭州與石家莊相比交通更佔優勢,兩城均為火車拉來的城市,但受獨特位置的影響,顯然鄭州更優!



海闊天空218505852


首先,作為京津冀地區的第三極,題主也說了,第三極。。。京津冀就那麼大點地方,你都排到第三極了,還叫優勢嗎?

石家莊經濟發展緩慢嗎?

我覺得一點也不慢,由於2017年的數據還是快報,未來可能還會有調整,所以我們談截至2016年的數據。2012年到2016年,石家莊GDP名義增速為30.18%,這個經濟增速我認為並不算慢。

石家莊與鄭州的差距

2012年,石家莊GDP4500億,鄭州GDP5547億,差距1047億。

2016年,石家莊GDP5858億,鄭州GDP8114億,差距2256億。

石家莊GDP名義增速30.18%,鄭州GDP名義增速46.28%

總GDP增速來看,石家莊在過去幾年確實被鄭州越拉越遠,這是無法規避的事實,而且從2017年的情況來看,這種差距可能還在增加,預計鄭州將於2019年破萬億,而石家莊2019年也就是7500億左右的水平。

差距為什麼越來越大?

關於人口

2012-2016年,鄭州人口從903萬人增長到972萬人,增速7.64%;石家莊人口從1039萬增長到1078萬人,增速3.75%。作為省會城市,人口增加是常態,但顯然,鄭州對河南人的吸引力比石家莊對河北人的吸引力要強的多。經濟的發展,人口基數非常重要。鄭州的管轄面積大約是石家莊的一半左右,人口密度幾乎是石家莊的2倍,在這樣的密度下,城市發展的快也就變得容易理解。

關於地理位置

(上圖為鄭州CBD)在地理位置上,鄭州處於更加中心的位置,交通樞紐的作用要比石家莊更大,雖然石家莊被稱為火車拉來的城市,但和鄭州比,在交通作用上還是遜色不少。無論機場還是火車站還是高速公路,吞吐能力方面石家莊都有不小的差距。

吸血效應

2012年河北省常住人口7287萬人,2016年7470萬人,增速2.51%,石家莊人口增速3.75%。

2012年河北省GDP26575億元,2016年31828億元,增速19.77%,石家莊增速30.18%。

2012年河南省常住人口9406萬人,2016年9532萬人,增速1.34%,鄭州人口增速7.64%。

2012年河南省GDP29810億元,2016年40160億元,增速34.72%,鄭州增速46.28%。

2016年,石家莊GDP佔河北省比例為18.40%,鄭州GDP佔河南省比例為20.20%。

鄭州的人口吸血效應強,經濟增速上,鄭州高出河南省11個多百分點,;石家莊對人口吸血效應一般,經濟增速上,石家莊高出河北省10個多百分點。

從經濟總量來說,河南省無論總量還是增速,都要好過河北省,可能會有人得出石家莊吸血更強的結論,但我不認同,因為開頭我也說了,京津冀地區,石家莊是第三極,第一和第二極在哪兒,我就不說了。

結論,石家莊經濟發展並不慢,但鄭州經濟發展增速更快,至於石家莊發展弱於鄭州的原因,我覺得比較複雜,其中人口增速和地理位置方面可能是比較重要的因素。

以上。

可愛的時光,石家莊獨立的吃喝玩樂點評自媒體,一個有趣的靈魂。


可愛的時光


外來人員太多,資金外流。


心猿意馬210717109


為了保衛首都


guidaocang


石家莊作為第三極的提法存在於雄安新區設立之前。雄安新區成立之後逐漸淡化。為什麼石家莊稱不上第三極,主要有4個方面的因素:

1.省會的地位形成在於政治,經濟,科教文衛,交通等要素的集聚和帶動。石家莊唯一的優勢在於政治,經濟發展不盡人意;教育尤其是大學教育資源非常匱乏,整個河北沒有好大學,河北相對較好的大學又不在石家莊,而是分散於唐山保定秦皇島等地。對石家莊的人才積聚非常不利。其他地方又沒有好的企業和產業基礎,無法承載畢業生就業。唐保秦的大學生對石家莊也非常陌生,導致大量河北學生直接去京津求職。

2.河北交通體系混亂,張承唐秦廊等地無法快速直接聯通石家莊,省內經濟社會要素流動較差,由於京津的國家戰略,很多要素被京津截胡,石家莊的經濟社會流量流失嚴重,省會的政治優勢並未帶來經濟社會和交通的優勢。

3.國家戰略佈局傾向於高層級城市,河北沒有副省級城市,地級市數量也遠低於山東河南,導致河北在京九高鐵等國家戰略層面缺乏主動權,京南除了衡水就沒有地級市,冀東南地區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漏斗局面,缺乏中心城市帶動。

4.北京攤大餅的發展模式,成為京津冀的黑洞,不僅河北,天津也深受其害。同樣是特大城市,上海周邊帶動了蘇州,無錫,南京,杭州等數個大城市。反觀北京,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等資源單向輸入北京,導致河北不僅沒有像樣的城市,還形成了環京津貧困帶,值得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