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哪本书好?

圆觉1


个人感觉,从中医基础学习,

多看看本草的书籍

既然想了解中医,第一步你的了解中药吧,

连药性都不知道怎么学中医,

中草药了解完了,看看伤寒论,金匮要略,

多读名家的书籍,医案,看医案如同跟看中医临症一样!






辽南生活随拍


要想学懂中医辨证论治,就要由源头学起,医者必学《易》,不学《易》你就学不懂中医,不学《易》你就读不懂世间万物,更整不清楚中国人,不清楚中国人的习性,望闻问切就根本入不了门。

望闻问切即带眼识人术,不敢说现在没有真正懂得望闻问切的,就是有也是个半吊子,望、闻、问、切是四个法门,每一个法门都需要精修《易》理。

《易经》到现在也只看到诠释,没有看过一本经典译文,译文都译文半吊子,想读懂《易》理,也只能是天方夜谭。

早些年是怎么霍霍《易经》的,《易经》被国人玩儿成了歪门邪道是事实吧!

中华医药源自伏羲,流于神农,注于黄帝,先读懂三位先祖的智慧,在学《易》理,以后的学起来就相对容易了,好好下苦功夫学吧!切莫又整出个断章取义,羞死活人。谢谢!祝健康平安!注意防护!



素素56792842


中医药学习不是那夲书好,而是要根据情况,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需要理论知识作选择,因为中医药科学堡垒百味千巧奇百怪,一不选好就走弯道,所以说必须因人而异方为好。比如说科学研究则选择论证学说之类,神龙夲草,皇帝内经,伤寒论,付青,王叔和等,这些名人之作都是科学研究人员应该选择的,其次我觉得年青年人条件许可尽量到专科学校系统学习,条件差,爱好中医药者先认门,学些简单的药物医药学常识,待自己确实认定行业之后,在不断需要的情况下找点通俗易懂的专科小册子学习交流理论知识就好啦,总而言之一句话,按需选择就好啦。希望大家都能理解就好啦。


李应年


中医辩证论治不是哪本书好?哪本书不好的问题。辨证论治是一个中医的哲学概念,是要在实践中去感悟,在临床中去发挥的问题。中医的每一本书,每一个方药,每一个案例都贯穿于辩证关系之中,中医八纲的阴与阳是疾病的类症反映,表与里是病位的深浅反映,寒与热是疾病的性质反映,虚与实是邪正和盛衰的反映。这里反映了病症,病因、病性、病位,这就是中医八纲的辨证关系,如果你是一个中医师给患者治疗,首先就必须依据中医四诊四气五味和八纲辨证关系,给患者开方。如果违背了八纲辨证治疗,轻者只是服药后效果不佳,重者可能加重患者病情,甚至产生副作用,导致严重后果。举例说明,当一个人感冒了,首先要诊断是外感风热还是外感风寒,如果是风热感冒,方药应以辛凉解表治之,如果是风寒感冒,方药应以辛温解表治之,这就是运用了辨证论治的关系。


苑医堂zjg


大家好🤓,我是骑着蜗牛去赶集的小李子,我个人觉得,中医是一门古代朴素的哲学,要想学好中医,关键是要有悟性,能理解五行相生相克、阴阳互根互用转化的内涵。

中医的中心思想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这种理念在汉朝医家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面有更完美的体现。如果您想学好中医,这是值得推荐的书籍。

当然,学好中医关键是继承传统,先从上面的两本书起步,逐渐学习后世医家对它们的注解,博闻强识,这样我们更好认识中医的博大精深。


我骑着蜗牛去赶集


博览群书,古为今用。记背经典,临床实践。

伤寒论书,金匮要略。四百味药,性能熟悉。

诊断基础,八纲辨证。哲理分析,阴阳明悉。

汤头歌诀,熟练掌握。三部九候,运用自如。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贵在坚持到底!


百草堂居士


首推医圣张仲景《伤寒论》

东汉张仲景于公元3世纪初撰写了《伤寒杂病论》,集汉代以前医学之大成,系统地阐述了多种外感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承前启后的作用。《伤寒论》突出成就之一就是确立了六经辨证体系,为诊治外感病提出了辨证钢领和治疗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规范,从而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书中记载了113 方,精于选药,讲究配伍,主治明确,切合临床实际,屡试有效,也被后世誉为“众方之祖”。





烨之传统文化小儿推拿


伤寒杂病论!



观合中医馆


方药中教授《辩证论治七讲》有重大参考价值。余清《龙虎山辩证法》可窥,<流灵教辩证辩脉法>亦属佳品!


用户6699518761142


暂且不说《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个人觉得在辩证用药方面,胡希恕、印会河、张锡纯的辩证用药方面的书值得一读,从本人有限的阅读即实践看,中医的辩证论治还必须结合现代医学检查和医学观点,而过于强调经典的望闻问切可能产生的误区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