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汽车零部件举步维艰,该如何打好“攻坚战”

新型冠状病毒依然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这场“战疫”让全国上下各个产业都笼罩在疫情的阴云之中,汽车行业也概莫能外。作为全国疫情“重灾区”同时也是全国汽车工业“重镇”的武汉,由于防疫,整个汽车产业链都受到了影响。

面对疫情,汽车零部件举步维艰,该如何打好“攻坚战”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车企们也使出了浑身解数来应对。除了向防疫一线捐款捐物之外,以沃尔沃为代表的众多车企选择补贴经销商,共度难关;新能源巨头比亚迪则剑走偏锋,旗下一家子公司扩大经营范围,转产酒精;上汽通用五菱更是联合供应商转产口罩,以实际行动支援防疫一线。

汽车素有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之称,作为产业链的先锋,零部件企业对这种艰难战疫的体会则愈发突出。据了解,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212家零部件企业进行了调查,受疫情影响,据估算营业收入最大损失的为20亿元人民币,营收损失在2000万元到5000万元的企业占比16%。

面对疫情,汽车零部件举步维艰,该如何打好“攻坚战”

对于零部件企业来说,停工意味着收入与现金流的中断,但房租、工资、利息仍然要支付,为此零部件企业将承受巨大压力。部分资金周转困难、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将面临破产甚至倒闭的困境。我国多家车企及相关供应链企业纷纷宣布暂时停产。中国作为全球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大国,由于疫情的影响,零部件供应中断,如今不少外资车企工厂也处于停产状态。

据悉,自日产汽车在九州工厂的两条生产线停工后,起亚汽车、韩国现代汽车、雷诺子公司RSM也纷纷宣布停产,可见全球供应链的紧密相连、相互依赖和脆弱,外资车企何时能正常生产,取决于中国企业能否正常运营。

在疫情最严重的湖北聚集了博世、德尔福、法雷奥、弗吉亚、伟世通、安波福等大批国际主流零部件企业的生产基地。零部件厂不能开工,最直观的打击落到了整车生产身上,截至目前,依赖于中国市场的车企们首先做出了推迟复工的决定,并下调了第一季度甚至全年利润预期。

面对疫情,汽车零部件举步维艰,该如何打好“攻坚战”

此外,汽车零部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现场人工需求量很大。疫情不仅导致开工时间延期,而且许多跨地区员工需要隔离,一些交通原因导致不能及时返岗,物料也受到物流不畅的影响,开工后恢复正常生产也需要一定时间。

虽然疫情对产业影响严重,但大多数汽车企业对行业的未来发展仍然抱有相对中性偏乐观的态度。同时,零部件企业也在积极驰援抗击疫情。例如博马科技跨国采购的首批价值10万欧元的防疫用品已经抵达湖北、山东、四川等地的医院。江苏可兰素联合安徽高速石化、湖北中海油、江苏高速石油,在部分加油站为支援湖北抗疫的物资运输车辆,免费提供可兰素车用尿素。

面对疫情,汽车零部件举步维艰,该如何打好“攻坚战”

全国大部分省市区迎来复工潮,多数车企也如期开工。疫情防控期间,通过体温打卡、“高考式”就餐、电梯纸巾、配发口罩等已成为标配,有的车企还援产口罩、消毒水等防护物资。此外,汽车零部件供应也正在逐步改善。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汽车产业是综合性产业,有很强的社会支撑力,因此汽车产业是抓疫情、促生产的重要方面,而确保产业链尽量不断链,需要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产业链的大面积复工,将缓解此次疫情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冲击。

《汽车年轮》认为,在这场战“疫”中,中国车企无不展示着他们的行动与贡献,向行业及社会呈现其责任与担当。相信通过合理运用“底线思维”,努力实现最好结果,可以化“危”为“机”;切实支持供应链和经销商中的中小企业,帮助他们共克时艰,维持健康的产业链生态。在这个时刻,正是因为有这些企业、人和事一直在传递“正能量”,使我们还愿意相信,永远有很多束光,照亮着我们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