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曲:疫情不退 志願服務不停

中新網甘肅新聞,2月15日電 一場疫情,讓碌曲的街道空曠如也,店鋪大門緊閉,親戚互不串門,昔日熱鬧的小城變得格外“冷清”。然而,當我去細細觸摸這座小縣城的脈搏時,發現寂靜之下,卻奔湧著一股暖流——“志願紅”。一群“紅馬甲”雖來自不同行業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排群眾之憂,解群眾之難。他們當中有人進村入戶宣傳疫情知識;有人在各個交通要道,保護好碌曲的咽喉;有人深入小區開展愛國衛生活動;有人堅守陣地,盡職盡責;有人採購物資,解群眾燃眉之急。

碌曲:疫情不退 志願服務不停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共青團碌曲縣委第一時間組建青年志願服務隊,開展愛國衛生活動、幫學助教等志願服務活動,用實際行動為碌曲縣抗擊疫情出力。

更高才讓把自己家的大鐵桶改造成口罩回收箱,貼上提示標語擺放在瑪艾小區的門口。召瑪才旦和普華加通過手機為高三學生蒐集學習資料,講解難題,保證了高三學生放假不放學、不落課。李瑤華在接到居民的求助電話後,義不容辭的替阿姨買菜。團縣委書記貢保東知剛通過手機將新冠肺炎預防動漫宣傳片(藏語版)傳送至村民微信群后,他又開始了辦公樓宇的消毒工作。他們誓言疫情不退、崗位不退,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責任和擔當。

碌曲:疫情不退 志願服務不停

馬菊芳,瑪艾鎮城西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一名志願者。大年初一,她接到命令就回單位上班了。她每天的工作是負責城西社區外來人員排查、隨訪社區重點人群,逐一在每個樓每個單元張貼溫馨提示。走訪月牙湖公園片區時在一戶牧民家中發現一對來自岷縣的60多歲的夫婦。通過與老人交流得知,夫婦倆原本打算年三十趕回岷縣過年的,由於錯過了車輛無法回家,暫時借宿在這裡,靠房東的救助過日子。馬菊芳給老人送去麵粉、清油等生活物資,讓孤寡老人吃上了定心丸。“你幫了我的大忙,真的感謝你,是你讓我倆的新年過的和家裡一樣溫暖。”這是最樸實的話語,也是肺腑之言。

華格村碌曲的交通要道,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李才讓是縣交警大隊的輔警,也是文明引導志願服務分隊的一名志願者。從1月27日開始,他成了華格村治安卡點上的值班人員,專門排查外來車輛和人員登記、檢測等工作。一班24小時,4人一組,輪流換崗值守,最多的時候一連工作4個小時,最少也是2個小時。

夜裡寒風凜冽、雪花飛舞,風雪中的他沒有退縮,只是抖一抖身上的雪水,搓一搓凍僵的手指,跺一跺失去知覺的腳板,十分鐘、二十分鐘,風雪中的李才讓就像一個個路標引領指揮著車輛,守護著安全。

一位四川若爾蓋縣的村民因家人生病,到縣人民醫院買藥。按照縣上外來人員不能隨便進入縣城的要求,李才讓不能放他進入縣城,但是也不能讓他空著手回家,這該怎麼辦呢?情急之下他讓外來人員寫下藥名在此等候,他到縣醫院幫忙取藥。20分鐘過後拿到藥的村民高興的豎起大拇指說道:“小夥子,我給你點贊。”

趙海生是碌曲縣公安局雙岔派出所的一名民警,妻子尹玉霞是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的一名醫生。由於工作的原因,夫妻倆聚少離多,已經好幾年沒有在一起吃過年夜飯了。一個月前單位上通知他今年春節不用值班,可以回家團聚了。興奮過頭的“老趙”向妻子承諾今年春節陪她在家吃年夜飯。臘月二十九他倆便接到了單位通知要求回崗上班。趙海生在基層守護群眾安危,愛人在醫護崗位上不分晝夜默默奉獻, 把8歲的兒子“小趙”一人扔在家裡,方便麵、饅頭成了孩子的中午飯。“姥姥,我爸爸媽媽上班去了,我一個人在家裡,待疫情過去,爸爸說他就來看我。”這是孩子和姥姥的電話通話。趙海生夫婦在疫情面前互相理解、信任、支持,鼓勵,他們舍“小家”為“大家”,用無私奉獻的精神,踐行著諾言。

面對疫情,廣大志願者不懼疫情、迎難而上,他們把志願服務的薪火傳遞給千家萬戶,守護著一方安危。他們用實際行動溫暖著草原、感動著他人,詮釋著志願服務精神,成為新時代碌曲的“文明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