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實踐 最美戰“疫”人] 賽罕城管隊員張成剛心中的“家”

張成剛,黨員,賽罕區城管局六大隊監察員,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後兼任賽罕區金橋金橋開發區銀河社區濱河灣小區臨時黨支部書記。

[文明實踐 最美戰“疫”人]  賽罕城管隊員張成剛心中的“家”

疫情前,張成剛的父親病重住院,身體特別虛弱,醫生囑託身邊必須有人照顧,因為年前開展綜合整治和禁燃令、文明祭祀等工作,張成剛身為城管隊員白天上班,到了晚上馬不停蹄的趕往醫院照顧生病的父親,單位同事知道了都搶著和張成剛換班,好讓他照顧老人,但是都被他一一謝絕了,因為他是黨員,他不能因為自己家中的事情給大家帶來麻煩,他始終堅守第一線,大年三十晚上也是最後一個從單位離開,急匆匆的趕到醫院陪伴父親。

[文明實踐 最美戰“疫”人]  賽罕城管隊員張成剛心中的“家”

原本大年初二就可以正常輪休的張成剛看到工作群裡通知所有人員下社區輔助疫情防控工作,但是名單裡卻沒有他的名字,他急忙的給大隊領導打通電話,他只說了兩句話,我是黨員,我身後是大家。簡短的話語裡有著退伍軍人的豪情壯志。因為生病的父親告訴張成剛,你是黨員你必須舍小家,顧大家,因為你是退伍軍人,是城管隊員,你必須在這個時候守護更多人的家,國家的健康和人民的健康更重於個人的健康,疫情當前,要以大局為重。

[文明實踐 最美戰“疫”人]  賽罕城管隊員張成剛心中的“家”

張成剛從醫院回到疫情防控一線崗位,放下對父親的擔心,迅速與屬地社區人員對接,搭建起防控堡壘。他主動請纓,臨危受命,帶領濱河灣小區黨支部黨員、幹部等工作人員,每天及時瞭解疫情,對外地返回人員逐一進行摸排走訪,對觀察期的居家隔離人員進行實時管控,第一時間做好防控工作,減少小區人員流動,減少交叉感染風險,在小區出入口測體溫、人員信息登記、車輛消毒等工作,遇到存在發熱病人及時向上級彙報,並聯系定點醫院。每天工作結束後將當日信息進行彙總記錄。

[文明實踐 最美戰“疫”人]  賽罕城管隊員張成剛心中的“家”

寒冬臘月裡,張成剛和值班人員在崗位上一待就是24小時,他一刻都不敢鬆懈,因為一直在戶外工作,身體受凍後出現不適後,他都是想著小區所有住戶都安然無恙,付出再多都覺得很值得。妻子心疼他,照顧完老人照顧完孩子後,有時會將剛做好的飯給他送到崗位上,看到張成剛憨憨的笑容時,看到他大口的吃著飯菜時,覺得身邊這個男人沒有看走眼,選擇這樣的男人是對的,支持他是對的,給了她更大的信心與力量支撐著他們的小家。

[文明實踐 最美戰“疫”人]  賽罕城管隊員張成剛心中的“家”

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張成剛在關鍵時刻亮身份、站排頭、舍小家、顧大家。展現了新時代城管隊員和優秀共產黨員的正能量,家很重要,但是大家更重要,沒有大家的安全,何來小家的安定。向所有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人員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