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鸿恩:对心意六合拳的盘练与发展有感而发


薛鸿恩:对心意六合拳的盘练与发展有感而发

薛鸿恩

  心意六合拳流传至今已有300余年,是形意拳的母拳,亦称“十大形”,属象形拳中一种强身、防身的内家拳,内家拳以藏精、蓄气、练丹田、培本(人之本即精、气、神),为秘旨,而外家拳以修技(人之技即伸筋、硬骨、揉皮为外务之修造)为要务。心意拳的特点是:简洁、紧凑、严密、凶猛、快疾。外界有“散打拳”之称,但对于中老年人来讲,它又是一门养生、健身的好拳种。它可以用意不用力,以呼吸配合动作,以内气带动身法,心想意到,以意行气,以气使力,做到内外合一,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小时候练拳,总听人们说“心意拳既难看又难练”,几十年来,随着拳龄的增长和自己演练的体会,逐渐悟出一个道理:一个拳种能流传延续几百年,说明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应该说都是好拳,如果练得不好,再好的拳种也不好看。心意六合拳拳谱说:“学拳容易得艺难,灵劲上身天地翻”,可见心意拳是难练,但如果练起来,明快有力,刚柔相济,快疾中见功力,富有自然之美,那么就不难看了。它不像长拳类或国家规定套路讲究的是闪展腾挪,翻跃加难度,

心意拳讲究的是内在的功力、人的整体发力(包括上、中、下三节即手臂、腰胯和腿)以及与人交手的实用性,特别强调“以中节为核心”,五官百骸相连而为一贯者,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节攻之,中节动而上下和之。拳谱讲“中节不明,浑身是空”,我们练拳不单是肢体运动,更要注重的是由内而发,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同时还必须树立这样一个理念,心意拳就是由心而发、带意而练的拳种,心意拳不带意,白练。不少人不注重动作的节奏,不带意练就缺乏精气神,那也就谈不上灵性的修炼,因此,使人看了感到难看,达不到应有的视觉效果。如果练习心意六合拳时做到上身舒展自然,下肢稳坚,按照:“踩、扑、裹、束、决的劲意和起落、开合、展缩、刚柔、收纵的身法以及鸡腿、龙腰、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等六艺”的要求去练,动作不虚浮,不僵硬,使人感到外顺内实,三节贯通,是一种享受,那么心意六合拳怎么会难看呢。

  我们经常讲要继承和弘扬传统武术,如果练得不得法,很难看,人家看都不愿意看,设想谁还会来学?没人继承又如何谈弘扬呢?

  对于初学者而言,学习的动作比较简单,因是刚学,要领掌握不好,动作做不到位,看似难看,这很正常,可以说不论学习哪种拳都是这样,这也是练拳必须要走的一段路。据说过去少林寺教少林拳,也是以单练动作为主,这恰恰是最长功的盘练。只有打好单练扎实的基础,逐步将各个单练动作进行科学有机的合理组合、连环,这样既可以提高学者的兴趣、动作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又可提高该拳演练的观赏性,从而更能提高广大爱好者学习弘扬心意六合拳的积极性。

  我们这一代,经历过心意拳封闭保守的年代,那时候练拳怕别人偷看(即怕人“偷拳”),晚上找个没人的地方练,甚至半夜起来练,白天在公园里练,也要找个僻静无人的地方,如果发现有人一直在看,就不练了。即使在这么保守的年代,喜欢练心意六合拳的人倒反而特别多。

  如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信息网络时代,电脑网上拳照、视频动作甚至拳谱什么都有,但是要学的人、坚持锻炼的人与过去不能同日而语。尽管网上什么都有,依样画葫芦,那也只能学点皮毛;要想学到内在精华、好的东西,还是要请老师指点传授,甚至入室拜师才能学到。

  练拳要在理解拳理的基础上,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练。有的人拳不好好练,一提到心意拳就谈“打”,打是拳中一个方面,打是拳中的精华和变化,更是拳当中的动作、用法在实战中的随机应变、下意识所自然反应出的招术。俗话说:千遍会,万遍熟,万万遍才能精。不熟,怎么能随机应变?老前辈们说得好,练拳是练功力,暂且不谈功,如果力都没有,怎么谈打呢?归根到底,“练”是硬道理,拳还是要练,那么怎么练?我们认为一般来讲,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

  一、 练心意拳的拳式,包括

① 拳架,拳架正确了,发劲来得快,不会绕弯路;② 反应 ③速度 ④ 功力

  二、 练心意拳内功,包括

① 抗击打(排打功)② 内五行 ③站桩功

  三、 练心意拳散手,包括:

① 专门单练心意拳散打,抽出自己喜欢或顺手的心意拳技击招术,几个动作结合起来单练;② 打沙袋,增强力度、速度、硬度 ③ 请教师父,多问,并与师兄弟们切磋交流,更重要的是自己要善于动脑筋。

  为了承上启下,继承和弘扬心意六合拳,不能固步自封,要融入社会。

  首先,自身要进行刻苦的盘练,练好功夫,在有条件、有机会的时侯通过观摩交流向世人展示,必要时还要参加各种武术比赛,让心意六合拳被社会和世人所知晓和认可;

  其次,挖掘整理老一辈尚未公开的宝贵的将要失传的东西,包括属于心意拳的各种器械,如:杜金枪、鸡爪镰、盘龙棍、心意刀、六合枪等;

  最后,在遵循心意六合拳拳理、拳法的原则下,要不断创新,不但要逐步把单练的动作有效、顺畅地组合连环,还要编排一些对练项目和集体项目。只有这样,才会被更广泛的武术爱好者所喜爱。同时,反对为了编排而把长拳套路拳架加到心意六合拳中,搞得不伦不类,也反对某些人拉大旗作虎皮,故意添枝加叶,失去了心意六合拳固有的风格和特点,不利于心意六合拳的传承与发展。我由衷地希望心意六合拳的爱好者们和同仁为了传承和弘扬,为了再一次打开这一拳种的新局面而共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