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工厂:中美文化的激情碰撞

看完电影《美国工厂》,完全就是两种文化的激情碰撞,美国工人觉得没错,的确增加的劳动量和减少的工资是他们最不能接受的,以前的好日子过惯了,现在面对减少的工资肯定难以释怀,不过想想也是,不管是谁,哪怕工资不涨也很难接受比以前更少的工资,电影中提到以前通用汽车给他们开了高薪,还有工会会保障他们的劳动者权益,所以他们很怀念过去那种好日子,但他们就不去想想通用汽车又是怎么破产的呢?高额的劳动报酬加上低效的工作效率,破产是迟早的事,这就是制造业转移出美国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国工人迟迟不愿做出改变的地方,也是电影里面中美两者文化冲突最大的地方。与 美国工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恰恰是厂里面的中国工人,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加班也没什么怨言,这就是中国普通打工者的现状,也许美国人真的很难接受这种现状:无休止的加班,一年只回家一两次,大部分时间跟家人分隔两地,每天机械式的在流水线作业,但中国工人真的做到了,我们很难评价这种模式到底是对还是错,这可能就是中国人的文化属性吧,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都受勤勤恳恳的传统文化所影响,大家都讨厌好吃懒做的人,信奉天道酬勤。另一方面也是中国社会制度所决定的,劳动者普遍不知道自己该享受哪些权益。在中国企业里面,劳动者协会基本上就是个摆设,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个部门,或者这个部门到底是做什么的,有了也是形同虚设,虽然也有农民工工资办公室,但也顶多是确保下普通农民工工资发放的权益,有的工人受伤了甚至连基本的补偿和救助都拿不到,因为很多人压根都不懂的怎么保护自己的权益,以及不知道该找哪些部门去协调这些事宜。也许这就是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以后要长久发展也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吧,资本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遇到瓶颈,就看怎么去突破这个瓶颈口了。也许很多年后中国发达了,普通老板姓开始懂得享受生活的时候也就很难接受把自己当成机器一样无休止的加班干活了。另外电影的最后也提到了机械化生产所带来的人工的减少,这的确是以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用更少的机器替代更多的人工,那些省下来的工人该怎么养家糊口呢?


美国工厂:中美文化的激情碰撞

美国工厂:中美文化的激情碰撞


美国工厂:中美文化的激情碰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