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随着复工时间推迟,有多少人的焦虑感越来越大?

星姐微生活


生命健康最珍贵,一年不赚钱不会死,一旦被传染两星期结束你几十年的历程。饿肚子好还是病死好?焦虑杀毒吗?


潜龙勿用之义龙


我说一下个人的观点和想法。现在正值疫情期间,国家倡导在家待着,尽量不要出去走动。所以目前复工的公司比较少,即使有些公司已经复工了,但是来的人也比较少。有个朋友在东莞上班的,他们公司10号就开工了。到今天为止,70多个人的厂,到的人数就十来个。她抱怨到一个人要顶3~4个人的活。所以从这里看,复工时间关系到的人方方面面都有。

疫情期间随着复工的推迟,会产生焦虑感的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复工的推迟,开厂的老板焦虑感会越来越大。老板开了一个厂在那里,有很多成本存在的。厂房要交租,工人要发工资,一些税务的东西都要交。这个是成本的困扰。还有一个是订单的完成情况,只要人还没到位,那订单就没人来做,这样会影响到交单的时间,紧接着可能就会影响到和客户的长期合作。有些老板的设备是租赁的,迟迟不开工,那租赁的设备也得给钱。这个成本也会让老板越来越焦虑。

第二,复工的推迟,未开工的员工会越来越焦虑。现在很多人都是月光族,或者家庭压力很大,房贷,车贷等等都在等着那份工资来支付。如果迟迟不复工,即使能领工资,也可能就领个基本工资。那这样的情况下,一个月能撑下去,那两个月呢?这个压力会让员工越来越焦虑。还有一些贷款的人,也会相当焦虑。没有收入,就没办法还贷款。随着就是征信出现问题。

第三,复工的推迟,一些个体户,开店的老板会相当焦虑。例如我们现在所处在的工业区。因为复工的推迟,到现在工业区的人流都还没多少。店开在这里,是要交店租,水电,等等。没有人来,就没有收入。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没有人过来买东西的话,很多老板店铺备的货就没办法出去。有些货是有保质期的,到期没有卖出去,就会亏损。所以这几天店铺群里很多老板在甩货,降低价格,问有没人接手货物。因为这个复工的推迟,老板们也越来越焦虑。

第四,复工的推迟,会感觉焦虑的还有我们的园丁~学校的老师们。每个学期的内容差不多都是固定的。本来寒假时间不长,所以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多。但是迟迟不上学,学生可能在学习上就懈怠下来。到时候上学了,不少学生因为习惯问题,会跟不上学习。要知道小孩子现在很容易受到影响,有句话说得好:学好三年,学坏三天。所以老师们也会相当焦虑。而更焦虑的还有家长,每天看着小孩看电视,玩电子产品,头就疼。管严了,会反叛,管松了,每天看到这样无休止的玩,就心里超级不爽。所以家长们也是超级焦虑的。

第五,复工的推迟,会影响到民生情况。物流不畅通,货品不齐全,等等,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平民百姓。

所以复工的推迟,影响到方方面面的人。估计感受不到焦虑的,就是那些有钱人和无忧无虑的孩子们了。


大音若希356


感觉90后的,都没啥焦虑的,一直推迟一直爽的感觉,我个人没啥焦虑的,我本人邵阳的,现在公司不让过去,说等通知,通知你来上班就上,没通知就继续休息。

人在乡下,吃喝又不愁,一点也不慌,家里有鸡鸭,有自己种的菜 ,还有个小池塘捞鱼吃。唯一给我的感觉就是太无聊了,村里不让串门,我23号从深圳回来,过年那会拜年,村里都不让拜年,从回来到现在,人都胖十斤了.....天天吃完饭就玩电脑,反复循环....



夏目与猫咪老师


这次疫情把我原本的计划都打乱了,本来准备年后去面试,因为这件事耽搁了,自己的积蓄花的花也快完了。学校通知不得实习,要待在家里,看着家里年事已高的老人,总想着多赚钱,可家人为了你的健康又不使得你去,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最近只能在网上接单补贴家用。以前是期望着放假,现在是渴望着上班,实习前的焦虑更重了。


啊海影视剪辑


我也是这个情况,我老婆和我的单位一再推迟复工时间,我们开始也很焦虑,但通过一些方法,我们有效克服了焦虑。在这种特殊时期,不光是无聊带个我们以焦虑,明天早上出来的疫情数据跟让我们大家感到无比焦虑。我们必须有效地疏导这些焦虑,否则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效果,而且会影响到我们及家人的关系、身体健康等。现将我们使用的办法与你分享分享,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帮助。

接受焦虑。

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长假及空前严重的疫情面前,人的焦虑是完全正常的。要知道这种情况下焦虑人人有,差别只在于焦虑程度及处理方式不同。我和妻子在开始阶段也很焦虑,后来想想这种情况下焦虑也实属正常。我们接受了这一点,后来的我们两的焦虑对我们的生活就明显减少了。当然,如果有些人在平时就有比较严重的焦虑情况,这类人要特别注意进行焦虑疏导,否则会导致焦虑症状变严重。

减少焦虑

那么发生焦虑以后除了接受焦虑,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毕竟我们光光接受焦虑并不能减少焦虑。我和我爱人注意做了以下的一些事情:

1、减少关于疫情信息的输入。

要知道我们普通老百姓一天到晚去浏览、收看疫情发展的信息,对疫情的走向起不来什么太大的作用,只会加剧自己的焦虑。多利用这些时间去看看书,做做家务,陪孩子玩玩,看看自己喜爱的电影或电视剧,多看看娱乐频道的节目等。简而言之要减少对疫情的关注。这方面的减少焦虑非常有效。

2、通过各种手段加强与亲朋好友的联系沟通。

这并不是说大家要去拜访亲朋好友。而是使用电话、微信等手段,经常联系,聊聊工作、生活、孩子教育、亲戚朋友的近况等东西,当然这中间要减少关于疫情的讨论,否则越讨论越焦虑。我和妻子现在每天与亲戚朋友或同时经常电话或微信联系,聊聊家常和工作,焦虑心情基本没有了。

3、加强锻炼。

对于我和妻子来讲,锻炼是最好的减少焦虑的办法。我们俩每天在家做瑜伽,跳绳,跟着KEEP做身体锻炼,或者绕着房间慢跑几公里,出一身汗。锻炼产生的多巴胺是焦虑的克星。

4、正常的作息。

虽然没有上班,但我们还是要维持正常的作息时间。正常的起床和睡眠时间,是保证我们身体健康的前提,也是避免焦虑的必要条件。尽量与上班期间一样的作息。

5、保持生活仪式感

虽然在家办公后休息,也要保持良好的状态。比如不要从早到晚一直睡衣在身,灰头土脸。还是要正常着装,女孩子要化妆,男孩子要刮胡子。如果在家工作,也要全心投入,这样可能有效的投入工作状态,减少焦虑。

以上是我和我爱人在超长假期中克服焦虑的一些办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减少焦虑,还有与我分享和讨论。


日常生活工作小妙招


我相信不论是企业家还是打工者,亦或是官员和学生,不管你是什么身份,只要你是一个二十五岁以上的青年人,多多少少每个人都会产生一些焦虑。其实我们都是情绪人,我们也是社会人,看似生活正常运转后有些人会按部就班,但有些人就不得不面临更大的挑战。就拿这几天微博热搜上的大四学生吐槽来说,通过外部的语言表达就能看出现在大学生有多焦虑和迷茫。无论怎样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在适合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才是活着的意义。这段时间大家都不能出门,有事业的人基本上也开始步入正轨在家办公,在一线工作的人都在呕心沥血同死神决战,那剩下的无所事事的人我想更是多数人,这时候就该好好呆在家里想想有什么自己喜欢做的事比如读书,品茶,插画,画画,弹琴,下棋,跳舞……在家还是可以活动一下,勤洗手多通风多锻炼相信我们也会过得更有意思吧。


耀子105165536


疫情期间随着复工时间的推移,我想,待在家里特别着急的人一定是那些有房贷的,有车贷的,兜里积蓄不充裕的,餐饮业打工的,家里有病人需要花钱的等等这些人都是有实际情况的,都焦虑的盼着早日开工,都希望自己上班了,也就有一份安稳的工作,所以说这些人只有工作才会踏实,才会有一种安全感的。

说一句实话,每逢春节压力大,作为这些人去来讲,即便是过完春节就上班,他们也感觉到生活的压力是重重而来。他们不会觉得轻松,只会觉得压力太大,如果没有钱的收入,真的不知道自己的生活怎么继续,所以说在这疫情期间开工复工的消息可能是不停的拖延。真的是这些人感觉到生活的重负太大了。

这些人的遭遇是值得同情和可怜的,这些人毕竟不是自身的原因,好吃懒做,而是自己这次真的遇到了天灾嘛。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不行就管亲属借钱,一定要把房贷车贷这些涉及到银行细雨的事儿完成。至于说有病看病啥的事情能听一听地先拖一拖,我想疫情迟早是要快结束了,到时候再去看病也可以,所以说有些事情想办法解决问题才好,别上火,别着急了。


伊春美食美客


肯定会感到焦虑不安的,就我个人而言没有稳定的工作 ,马上基本生活都是问题了,再长期这样下去确实受不了。但从总体来说还是应该尊循科学规律,得当有序的防控措施。因关乎全民健康平安的问题不是小事儿,愿病毒早一天消灭,早一天恢复正常岀行,早一天平安。


老马书法


焦虑肯定会有的。

但是要学会自我调整,好的心态不止现在有用,以后也一样。

就像看电影断网了一样,在此期间可以去干其他的,比如思考电影的内容和写个影评啥的。

生活也一样,思考一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以从小处着手。总结一下过去,从各个方面都可以。

做个未来的计划,疫情总会过去的。在这期间其实是难得的空闲。正常上班是不会有这么多时间的。


古建的魅力


病毒肆虐数日,疫情仍未缓释。

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交通管制,越来越多的社区进行封闭管理,少出门不聚集作为普通人抗击疫情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囿于家中。

几乎所有人的社交和外出活动都被主动失去,假期延长,复工推迟,每天清晨手机定时推送的全国疫情动态,病例增多,手机屏幕上的中国地图,像滴上一点红墨,从湖北省的坐标,慢慢浸染开来。

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随着疫情蔓延的,还有各种各样的敏感情绪,而这些情绪不光存在于抗击一线的“战士”心中,更在于千家万户,久居在家无所事事的我们身上。

有的人极度敏感,看到疫情动态,看到新闻报道,都会忍不住落泪。

有的人过度恐惧,体温不停的测,甚至害怕暴露在空气之下,认为病毒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还有的人甚至产生强迫症状,高频率的洗手消毒,害怕接触一切可能携带病毒的东西,成天担惊受怕,不停回想不断排查。

还有的人会因此陷入各种矛盾,家中老人小孩不顾规劝频繁外出,同一只口罩三番五次的戴。

同在屋檐下,有人过度小心,有人全然无所谓。所有种种,尽是焦虑。

久居在家不出门,又为何会感到焦虑?

当然,这种焦虑并不全来自于疫情,折射出更深层次的根本原因是来自于对“失控感”的恐惧。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弗里斯顿等人提出了“无法容忍不确定的程度”的概念,它被认为影响着“不确定”和“焦虑”之间的相互关系。

不确定性越大时,我们的焦虑程度就越高。

当我们面对的情形是未知、不确定或者是模糊不清的时候,这会带给我们一种不在掌控之中的感觉,让我们觉得不安全。而面对一种潜在的失控,或不安全,我们所感到的焦虑,其实是人潜意识中的恐惧,甚至是危及生存的恐惧。

疫情之下我们的状态也是如此。

首先是病毒,尽管电视和网络中铺天盖地的科普信息,但新型冠状病毒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仍然是未知的、不确定的东西,以至于不少人会觉得打开窗,病毒便会随着风飘进屋里。

再则是疫情,实时更新图文并茂的疫情动态依然无法让人预测到真正的“拐点”,何时能松一口气,城市何时恢复往日生机,何时能毫无顾忌的外出,这一切都是未知。

在这场危及我们每个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和我们生活片片面面都息息相关的疫情中,我们久居在家,长期“无所事事”的状态使得对自我的失控感也越来越强,一些负面的焦虑情绪便自然而然的涌流而出。

除此之外,这种焦虑还来自于我们“心理防御机制”的失效。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最早提出“心理防御”的概念,简单说,是自我受到超我、本我和外部世界的压力时,自我发展出的一种机能,即用一定方式调解、缓和冲突对自身的威胁,使现实允许,超我接受,本我满足。

很多时候,我们大吃一顿,大吼一声、大喝一宿,我们转移注意力到其他事情上,为了不多想而让自己陷入忙碌,这些,都是一种防御方式。

而心理防御方式失效,或许可以和失眠状态做类比分析。

试想一下,一个人的晚上,关上手机,关上灯,夜深人静一片漆黑,这个时候,我们没有更多的方式去防御,而不得不和自己的内心短兵相接,所有潜意识的不安、焦虑,所有负面的情绪从四处袭来。

不难发现,将这种失眠状态放大,和如今疫情之下的我们,有颇多相似。

在平时,我们外出工作,各种社交活动,聚会购物,各种各样行之有效的防御方式大多发生在白天。

而如今,我们响应号召防控疫情,不得不“困足在家”,就像是防御失效的黑夜。

如前所说,有些焦虑并不全来自于疫情,突如其来的疫情在一定程度上触发了原本就存在于我们潜意识中的焦虑。

因为每个人个性不同,潜意识也有所不同,所以表现方式不一样,就像前文所说,有的人恐惧,有的人敏感,有的人产生强迫症状,这很容易理解。

而那些潜意识中的焦虑通常来自于以下几方面:

1、对死亡的恐惧

死亡,直指生命的终点,存在主义认为,人一切焦虑都源于此。

而这场关乎每个人健康甚至是生死的疫情,刚好触发了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

于是乎,很多人害怕被感染、害怕死亡,担心疫情持续时间长、食物储备不够,抢购口罩、药品等,甚至出现强迫性地洗手、强迫性地长时间刷疫情信息等。

还有的人将这种情绪转变为愤怒,他们谩骂病患,恶语攻击,甚至抵触医护人员和医院。

某疾控中心自开通热线以来,尤其是附近出现确诊病例后,电话就没停过,大都是附近居民打来要求公开患者的姓名和住址。

不仅如此,在郑州一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在业主群中征求业主意见,是否让租住在小区内的两名医务人员进入。在南阳,一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的护士下班回小区时,遭到物业阻拦。

这些现象层出不穷,在面对来自死亡的恐惧时,不少人做出了最自私的选择。

2、对无聊的焦虑

无聊,这种体验所有人都不会陌生,很多时候,甚至觉得这种状态无关痛痒,无非就是无所事事的“该着”,有些人将这当作是难得的闲适,按常理来说,这种主观性很强的心理状态,似乎并不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但事实并非如此。

疫情发展至今,丝毫未见颓势,大街小巷,开门营业的店铺和企业依然鲜有,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的人依然没有开始工作。

开始的几天,情况还好,而在这几天,不少人开始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无聊和难受,甚至希望能早点复工。

这种现象不难解释,工作本身作为一种防御机制,它占用了我们近乎一半的时间,而在工作中取得的价值感和归属感,可以极好的转移和消化一些不良情绪。

相反,当无所事事时,无聊所带来的无价值感便足够引起人的焦虑。

心理学中对无聊的阐释为,你的注意力和你的价值观不符合时的一种心理体验。

简单的说,如今你不得不宅在家里,你的注意力只能局限于住宅,而你的价值观认为,你应该去工作,去社交,在家里玩手机看电视是没有意义,那么此时,你就会感到无聊。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一书中所讲,大多数人的人生就是在无聊与焦虑的循环中度过的。无法与自己的内心相处,只好靠外界的刺激去打发无聊,然后在无聊中焦虑。

这也就揭示了为什么久居在家的我们,为什么会感到焦虑。

我们从心底对无聊产生排斥,但又不得不处于无聊之中,于是坐立难安,满心焦虑。

3、对孤独的逃避

孤独的具体处境有很多,心理学家欧文·亚隆将孤独划分成了三类:

其中第一类是“人际孤独”,这种最为普遍,主要是指与他人的分离,无法外出的我们错失了很多情感上的连接,平常同事朋友间的迎来送往在此时显得尤其薄弱。

但需要注意的是,就算是平常,在当今社会,这种孤独感也普遍存在。

通讯录中几千人,没有几个可以在无聊时打电话的人。

疫情当前,只是将这种孤独感无限放大,有的人学会接纳和拥抱孤独,构建起自己的精神世界,不管是“做凉皮”,还是“电饭锅蛋糕”,总能找到新鲜的事情。而有的人却深陷孤独的漩涡,越惧怕,越想逃避,就越焦虑。

焦虑的本质,是对失控感的恐惧以及心理防御的失效。那么,在特殊时期,我们又该如何缓解焦虑呢?

1、处理恐惧情绪

(1)通过神经调节和干预

慢跑,瑜伽,这些在室内可以 做的运动,依然可以增加大脑的多巴胺和内啡肽,让我们平静、放松下来。而通过运动,大脑中积极情绪的回路也会增多,帮助我们抵抗恐惧。

许多临床试验和研究显示,正念对焦虑的干预作用尤其明显。

所谓正念,即是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关注、觉察当下的一切,而对当下的一切又都不作任何判断、任何分析、任何反应,只是单纯地觉察它、注意它。

类似于冥想,同样强调的是觉察和意识。研究数据显示,2周以上的正念,可以增加内心的平静感与幸福感,改善人的睡眠质量,8周的正念,对人脑部的功能也有显著的改变。

研究人员扫描正念前后,被试者的大脑发现,负责注意力和综合情绪的皮层变厚,与焦虑、恐惧及心理压力有关的杏仁核区脑灰质变薄了。

(2)接纳自己的情绪

接纳自己,从来都是说起来容易,而做起来却非常困难。

与其说是接纳自己的情绪,倒不如先接纳自己对这种情绪的恐惧。

简单的说,觉察负面情绪并适时倾诉,很大程度的心理疾病都来自于“憋着不说”。

2、重获“控制感”,重建“心理防御”

失控感引起恐惧,在这一层面上进行调整,也不失为良策。

(1)具体化

我们感到恐惧,我们恐惧的对象往往是模糊的、混沌的。

而具体化,则是将这个模糊的事物,描述得清晰可见。

N95、气溶胶、ECMO、核酸检测……突然袭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让许多人努力地吸收着晦涩难懂的医学专业词汇,这其实是一种好的现象,人们都在试图更全面的了解这些陌生的东西,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越了解,整个局面就越清晰,也更不容易对其产生恐惧。

(2)聚焦

一般焦虑的人,脑子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在一个时间会同时想很多事。当所有事情一起想,一起做的时候,常常会变得焦头烂额。

这个时候,你需要对所有你想要做的事情,进行一个优先级的排序。先专注完成一件事,然后再做其他的。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多任务处理的情况,同样地,哪怕是在家里,依然可以选定“优先级”,将自己的注意力聚焦在能够完成的事情上,比如锻炼,充电,或者是追剧。

这也是对心理防御方式的重建,不但会让你有在完成任务时有一种成就感,正向激励着自己,还能帮助缓解焦虑情绪。

破病毒,更需要破“心毒”,克疫病,更需要破“心病”!

特殊时期,我们不妨过的简单一些,隔绝负面信息,小心照顾情绪,心怀感恩,理性且平和,若有余力,也去照顾别人。

勤消毒,多洗手,少出门,不聚集,作为普通人,这是对病毒最有力的抗击。

请满怀希望,因为我们有一个足够强大的国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