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怎么靠着自己的能力“游戏人间,隐于朝廷”的?

朱凤奇


汉武帝时期,朝堂上才华横溢、能征善战之人非常多,如我们所熟知的卫青、霍去病等。有个人,却常常被我们忽略,他虽做事滑稽荒唐却拥有着大智慧,这个人便是东方朔。史书中关于东方朔不拘泥于礼法、任性妄为的有趣记载很多,其中较为出名的就是“岁更其妇”。《史记》中记载:“(东方朔)取少妇于长安中,好女,率取妇一岁所者即弃去,更取妇。所赐钱财,尽索之于女子。”

东方朔更是有三大“换妻铁律”——一是专娶长安女;二是专娶小美女;三是一年换一次。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虽说如此,但东方朔视女人如衣服,热衷于结婚与离婚之间,如此频繁的换妻也不得不让满朝文武大臣都将他看成一个疯子。那么,为什么他要这样做呢?

有一种解释是说东方朔是故意装出一副好色的样子以求自保。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这也不无道理。历史上的汉武帝虽是一个求贤若渴的帝王,但也有历代君王的通病——疑心大。人才不足时,总是喟叹不已,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当某位大臣才能卓越、频繁立功时,又害怕他们功高盖主,夺得民心;当大臣没有全心全意奉献于朝堂时,就怀疑他们是不是有二心,随时打算造反。

东方朔为了打消汉武帝心中的猜忌,用好色来麻痹汉武帝。东方朔虽为人“疯狂”,却得到了汉武帝的宠幸,赏赐了不少金银珠宝。多数大臣在得到赏赐后会置办田地,笼络其他官员,以求在朝堂之上可以爬得更高。但东方朔不走寻常路,他把赏赐全部拿来娶新媳妇,频频做新郎。东方朔这种做法使得让大臣们纷纷上书弹劾他,但汉武帝却一笑而过。在汉武帝眼里,东方朔确实是一个言辞敏捷、幽默风趣的人,但他风流成性,朝堂之上不断有人弹劾他,不过往往没有结党营私的条件,对自己不构成威胁。正是东方朔这种大智若愚的表现,方能够明哲保身,顺杆而起获得无后顾之忧的奖赏。如果他和其他大臣一般严肃正经,便不会得到汉武帝的青睐,而且容易在朝堂上树立敌人,在施展才华上寸步难行,空有能力却不得施展那有什么用呢?

还有一种解释是说东方朔在寻找一个真正懂自己的人。东方朔从小饱读诗书,在文学方面颇有造诣,可想而知他的眼光自然不低。在我国古代一直信奉的都是“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多数女子是养在深闺之中,虽有精通琴棋书画者,却也不能做到真正的知书达理。按照东方朔的娶妻标准来看,他是想挑选一个年轻貌美并且真正懂自己的伴侣。正所谓知音难觅,或许东方朔就是为了寻找一个知音而不断更换妻子。

所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东方朔死之前曾对汉武帝说:“皇上一定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要听信谗言。”汉武帝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回想一生幡然醒悟,对自己造成的民力枯竭、寇盗并起感到自责后悔,写下了著名的罪己诏。他想起东方朔的苦口婆心,深感折服说:“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费天下者,悉罢之!”<strong>

智慧者,首先应着眼于大事,从不拘泥小事;其次,心中须无杂念。像那些左顾右盼者,心中其实充满了“欲”,实在难以称之为智者。能“愚”者,善“和”,善“舍”,无“欲”,有“愿”,故能渐臻“三境”,智慧地生活。而东方朔就是将这样的理念融入自己的生活,一年换一妻是对真我的漫漫探索、在施展自我时的“大智若愚”的自我保护手段。


邓海春


东方朔靠才气,靠三寸不烂之舌游戏人间与朝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