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死崇祯皇帝的槐树为何被铁链拴了200年直至枯死?

用户61402240


都别抢,我来答。

崇祯十七年(1644年),随着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在最后一次敲钟召集百官上朝没有得到响应的崇祯在绝望之中带着太监王承恩爬到景山上,看着陷入滚滚黑烟的北京城,写下遗言说:

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两人随即在景山歪脖老槐树上自缢而死,270余年的明朝统治宣告结束。

清朝入关以后,为了争取民心,在顺治朝的时候做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举动,那就是用铁链把这棵老槐树给锁了起来。

自然不是因为崇祯的冤魂在闹鬼,这么做是有特殊含义的,当时这棵老槐树被锁的时候,顺治帝还下了数十条罪状,故这棵槐树又名“罪槐”。如今随着历史远去,相关资料已无从考证。顺治之所以这么做,通常解读的含义有两种:

抚慰民心;警示后人;

所谓抚慰民心自然是通过此种举动追论明代皇帝的过失,毕竟正是由于他们腐朽的统治,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和痛苦。而清人入关在当时存在着强烈的民族隔阂,顺治这一举措无疑是为了拉近和汉人的关系,体现自己“承受天命”的正当性。

然而正犹如1950年在景山老槐树曾有一幅对联写到:君王有罪无人问,古槐无过受锁枷。

树本身和明朝的灭亡并没有关系,但顺治偏偏拿来一条铁链锁住大树,自然并非是老槐树成精了,或者崇祯的冤魂在作祟。而是用这种行动告诫自己的后世子孙,每当看到这棵被铁链锁起来的老槐树时,就会想到那个在这里自缢而死的崇祯皇帝。

进而联想到明朝灭亡的原因,从而警示自身。因此,有清一代,虽然后期出了不少平庸的皇帝,但是清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暴君和昏君的朝代,这确实让人惊诧。不管是咸丰,同治还是道光,他们都只是能力欠缺。

但并没有表现出昏庸残暴的一面,而且也不同于过去历史上那些贪恋女色、沉迷玩乐的皇帝,如明朝那些不务正业的皇帝们。不过这根铁链并没有让清朝皇帝们励精图治,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以后,据说那根铁链也被刮走。

而这棵老槐树从见证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又见证了清朝的倾覆,最后又见证了民国的建立,民国的灭亡,新中国的建立。写到这里不由得想起《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中描述的一个现象,在大自然的眼中,人类不过是匆匆过客。

作为一棵见证历史的大树,这棵老槐树在1966年爆发的大动乱中被视为封建残留加以破坏,许多人剥走老槐树的树皮当做纪念品,毕竟这可是来自于吊死一个皇帝的大树。由于树干遭到破坏,活了已经不知道多少年的老槐树开始衰亡。

1971年经过同意,这棵老槐树被伐除,十年后,公园管理人员又从景山南坡移来一颗小槐树种在原来的位置上,1996年,公园管理处又将东城区一棵150余年的老槐树移过来,如今,我们在景山公园看到的老槐树就是这棵。

不过,树虽然不在了,但景山毕竟还在,站在当年崇祯所站的地方眺望紫禁城,想来也是一种巧妙的历史重叠,300余年前崇祯看到的是一个国破家亡的凄凉景象,如果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国家,历史啊,有时候就是这么的奇妙。

站在同样的位置,看到的却是不同的风景,就像300年前崇祯从景山上眺望这河山,怎么会想到一架架飞机在天空中翱翔,再过几百年,人们再来看我们的历史的时候,其实也有很多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想来只有陈子昂的一首《登幽州台歌》最符合这种心境: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真像孔老夫子说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惆怅~~~~~


围炉谈史


给那棵歪脖子槐树栓铁链,是满人高明的统战策略所致。

满人入关,为笼络汉人。干了四件漂亮之事。

第一,顺治皇帝专遣官员赴孔子故里祭祀孔庙,表明满人尊孔,拜孔子为师。

第二,厚葬崇祯,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朝廷众臣、八旗贵族集体吊唁。

第三,给崇祯的次女长平公主朱媺娖完婚。

长平公主十六岁时许配给都尉周显,因李自成闯军直逼北京未来得及完婚。在崇祯皇帝最后时刻,为防止长平公主被闯军玷污,用宝剑对其斩杀,公主下意识用左手臂遮挡,被断臂昏厥,五天后才恢复意识。满人发现后继续给予公主礼遇,并寻找到了周显,按照公主嫁驸马规格为他们完了婚。

第四,给吊死崇祯的那棵歪脖子杨树取名“”罪槐”,并拴上铁链惩戒。

——寓意崇祯是正统皇帝,命不该绝。而这颗槐树有罪,从而暗喻闯军有罪。而清兵入关,是来为崇祯皇帝报仇的。要将作孽的槐树戴上铁链,要将闯军斩尽杀绝。

这副铁锁链一直拴在哪颗槐树上,还有更深的意思;

——朱皇已死,爱氏皇帝已立,这颗树是改朝换代的见证,也是清朝存在合法性的证明。

清朝顺治皇帝下令,但凡臣子路过这颗“罪槐”时,必须下马以示敬畏。

——这当然显然不是敬畏这棵槐树,而是要求敬畏(那位吊死的)故宫皇帝。而故宫虽换了新皇帝,那也是必须要敬畏的!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这副铁链作为珍贵历史文物,被法国士兵盗走,迄今下落不明。

上世纪文革十年中,这颗歪脖子槐树被视为封建迷信之物,被无知无畏的红卫兵鄙视并破坏,逐渐枯萎,经批准后被砍伐。为1996年,为尊重历史、刺激旅游,在原地重新移栽了一颗百年槐树补缺。

谌人


槐树本无罪,奈何吊死过皇帝。这位皇帝还不是一般皇帝,他是明朝末年亡国之君崇祯皇帝,一个被大家口口声声说成是劳模的皇帝。因为吊死了崇祯,所以槐树身上被上了枷锁。这又是什么道理呢?<strong>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祯帝爬上景山上吊。

其实早在潼关失守的时候,崇祯皇帝就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末日到来了。所以他赶紧发出命令,让地方上带兵的将领们都回来勤王。但是没有人来,有的是地处偏远,消息还没传到,比如说云南的沐王府、四川的秦良玉等。有的则是压根不想来,比如说湖北的左良玉、山海关的吴三桂。

眼看着李自成就要进城了,崇祯帝知道援兵前来相救已经没什么希望了。他真的不知道,自己原来混的这么惨,手下没有一个听使唤的将领可以任用了。

亡国之祸加上援兵不来的双重打击,使得崇祯精神上出现了问题。他先将自己的三个儿子偷偷送出了紫禁城,随后就在后宫大肆杀戮,杀了自己好几个女儿、后妃。

在这之后他便跑上了景山,景山就在故宫后面。故宫就是挨着景山建造的,崇祯皇帝可以从景山上俯视整个紫禁城的风貌。

这个时候的崇祯皇帝已经发现紫禁城被攻占了,李自成正带着人马在紫禁城中烧杀抢掠。崇祯皇帝万念俱灰,选择在这棵歪脖子树上上吊了。从此这棵歪脖子树,就不是一棵普通的树了,他被施加了帝王光环。

槐树招谁惹谁了?为什么要被铁链锁住?

李自成不争气,打下了北京城却没有坐稳江山。在山海关战败以后,李自成立刻带着人马和财宝逃回了西安。

而顺治皇帝在多尔衮的拥护下,入主北京城。到了北京城以后,多尔衮为了安抚大明臣子之心,立刻吩咐人将崇祯皇帝以皇帝礼仪安葬,并且给这课歪脖子树挂了一圈铁链,并且将其命名为罪槐。

这棵树表示非常冤枉,自己什么都没做,为什么要给自己套上铁链,又被命名为罪槐呢?难道就因为这个不相干的人在这里上吊了?

还真是因为如此,当时满清入关的时候,所打着的旗号可不是夺取天下,而是为崇祯皇帝报仇雪恨。有这么一层关系在里面,那明朝的官员们对满清自然好感倍增。

所以当时不知所以然的官员们全都投靠了满清王朝,甚至有人认为吴三桂带领清兵入关,其实是跟他们达成了合作协议,是吴三桂请来复国的救兵。

天真的大明臣子们很快就意识到了一点,清军入关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夺取天下。包括安葬崇祯皇帝,包括命名罪槐,都是为了夺取大明的江山。

没有高人指点,多尔衮是想不出这么一招的。

顺治皇帝还小,压根就不懂事,所以朝中大权一直都是多尔衮把持着。他虽然文武双全,但是对汉人的习俗文化并不是很了解。

而且多尔衮当时就打算占领燕云十六州的领地,甚至都没有渡过黄河的想法。那么是哪位高人指点了多尔衮呢?这个人叫范文程。

我们需要记住这个人的名字,因为没有范文程,压根就不会有满清王朝276年的统治。当年多尔衮所率领的满洲八旗军满打满算也不过只有二十万人,所以要他们夺取天下,谁都不相信,包括他们自己都不信。

可是范文程告诉多尔衮,满清不仅可以夺取天下,而且可以稳定地治理天下。范文程是汉人,但是一直都在东北长大,所以最初入士就是在努尔哈赤手下做官。

他可是一心向着满清王朝,所以他告诉多尔衮,入关以后,一定要善待明朝的官员。善待他们最好的办法,首先就是要好好安葬死去的崇祯。

既然崇祯皇帝已经死了,那就完全可以拿他来做文章了。范文程的想法十分深邃,因为他明白要想坐稳江山,就必须要夺取人心。

他自己是汉人,所以非常清楚汉人身上的优点和缺点,当年吴三桂投降多尔衮,范文程的功劳也是不小的。

在他的努力之下,槐树成了罪槐,被锁住了两百多年,而满清王朝也跟着这棵槐树一起延续了两百多年。

罪槐已经不在,现在看到的是替代品。但是那段历史还在那里,不得不说,范文程这一招实在是太厉害了,给了一个汉人将领投降满清的好借口。

结局:罪槐在之后遭到剥皮铲毁,下场凄凉。

其实被套上铁链也就算了,毕竟没有真正伤害过罪槐。后来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他们更是把这条铁链给顺走了,也算是抢掠到了极致。

别看现在那些英国贵族上层们一个个都以贵族自诩,其实往上数三代,他们都是强盗的后人。哪有什么天生的贵族?还不都是抢掠了别人的财富得来的?

再说回罪槐,其实他的命运远没有这么结束。在1966年,罪槐遭遇到了它人生中最不幸的一天,因为它的皮被红卫兵们给剥了。奄奄一息过了五年时间,1971年,这棵罪槐终于被连根拔起。

我们现在已经看不到原来的那棵槐树了,现在所种植在那里的,据说是跟当年罪槐一模一样的歪脖子树。可怜罪槐一生无辜,最后落得被剥皮的下场。

崇祯帝除了自杀,其实已经没有其他选择。就算他南下,也不可能得到手下人的支持。所以他只能选择自杀。

而满清入关以后,不管他找哪棵树上吊,那棵树都要变成罪槐。这是为了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毕竟给一棵树定罪,还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江湖小晓生


1644年4月25日,崇祯皇帝在太监王承恩的陪同下,于煤山一棵歪脖槐树上吊死。时至今日,煤山已经叫做景山。

吊死崇祯皇帝的树,曾经被清朝统治者套上锁链,顽强地存活了两百多年。不过,目前在景山公园中我们看到的那棵槐树,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一棵了。

(崇祯剧照)

那么,吊死崇祯的槐树为什么会被套上锁链?它后来又去了哪里呢?

崇祯皇帝是个悲情人物。尽管他即位之后便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但彼时的明朝已经是大厦将倾,他也有心而无力了。

在不少人看来,崇祯皇帝即位后诛杀魏忠贤,是加速明朝灭亡的一招臭棋。实事求是的说,一个王朝离开了任何一人,都不会立即停摆。崇祯的过错在于,诛杀魏忠贤的同时,也把阉党给一网打尽了。阉党倒了,东林党人开始为所欲为。富人的赋税被免,穷百姓的赋税反而加重,国家财政的问题也更加严重。就这件事来说,崇祯实在是太心急了。

雪上加霜的是,当时地球又进入了“小冰河时期”。北方土地大旱,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很多公职人员也失了业。再加上连年瘟疫不断,各地村落整片整片的消失,万千河山一片死寂。

百姓们吃不上饭,也没法安稳地过日子,农民起义也就开始一波一波爆发。而北方的满清,又一直虎视眈眈,不断在边境进行骚扰。明朝军饷开支巨大,本来就捉襟见肘的财政,更是直接崩溃。

纵然崇祯皇帝给秦皇汉武上身,也无法收拾如此崩溃的局面。

(李自成剧照)

李自成的大军很快攻入京城。崇祯为了避免妃子和公主遭受侮辱,在闯军到来前,提前将一众妃子赐死。他的女儿长平公主,被崇祯亲手砍掉了一只手臂,陷入了昏迷;而另一位年仅6岁的女儿昭仁公主,也被崇祯直接砍死。

绝望的崇祯来到煤山,在看完紫禁城最后一眼后,他在蓝色袍服上写下绝命遗言,随即吊上了歪脖槐树。

歪脖槐树吊死了崇祯,也结束了大明王朝两百多年的统治。但实际上,槐树并不知道自己做了一件多大的事情,甚至连天下的百姓们,也并没有意识到。

槐树的意义,是在清兵入关后,才开始被放大的。在占领北京后,顺治帝昭告天下,将崇祯皇帝移葬到思陵。与此同时,顺治还下令给吊死崇祯的歪脖槐树加上锁链,并起名为“罪槐”。但凡大清官员路过“罪槐”,都必须要驻足停思。

当然了,当时的顺治帝还是个几岁小孩,这一系列行为,多半应是摄政王多尔衮所为。

(多尔衮剧照)

那么,多尔衮将一颗槐树问罪,其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清兵入关,对于大明的子民来说,无异于一次异族入侵。要想消除民族间的隔阂,让清朝能够顺利地一统天下,必然需要用一些手段。

清朝将槐树定罪,实际上就是在告诉人们,我们是在惩治灭掉大明的罪人,我们的行为是在为明朝复仇。那么,哪些人是仇人呢?当然是李自成、张献忠之流。至于南明政权,也是阻碍百姓们安居乐业的叛乱者,自然也归于仇人之列。

为槐树定罪,为清朝统一天下,安上一个合理的名目,是清朝民族融合的一招妙棋。只是可惜,这棵槐树却莫名背上了罪名。

有人为“罪槐”鸣冤,写了一副对联:“君王有罪无人问,古槐无过受锁枷。”

直到1900年,在清朝也走上穷途末路之时。八国联军入京,将锁链作为文物夺走,槐树才终于卸下了包袱。槐树的锁链,见证了整个大清王朝由盛转衰的全过程。在失去锁链没几年后,清王朝也走向了灭亡。

不得不说,八国联军确实掠夺了一件了不得的文物。

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槐树一直顽强地活着。

但在1966年,一群热血的青年冲上了景山,把槐树的树枝折断,将树皮全都剥了下来。这棵槐树终于寿终正寝。1971年,这颗已经死去的槐树被正式移除。在十年后,公园管理处把景山南坡一颗碗口大小的小槐树移植了过去。


张生全精彩历史


这是清朝政府在收买人心。

说到这棵树,我是老北京人。小时候经常去景山公园玩儿(|1957至1963年),从景山的东门进入,顺着道路往南一拐,走几步。路西的坡上,可以见到这棵树了。

那时只有景山公园对少年儿童免费开放,离家不远经常去,当时那棵树还在,好像还没完全死,没看见什么铁链,这棵槐树并不是歪脖儿,而是从根儿上就斜向东方长的,向坡下倾斜,当时由于保护措施不到位,小孩顺着斜树杆上下爬着玩。早就没了树皮,树干磨得非常光滑,为了怕树倒了,树干中部下边有个门字形木装置支撑着。

后来就几十年没去了,等结婚生子带孩子就玩,那棵树就不见了,只剩下一个有文字说明的牌子立在那里,也没有石碑。



老知青147544332


“君王有罪无人问,古槐无过受锁枷。”

这句诗出自上世纪50年代,是某先哲在吊死崇祯皇帝的槐树下吟咏的诗句,此句大约是对这歪脖子槐树传奇一生的最完整概述了。

原本,这棵有点歪的槐树只是一棵普通的槐树,可1644年3月19日拂晓,一棵白绫被搭上其树干后,它的命运便倏忽急转。

伴随着崇祯皇帝的自缢,这棵槐树自此再也不再只是一棵槐树,它迎来了它的另一种“树生”。

如果树也能写自传,这棵槐树大约会将3月19日定为自己人生的转折期了。

这一天,农民起义军领袖带领农民军攻入了北京城,此时的明宫一片混乱。生性刚烈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亲自击鼓上朝,可鼓声起、鼓声落,无一人相应。

此时的崇祯自知大势已去,在巨大的刺激下,他的精神几近崩溃。城楼下的战火照亮了崇祯苍白的脸也刺红了他的双目,他站在台阶上,耳边是不断涌入的各种人声、嘈杂声,他清楚地意识到:大明的江山就要就此断送在他的手里了。

上位的这些年,崇祯一直努力想要挽救大明的颓势,可他终究还是败了。这一败,失的是天下,失的是所有。

崇祯颤抖着走到宫内,他已经在心底做好了最后的盘算。周皇后、袁贵妃和3个儿子来到殿内后,他简单叮嘱了儿子们几句,便命太监将他们分别送往外戚家避藏。

做完这最后的安排后,崇祯接下来的行为大约可以用:残暴杀人狂魔来形容了。他先是命皇后、贵妃自尽殉国,随后便挥刀疯狂砍向了自己的几个亲生女儿,长平公主被他砍断了手臂昏死过去,6岁的小公主则被他砍成了两截。

从崇祯此时的疯狂行为来看,他的精神已经几近崩溃。人在精神完全崩溃时,只有一个结局:疯狂或者死亡。

崇祯毕竟不同于一般人,精神崩溃下的他并未疯,这与他见过的风浪有关,也与他心底的信念有关。与其他昏庸致国亡的君王不同的是,他的亡国更多的是大势所趋。

崇祯自出身开始便被赋予了保卫大明江山的使命,登上帝王位后,他更加将这一使命视为此生唯一使命。这一使命最终也促成他逼死皇后妃子、杀死女儿的疯狂行为:身为帝王家的女子,不能让农民军糟蹋,所以,死是更好的结局。

崇祯的绝望是空前绝后的,跌跌撞撞爬到后山后,崇祯望着烧得正旺的战火欲哭无泪。此时的他已经取下了官冕,他散落的发丝凌乱在风中。

良久,他脱下蓝色袍服在上面写下了一行绝笔信,写完扔掉墨笔后,他便吊死在了这棵歪脖槐树上。随后,他身边的太监王承恩也陪他一起自缢于此树。

伴随着崇祯的自缢身亡,持续统治中国276年大明王朝正式画上了句点。而作为崇祯自缢所在的这棵槐树也成了大明灭亡的象征,因为见证了一个朝代的衰落,自崇祯自缢那天起,它便也不再是一棵树,而是活成了一个象征。

歪脖槐树的象征意义之被强化是在顺治年间,顺治率清军入关占领北京后。第一时间干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下旨重新安葬崇祯帝,陵墓叫思陵。第二件事便是,给歪脖槐树上铁链以示惩戒,他还下旨从此以后此槐名为“罪槐”。

一根铁链,名前的一个“罪”字,自此,歪脖槐树便不再是凡尘里的自由树。这棵槐树被定罪后,它的树生便更加困苦了。

如果树有意识,此时的它大约是会喊冤的。没有科学可以证明大树有无意识,但日本科学家江本盛博士曾在书籍《水知道答案》里证实:水在听到褒贬词汇时,会结出完全不同的结晶。

还有人曾证实,树木甚至可以被骂死。有人曾做过实验,每天派人不停对着一棵大树咒骂,不久大树便会枯萎而死,而承受褒奖的大树则会越发茁壮。

如此,被拴上铁链并且不停承受参观者哀叹、唏嘘等各种负面情绪的槐树,难道不会因此而受影响吗?何况,从始至终,槐树都是躺着中的枪。说来,它的成为“罪槐”仅仅是因为顺治想借它背锅。

罪槐背的这锅,便是“使崇祯亡(吊死崇祯)”,这锅背得冤屈,冤屈得说不出话,即便它能说话。

被无辜安上罪名、拴上铁链后,罪槐成为了清朝皇亲、大臣定期瞻仰的对象。顺治在给槐树改名后,曾下令凡朝中皇亲、大臣,路过煤山歪脖槐树时,要下马观瞻静思。

静思,思什么?自然是思大明的由盛转衰,思进取思自强!这期间的古槐,成了大明王朝的耻辱柱,也成了大清的警示钟。《康熙王朝》中陈道明饰演的康熙大帝,曾在大殿怒斥群臣时大喊:

“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在煤山上的那棵歪脖子树在看着你们呢!忘啦?”

这之后200多年后,八国联军打进了清皇宫,大清自此走向没落。颇为耐人寻味的是,八国联军在侵华期间顺便“侵”走了古槐上的这条铁链。

从这年开始,囚禁罪槐的锁链终于被解开,大清的气数也走到了最后。罪槐的锁链之锁、开之间,正是清朝的寿命。

1966年,在那特殊年代里,已脱锁的罪槐被前来游览的红卫兵扒了树皮、树枝做纪念。人要脸、树要皮,没皮后的老槐奄奄一息。1971年,这棵几近枯死的老槐被园林部门下令铲除。

自此,崇祯皇帝上吊的老槐树的树生便彻底画上了句点。

后来被当做旅游景点参观的老槐树并非吊死崇祯的“罪槐”,而仅仅是1996年景山公园工作人员找来移植的。

这棵槐树与先前的罪槐一样,都是歪脖子,且都是老树(新槐年约150岁)。只是,此树,早已不是彼树……


记者李满


说起吊死崇祯皇帝的槐树,为何被铁链栓住,就不得不提崇祯皇帝的一生了。

崇祯皇帝朱由检,其实是一个悲剧,在其幼年时虽说生在帝王家,衣食无忧,但是并没有享受到父母的呵护,小时候过的并不幸福,在五岁的时候亲生母亲就已经撒手人寰,后来先后被两个庶母带大,直到父亲去世,哥哥朱由校登基做了皇帝,朱由检被封为信王,日子才好过了一点,然而仅仅过了七年,哥哥天启皇帝朱由校便早早归天了,由于天启皇帝没有子嗣,便在临终前传位弟弟朱由检,至此朱由检开启了他的皇帝生涯,改年号为崇祯,后世称崇祯皇帝。

明朝传到崇祯皇帝的时候,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按照历史王朝的兴盛规律,明朝此时已经是晚期衰落时期了,社会弊端已经暴露无疑,且深入骨髓,此时的大明王朝,如同一个身患重疾的老人,行将就木。就算没有天灾,外敌等因素,明朝当时的情况也极不容乐观,更何况天灾,人祸,外敌不断。

崇祯皇帝可谓是极其勤政,节俭。然而一个合格的皇帝并不是仅仅节俭和勤政,就是一位英明的皇帝。勤奋的皇帝并不代表就是合格的君主,一个国家的兴盛与衰落,和君主是否勤政没有直接关系。作为一名君主的最高境界,敢于大胆的放权用人,让人才最大限度的发挥才能。而不是事必躬亲,亲力亲为,崇祯刚愎自用,生性多疑,既不知人也不会用人。崇祯在位十七年,任用辅臣前后多达五十人,更换之频繁,前古未有。这本来就给病入膏肓的大明王朝,雪上加霜。

当时天下大旱,百姓流连失所,加上瘟疫横行,而此时为了抗击辽北满清,朝廷又加大对百姓征税的力度,本就生活不下去的百姓纷纷起义,尤其是李自成的大顺军,一路更是势如破竹,兵锋直指皇都,纵然崇祯皇帝让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一齐上身,怕也无法收拾如此局势。

李自成的大顺军很快便攻破了京城,亲眼目睹皇宫的慌乱,四散逃命的人和正在城中烧杀抢掠的大顺军,崇祯皇帝明白自己的大明王朝完了。于是他派人将三位皇子偷偷送出去,为不让妻儿收到玷污,便亲手杀死一女,砍断一女手臂,逼死一妃一后。

然后自己带着太监王承恩,去了景山,在整个紫禁城最高点,目睹了整个皇城的大火,他已经没有了逃跑的勇气,明朝皇室祖训便是天子守国门,君王社稷死!祖宗定下的规矩绝对不可以破的。

于是崇祯在一件袍服上留下了绝笔:“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随后便在一颗歪脖子槐树上,上吊自杀。

原本只是一颗普通的槐树,结果皇帝在上面上吊自杀了,这可开创了千古第一次,这颗听普通长的还有点歪的槐树,因为被施加了帝王光环,变得极不一般,它不在是一颗树,因为它见证了一个王朝最后的衰落,它变成了一个象征。后面的事我们就不一一赘述,直至清军如关,占领京城,顺治皇帝率军入关后,首先做的不是烧杀抢掠,而是第一时间厚葬崇祯皇帝,并且以帝陵的规格为其修了陵墓思陵。并且惩罚了这颗歪脖子槐树,用铁链将其锁住,并起名叫‘罪槐’,这很好理解,就是犯罪的槐树,它的罪就是因为崇祯皇帝在它身上自杀了,这一切不过是满清在粉饰自己而已,做给天下人的,以收买天下人的心,这一招果然有用,当时满清入关时才二十多万人,根本不得民心,很多人视满清为蛮夷之人,结果此招一处,民心稳定不少,天下人对满清的看法也大大改善。

事实上顺治帝在入关时才几岁,这一切根本可能出自他手,而是摄政王多尔衮,多尔衮是一名武将,这么精妙的办法不太可能出自他手,多尔衮身边必有高人,他叫范文程,本是万历年间的秀才,但是不得志,便转身投靠了满清,为满清入关立下汗马功劳。

在他的建议下,多尔衮将槐树用铁链锁住,并起名‘罪槐’,槐树本无罪,奈何成了政治牺牲品,在此后的两百多年里,‘罪槐’一直铁链加身。历史总是那么奇妙,同样的事在满清统治者身上同样出现,一九零零年八月,八国联军攻破北京,满清统治者远没有崇祯皇帝的气节,率先逃跑,八国联军在京城大肆抢掠,窜至景山,把锁在‘罪槐’树上的铁链当做战利品抢走了。

在身上锁了两百多年 的铁链终于松开了,树若是有意识想必定然开心不已,时间到了一九六六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群特殊的热血青年冲上景山,扒光了‘罪槐’的树皮,并且截断树枝,不知此举有何深意。没有树皮树枝的‘罪槐’苟延残喘到一九七一年,完全枯死,被领导下令铲除。

自此见证两个王朝的衰落,并且吊死崇祯皇帝的槐树走完了一生,画上了句号。后来景山作为旅游景点,景山公园工作人员又从别处移植过来一颗槐树,据说和以前的‘罪槐’一样,到底一样不一样谁也不知道,天晓得当初为何要扒光它的树皮,截断树枝,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究竟有多少珍贵的文物和象征被毁掉,我们也无从得知,至今景山公园在‘罪槐’原来的位置,还长有一颗槐树,只不过是一个替代品。


一个老男人历史


古有替罪羊,今有替罪树,这歪脖槐树挺冤啊。本是一颗普普通通的树,但有个皇帝死乞白咧的要往上面挂,树能怎么着啊?不跟他要损失也就罢了,又有一个皇帝给它拴上大铁链,治了树的罪,这找谁说理去啊?

话又说回来,谁让你是树,你只是人的道具,有冤也得挺着。待我把这事说明白了,再来替树申冤。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在位17年,还算是勤于朝政。平时生活也很朴素,还穿带补丁的衣服,也不是那种沉迷于美色而不能自拔的主。但明朝积弊已深,不是他所能拯救的。

1644年,李自成带兵攻至北京城下。太监曹化淳献门而降外城城破,此时的崇祯在宫中饮酒长叹:“苦我民尔!”含泪将太子送出宫去。

次日天明,他在前殿召集百官,却无一人来。他知大势已去。无奈跑到万岁山,赐死周皇后和袁贵妃,并手刃了自己的小女儿。他也知道自己无处可逃,然后在一棵歪脖槐树上自缢身亡。

于是这棵树也便成了这段历史的见证者。


明末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自打闯王来了不纳粮,百姓还是拥护的。

可是没想满清入关了。百姓们怎么也不会愿意让异族来统治,那个时候反清复明的呼声很高,民间各种暴动不断。

顺治皇帝也是一个高人,他要甩锅了。他把那棵歪脖槐树套上大铁链,定为“罪槐”,这看似小儿科,实则不然。这对平复民间情绪是有很大作用的。

这么做的用意很深,是在告诉大家崇祯皇帝是吊死在歪脖槐树上,而这歪脖槐树我已经治罪了,而且逼死崇祯皇帝的是李自成并非大清,我是向着大家的。

如此一来,大多数老百姓就不会把矛头指向清朝了。这种诛心术确实厉害。

此后这戴着大链子的罪槐便有了警示作用。皇帝让臣子们路过时,都驻足观看,并不是为了祭奠崇祯,而是让他们时刻严于律己,勤于政务,不要重蹈覆辙。


这罪槐立在那里,警示了大清200多年,但大清还是亡了。

这槐树也不是枯死的。大清亡了后,有人把那大链子给取了,按说这树该自由了吧。

没有。上世纪60年代,一群激进青年给这个槐树扒了皮。最后这槐树也被铲除了。

现在我们看到的,那是后来移植的古槐。

树只是一颗普通的树,但他跟两个皇帝有关,所以不再普通,也成了划分两个时代的标志。


说史听涛


古代的紫禁城外有一棵槐树,因吊死了一名皇帝,所以令人注目。这个皇帝就是明朝的崇祯帝,当年吴三桂联合上清兵导致中原大地战火纷飞,腐朽的明朝军队不堪一击接连败退,这时崇祯向窗开望了一眼自己的江山,然后就到山上的老槐树上吊自杀了。后来这老槐树就被人用铁索捆绑了近200年,并且最终枯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公元1627年,朱由检临终前把帝位传给了正值青春年华的弟弟崇祯,这对17岁的崇祯来讲虽然是一件超好事,然而登基之后才发现这是一个烂摊子,因为明朝已处在一个灭亡边缘,各地义军突起,外有清兵压境,甚至连吴三桂都做了汉奸。这时崇祯帝无心享受帝皇的后宫待遇,一上任首先第一件事就是剿灭朝廷内部的太监党派,然后日理万机的忙着拯救大明。

时间来到1644年,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军队攻陷了明朝京城,吓得人心惶惶,城里官民纷纷外逃。此时坐在紫禁城的崇祯帝依旧坚持抵抗,并且亲自擂鼓上朝,这也是历代帝皇鲜少人见的行为,可惜满朝文武早吓跑了,没人前来上朝,崇祯看到此情此景,深感重挫,想不到昔日里对他俯首称臣,口口声声喊着要为明朝效忠的官员们都是贪生怕死之辈。

于是崇祯只能认命,十分无奈的叫人护送皇子出宫逃难,而剩下的一群妃子跟宫女,崇祯不想让她们落到李自成的农民军手里,为此也下令全杀了拿来给他陪葬,看来崇祯此举就已经下定了必死之心。

一切安排妥当后,崇祯满脸悲伤,怀着千古大恨来到紫禁城对面的煤山上,坐了一会儿,再次看了看江山,然后就在一棵老槐树下,自己绞刑身亡了。崇祯在树下吊死的消息很快传播了整个天下,闯进北京的李自成为此就开始图谋抢夺江山的计划,不料被冲破山海关踏尘而来的清兵以“进京勤王”的借口入主北京,并且以强悍的兵力赶跑了李自成的起义军。

然而一切皆有定数,满人很快就以平乱为由控制了京城,并且接管了朝廷,这种夺汉人江山的野心,却引起了很大舆论。满人们为了安慰惶惶不安的百姓,于是就把崇祯帝的遗体进行风光大葬,并且追谥为庄烈愍皇帝,然而在问罪方面,满族人就把崇祯上吊的那棵老槐树定为“凶手”,然后叫清兵用大铁链把树捆绑起来,指名叫“罪槐”,以此做法使得众人心服。

只是事后,满人也觉得罪槐一说似乎难以服众,为此又把一部分罪名推给了李自成,认为如果不是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可能就不会,所以李自成跟老槐树是同罪。不过其中的区别是李自成是活人,能跑能逃,最终也死了化成一滩黄土,而老槐树刚好长在紫禁城对面的煤山上,虽然被捆着铁链但长得好好的。

自从清朝成立以来,老槐树就一直被捆绑着,其中原因是清廷想以此来告诫天下人以及让满朝百官感到愧疚,另外还想表明崇祯的死其实跟清兵入关没关系。

公元1900年,轮到晚清灭亡的时候,此时世界八大列强军队向刚年李自成一样攻陷北京,清朝皇族一个个被吓得抱头鼠窜,最终紫禁城里里外外都被洋人洗劫一空,甚至在抢掠过程中,老槐树的铁链也在混乱中被人抢走了,因此被锁了200多年的罪魁最终得以解脱,不过该树的下场也够悲催,后来天下闹饥荒,百姓们饥不择食就把它的树皮给剥下来吃了个精光,所谓人要面子树要皮,老槐树无树皮后最终就枯死了。

现如今的老槐树自然不是崇祯皇帝吊死的那颗,应该是后人所栽。


猫眼观史


崇祯死的时候,很不地道,逼死皇后、贵妃,砍断长平公主的胳膊,杀死小公主,还在衣服上乱刷标语,把大明灭亡的锅乱甩。顺治进京后,不当“背锅侠”,找了条铁链把崇祯上吊的槐树栓起来,告诉百姓李枣儿逼死了崇祯皇帝,大明是被闯贼搞跨的,大清替大明鸣不平。

崇祯把大明灭亡的锅甩给臣子

李自成攻到北京城下,崇祯皇帝朱由检亲自击鼓上朝,结果没有一个大臣前来,崇祯知道大势已去,命周皇后、袁贵妃和3个儿子入宫,简单叮嘱了儿子们几句,命太监将他们分别送往外戚家避藏。尔后哭着对周皇后说:“你是国母,理应殉国。”周皇后哭了:“妾跟从你18年,陛下没有听过妾一句话,以致有今日。”说完解衣带自缢而亡。朱由检转身对袁贵妃说:“你也随皇后去吧!”袁贵妃看难逃一死,只能哭着拜别,也上吊自杀。朱由检又召来15岁的长平公主,咬着牙说:“你为什么要降生到帝王家啊!”说完拔出刀砍杀公主,公主吓得躲避,结果被砍断的胳膊,昏死了过去。崇祯此时几近疯狂,他再次将血淋淋的屠刀挥向年仅六岁的小女儿昭仁公主,将其砍为两段。

崇祯皇帝身边的太监、宫女吓得四散逃命,只剩下太监王承德。朱由检脱去龙袍,换了一身蓝色袍服,失魂落魄地跑到煤山,看到京城火光冲天,知道大明江山毁在他手,他没脸逃跑,也逃不掉,于是在蓝色袍服上大书:“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然后扔掉墨笔,吊死在一棵歪脖槐树上。崇祯皇帝临死前,还把明朝灭亡的锅甩给了众大臣。

顺治把锅甩给闯王

顺治率领清兵入关,占领北京后,知道自己根基不稳,为了安定民心,他下旨重新安葬了崇祯皇帝,陵墓叫思陵。还让老百姓服丧三日,追谥朱由检为“庄烈愍皇帝”。更出人意料的是,还惩罚了吊死崇祯的歪脖槐树,给槐树戴上了铁链,起名为“罪槐”。其实顺治就是为了安抚百姓,他不想背灭明朝、杀皇帝的恶名,用行动告诉老百姓,杀死崇祯皇帝朱由检的是闯贼李枣儿,这个坏枣已经被清兵打掉了。吊死崇祯皇帝的树我们也要严厉处罚,让他戴刑具受罚。

铁链拴树有警示作用

顺治还下令,朝中皇亲、大臣,路过煤山歪脖槐树时,要下马观瞻静思。

这可不是让大家祭拜崇祯皇帝,而是以树为鉴,让在家记住,曾经不可一世的大明朝是怎样从兴盛走向衰落,大明朝皇帝是怎么被流寇逼得走投无路,落得个上吊自杀的结果。这棵被铁链栓着的树,凝聚着一个强大朝代由盛到衰的历史,是大明王朝的耻辱柱。

清朝君臣看了它200年,直到八国联军打进皇宫,大清走向没落,这棵树也解除200年的惩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