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是谁?

历史小说家


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奥运会的历史上迎来了第一个中国人:刘长春。

刘长春,1909年11月出生于辽宁大连,从小就跑得快,创造了大连小学生中、短跑最快纪录。中学辍学后,刘长春在一家玻璃厂当画工,1927年进入入东北大学体育系学习(当年东北大学体育部部长孙庆博破格录取了他)。

1932年,张学良拿出8000银元资助刘长春参加奥运会。对于第一名来到奥运会的中国人,刘长春也引起了当地的小轰动,抵达洛杉矶码头的时候有数百名华侨前来迎接他和中国代表团。

7月30日14时30分,第10届奥运会正式开幕。首次参加奥运会的中国代表队,排在第8位上场。在入场仪式上,中国代表队的阵容很小,刘长春作为旗手走在前列;中国总代表沈嗣良紧随其后;其次为宋君复、留美学生代表刘雪松、旅美教授申国权、时任上海西青体育主任的美籍人士托平。

这届奥运会,刘长春报名参加了男子100米、200米和400米的比赛。首先进行的是百米预赛,但是刘长春仅取得了小组第5名的成绩,没有能够进入决赛。200米预赛,重演百米预赛时的情景,刘长春再遭淘汰。随后,宋君复向国内发了一封电报,宣布放弃两天后进行的400米比赛,给出的官方理由是刘长春两腿酸痛。就这样,中国人的第一次奥运会之旅显得有些悄无声息。

其实这不是刘长春参加的唯一一届奥运会,刘长春还参加了接下来的柏林奥运会。那届奥运会,国民政府派出多达66人的参赛队伍,报名参加了田径、游泳、等30多个项目,而最终在柏林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还是一无所获。更让人惊讶的是,当时的国民政府甚至连他们归国的路费都没有准备。

被迫滞留在柏林的刘长春和其他运动员,几乎处于流浪状态,最终是依靠当地华人的资助,才得以回国。


体育圈全能王


第一位代表中国出现在奥运舞台上的就是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的田径运动员刘长春。刘长春出生于1909年,他在20岁时于沈阳举行的华北运动会上以10.8秒、22.4秒和52.4秒的成绩,连续打破100米、200米和400米三个短跑项目的全国纪录,如此出色的成也引起了全国各界的重视。

1932年,第10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伪满政府试图抢在当时的国民政府之前报名参加,以便变相使国际承认伪满政府。此时,成绩出众的刘长春便成为伪满政府的目标,日本方面借已移居北平的刘长春回大连探亲的机会将其监视起来。不过刘长春巧妙躲过了日本人的监视,连夜乘船离开,经天津辗转回到北平,并在5月末在《大公报》上郑重声明: “伪报所传,纯属虚构谎言。我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绝不代表伪‘满洲国’出席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虽然当时的国民政府以时间仓促、准备不足等借口宣布不派运动员参加此次奥运会,但是经东北大学体育系主任郝更生、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和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兼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主席董事王正廷等人的奔走呼号与积极努力,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一事终于得到了国民党政府当局的同意。不过国民政府又以 “剿共时期,财政经费困难”,“政府额外拿不出参赛经费”等理由让参赛选手自行负担出行费用,张学良将军得知此消息决定个人出资支持刘长春赴美参赛。在各方帮助下,刘长春最终成为参加奥运会比赛的中国第一人。

(L)


今文娱


\n  1932年7月1日,张学良亲自宣布了刘长春代表中国赴美参加第10届奥运会的消息,也是中国🇨🇳第一人参加奥运会。他7月2日离京,7月4日到达上海。此时消息早已传到上海,因此他得到热烈的欢迎,记者采访不断,宴会不断。他到运动场上训练,很多人都围在边上看,估计和现在看刘翔差不多。有一个叫福克斯的电影公司还为他拍了训练的纪录片,可惜后来公司失火片子烧毁了。 \n\n\n  7月8日,刘长春登上了前往美国的轮船。上海一家报刊登了一幅漫画,画着他穿着关公的衣服,拿着关公大刀,站在一条小破船上,比喻他“单刀赴会”。现在想起来,泱泱大国,四万万人,只有一个人去参加,确实很凄惨。但这也体现了“重在参与”的奥运精神。这样一个体育盛会,没有中国,我想海外华人是非常难过的。 \n\n\n  刘长春于7月29日到达洛杉矶,受到了当地华人的热烈欢迎,他们的口号就是“中国人来了”。下船后,他坐一辆敞篷汽车,由警察骑摩托车开道。汽车开到一个中华商会大楼里,当地华人送给他一个特制的金盾,取典“桃园三结义”。刘长春也非常感动,决心要跑出好成绩。 \n\n\n  开幕式上,刘长春作为惟一的运动员,打着中华民国的旗帜走在前面,后面是沈嗣良,再后面就是为了壮声势临时拼凑的四人队伍,除了教练宋君复外,还有留美学生刘雪松,旅美教授申国权和美籍人士、上海西青体育主任托平。 \n\n\n  他说过:什么时候中国能派一支强大的队伍参加奥运会,那样运动员的胆子也能大些。 \n\n\n  到达洛杉矶后的第三天,就是100米短跑的预赛。他曾在的日记这样记载:七时醒,八时半早膳,谈谈说说,看看报纸,十一时半又是午饭,下午一时乘车抵运动场,先在外边“预备场”上练习,即返休息室。 \n\n\n  因为时间太紧,在船上二十多天,到达后又有各种应酬,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恢复和适应性训练,所以比赛的结果并不理想。我看过中央电视台放过一个纪录片,前50米我父亲一直都是第一,但是到了后来,体力就跟不上了,最后只得了小组第5名。实际上按他在训练中10秒8的成绩,完全可以进入当时的世界前10名。 \n\n\n  在离开上海时,刘长春曾经说过:这次代表中国参加比赛,我绝不辜负全国同胞的嘱托,当尽全力拼搏。比赛失利后,他的心情很苦恼,觉得自己辜负了全国同胞的嘱托。但是另一方面也激发了他的斗志,他觉得自己还应该好好锻炼,争取更好的成绩。 \n\n\n  比赛失利后,刘长春主要是观摩各种比赛,学习外国运动员的技术。虽然他预赛就被淘汰,但主办方还是邀请他参加冠军聚餐会,表示非常重视这个一人代表中国参赛的运动员。他和宋君复还受邀参加了当地举办的一场世界青年辩论大会,并由宋君复在会场上用英文演讲,向大家讲述了“九一八”事变的真相,得到了在场各国青年的同情和支持。刘长春后来说,他们的演讲发表后,与会的日本代表就灰溜溜地离开了会场。 \n\n\n  1932年8月下旬,刘长春坐船回国,就这样结束了中国人的第一次奥运之旅。


hinte


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 田径选手刘长春成为第一个参加奥运会比赛的中国人。刘长春(1909年11月25日-1983年3月25日),中国近代体育史上著名的田径运动员、体育教育家。第一位正式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


1929年5月31日至6月2日,刘长春在沈阳举行的第14届华北运动会上,打破100米、200米和400米3个短跑项目的全国纪录,成绩分别是10.8秒、22.4秒和52.4秒。

1932年6月25日外交部从国际奥会总部得到的消息,伪满州国参加奥运未得国际奥会批准,我国奥会急电要求通融报名,6月26日接获筹备会答复同意,我国报名的两位选手就是刘长春和于希渭。7月6日、7日,上海新闻界、体育界及团体,为刘长春饯行,将近2000人出席;7月8日,刘长春及宋君复自上海搭乘邮轮,出发前往美国洛杉矶,展开中国奥运首航。邮轮在7月29日抵达洛杉矶,30日下午举行了开幕典礼了。

刘长春在经过3个星期海上漂浮,体力早已大受影响,因此原来报名3个项目,他只参加100公尺和200公尺,400公尺则因体力不支,没有出场比赛。参加的两个项目,都在分组中最后一名,未能晋级。比赛结束后,刘长春因路费不够,而无法回国,后来是在当地华侨的捐助下,才回到中国。


1933年在第5届全国运动会上,刘长春以10.7秒和22.0秒的成绩再创100米、200米两项全国纪录,夺得冠军。其中10.7秒的100米纪录保持长达25年之久,直到1958年才被新中国运动员梁建勋打破。

1936年刘长春第二次代表中国,参加第11届奥运会,由于28天的海浪颠簸,体力消耗较大,而未能取得好的成绩。 1948年8月至1949年2月,任北京东大体育系副教授。1949年3月至1950年8月,任长春师范大学副教授。1950年8月至1983年3月,时任大连工学院(今大连理工大学,现在大工校内仍有刘长春铜像)教授。1983年3月21日,刘长春逝世,终年74岁。


爆炸笑点


代表中国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人是短跑选手刘长春 在9.18事变后日本企图让伪满洲国派代表参加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国民政府却因为政局原因无所作为 后来张学良毅然资助刘长春参加奥运会 从而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 相关影片《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