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高齡失獨父母,經濟狀況不好,仍堅持再生孩子,對此你怎麼看?

漫漫育兒路


失獨家庭年齡大都在50開外,經歷“老來喪子”的人生大悲,加之失去再生育能力,只能獨自承擔養老壓力和精神空虛。大多時候,他們只與有相似經歷的人交流,抱團取暖,彼此安慰。


他們的痛楚,若非感同身受,或許常人很難理解。但當你聽這些失獨老人講述自己兒子的一生,說道他們如何白髮人送黑髮人,講到他們老年痛失愛子的經歷,我相信這種悲傷的情緒會感染每一個人。


有人說“時間是最好的良藥”,但這句話在他們身上並不適用。對於失獨家庭這一特殊群體而言,時間或許能治癒傷口,能淡忘傷痛,但卻不能抹掉留下的傷疤,留下的刻骨銘心。


從業九年,我見過的失獨家庭不在少數,我不確定失獨這種痛是否再生一個孩子就能抹去,但是我認為這絕對是一棵救命稻草。


面對這個特殊群體,我除了同情更有無奈。他們歷經大半輩子風雨,自然再清楚不過,再要一個孩子,身體、經濟、精力以及家人的支持都是缺一不可的,可聽勸的幾乎為零。


再次擁有孩子或許是一件好事,可是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對家庭造成的負擔也不言而喻。所以,是否再要一個孩子,每個人都應該慎之又慎,遵從內心最真實的聲音。


第八號檔案


2010年5月,60歲的失獨老人盛海琳出現臨產徵兆,進入醫院待產,她得到了一對雙胞胎女兒,取名智智和慧慧。盛海琳打破生育極限,成為中國最高齡產婦,創造了一個奇蹟。

1980年, 31歲的盛海琳生下女兒婷婷。2009年正月初五,婷婷與丈夫回老家當晚,兩人煤氣中毒去世。盛海琳決定要再次生育。新生的女兒對她來說意味著活下去的力量。兩個孩子花費驚人,孩子不到100天,她就出去掙錢了,到全國各地做營養健身講座,每個月走十七八個城市,每個城市都做講座,介紹營養健身知識,靠講座賺錢。

如果盛海琳不是退休院長,沒有專業知識,沒有賺錢的能力,她說,她不會選擇高齡生子。因為面對的壓力,不是身臨其境的人,根本無法體會。

高齡失獨老人再生子後,面臨的重重困境。人老了自己帶不動孩子、為了掙錢很少和孩子接觸、孩子心理成長與教育問題擺在面前,即便是盛海琳這樣堅強偉大的母親,也支撐的非常辛苦。而廣州有一對跟她同樣選擇的失獨老人,最終不堪重負,拋下孩子,跳樓自殺。盛海琳說,在那種處境下,他們做出的選擇是對的,雖然孩子以後沒了父母親,但如果不死,孩子越大越會埋怨他們,埋怨他們蒼老、遲鈍,孩子也會對比的,對比之後也會自卑。

失獨之痛,是一生都無法消除的。很多失獨夫妻萬念俱灰,猶如行屍走肉,甚至有人精神錯亂、生不如死。還有一部分選擇寄情於宗教,乾脆賣掉房子,住到寺廟裡去,青燈黃卷了卻殘生。但是,高齡再生育所必須面對的狀況,比萬念俱灰的活著,更難。


天涯明月愛叨叨


我知道一六十多歲的老人,身體並不是很好,但他每天就是忙著各種賺錢,不敢讓自己歇下來,因為他兒子太小(剛過十歲)。他說他怕孩子還沒長大自己就走了,所以得趁著能動多攢點。他家經濟條件還算可以(正常普通水平)。

我不知道你說的高齡有多高,更不知道他們的經濟有多差……就算他們的經濟條件很不錯,但是,且不說懷上的幾率有多大,高齡生產危不危險……孩子成長並不是只需要物質供給就可以了,年紀大了有沒有引導、教育孩子的精力是個未知數是其一;如果萬一孩子還沒長大自己就走了是其二……所以雖然有些不體諒人,但我認為這樣真的很自私、很不負責。對那個孩子,對社會都不負責。

當然,人的潛力是無窮的,也許“不敢死”、“不敢歇”的緊箍咒能創造奇蹟吧。

也但願如此。


手機用戶妞妞是隻老貓


對於失獨家庭裡的母親來講失去自己的孩子是一輩子揮之不去的哀痛,再生養一個寶寶是給自己一個活下去的理由,可是對於那些50歲以上的失獨媽媽們就更加悲慘了,再生與領養的路上艱辛,惟願天堂裡的孩子再無病痛,保佑我們能夠短暫的忘記他們,讓自己不要活的太累了。



Tt說好陪我到老


半年前,我龍鳳胎的六歲女兒突然病逝,忽然之間感覺人生一場夢,眼淚就沒斷過


錢多


情有可原,但是並不推薦啊!這是感性戰勝理性的做法!雖然同情他們,但是不得不說,由於年紀大了,生娃帶娃並不如年輕時那麼輕鬆了!

尤其是生娃,年紀越大越危險,胎兒的致畸率越高,生產的風險也越大!而且由於失獨過,對於這個孩子更容易嬌縱溺愛!~總之,雖然是可以理解他們的心情,但是,確實不是什麼明智之舉啊!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