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武汉仅21个小时,福建省立医疗队火速接管病区!57岁老主任第一个走进病房

到武汉仅21个小时,福建省立医疗队火速接管病区!57岁老主任第一个走进病房

今天清晨6点多,

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发出几张随手拍的照片,

到武汉仅21个小时,福建省立医疗队火速接管病区!57岁老主任第一个走进病房

照片中几位队员的睡姿

让所见之人感到特别心疼。

到武汉仅21个小时,福建省立医疗队火速接管病区!57岁老主任第一个走进病房

到武汉仅21个小时,福建省立医疗队火速接管病区!57岁老主任第一个走进病房


这些刚从污染区出来的队员们显然是累坏了,

脱掉身上繁重的“战袍”后,

他们在清洁区等候时逮着一个地方,

就沉沉地睡去,

让人不忍打扰。


从昨天下午4点多开科接诊后,病人就不断前来,有来自社区的,也有方舱医院转来的。为了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目标,在不到三个小时的时间里,队员们接管的64张病床全部满员,病区里每个队员都忙碌到连轴转!


这支队伍是13日中午从福州出发

到武汉仅21个小时就火速接管病区

本报记者连线前方

一起看看

这支医疗队伍是如何迅速作战的——


21小时开科接诊病人


蒋剑说,从13日抵达武汉,省立医疗队的工作就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整理安顿的同时,积极着手开展各项救治准备工作。


到武汉仅21个小时,福建省立医疗队火速接管病区!57岁老主任第一个走进病房


产生3个党小组

根据院党委明确的临时党支部组成情况,立即召开党支部支委会,确定委员分工,酝酿产生3个党小组,以更好地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组建7个医疗护理小组

同时,与当地医院建立联系,了解基本情况,迅速组建7个医疗护理小组,确保医疗救治工作有序开展。


全员培训,做到人人过关

医疗队还邀请前期抵达的院感部林璇主任、陈玉芳医师,急诊科钱欣副主任,重症医学三科尚秀铃副主任医师、陈巧玲护士长,重症医学四科周晓芬副主任医师,蔡菲莉副护士长等前期抵达的医疗队员,开展全员新冠肺炎诊疗知识培训及院感知识培训,做到人人过关。


到武汉仅21个小时,福建省立医疗队火速接管病区!57岁老主任第一个走进病房

到武汉仅21个小时,福建省立医疗队火速接管病区!57岁老主任第一个走进病房


✦14日上午9时:医疗队领命接受任务;

✦14时:开始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Z12病区;

✦16时:按要求准时开科接诊病例,是13日傍晚抵达武汉的医疗队中最早开始收治病人的队伍,离他们抵达武汉仅21小时。


没有休整,马上投入强化培训,队员们马不停蹄地与时间赛跑,与毒魔抗争。

到武汉仅21个小时,福建省立医疗队火速接管病区!57岁老主任第一个走进病房


57岁老主任身先士卒进入病区


为提高医疗救治质量,医疗队还组建了由陈锋副院长牵头的临床专家组,成员包括重症医学科于荣国主任医师、林世荣副主任医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姚秀娟副主任医师,护理部陈晓欢主任。


到武汉仅21个小时,福建省立医疗队火速接管病区!57岁老主任第一个走进病房

陈锋副院长给队员防护服写名字


在昨晚的收治患者过程中,于荣国还身先士卒穿上防护服,第一个踏进了病区。57岁的他先前报名都被医院拒绝。这一次,能有机会亲临武汉疫区,和同事们并肩作战,于荣国很快进入了战斗状态。


到武汉仅21个小时,福建省立医疗队火速接管病区!57岁老主任第一个走进病房

于荣国

作为这批医疗队救治组的组长,队员们都劝他在前线的后方坐镇指挥就可以了,可他坚定地说:“第一次,我一定要带着大家亲自去看看战场是什么样的,亲自看看我们接收的病人是什么样的,我才能放心。”


从病区出来后,于荣国顾不上休息,马上细心地指导下一批队员如何穿防护服和隔离衣,亲自指导队员们如何走入病区,直至走到他不能进入的位置,还舍不得离去,千叮咛万嘱咐,让队员们一定要小心。


“不在病区的时间里,于主任满脑子想的、和大家讨论的都是病区的病人应该怎么救治,怎么优化病区接诊病人的流程,怎么做好医生穿脱隔离衣的流程。”蒋剑满是崇敬地感叹。


到武汉仅21个小时,福建省立医疗队火速接管病区!57岁老主任第一个走进病房


不到6小时大家都不愿出来


为了保证每个队员的承受能力——


每个医疗护理组只安排了4小时的时间进入病区。可为了节省防护物资,每位进入病区的队员没干满6小时都不愿出来,因为超过这个极限,防护服的防护效果就会降低。


到武汉仅21个小时,福建省立医疗队火速接管病区!57岁老主任第一个走进病房


尽管每位走出病区的队员都面容疲惫,

但没有一位队员有过怨言。

如果不是这次疫情,我真不知道这些朝夕相处的同事体内蕴藏着这么大的能量,他们在灾难面前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精神,真的让我惊叹。”蒋剑说,“我们亲爱的省立人再次展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风貌。为他们点赞,为他们泪目,更心疼他们!”

福建卫生报记者:林颖

通讯员:徐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