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武漢僅21個小時,福建省立醫療隊火速接管病區!57歲老主任第一個走進病房

到武漢僅21個小時,福建省立醫療隊火速接管病區!57歲老主任第一個走進病房

今天清晨6點多,

在自己的朋友圈中發出幾張隨手拍的照片,

到武漢僅21個小時,福建省立醫療隊火速接管病區!57歲老主任第一個走進病房

照片中幾位隊員的睡姿

讓所見之人感到特別心疼。

到武漢僅21個小時,福建省立醫療隊火速接管病區!57歲老主任第一個走進病房

到武漢僅21個小時,福建省立醫療隊火速接管病區!57歲老主任第一個走進病房


這些剛從汙染區出來的隊員們顯然是累壞了,

脫掉身上繁重的“戰袍”後,

他們在清潔區等候時逮著一個地方,

就沉沉地睡去,

讓人不忍打擾。


從昨天下午4點多開科接診後,病人就不斷前來,有來自社區的,也有方艙醫院轉來的。為了實現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的目標,在不到三個小時的時間裡,隊員們接管的64張病床全部滿員,病區裡每個隊員都忙碌到連軸轉!


這支隊伍是13日中午從福州出發

到武漢僅21個小時就火速接管病區

本報記者連線前方

一起看看

這支醫療隊伍是如何迅速作戰的——


21小時開科接診病人


蔣劍說,從13日抵達武漢,省立醫療隊的工作就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在整理安頓的同時,積極著手開展各項救治準備工作。


到武漢僅21個小時,福建省立醫療隊火速接管病區!57歲老主任第一個走進病房


產生3個黨小組

根據院黨委明確的臨時黨支部組成情況,立即召開黨支部支委會,確定委員分工,醞釀產生3個黨小組,以更好地發揮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組建7個醫療護理小組

同時,與當地醫院建立聯繫,瞭解基本情況,迅速組建7個醫療護理小組,確保醫療救治工作有序開展。


全員培訓,做到人人過關

醫療隊還邀請前期抵達的院感部林璇主任、陳玉芳醫師,急診科錢欣副主任,重症醫學三科尚秀鈴副主任醫師、陳巧玲護士長,重症醫學四科周曉芬副主任醫師,蔡菲莉副護士長等前期抵達的醫療隊員,開展全員新冠肺炎診療知識培訓及院感知識培訓,做到人人過關。


到武漢僅21個小時,福建省立醫療隊火速接管病區!57歲老主任第一個走進病房

到武漢僅21個小時,福建省立醫療隊火速接管病區!57歲老主任第一個走進病房


✦14日上午9時:醫療隊領命接受任務;

✦14時:開始整建制接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腫瘤中心Z12病區;

✦16時:按要求準時開科接診病例,是13日傍晚抵達武漢的醫療隊中最早開始收治病人的隊伍,離他們抵達武漢僅21小時。


沒有休整,馬上投入強化培訓,隊員們馬不停蹄地與時間賽跑,與毒魔抗爭。

到武漢僅21個小時,福建省立醫療隊火速接管病區!57歲老主任第一個走進病房


57歲老主任身先士卒進入病區


為提高醫療救治質量,醫療隊還組建了由陳鋒副院長牽頭的臨床專家組,成員包括重症醫學科於榮國主任醫師、林世榮副主任醫師,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姚秀娟副主任醫師,護理部陳曉歡主任。


到武漢僅21個小時,福建省立醫療隊火速接管病區!57歲老主任第一個走進病房

陳鋒副院長給隊員防護服寫名字


在昨晚的收治患者過程中,於榮國還身先士卒穿上防護服,第一個踏進了病區。57歲的他先前報名都被醫院拒絕。這一次,能有機會親臨武漢疫區,和同事們並肩作戰,於榮國很快進入了戰鬥狀態。


到武漢僅21個小時,福建省立醫療隊火速接管病區!57歲老主任第一個走進病房

於榮國

作為這批醫療隊救治組的組長,隊員們都勸他在前線的後方坐鎮指揮就可以了,可他堅定地說:“第一次,我一定要帶著大家親自去看看戰場是什麼樣的,親自看看我們接收的病人是什麼樣的,我才能放心。”


從病區出來後,於榮國顧不上休息,馬上細心地指導下一批隊員如何穿防護服和隔離衣,親自指導隊員們如何走入病區,直至走到他不能進入的位置,還捨不得離去,千叮嚀萬囑咐,讓隊員們一定要小心。


“不在病區的時間裡,於主任滿腦子想的、和大家討論的都是病區的病人應該怎麼救治,怎麼優化病區接診病人的流程,怎麼做好醫生穿脫隔離衣的流程。”蔣劍滿是崇敬地感嘆。


到武漢僅21個小時,福建省立醫療隊火速接管病區!57歲老主任第一個走進病房


不到6小時大家都不願出來


為了保證每個隊員的承受能力——


每個醫療護理組只安排了4小時的時間進入病區。可為了節省防護物資,每位進入病區的隊員沒幹滿6小時都不願出來,因為超過這個極限,防護服的防護效果就會降低。


到武漢僅21個小時,福建省立醫療隊火速接管病區!57歲老主任第一個走進病房


儘管每位走出病區的隊員都面容疲憊,

但沒有一位隊員有過怨言。

如果不是這次疫情,我真不知道這些朝夕相處的同事體內蘊藏著這麼大的能量,他們在災難面前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無畏精神,真的讓我驚歎。”蔣劍說,“我們親愛的省立人再次展現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精神風貌。為他們點贊,為他們淚目,更心疼他們!”

福建衛生報記者:林穎

通訊員:徐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