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疫情損失嚴重的是哪部分人?

光頭強150276169


本次疫情損失最嚴重是我們這些工廠上班族!

面對疫情,首先感謝勇敢的逆行者,是他們的付出,讓我們不再恐懼,春暖花開,山河定將無恙,人世皆安!

作為實體經濟的從業者,我們的損失是巨大的。

疫情面前,工廠開工一延再延,我們的績效是與公司實際效益直接掛鉤的。1-2-3-4 這四個月,基本上只能拿到基本工資,僅僅能滿足省吃儉用的生存保障,房貸車貸都不敢想。

工廠上班族薪資增長很慢,大部分靠工齡每年慢慢的積累,近幾年本來經濟大環境就很艱難,加上天災,今年加薪基本無望!

半年的基本工資,加上損失的加薪,做為工廠上班族,2020年至少30000的收入沒有了!但是我們的車貸,房貸並沒有減少。

受疫情影響的損失行業,疫情結束一定會將這部分損失轉嫁到我們普通人身上,物價可定會有一定的上漲,但是我們的收入卻在減少。甚至還有面臨失業的風險。2020年對於工廠打工族,很難,很難!

放假久了,我們會真真切切的體會到,不是工作需要我們,而是我們真的需要工作了!





文字速運


經濟上影響肯定是有的,有的影響大,有的人影響小,就拿我來說吧,做小生意的,這幾天基本就沒啥收入了,每天賣的東西連填房租都不夠,好就好在雖然疫情是在春節前武漢就爆發了,但是並沒有影響到我們這邊春節民眾辦年貨,所以我春節前十幾天備的年貨也銷售完了,賺了點錢,沒有庫存的壓力,過完春節後店還是開著,就是沒辦法進貨,店裡面貨不多,每天開一會,街上人太少,能把菜錢賣出來就很不錯了,還好我們的房東人很好,主動的給我退還了兩千元房租,我非常的感激。就目前來看,如果疫情一直延續一段時間的話,我們的存款最少維持一年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我相信疫情也不可能持續一年,我預估如果這個月底前新增病人持續下降的話,應該三月中旬會解除戒嚴,但是預防還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大街上家裡公共場合都積極消毒,口罩還是必備,防範於未然。


風水改變生活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疫情損失嚴重的我覺得有以下部分行業。

1.旅遊業。疫情開始蔓延後所有城市都出現了封閉管理,導致很多過年期間想出去玩的人都沒有辦法出去,只能窩在家裡,阻斷疫情的蔓延,那旅遊業也屬於人員密集區域,對於疫情的擴散無法進行控制,所以旅遊業基本上都已經停業,沒有人的旅遊業也就沒有生意。

2.餐飲業。所有人都需要吃,但是疫情的開始預示著所有店鋪無法正常開門,不管對於連鎖餐飲來說還是私人,都需要承受太多的壓力。首先就是房租,不開張預示的也得交租,好的地段一天幾萬的租金再有錢也很難撐下去。其次是人力成本,員工的工資怎麼去發放,零發放,還是基礎發放,都需要領導人進行決策。再次是原材料,很多蔬菜瓜果放置時間長了就不新鮮,就會發黴,對於老闆來說那都是錢啊

3.工業。很多工廠因為疫情,無法開工,就導致原有的訂單無法按時完成。封小區,封村,導致很多工作人員無法按時返崗,就算返崗了也因為人員密集區域,需要做很多措施來避免疫情的擴散。

4.教育業。也就是補習學校。學校停課,很多教育學校開展了線上教學,前一陣子國家開始對線上教學進行管理,很多補習學校已經停止了網上授課,只能等這國家發通知,才能開工。

5.中小企業。由於中小企業的現金流不是很大,員工不上班,場地要租金,沒有產生任何效益,那就導致公司的現金流出現問題,所有公司都是在現金流充足的情況下進行週轉,現金流一斷,就導致很多中小企業破產,也就影響了很多人員失業。

以上是我的觀點,還是希望這次疫情能儘快過去,相信祖國科研,醫學人員能夠解決這次疫情。


餐飲天下說


這次疫情,突如其來,影響力很大,最最主要的是,恰逢春節,中國最大的節日,中國消費最多的一個節日,哪一行業不是卯足了勁,準備大幹一番?至於哪個損失更大,沒法推選,但是一下行業是損失慘重:

1:餐飲業

很多的家庭都有聚會,人多家裡不方便,都選擇在飯店解決,過年都回家,同學朋友相聚,自然要在飯店嗨一下。現在這一切都不可能了,但是飯店可是準備了充足的材料啊!

2:旅遊業

春節旅遊可是普遍流行的,國內的、國外的,相信所有的景點為了迎接旅遊旺季,投入了很多的基礎建設、人力建設,現在都是雲煙了。

3:商業、零售業

任何的一家店鋪,無論大的還是小的,都會提前購置了大量的禮盒、水果、活鮮,現在都沒有很大的意義了。今天看到一個新聞,雲南的鮮花🌸,在情人節沒有賣出去,只能凋落在枝頭。

4、輔導機構

現在有多少的學生上輔導班,是個多大的蛋糕,都明白,因為疫情,蛋糕🍰沒有了。

5、總之,各行各業都會有一些損失,種植業,譬如草莓🍓,養殖業,如海鮮、家禽等等。






白菜心蘿蔔纓


餐飲業,服務行業,服裝行業等都受到很大的影響。看到新聞海底撈2周停業就損失11個億;北京的K歌之王與全部員工解除勞動合同;西貝也在媒體上說損失慘重。

單純這些數據就可以想象到受到的影響有多麼大。說一個身邊的例子。

我們老家大多數都在做服裝生意。有些在廣州的批發市場。一個店租一個月幾萬,甚至大的店鋪10幾萬。疫情的影響下,有人說一個月不開店就可以損失大城市一套房的首付。所以受到影響的行業真的很多。特別是人群很聚集的服務市場。而服裝工廠也無法打工。年前很多店鋪備的春款的存貨也無法銷售出去,所以真的是損失慘重。

餐飲業很多現在都還不能開門營業。雖然政府有減免店租的政策。但是還是壓力重重。看到新聞上很多酒家把存貨拿到街道上便宜售賣,減緩一些壓力。想象一下,這種見到人都要回避的場面,對於餐飲業是有多麼慘重的影響。

雖然很多行業都受到衝擊,但是也給其他行業帶來了商機,很多行業開始轉行生產口罩。對於健康的意識的增強,這些洗手液,消毒液的家居用品供不應求。在疫情下能夠真正火起來的行業都是健康和自我發展有關。比如現在線上教育,遠程辦公視頻等這些都是在疫情影響下變得更加熱門。


表哥看影視


跟其他答案不太一樣,我不擔心第三產業的損失。

餐飲、旅遊、文娛,這些吃喝玩樂的產業,即便是現有企業虧損倒閉,也動搖不了根本。因為一旦疫情過去,相關的需求勢必會重新釋放,大家該吃的飯,該旅的遊,該看的電影都會繼續。產業內的人才和模式都是現成的,舊餐廳黃了,一定會有新的餐廳開張。短期裡會減緩GDP增速,看起來血肉模糊,但是長遠看只是纖芥之疾,靜養即可痊癒。

值得擔心的反而是工業。

與直接面對消費者的第三產業不同,工業企業由複雜而精密的鏈條相互聯繫。生產一臺汽車,只要缺一個零件,那所有供應商就都要等著。生產一部手機,萬事俱備了,只缺一個按鍵,所有人就都要停下來。

工業生產是一臺爬坡的火車,哪怕歪歪扭扭,但只要在開著,就有修補的機會。但這輛火車一旦停下來,再想啟動,就需要很大力的推一把。

別的地方復工之後,湖北的供應商無法交付,那麼就會有外省的供應商頂上。

外國正常生產,中國的供應商無法交付,那麼就會有其他國家的供應商頂上。

有時候這種頂替是暫時的。但是也有的時候,這種頂替有較高的固定投入,比如修路通電,建造廠房,設備的聯調對接等等,那麼一旦替換完成,相關的業務就長期的被替換了。

中國62%的GDP來自於中小企業,而九成中小企業屬於製造業。西貝餐飲說現金流撐不過三個月,但是隻要它撐到了疫情過去,一口氣立馬就能續上,損失的只是疫情期間的賬面收入。

但是如果製造業停工,等你兩三個月以後開工了,會發現自己已經被移出了鏈條,然後這些出局者的下游供應商也一併出局。工業生產的滾滾車輪,不會為了人道關懷而停止,所有這種出局都是不可逆的。僅從生命健康角度看,一次大流感的影響,等於把人均壽命減少1.5天。即便把此次疫情的嚴重性擴大五倍,對人均壽命的減少也只有7.5天左右。但是,經濟停擺造成的人均收入減少,會導致對醫療、健康、教育等各方面的投入的退步。資金少了,醫療條件和營養水平就跟不上,人均壽命一樣會降低。

另外,中國還有一個債務問題。不論是企業貸款還是政府地方債,長期以來都在滾動著刺激經濟的前進。但是債務的滾動都是基於“對未來的信心”,如果喪失信心,債務也會出現“擠兌”。

因此,我估計在本月之內,全國大部分地區會以各種形式恢復生產,在經濟的火車尚未冷卻前重新發動。否則即使是災區,繼續停工的後果也難以承受。

寧可一思進,莫在一思停。這次疫情是中國多年未遇的大挑戰,直接和間接的經濟影響肯定不是幾千億或者一兩萬億那麼簡單。


就是這樣的mj


旅遊業老闆,職工是第一。現在都提倡少出門,旅遊那簡直就是奢望。在說為了扼制疫情蔓延,旅遊景點,民宿都第一時間關閉。

其次是餐飲業老闆,職工。剛開始提倡不聚會,現在一些保障民生食堂都不得在裡面就餐必須打包帶走。很多店節後鞭炮一放就關門大吉咯。


小兵瞭望


從目前來看

1、電影行業

春節檔電影全部撤檔,保守來說損失幾十億應該是有的

2、旅遊行業

本人所在旅遊城市,春節期間各主要景區全部封閉,遊客估計也不會有了

3、餐飲業

4、酒店、民宿

旅遊團暫停酒店和民宿就算不關門也不會有太多生意

5、實體店服務業(KTV、酒吧、網吧、美容店等等)

服務業的本質就是「人對人提供服務,解決需求」,而防疫最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通過減少人與人之間的交互接觸,減少病毒的傳播途徑」,所以服務業盈利和防疫,這兩件事天然衝突,在「一切都得為防疫讓路」的大前提下,在「春節」這個中國人最大的消費節日的時間段下,所有服務業基本都損失慘重。

8、外貿行業

出口行業也受到嚴重損失

9、所有的企業

新增的10天帶薪休假,還有很多工廠停產,加上防疫準備的工作,成本的支出等等

10、上述行業的上下游供應鏈行業

比如小編所在的企業就是為服務性行業(餐飲、酒店)提供服務的企業,客戶的日子不好過,要勒緊褲帶過日子,撐不下的關店,撐下去的更加的壓縮成本,我們的日子後面肯定也不好過(哭)。

當然,還有很多,鄙人目光短淺還未寫的行業

唯一不受影響的也許就只剩下房東了



垣創搞笑


此次損失最大的是有錢人,沒錢的沒什麼損失,沒錢的人口袋裡也就10塊錢,全部虧完了也就損失10塊錢,有錢的老闆隨便一損失就是上億,幾十億。

還有做股票生意的,特別是融創的,融創這幾天跌了多少,投資1000萬的話,100萬賬面價值沒了,多少中國人一年收入有100萬,說不心疼那都是安慰自己,誰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上班族一個月,兩個月不上班也就損失幾萬塊錢的工資而已,沒什麼大不了。

所以說此次疫情損失最大的是有錢人,大老闆。


大時代的小訪客


這次疫情對餐飲行業、旅行行業的打擊是非常大了,倒閉的中小企業肯定不計其數,重資產運營的大企業資金鍊估計也撐不住了...

疫情之後,可能有幾個行業會得到較高的重視和發展。線上教育、線上服務付費(比如優酷愛奇藝這種)、科普類圖書和自媒體、保險行業(疾病保障、消費型保險會得到更多人的重視和認可,不過隨著疫情的發展,保險行業損失也很大,旅行意外險、公眾責任險等保額都會下降)線上購物,但不是銷售額有大幅度增長,而是消費人群的變化趨勢, 老一代人的購物方式會向線上靠攏,輕資產運營邏輯會在越來越多的行業得以發展,還有保障類的物品醫藥等等。

疫情過後可能也會催生一些新的政策,比如電影行業新的首映模式、租房方面的政策強化規範化(租房審核、租房形式比如輕資產運營的二房東公司更多的入駐、廉租房管理、租房上下游信息收集等等)等等,我想網絡監督力量也會越來越強。

疫情改變了太多了,疫情過後實體消費可能會有短暫的報復性反彈,但是很多人事物,一旦經歷了,就都回不了頭了。可能這次疫情在多年以後再來看,也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小小的浪花,身處其中的我們,或許無法改變萬一,但如果還只顧著自己的小世界卻不參與到公共討論中來,如果底層人民還在互相詆譭傷害,那不但是自私的,還是殘忍的。

我很慶幸自己能清醒的經歷這場疫情,而不是像非典時期還什麼都不懂。看到了人禍看到了驅蟲看到了底層人民的艱難和階級的殘忍,看到了許多武漢家庭的絕望,更多的也看到了民眾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