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环境下,如何“折腾”好自己的孩子

  
在教育上无需依照今日教育制度,而以相对传统的方法施教,只要方法得当,任何一位儿童只要好学都可以轻易学好!

当代教育环境下,如何“折腾”好自己的孩子

  
  先哲教人——不合“礼”的不应该看,看了会扰乱心智;不合“礼”的不应该听,听了会蒙蔽聪明;不是智者的作品不应用来教人,不是贤人善士的作品不应被流传。本人只不过是尊循此理,尽可能地不使其聪明受到蒙蔽、心智被扰乱,但在今日的大环境下,不可能完全做到。

当代教育环境下,如何“折腾”好自己的孩子

 
  自一百年前放弃沿续数千年来历代圣哲、贤智之士的育人方法(废止读经),西学东渐以来,中国的教育质量无疑在沉沦。“千载一圣,犹如旦暮;五百年一贤,犹如比髆”。此足以说明圣哲、贤明智之士的稀少。古往今来,历史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伟大人物,但要称得上大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的却是凤毛麟角,两千多年来,自孔孟之后备受推崇者唯有程朱。由此可见,教育的课题比任何课题都要严肃,废止读经以来的短短一百年间,难以想象会有圣哲、贤智之士的出世。而在教育、思想、哲学领域,若非圣非贤,就算是一时之名士,在历史上也只是碌碌之才、无奇之辈而已。完全放弃如此稀少难得的圣哲、贤智之士苦心经营数千年的育人方法,而代之以无奇之辈,岂能不出差错?

  
  目前教育的小学阶段,教学大纲规定用六年时间认识约2500多个汉字,平均每天认识生字1.1个,上到八、九年级还在学生字,这无疑是现代教育的悲哀和对孩子生命的浪费。按传统的方法,只需两年时间每天用两到三小时读熟《三字经》《弟子规》字,《千字文》《百家姓》《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六本小书,除去重复绝对有3000多生字,在这里读熟的字在别的书上也同样认识,七、八岁的小孩在识字上达到现在一个中学生水平,既轻松效率又高,看书读报毫无问题。在过去,有八、九年的时间用来学习,对诗、词、文章都有了一定的基础。

  
  如果将目前体制下的文理科称为人文部份和技能部份,那么在启蒙阶段应该是学习人文部份的初级知识时期——大量地识字,大量地诵读优秀的读物以在潜移默化中使其行为和思想得到规范并确定其规模,然后再要求其全面发展。况且没有大量的阅读又如何能提高写作水平。也正因为现在学习的阅读太少,青少年不会写作文,甚至出现了读十几年书,完成了大学课程还要找人代笔写毕业论文的情况。

  

当代教育环境下,如何“折腾”好自己的孩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由此足见育人要有长远的眼光,不可急功近利。首先要从孩提时期,启蒙阶段得到重视,如待其弊端形成,稍长就难以改变。目前育人,从开始识字的儿童,就开始学技能并要求出成绩,各种名目的考试不断,一个学期除去节假日、双休日,儿童在学校的时间大约为90天,而考试竟有10次之多(中考、未考、8个单元考)甚至还有其它名目的竞赛。这是如何的短见?如何的急功近利?又如何能让儿童感到学习的乐趣?

  
  虽然今日教育质量在沉沦,但孩子的学习却任务繁重,压力大。据有调查显示,将近80%的中国学生表示在学校度过的时间超过8小时,近60%每天在家里至少还要学习两小时。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孩子们就几乎没有了童年生活。沉重的学习压力严重地损害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因为学习任务繁重、压力大而酿成惨剧的事例也屡见不鲜。

  
  当今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有国学百家讲坛研修班,学习的课程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即《四书》)等内容,学习的对象是:全国各行业董事长、总经理、行政事业单位处以上,厅局级干部。每月上两天课,据说学费不扉,每年数万元。而朱子所编撰的被称作初学入德之门的《四书》,在过去是蒙童就开始学习的课程,今天却要到有了一定的成就和地位才能学习进入德门的知识,又难道是今人要等到当上董事长、总经理、厅局级干部以后才能在智力的发育上达到过去一个蒙童的水平?由此可见:今日中国的教育由上到下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