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笑話池墨


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韓寒

知道不等於做到,知易行難。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如何算得上明白呢?

你告訴一個小朋友,火是燙的,不要離得太近。她戰戰兢兢把手靠近火苗,感覺到了熱,手迅速縮回來。然後再來回不斷嘗試,後來漸漸瞭解,怎樣的一個距離和溫度,才不會被燙傷。

那麼,她就算是明白了。

如果她完全拒絕了火,那她並沒有明白這個道理,只是單純的聽了你的話而已。

如果我們有所經歷、善於反思、喜歡思考,也許就能有所領悟。然而,這種領悟並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而是要一次次接近,這也就是成長的過程。

所以,知易行難,知行合一,才是關鍵。




三姑娘白鴿


我的觀點是通常你就是聽聽,沒有實際行動做出改變,所以沒有達到更好的樣子,舉個真實的我自己的例子。

我上初中的時候寄宿在姨姨家,學習成績一直是中等偏上吧,那時候姨經常跟我說“一定要好好把英語學好”,英語學好了就業機會也多,可以當英語老師,還可以去外貿公司當翻譯,出國就更需要英語啦……,總之羅列了一堆要學好英語的道理。

剛開始還行吧,後來經常咕念我就麻木了,本來英語還湊合但不是特別喜歡,也沒有特意為之付出努力,英語最後一塌糊塗最終沒有學好,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以後,因為學的是服裝設計屬於時尚行業,英語不會就業很吃虧。

記得有一年公司派出設計部門去北京最早的秀水街採風,在那個年代大概是2003年吧,秀水街還沒有搬遷,去那買衣服的很多老外,在那個店鋪裡面做銷售的小妹沒有什麼文化知識的,但人家都能流利的跟老外用英文討價還價,我真是覺得羞愧,因為缺少這門國際通用的語言,我錯失了很多發展空間的機會。

說上面的這個事例就是想講,很多道理你都懂,但懂了後能不能自律的做到,這個很難,如果你做到了,那麼你的人生軌跡肯定會有所不同的,天道酬勤,宇宙有時候有一些讓你看不見摸不著無法解釋的磁場和現象,你如果在明白了很多道理並一一的將其踐行,那麼你的人生肯定會有所改變,這就是所謂的“我命由我不由天”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你贊同嗎?






服裝設計師談生活


過好過不好這一生跟聽過多少道理是沒有關係的。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開始給講一些道理,因為是女孩子就要求的更嚴格些…有次和男孩打架,被父親訓斥沒女孩樣兒,嚇得不敢回家。那時具體也不懂啥像女孩樣,大概也就是少說話,文文靜靜的… 長大些常常有鄰居誇我:xxx 一點不在外瘋傻啊,聽著自己也沒感覺有多自豪。只是那時我確實很享受一個人在家看看書、哼哼歌的日子。只有在下雨天依靠門旁看著門外飄落的小雨,聽著雨聲莫名的憂傷,淚水消聲滑落…我怕下雨,更怕灰濛濛的細雨…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是老師常說的一句話似乎對我觸動不大。高考衝刺階段有天上課,農村的教室相鄰農民的田地,一個老農彎腰在田裡勞作。老師指著窗外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你們要想擺脫這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現在就要加倍努力(那時我們考上國家包分配的)…悲劇是壓力大考試晚上睡不著,差幾分落選了… 我的那個時代,沒什麼工作好找,沒商品糧戶口招工根本沒你的份,我是農村戶口只能當農民… 在家混了幾年,農民也當不好,倒成了大姑娘了。《有個手藝好防身》,找個有手藝的老公吧。勤勞致富這個道理都懂,但就勤勞不是懂得道理就能做到致富… 因為自己內向不喜歡和人打交道,走向社會只能儘量去改變,我老公性格和我差不多,所以日子一直過的不好不壞… 其實很多道理我們都懂,但人這一輩子很多事都是性格和命運決定的。好不好自己定,不要人比人,自己認為開心快樂就好。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命…








喜歡唱歌的胖媽


道理只要聽了就會懂嗎?我家有寶寶,從她能聽懂語開始,我們常會給她講各種道理,不能碰火,冰棍一次不能吃太多等等,可是一定要有天她被火苗燒了,吃冰棍多了腸痙攣,她才能真正明白我們給她講的道理。其實大人也一樣,學習了那麼多道理,可我們真正懂得的,怕也多是在碰完釘子以後吧!


星宇64288702


就因為道理講的太多了。有的時候不講道理才講道理。人一生中經歷很多,不管你有錢沒錢。最起碼會做事會做人。比如我爸爸媽媽天天給我講道理,我沒有當一回事,因為我沒有經歷過,我沒有吃過苦,當時的我一事無成最基本的大學沒有考上。等我的爸爸和媽媽離開我的時候。從那天開始我才知道我該怎麼辦?為什麼當時他們跟我講的,我沒有聽。這才反應過來,明白過來,但已經晚了。我在我能及時反省。所以現在我教育我的小孩。道理一定要講,而且一定要讓他明白。講道理只是一種方法,看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不一定你講了很多道理他就能成材。過得好不好,跟你講道理不能一併而論。該講道理的時候講道理不該講道理的時候不講道理。道理太多了,真的不是一件好事。還是那句話量力而行。


歐尚風美業


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正確的人生方式,怎麼過都是嘗試。

三毛逃課,留學,邂逅荷西,奔撒哈拉,神往王洛賓,幾下新疆。一生隨性而快意,最後卻自縊而終,留下一句話:這人間不值得來。

島子雖出寒門,卻考上了北大,並且少年成名。畢業後,也有一份穩定體面的職業,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看似風光的背後是淒涼,最後臥軌山海關,留下九字遺言:我的死和任何人無關。言下之意,是自已走到那一步。

你拿著劇本來,踩著定數去。看似曲折,都是奔命運。

中國人信生辰八字,相信人一出生就已註定會過怎樣的生活。這當然不符合科學,只不過為這無解的人生找個註解罷了。

佛教和叔本華都認為人生即苦,許多難題和痛苦是與生命結伴而來的。我們每天看似努力打拼,謹慎選擇,不過是在大海中掙扎的螻蟻。

性格即命運,你做不了別人。

那些在這個世界上混的好的人,要麼就像查爾斯那樣,出生就腳踩五彩祥雲

。要麼就必如李宗吾先生總結的那樣:非厚即黑。

善良如我輩,耿直如我輩,拿刀不會殺人,有毒藥先自已喝,天予不取,地給不拿,活該活成這個樣子。

清貧也罷,落魄也罷,怎麼過都是一生。不悖於人,不違於心,餘生還這樣。


板門店拼生活


我認為道理是講給內心想改變自己的想法人去聽,而不是講給連自己都不想改變的人聽,你講最多的道理也沒用,一個人裝睡的時候別人無法叫醒的,自己不想改變,都是徒勞無功的,所以註定一生依然過不好。

其實大人跟小孩是一樣的道理,要是小孩子跌倒在地,只要大人在旁邊小孩子一定會哭著鬧著不起來,這時你這麼哄這麼跟小孩講道理是沒用的,要是沒有大人在旁邊,小孩肯定一骨碌爬起來,會變成的很堅強,所以體會是最好的道理。

大人也一樣只有經歷了一些 坎坎坷坷和不為人知的酸楚。才會感受生活得不易,這時給他提供安慰和溫暖,也盡力幫助他走出困境,經歷讓自己領悟,無師自通,這才是最有效的方法,明白了就會去嘗試、去改變,他的努力付出,也得到了相應的回報好,也可能達到預期的目標,更加激發他想提升自己的想法,開闊自己眼界,活出不一樣的高度😊

無謂的苦口婆心,只能讓他會覺得你嘮叨,而更加反感,等他自己想要成功、想擁有更多,才會努力接受別人的意見,再結合自己的觀點,得到大家最滿意的認可,多聽別人的想法,也要不斷改變自己,會讓自己一生過的更好😄。







汗雪寶馬


你好,我是講道理的叨叨,不求文字華麗,只求言之有理。

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一生,困惑嗎?

其實,聽到的永遠是別人的道理;道理中的痛徹心扉,也是別人的歷程。而過不好一生的,是和道理毫無關係的你。

別人的道理,是別人經歷的道理。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經歷。

有的人,在人生的初期遇到了之後幾十年都不曾遇到的熱愛,經歷了兜兜轉轉,在現實的殘酷下,或者年少輕狂中,遺憾的得而復失,年過半百的他含淚寫下的道理,一定是憂鬱傷懷。

而你,也在人生的初期,看到了這些道理,奉為真諦,從此對愛情抱著莫名的恐懼和憂鬱。

原本可以琴瑟和鳴的感覺,平白沾染了雜音;原本可以柔美溫暖的愛情,無故籠罩了陰雲。兜兜轉轉之後,你也在他那個年紀慨嘆道:說的真對。

其實,本來並不會那樣。

別人的痛苦,你並沒有刻骨銘心。

大凡是道理,應該都是前人經歷了磨難才咬著牙說出的話。

或許作者的文彩飛揚,每個字都寫到了你的心裡,但是當誘惑出現的時候,這些道理對你,又有多少警示作用?

刻的是人家的骨,銘的是人家的心,這些句子除了讓你心生感慨之外,並不能提供多餘的感悟。面對自己抉擇,你還是生活的新兵,一頭霧水下,該錯還是錯,該傷還是傷。

愛過方知情濃,醉過方知酒烈,一切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事情,誰也教不會你。

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一生,道理沒有錯,只是你太當真了。

有道理嗎?


講道理的叨叨


道理我都聽了,但是我沒有去做。

因為彎路不自己走一遍,這些苦頭不吃,我們不會長記性。

只有自己把路走一遍了,才知道,父母的教誨沒有錯,老師的敦敦教導是對的。那個時候,道理才是你自己的東西。在這之前,你只是聽過,但是你並沒有吸收。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你上課聽老師講題,你聽懂了,如果你自己不按照他的方法去練習,過幾天你可能就忘記了,不會了。因為你聽過的東西還不是你的,你只有運用後吸收進去,那才能是你的東西。

你只有錯過,才會去總結出屬於你自己的人生道理。你光聽來的道理,從來都不能成為你的東西。

從小到大,我們都知道讀書很重要。但只有在我高三那一年,我才突然懂了讀書真的很重要。我後悔沒有聽大人的話,但是時間已經來不及了,我要為自己這麼多年的不懂買單。經歷過了,才讓我懂得的更深刻。

這一生,要是靠聽別人的話就能成長,就不會覺得生活不容易了。我覺得如果聽了道理,可以過好這一生,那麼我會覺得生活太沒有意思了。這才是生活的本態,我們需要靠自己去感受。

別人的道理,是別人遍歷過了生活的總結。你也需要去遍歷屬於自己的生活,不要想著聽君一席話,就可以少走幾年彎路。每個人的生活過程千姿百態,最終結果都是一樣的。生活過程需要自己創造,不是道理可以決定得了的,不是改幾個座右銘就會有用的。

錯過後才會成長,聽著道理的你總是長不大,似懂非懂,其實只有經歷過才會懂。聽了那麼多道理,卻過不好一生,這本來就是人生呀!


嗯丶味道不錯


在電影《後會無期》裡,韓寒說,“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可我卻覺得,正是由於聽信了太多道理,我們才會過不好這一生。我們並不需要聽那麼多大道理,因為,太多的大道理是有害的。

在我看來,所謂的 “大道理”,往往具有以下特徵:

01普適性。“大道理”可以運用在很多地方,甚至是跨領域的地方。

02主觀性。“大道理”的闡述者,往往是根據他所處的環境所得到的結論,而事實上,哪怕你接觸的人很多,也是整個人類社會的極小一部分,得出的結論是很主觀的,也往往是不科學的。有沒有客觀的研究?有的,比如社會科學期刊上論文,那裡有很多客觀的、大規模的研究,得出的結論也是相對科學的。但終究因為研究過於小眾,無法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大道理。

03難以證偽。實際上,絕大多數的“大道理”都有不計其數的反例,然而,大道理的闡述者在遭到質疑的時候,往往會用 “凡事總有例外” 或者 “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分析“ 來把你噎回去,然後用更多的例子證明自己是正確的。所以,大道理總是立於不敗之地。這裡所說的“難以證偽”,並不是找不到反例,而是大道理並不會因為反例而被駁倒。

04矛盾性。正因為大道理的主觀性和無法證偽,很多相互矛盾的大道理可以同時存在,這個問題赤裸裸地展現了,很多不明覺厲的大道理反著說,竟然看起來也是那麼和諧。

  • “普適性”是不是一個優點?是,也不是,看年齡階段。

一個“普適”的道理,也就是說,在大部分情況下成立的道理,在我們年紀還小的時候,是很有幫助的——它可以讓你走一條小風險的路,避免犯下少數人才會犯下的錯誤;比如,小時候,媽媽教導我們,“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我們相信了這句話,所以規避了被陌生的壞人拐走的風險;但我們長大後,普適的道理卻不那麼好了:一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大部分普適性道理我們可以自己悟出來,根本不需要聽別人講;另一方面,普適性道理的缺點凸顯了:它讓我們錯過了很多機會,侷限了我們的思維,無法取得少數人才能取得的成功。比如,等我們長大後,再回頭想想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這句話,是不是覺得不那麼對了?如果我們依然盲目地相信這句話,那我們定會錯失很多拓展人脈的機會,離成功也就更遠了。

  • “主觀性”的道理,只有在相似的人身上才適用。

比如,我身邊有一個學霸學長,他告訴我,“只要發奮學習,多看老師上課推薦的書,就可以取得好成績,找到好工作”。事實上,他確實發奮學習了,也確實取得好成績,找到好工作了。但學霸學長的建議是正確的嗎?不一定。如果我確實也是學霸,也確實喜歡那個學霸學長所研究的方向,又和學霸學長有著差不多的背景和智商,那麼他的建議,大體是可靠的。但這個世界的奇妙(亦或是無奈?)之處在於,人與人之間,幾乎都是很不一樣的。相信 “東施效顰” 的故事大家都聽過。事實上,有太多的人,只是聽了西施(成功人士)的經驗,以為自己也和西施一樣,沒想到,實際上,自己只是東施而已。

  • “難以證偽”的東西,也難以證實,但你相信了,就會影響你。

很多人很鄙夷星座,因為星座這東西,從心理學上來說,是難以證偽的,但一旦你相信了,那你真的就越來越像那個星座學中描述的那個人了;而那些對不同星座性格的分析,也許只是某個寫手的心血來潮,但那些心血來潮,卻控制了你的人生——

而所謂的 “大道理”,從某種意義上講,和星座並無二致。你相信了某個道理,然後那個道理影響了你一生。而它是否正確,已經不再重要了。你願意自己的人生被別人控制嗎?

  • 因為“矛盾性”的存在,聽了越多的大道理,我們便越猶豫不決,也越容易犯錯。

假如一個人告訴你:“不要害怕暴露實力,你的殺手鐧總有一天會被時代拋棄。”另一個人告訴你:“不要輕易暴露實力,你的底牌不能輕易被他人看穿。”兩句話聽起來都很有道理,你應該信誰的?相信你已經開始猶豫了。不過,如果我們同時聽到這兩句話,那是一種幸運,直面衝突,我們會冷靜地思考,然後再做出決定,這至少還有點靠譜。但遺憾的是,很多時候,我們並不能同時聽到這兩句話,這是悲劇的來源。也許某一天你聽到,“不要害怕暴露實力,你的殺手鐧總有一天會被時代拋棄” 。你信了,也這麼做了。一年後,你屢遇不順,這時,你聽到另一個人說,“不要輕易暴露實力,你的底牌不能輕易被他人看穿”。你也許已經忘記了一年前聽到的另一句話,於是 “恍然大悟” 道,“原來我的錯誤是暴露了自己的實力啊!”但這是你真正失敗的原因嗎?往往不是。你完全否定了自己過去的信仰卻不自知,這兩句話所存在的意義,往往卻是讓你糾結於一些次要因素,說服自己(或者說,安慰自己),而忽視了根本原因。這才會阻礙你的進步。綜上所述,我的觀點是,我們並不需要聽那麼多大道理。

  • 什麼時候應該聽大道理?

年少的時候,我們懵懂無知;或者剛剛接觸一個新事物的時候,我們茫然不知所措。這個時候,我們需要一個“束縛”,來避免犯下那些不該犯下的錯了。

  • 什麼時候不應該聽大道理?

長大了,我們有獨立思考能力;或者對一個事物有了充分的瞭解,成為“小專家”了。這個時候,聽大道理對我們的決策已經幫助很小了。

  • 我們應該怎麼做?

多思考,多比較,多實踐,建立自己的三觀,悟出屬於自己的“大道理”;而對別人說的道理,保持一顆質疑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