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淚目!致敬懷化抗疫一線的愛情

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無數”逆行者” 舍小家,為大家,挺身而出,奮戰在抗疫一線。他們的背後,有很多動人的愛情故事,這些故事在這特殊時期溫暖了你我,今天,向他們的愛情致敬。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是我在樓下你在樓上

温暖、泪目!致敬怀化抗疫一线的爱情

從湖南醫藥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誠信樓的8樓走到9樓,不過一分鐘的時間,然而這段距離,卻成了艾夏與丈夫田鵬之間最遙遠的距離。

“有時候想到他就在樓上,我的內心就會生出滿滿的勇氣,雖然我們見不了面……”護士艾夏在1月28日接到任務要前往支援醫院8樓的新冠ICU,而自己的丈夫田鵬是9樓重症監護室的一名醫生,這兩個科室集中了全院病情最危重的患者,工作強度非常大,兩個人每天工作的軌跡幾乎相同,但是,卻無法碰上一面。

艾夏在抗疫一線工作,不能回家,2月5日,她在微信裡跟丈夫說,有些想念家裡的飯菜了,當天晚上,田鵬燒好了菜,騎著小電驢,送到了艾夏的宿舍樓下,兩個人遠遠地望了一眼,艾夏的眼淚就流下來了,“你放下吧,我等下過來拿,你要離我遠一點,早點回去。”田鵬輕輕放下還熱乎的飯菜,望著許久沒見的妻子,千言萬語只說了一句:“我做了你愛吃的香腸,趁熱吃……”

艾夏回憶起那天的飯菜,是她記憶中最可口的味道。

如果不能伴你左右 那我就為你打頭陣

温暖、泪目!致敬怀化抗疫一线的爱情

劉陳松是湖南醫藥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感染科的醫生,丈夫王海龍是婦產科的醫生,疫情來臨時,感染科必須衝在第一線,1月22日,劉陳松接到疫情防控的通知後,當即取消了與丈夫一同回老家的計劃,早早地投入到了抗疫的一線。

“他很久沒回老家了,我當時想著,他至少能回家陪父母過個年。”但令劉陳松意想不到的是丈夫王海龍也偷偷退了機票,留了下來,並且作為一名外科大夫的他主動請纓上前線,“她在一線,我也在一線,我們就是戰友,她不會孤單。”

最終,王海龍被安排到了院前120,接診發熱病人,成了抗擊疫情“先頭部隊”的一員。最忙碌的時候一天出診近20趟,穿著防護服的王海龍不吃不喝連續工作數小時,卻從未有過一句抱怨,“大家都一樣,我們齊心協力抗疫,我妻子也在一線,我雖然不是內科醫生,不能陪在她左右,但是我們的心是緊緊連在一起。”

穿防護服的人群裡,我一眼就能認出你

湖醫附一急診科醫生周海威與發熱門診護士劉榮是一對夫妻。發熱門診距離急診科不到20米,外圍有一層厚厚的防護隔離玻璃,劉榮每天都會穿上厚厚的防護服在這裡接診發熱病人。

周海威上班會經過發熱門診,遠遠就能看見自己的妻子。“她總以為我認不出她,其實哪怕她們站了好幾個人,我都能一眼認出她。”劉榮從大年初一開始就堅守在抗疫一線,一直不能回家,偶爾和自己的丈夫遠遠對望,彼此點頭示意便繼續忙碌的工作,“希望我們早日勝利,能夠早點回家,確實也想孩子了……”劉榮輕輕抹去眼角的淚水,工作的艱難打不倒她,但提起家庭孩子,內心還是有些觸動,“我和老公,平時兩個人人說的最多的就是‘保護好自己’,對,我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才能保護更多的人!”

有一種默契叫你在前線戰鬥,我在社區防控

温暖、泪目!致敬怀化抗疫一线的爱情

尹玲玲與丈夫瞿平分別在湖南醫藥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新冠ICU和中方縣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工作。“護理工作的特殊性,我有5年沒有回家過年了,今年本來想和丈夫一同回家過年的,但是,今年我們倆卻都沒能回家過年。”大年初一就到崗上班的尹玲玲清楚地記得丈夫瞿平開車送自己到醫院,兩個人簡單告別之後,就再也沒能見上一面。

温暖、泪目!致敬怀化抗疫一线的爱情

孩子被送到了爺爺奶奶家,小兩口分別奔赴“前線”,尹玲玲穿上了厚厚的防護服,在新冠ICU裡每天要完成抽血、血氣分析、打針等各項護理工作,同時還需要經常觀察呼吸機、監護儀上的數據,在密不透風的環境下,每回輪班下來,她防護服下的單衣永遠是溼透的。丈夫瞿平同樣奔走在抗疫一線,每天兩班倒,早上6點半到晚上10點半,對社區發熱人員進行排查,在對過往車輛進行消毒,兩個人忙碌的年輕人時常彼此鼓勵,“我們都要加油,等這一仗結束了,咱們把孩子接回來,一家人早日相聚。”(全揚科 李淑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