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医的司气和从化?

林医q


中医理论,说起来我还是比较惭愧!

我就是学习了中医理论。主要是中医经络理论。并且通过有效的学习,通过长时间的,理论联系实际,找到了经络,懂得了如何有效的疏通全身的经络。

让人身体健康起来,免疫力提高一点。

像这个什么 司气和从化!

就是木桶掉到水里面,不懂,不懂,不懂!以后要多学习中医理论!


积极的态度的爸爸


司气、从化,源于祖先文化遗产包罗万象的《黄帝内经》阴阳学术:各行其道司其责。故司气乃司天之气之谓也;故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一一万物随四时之气随变而变。即经言:化为之生,极为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故谓之从化。故,化?亻人字傍七之理也。七?经曰:女子七岁,二七天癸至,任脉通,故令有子也。曰:能知七损八益,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年四十……。嘿嘿!西方人西方医学奉七为吉神明之数,焉知其理乎?然,人谓西医学为科学!中医学是伪科学!!呜乎!中华民族数典忘祖!悲哉!!


心愿103337456


司气为运气术语。司,主司;气,五运之气或三阴三阳六气。司气,主司岁运的五运六气。从化。:病证的性质随体质阴阳而变化,如从阳而化热、从阴而化寒等



孤单无名指7396


天有六气,地有五行。“从化司化”概念是中医把致病外因与身体内因结合起来的一种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中药的药理作用,也是针对这“六气,五行”分类的。

这个模型比较粗糙和不可实物化,不要深究和限于幽冥。只需懂得临床运用六气致病的分类和用药就行了。

还是那句话,好中医应该更多的探索药对于症状的作用,创新出更多的方剂。对于解释和认识,可以脏腑气血,可以阴阳五行,可以从化司化,也可以像张仲景那样,直接对杂病六经辨识,不讨论基础理论。


落地的果子


个人觉得这是客观唯心主义,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够告诉你,即使有也是照搬别人的解释,即使给你解释你也不一定听得懂!

如果要学中医的话还是别看中医的理论,如果你是唯心主义者的话可以去看看!


叔叔给你糖吃


吹锁呐的人不是可以进出都可以吹吗,练气的人,一呼一吸也可接连不断地把外气转化成内气,和体内的营卫气相合,下断地在思想的作用下,在顺经络上不断供给,就可做我病在我不在天,自己就可借天之气帮助自己却病解难了,这就是修炼的真正结果,气路了,让邪到体内是什么病,不想要了,又可把邪逼出来,全身都试到了,不就又成了解病去病的专家吗,大医道医应该就是如此,


蜂艺


中医是实实在在治病的学问,不是阴阳五行的糟粕,借助阴阳五行的理论来指导临床治疗可以,不要把阴阳五行作为中医的核心,那样会给反对中医的人以口实,觉得中医就是满嘴胡说的骗子。希望不要在网上传播玄之又玄的东西,不要自毁中医的长城!


王永利151496591


这个现象是人通过某种药物,或者人为的修炼,使人的气机充足,便自然的产生气化功能,和雾化功能,因此身体就不需要更多的食物来滋养,不食不饿,不喝不渴,无欲望,无贪著,无悲无喜。只有在明人的指点下才能有此种现象!


北斗2511926


一些人说外行话,不要以为中医的金木水火土,就是指的自然界的某种物质,它只是一种符号,代表某种属性,反映的是人体五脏六腑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体现的是一种哲学思想。这些人连中医的门都没有入,就敢发言,佩服他们的胆量。


手机用户6997028753


五运六气是天文范畴,跟四季春夏秋冬温凉暑寒形成无形偶合对万物万象产生因果生克关系!对中医辩证起到不可代替纲常作用!还有诸多领域需要五运六气与之偶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