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冷冷清清,商鋪關門倒閉現象隨處可見,能怪電商嗎?

yyluming


‌冷靜觀察、分析實體店關閉潮,首先說那點租金不是事的(其實也關房貸的),主要原因是電商惡性競爭,原材料與純商品交換類狀況最慘,其次各種服務類競爭也重,唯生鮮與餐飲類受創相對輕些, 其它數碼科技、線上交易,虛擬經濟卻紅火,但這門檻一般還較高。 精明的消費者很易把實體商品的生產方和銷售產品的成本搞得較透明瞭,這些使整個產業鏈的環節大都處在低利潤、基本持平、虧本三類狀態,實體店大都關閉,殘留的實體店雖尚未關,但也門廷冷落,生意蕭條……。 根本原因是房地產業造成了畸形消費大格局,一方面遍地還款奴尤其是房奴們太多,這主要在一、二、三線城市裡,還貸外這些人還有多少能力去高消費、再消費呢? 藍領工人的工資基本未上漲,白領階層房奴佔比很高,各地高收入者佔比本身就低……,另一方面基本的生活物資成本、基本服務尤其是一、二線城市卻上漲多,這些生活物資許多由電商承擔了,留給實體店的自然較少,這二方面兼顧外還有多少人去高消費、格外消費呢?因為貸款尤其是房貸數額佔收入比太大才是第一因素。


精侃妙評


怪電商,也怪房東。電商分走了實體店的客流量,房東抬高了實體店的成本。

本人開了一家實體店2年,剛轉讓出去。幸好沒有虧錢。現在的房東,除了收高昂的租金,還要加收水電費。明明水費成本是2塊,她要收5塊。電費才6-7毛錢一度,她要收1.5一度。一個月水電費都被她抬高將近1000塊錢,實在無力吐槽,現在的房東,真是跟吸血鬼一樣,緊緊的吸附在經營者身上


gry小肥


商鋪生意不好,擺地攤賣水果也不行,就算是乞討以及騙子的行當都不行了,究其原因,四個字:見識、人心。先說早些年大小商鋪都是討價還價,感覺被宰或者花了冤枉錢。小商小販就更離譜了,缺斤短兩,能宰就宰。職業乞討者以前到處都是,現在就是碰到真正的乞討者也沒人可伶了,因為騙子把行業攪渾水了,也就是說所有的行業不景氣都是我們自己不誠信造成的,包括現在的網絡銷售,估計死路會更快,早晚的事。先不說10次有8次不滿意麼寶了,現在的網絡快餐也是髒亂差,我隔壁就有一家,什麼菜都不洗,直接炒,這些賺快錢,昧良心的錢,都不會長遠。


老孫聊歐賠


這怎麼能怪電商呢?街邊商鋪成本有人工費,還有房屋租賃費用,如果你賺的錢都不夠房租,那麼你覺得是電商打敗了你?下面我跟你分享一下我一個朋友的故事

他在廣東那邊做生意,剛開始就是個愣頭青,啥也不懂,做水果生意接了一個商鋪,當時候這個商鋪是一個30多歲中年老闆開的,聽他說的是生意非常好,現在家裡有事需要回老家,現在把水果點轉讓給他,看了一下,過來買的人也卻是挺多,就是不知道他的貨源在哪裡,稀裡糊塗的掏了10萬的轉讓費,剛接上才發現,房東還要茶水錢,還要10萬,不給10萬就不讓做,後來也給了,開張不到1個禮拜才發現自己被套路了,原來房東就是靠租客的茶水費賺錢的,之前的那個老闆是專門賺轉讓費的,前前後後加起來投資了40多萬,一下就黃了,自己又沒有那種經商的頭腦,現在在老家工地上老老實實的幹活,到現在還沒賺夠40萬,可慘了


新古創意


這個問題不能怪電商。也不能怪馬雲。

都是改革的大潮來得太迅猛,步子邁得太大。有些人應接不暇。有的是經營的方向不對。有的是資金鍊短缺。有很多是經營的商品重複。還有的是各方面的細節沒有跟上。

在經營頭條自媒體也是這樣。新的傳媒形式自媒體來的也太迅猛。而且門檻兒又特別低。什麼樣的文化都能參與。有很多前幾年剛剛加入頭條的人,幾年下來點贊量幾百萬。閱讀量卻很低。(我發現有幾個小女生,已經獲得了幾十萬的點贊量,卻退出了並沒有得到成長,並沒有得到快樂)

還有的人一天能轉發幾百條資訊。這都是因為自媒體是個新生事物,沒有人教全靠自己去悟。每天轉發的資訊都是花花草草,沒有什麼閱讀價值。他們不知道這樣會給頭條的平臺設備造成很大的負擔。頭條的信息儲存量不是宇宙,都是用錢買來的設備。給頭條的設備造成很大的負擔,他們並不知道。

自媒體的洗牌之日很快就會到來。有些不會不適合做自媒體的人都會被淘汰出局。……圖片來源網絡,清晨借這個題目,隨意聊幾句。





網遊小魚兒44066093


店面很多倒閉的原因就是眼紅病,這裡我個人看法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0efe596240dc462da2ac7fea8fb30d12\

貴州小揚哥


買東西多少基本上是固定的,電商這一頭多了,街頭實體店必然也就會減少。這是小學生算朮題。


鄧恩周


只能怪實體店太黑太貪,一口想吃個胖子,逮一個是一個,沒有回頭客。一個自行車雙人雨衣實體要45元,網上25元(同牌同款)。


安徽淮南鄭教練


不能!電商有責任,但絕對不是全責!試想一下,如果門面費便宜,商家價位,商品售價廉物美,誰願意網購?誰不想面對面購買?所以責任是方方面面的,絕不能都算在電商上。物美價廉才是硬道理!


知足常樂251013401


週末跟好朋友約了出去溜達,溜達完了,找個地方吃飯,然後就發現,現在的大型綜合商業體,裡面基本上除了吃的之外,別的生意都不好,即便是以往到了這時候是大家採買年貨的時候,也沒有給那些實體商店帶來太多的人氣。

我們去吃飯的地點在商場的七樓,電梯乘上去,商家也是用足了心,不讓你一下子到達七樓,每一層電梯都要拐個彎,從商場中間穿一下,即便如此,你仍舊看到㜽些賣服裝鞋帽百貨的攤位上,營業員們聊著閒天,顧客全無,基本上沒有什麼生意,雖然那邊很多東西都在打著五折拋售的牌子,卻人就很少有人光顧,仔細瞄一眼,你會發現這些東西即便是打了五折還是比網上的要貴很多。

電商確實是實體商店的剋星,相對於實體家商店來說,他們首先方便快捷,任何時候都可以下單,坐在家裡面等著快遞上門,都不需要自己拎自己扛。價格也優惠,可以同時貨比N家,實體店如果你要貨比三家,可能就跑斷腿,可是在網上劃劃手指,你就可以貨比N家的商品和服務,並且最終選定自己想要的那個。另外,現在電商的服務確實也越來越好,七天無理由退貨,還有很多商家出於對自己產品的信任,買了運費險,也就是說你在網上選擇的時候,你根本不需要顧慮他家產品的質量好不好?跟圖片是不是一致?你看到了能不能喜歡?反正不好,有運費險可以退貨,電商不斷提升的服務也成為實體商店競爭不過的地方。

電商盛行之後實體店的業績似乎一直在走下坡路,最近我們小區門口的不少門面也打出了招租的牌子,以前賣服裝的,賣鞋子的,門口都掛著年末大甩賣清倉,即便是如此,人流並不多,甩賣都甩賣不掉。

以為自己個人為例,自從在網上開始買買買買,幾乎沒有再逛過百貨商場,每次去百貨商場的目的都是在負一樓或者頂樓吃東西,中間的那些商店都直接忽略過,即便是偶爾有閒心逛一逛,看到好多款式的服裝,也會拍個照片,然後回家在網上搜,同樣的東西,竟然價格相差那麼多,為什麼不能在網上買?又便捷,又省事。

我想,這樣的現狀也要促進實體店的轉型吧?否則時間長了,他們何以生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