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科學史,奇門遁甲是科學理念,科學也有短暫疾病史

首先引用一下大詩人及思想家歌德的格言:

歌德說:在科學史上,在它整個前進的過程中, 我們看到有些時代總是或快或慢地聯袂而來。有人提出了某個重要的觀點,它可能是第一次提出來的,也可能不過是舊話重提;這個重要的觀點或者遲早得到了承認,於是有了共同的研究者,研究的成果進了學府,被人們在課堂上講授而且還被傳之後世。但我們不幸看到的是,這個觀點究竟正確還是謬誤,卻無關緊要。不管是哪種情況,其過程總是一樣;而不管是哪種情況,到頭來它不過是一個詞語,不過是銘刻在人們記憶中的毫無生命力的一句話而已。


趣談科學史,奇門遁甲是科學理念,科學也有短暫疾病史

今天讓我們趣話科學史。

首先,科學史是一門正統的學科,創始人是(George Sarton, 1884〜1956)喬治.薩頓,國際公認的科學史之父。

科學史的萌芽誕生於18世紀,那時叫學科史,尚不繫統和成熟。19世紀叫"綜合科學史”,各個科學領域開始融合。20世紀上半葉又被稱為“科學社會史”,在當時引為熱潮。直到薩頓的出現,才為現在的科學史這門學科奠定了基礎。

趣談科學史,奇門遁甲是科學理念,科學也有短暫疾病史

科學史上的短暫疾病期:

19世紀末20世紀初,自然科學高奏猛進,這一時期,可以看到的科學大事件有:1895年倫琴發現了X射線。

1896年柏克勒爾發現了柏克勒爾射線。

1898年居里夫人發現了放射性物質鐳。

1899年盧瑟福通過實驗證明放射性現象是原子自行蛻變的過程。

1905年,愛因斯坦創立了狹義相對論。等等。

激動人心的時刻一波接一波,經典力學,質量守恆、能量守恆與轉化,伽利略的相對性理論等都被推翻或重構。

或許是驚喜太多,科學家們手足無措,找不著方向了,於是列寧同志稱這段時期為“科學史上的暫時疾病期”。並號召大家用辯證思維做科學研究。


趣談科學史,奇門遁甲是科學理念,科學也有短暫疾病史


關於中國古代科技,高曉松的評價是:有技術,沒科學。大概意思是技術上很多地方在當時世界上都先進和領先,但是不成系統,也沒有辦法做研究與拓展。

中國最早的圖像學或繪圖學:

是《周禮》,早在二、三千年前,周禮裡就記載了,製圖學如何進行實際應用。

包含了建築,農耕,地理測繪,水利,生產工具,祭祀等方方面面。周代就用圖像學進行社會化管理,用在了方方面面。而畫圖這件事是有專門一個官職主持的,沒錯,就是大司徒。大司徒這個職務,就是專門“掌建邦之土地的圖"和統計這些土地上的人口總數的。

由於古代人民對書籍的保存比保存圖紙來的用心,所以很多圖像都遺失在歷史中,因此西方學界很長一段時間認為中國古代沒有圖學。

趣談科學史,奇門遁甲是科學理念,科學也有短暫疾病史


“考工記”中的力學和聲學知識

考工記是周禮的“寶寶”,裡面還保留了一些技術和生產工具方面的圖紙。

“稟氏為量,改煎金錫則不耗。不耗,然後權之。權之,然後準之。準之,然後量之。”

這個內容是說:

第一步:把青銅按比例熔化,待其混合凝固後,用天平稱出它的重量。

第二步:把青銅投入一個盛滿水的一定容器中,決定水溢出的多寡來測定此重為青銅塊的體積。

第三步,最根據砂型的體積和青銅的重度便可決定鑄造所需的青銅總重。

<strong>阿基米德也用這種用水來測定物質重度的方法,我們比他早了一百多年。

考工記中還有最早的關於滾動摩擦的理論。

考工記中關於磬的製作,磬是一種打擊樂器,在製作磬和調整磬的發聲過程中,古代工匠積累了很多聲學知識。

《作篇》是先秦典籍《世本》中的一篇,和考工記是一樣的技術讀本。

趣談科學史,奇門遁甲是科學理念,科學也有短暫疾病史

關於《奇門遁甲》,它屬於科學理念。

古代中國最接近科學一詞的詞語是“格物”這個名詞, 奇門遁甲是傳統中國理念中的一門科學。

奇門遁甲在宋代是三式之一。三式是傳統中國的最為深奧的數學,有可能是微積分吧。南宋傑出數學家秦九韶、唐代的李淳風、宋代的沈括都是屬於奇門遁甲的內行。他們是公認的數學家和科學家啊,所以奇門遁甲術數涉及陰陽、五行、九 宮、八卦、河圖、洛書等對大自然的傳統觀念。 古代傳統“ 數學”的涵義比現代“數學”的更廣。

17世紀的歐洲,科學革命是產生在科學和宗教分離。而我們的奇門遁甲卻和道教越走越近,因此就變成了我們在電影和小說中看到的樣子。

趣談科學史,奇門遁甲是科學理念,科學也有短暫疾病史


中國天文鐘很可能是後來歐洲中世紀天文鐘的直接祖先

我們已可以確定在7世紀到14 世紀之間中國有製造天文鐘的悠久的傳統。

1090年蘇頌著的 《新儀象法要》這本書很詳細地敘述了一個很大個的天文鐘。

張衡肯定使用過,是用漏水或水銀轉動。宋代司天監四川人張思訓於公元979年製造過,一看官職就知道是搞天文的。

趣談科學史,奇門遁甲是科學理念,科學也有短暫疾病史

國花牡丹逆襲史,它原來是野生種

隋朝以前,牡丹只是野草而已。

魏晉六朝時,,我國已有野生牡丹的文字記載,比如《神農本草經》就記載了野草牡丹的藥用價值。

《圖經本草》記載牡丹的野生種叫“山牡丹”。

趣談科學史,奇門遁甲是科學理念,科學也有短暫疾病史


歐陽修記錄了一件牡丹的上位史。北宋洛陽所產的多瓣粉紅色“魏花",是打柴人先在山上發現的,砍下來賣給宰相魏仁溥,隨後由宰相的花工馴化培育成名品。

這個魏花就是牡丹的祖先之一。

經過了唐宋元明幾朝幾代的培育和定向繁殖,才有了今天雍容華貴的國花牡丹。

牡丹的誕生,符合進化論,即:很多栽培植物的種是由野生類型起源的。

趣談科學史,奇門遁甲是科學理念,科學也有短暫疾病史


鄭和的航海小幫手

鄭和下西洋時, 使用過一種叫做 “牽星板” 的器具,以 “星斗高低,度量遠近”。這種測量方法被稱為 “過洋牽星術”。而 “牽星板與海平面垂直,上緣與被觀測天體相切,便可由板高和臂長計算出天體仰角” 。其實就是勾股定理。

趣談科學史,奇門遁甲是科學理念,科學也有短暫疾病史


清朝時,西方對中國的科技封鎖:

先說明朝時,當時士大夫徐光啟的《幾何原本》是由利瑪.竇(MatteoRicci ) 口譯而來,1603年開始籌劃,1606年開始翻譯,1607年成書,徐光啟應該學完了初高中數學,這麼長時間不容易啊。

看過三體小說的人都知道,三體人發出質子對地球進行技術封鎖,阻礙地球科技的發展。

同樣,西方當初也是這麼幹的。

中國學者學習西方的算法,是經過西洋傳敎士這些別有用心的中介人的。西洋傳教士以介紹新的科學知識為手段鑽進中國的大門;但為了保持中國的落後,他們又想方設法壟斷知識,進行技術封鎖,對某些關鍵性的科學技術問題秘而不宣。淸康、雍、乾時期,西方的一些數學成就介紹到中國的只是若干只鱗片甲的知識或死的公式。 “多不詳其說”

為了推進我國數學科學的發展,中國數學家曾頑強地刻苦鑽研,依靠自己的努力,攻克了不少新的學科,論證了不少新的原理。比如內蒙古人明安圖的《割園密率捷法》就是一部重要的關於割園術的著作。

趣談科學史,奇門遁甲是科學理念,科學也有短暫疾病史

魯迅的自然科學修養:

魯迅先生棄醫從文,但畢竟是學自然科學出身。這方面修養一直沒落下,一直是科學弄潮兒。從小就喜歡花花草草和小動物和昆蟲,尤其愛抄一本叫《花鏡》的園圃花木栽培的書,後來自己還寫了花木栽培的筆記《蒔花雜誌》。

魯迅的雜文中,引用了大量自然科學史知識,使他的雜文內容紮實、充分、風格獨特,還特別有戰鬥力。

他的《春末閒談》中有“那細腰蜂就是書上所說的果贏,純雌無雄,必須捉規蛉去做繼子的.…… 以為她其實自能生卵;其捉青蟲,乃是填在案裡,給孵化出來的幼蜂做食料的。”

細腰蜂是一種昆蟲。盛夏林間,非常的常見,“有時銜一支小青蟲去了,有時拉一個蜘蛛"。

魯迅對生物學和昆蟲學很熟悉,以細腰蜂做比喻,矛頭直指孔孟之道的毒辣與用心險惡,淋漓盡致的諷刺了儒家虛偽狡詐。

趣談科學史,奇門遁甲是科學理念,科學也有短暫疾病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