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收服黛玉用意何在?黛玉是否上了她的“贼船”?

在《红楼梦》读者里,有很多人拥钗,也有很多人拥林。一直以来,对宝钗和黛玉二人个性和品行,都有许多纷争。然而,在书中,宝钗和黛玉二人,最终“金兰契互剖金兰语”,结为很好的姐妹。从那以后,宝钗和黛玉之间“一片和谐”。黛玉跟着宝钗管薛姨妈叫“妈”,管宝琴直接喊妹妹,也不叫宝琴的名字。对此,有读者认为,宝钗并非真心对黛玉,而黛玉却上了她“贼船”。

最初,黛玉对宝钗有防范心理,这种防范心理源于她和宝玉之间的感情,也来源于随宝钗到来而渲染开的“金玉良缘”之说。黛玉看宝钗,确实或多或少有敌对心理,否则就不至于经常出言讽刺、讥笑宝玉和宝钗。然而转折出在宝钗教导黛玉不要读《西厢记》等杂书后,又有宝钗秋夜探望黛玉,为她身体健康出言献策,赠送燕窝等事。从那之后,两人已经“孟光接了梁鸿案”,消除一切隔阂,成为闺中好友。那么,宝钗对黛玉,是否出自真心呢?两人之间的和解,都发是发自内心的吗?我认为宝钗待黛玉,在当时当刻,绝对真心,而两人之间的和解,也是发自内心的。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

宝钗收服黛玉用意何在?黛玉是否上了她的“贼船”?

一、宝钗的性情决定了她有乐于助人的习惯

宝钗是个矛盾的女孩。从身体和生理角度来看,她自幼从胎里带来一股热毒,需要服用冷香丸来压制这股热毒。

冷和热两股力量同时作用于她的身体,这就让她的性情也有些矛盾:明明有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习惯,但她却主动安慰伤心的王夫人,主动给湘云出谋划策安排螃蟹宴,主动看望黛玉,提议吃燕窝粥静养。所以,宝钗骨子里还是热衷于世俗的纷纷扰扰,她有助人的能力,有济世齐家的志气,也愿意享受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这过程中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同为薄命女子,她对黛玉亦是如此。姐姐的身份和端庄的品性决定了她不会太介意黛玉的小性和玩笑。觉察到黛玉对她的戒备松懈后,她又趁热打铁,看望黛玉,和她一起说心里话,用自己所学的医理知识,给她提建议吃燕窝滋补,又怕黛玉不便,自己从家里拿出上等燕窝送给黛玉。

宝钗收服黛玉用意何在?黛玉是否上了她的“贼船”?

二、宝钗能完完全全理解黛玉

有着不相上下的才情,不凡的容貌和气质,宝钗和黛玉,原本应是惺惺相惜的两个挚友。只可惜,黛玉太敏感,一向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又忌惮宝钗戴的那把金锁,导致很长时间以来,两人心理上有很远的距离

直到宝钗主动关心黛玉,两颗心才慢慢走近。宝钗此举对任何一个品行尚算端正的女孩子来说,都不能说全出于心机而无半点真情。若真是如此,也就太小看宝钗的为人了。她虽有心机和谋略,却不至于像袭人那般随意乱用心机,步步为营逼走所有敌人。

宝钗能欣赏黛玉的真,能同情黛玉的苦,能感受黛玉的难,正因为有了这么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她就绝不会无故欺压或伤害这样一个弱小的妹妹。

宝钗收服黛玉用意何在?黛玉是否上了她的“贼船”?

三、宝钗嫁给宝玉,不能说明她对黛玉不真诚

关于宝钗和黛玉之间的关系,有个观点认为,宝钗此前和黛玉称姐道妹,在人情一片和气,随后她就披着红盖头,嫁给了姐妹的心上人。很多读者对此十分不齿。

其实,有时友情和爱情需要分开,这两者并不对立。不能因为宝钗最后嫁给宝玉,就认为宝钗抢了黛玉的爱人或者背叛了她和黛玉之间的友情。何况在那个年代,女子的婚姻不由自己做主,更多时候是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已。

无论宝钗在嫁给宝玉之时,心里是有怎样的考虑和盘算,那都是后话,至少,在她曾经教导黛玉不要读杂书,在她提议黛玉改吃燕窝的时候,她对黛玉是付出真心,这就足够。而婚姻则是另外一回事,站在宝钗的立场上,她明知宝玉心里爱的是黛玉,却又嫁给她,于她而言,无论是为了家族利益,还是为了遵从母亲和姨妈的安排,她接受了这个结局,又怎么不算是含羞忍辱呢?难道宝钗心里就不向往嫁给爱情?难道宝钗就不希望未来的夫君能真心对她?这场婚姻,宝钗可能也是受害者。

总而言之,宝钗和黛玉的和解,虽是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如果只以情敌的关系来看到宝钗和黛玉,未免忽略了这世间美好的人和感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非只有对抗或者合作,有一种关系,就是和解,也是冰释前嫌,知道你原来是这样的你,而我竟是“自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